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质与施肥对樟子松幼苗培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樟子松幼苗在温室条件下的培养,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与培养基质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樟子松幼苗的苗高、地径、侧枝数、生物量从高到低依次为6>5>4>3>2>1>CK;成活率受施肥水平影响不大,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根冠比值基本呈上升趋势;当施肥水平为6时,樟子松的苗高、地径、侧枝数、生物量、根冠比在不同培养基质中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基质营养袋>进口营养土>进口营养土+蛭石>=国产营养土+蛭石>土。较高的施肥水平能更好地促进樟子松幼苗的生长;轻基质营养袋最适宜作为温室条件下樟子松幼苗的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区土壤以风沙土为主,严重地影响樟子松造林的效果。因此栽植坑的大小及其坑内的土壤类型在风沙区樟子松造林中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进行大坑换土与小坑不换土的对比试验,测定黄绵土和风沙土的理化性质,对比樟子松的保存状况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黄绵土的理化性质比风沙土的理化性质更好;大坑换土处理的樟子松保存率和生长量比小坑不换土的好。因此,进行大坑栽植和把坑内的风沙土换作黄绵土处理对樟子松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坑换土是毛乌素沙区樟子松造林的一项有效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生长量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城地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土壤类型有黑土、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冲积土和厚层风沙土等,光照对其生长影响最大,应为其生长创造适宜的空间;樟子松适宜生长温度为18~22℃,应在其进入速生期之前完成追肥及整枝等抚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塑料膜筒和纸筒护苗防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樟子松的造林成活率,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进行了樟子松塑料膜筒和纸筒护苗防风造林试验,结果可使樟子松春、夏造林成活率提高20%以上。塑料膜筒护苗秋季不用埋土防风,纸筒后期损坏,秋季需埋土护苗。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林业育苗成本,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试验以樟子松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通过调节园土和菇渣体积比例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T1):田园土∶菇渣=2∶1(V/V)、(T2):田园土∶菇渣=1∶1(V/V)、(T3):田园土∶菇渣=1∶2(V/V)、(T4):菇渣,同时以田园土作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基质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菇渣与田园土以不同比例混合后,能够显著促进樟子松幼苗的生长,增加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提升幼苗保护酶的活性。其中以田园土∶菇渣=1∶1(V/V)的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处理相比,该处理樟子松幼苗根长、表面积、粗根直径分别增加了20.35%、41.22%、11.57%;株高、地径和冠幅分别增加了21.45%、8.04%、27.06%,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了22.26%、17.82%、21.0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并显著增加了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提升了樟子松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适合作为樟子松幼苗育苗基质推广。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樟子松容器育苗,不同营养土配方、不同苗木质量、苗龄、产地的对比试验指出,使用当地2年生优质壮苗,选用合理配方的营养土、使用ABT生根粉浸根、严格苗木保湿等三个因子是提高樟子松容器育苗成活率的关键,并详细地阐述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7.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施入不同比例的泥炭、风化煤对风沙土的改良作用及其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的效果,并初步分析了两种有机物料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泥炭和风化煤都显著地改良了风沙土的理化性质,随着施入量的增加,两者对风沙土的影响都表现出土壤pH值下降、持水量增加、养分含量提高,且泥炭的效果普遍比风化煤的效果要好;两者均促进了樟子松幼苗生长。不同含量的泥炭对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根长、生物量)的效果表现为8%>10%>5%>2%>0。不同含量的风化煤对高生长的影响依次是5%>8%>10%>2%>0,对地径生长的影响依次为5%>8%>2%>10%>0,对生物量的影响依次为5%>2%>8%>10%>0。总的来看,泥炭的效果比风化煤好。结合樟子松在沙地中的生长特性,推断泥炭和风化煤中含有微量抑制樟子松生长的物质,并提出8%的泥炭与风沙土之比是促进沙地樟子松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阐述了樟子松在通辽市沙地育苗技术,圃地的选择,圃地选定后要进行整地和改土,最好施用菌根土以减少苗木的死亡率;樟子松种子要进行雪埋处理,提高发芽率。同时加强樟子松苗期的水肥管理,保证苗木安全越冬,培育出高产的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9.
<正>樟子松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耐寒,能耐-50℃的低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固沙、固土效果良好,在风积沙土、砾质粗沙土、沙壤土、  相似文献   

