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Ⅰ—72、Ⅰ—69等杨木材物理力学、化学性质、纤维形态的测试及其制浆造纸适宜性分析研究表明:Ⅰ—72、Ⅰ—69杨木材适宜于制浆要求,是造纸的优良原料,在豫南表现出早期速生。建议在豫南建立丰产林基地,试行5—7年短期轮伐。  相似文献   

2.
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关系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m×4m,4m×5m,5m×6m)下的3个品系人工林杨树,即[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Ⅰ-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 cv.Ⅰ-63/51)和69杨(P.deltoides cv.Ⅰ-69/55)(以下简称72杨,63杨,69杨)为对象,在研究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关系的基础上,先用逐步回归筛选有关关键材性指标,然后再进一步模拟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滩地72、63、69杨单板和胶合板质量能够用与之相关的木材性质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拟.单板厚度偏差(VVT)随纤维宽度(FW)、木纤维比量(FP)、导管比量(VP)变化的模型为:VVT=-3.414+0.063 FW+0.049 RP-0.033 VP单板背面裂隙率(RLC)随木材弦面硬度(TH)、抗弯弹性模量(MOE)、气干密度(WD)和体积全干干缩率(SV)变化的模型为:RLC=9.472+0.005 TH+0.003 MOE+8.366 WD-2.302 SV胶合板的胶合强度(GS)随木材pH值(pH)、纤维长度(FL)、纤维宽度(FW)、导管比量(VP)、导管长度(VL)和木射线比量(RP)变化的模型为:GS=3.326-0.268 pH-0.002 FL+0.191 FW-0.033 VP-0.004 VL+0.095 RP上述模型相关系数均在0.73以上,表明应用上述模型能够较好地对长江滩地人工林杨树单板和胶合板质量根据材性进行早期预测和加工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肥