10.
张家口坝缘山地樟子松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阳坡厚层土,其次为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最差的是阴坡薄层土。樟子松在坝缘山地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差异很大,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5),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阳坡厚层土和阴坡薄层土相差最大分别为4.4 cm、110.8cm;在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中,海拔高度在1 600 m的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80%,阴坡良好率66.7%)明显好于1 700 m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46.7%,阴坡良好率26.7%),所以可知研究区域内适宜樟子松生长的海拔高度应在1 600 m。最终得出张家口坝缘山地适生立地为海拔高度为1 600 m的阳坡厚层土,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是适合陕北毛乌素沙地治沙造林的优良树种。为了更好地发展,通过以实地调查测定为主的方法,对陕北毛乌素沙地的樟子松防风固沙林进行了全面调研。结果表明,樟子松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生长状况良好,总面积达7.5万hm2,树高与胸径呈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016 8 x-0.869 2;樟子松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大面积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是:大苗保湿、根系处理、合理稀植、适当深栽、适时浇水、埋土覆盖、严格管护。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镇赉县大岗机械林场,位于镇赉县西北部,德龙岗上,土壤碳酸栗钙土(俗称白干土),该场于1964年春在场院内白干土上栽植十年生大苗樟子松20株。经过二十多年的自然生长,现在长势良好,色泽正常,看来樟子松对白干土有较强的适应性,是吉林省西部营造用材的优良树种之一。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气候条件至关重要。大岗林场栽植的樟子松以及育苗所用的种子,多产在内蒙呼伦贝尔盟,那儿的气候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认为,沙地林木生长条件主要受土壤类型、沙丘部位和地势高低等因子的作用。当地3种土壤间养分含量和水热条件差异明显,幼林的生长亦不同。生草风沙土和草甸土型风沙土比流动风沙土的樟子松高生长量分别大4.9%、12.1%,比彰武小钻杨分别大60.4%、76.8%。在沙丘下部比上部的樟子松高生长量大22—26%,比彰武小钻杨大26%。试验表明,樟子松的适应性比彰武小钻杨强,故在条件较差的流动风沙土区和沙丘中上部营造樟子松较适宜,而彰武小钻杨适于在条件比较好的草甸土型沙土和沙丘下部及丘间低地栽植。  相似文献   

14.
在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阿勒泰这样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常年缺水的地方,樟子松以其杭寒、抗旱、喜光等特性在风积沙土、砾质粗沙土上均能正常生长.特殊杭逆性和较速生等优良特性使樟子松成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用于城市绿化和风沙区防护林、用材林造林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环节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20世纪70年代在榆林引种成功,现已成为榆林市造林的主要常绿树种。樟子松大面积造林用的主要是三年生容器苗,因此苗木的培育直接影响造林的成功。樟子松容器育苗是一项投入大、工序多、技术性很强的育苗技术,要大规模稳定生产樟子松容器苗必须要熟练把握种子的质量、苗圃地选择、营养土配置、苗床整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6.
选择香菇渣、污泥等原料复配基质,进行樟子松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基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污水污泥有利于樟子松幼苗生长,适宜复配基质为2/3田园土+1/3污水污泥。  相似文献   

17.
同朔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优良的造林树种之一。它耐寒性、耐旱、耐极端低温,适应性强,在风沙土、沙壤土、砾质粗沙土上生长良好。介绍了同朔地区引进樟子松生长情况以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生产实践中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技术进行了总结,并从苗圃地选择、苗床整理、营养土配制、种子处理与播种、播后管理等技术环节逐一做了介绍,可为渭北旱塬地区开展樟子松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梳理、归纳了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综合分析了试验区的环境因子,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在试验区性状表现良好。樟子松在流动沙丘造林,必须先固定流沙、引种驯化成功的关键措施是造林时间适当拖后、栽植时适当深植,苗木根系要剪根,铲除干沙层以及松树幼根要埋土越冬。  相似文献   

20.
我省西部干旱盐碱地区樟子松造林保存率很低,使这一地区形成了许多樟子松疏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晚秋至早春之间生理干旱现象严重所致.人们虽然知道做“防寒”工作(在晚秋时节用土将小苗培严,春来将土撤去防止生理干旱),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由于“防寒”的年限、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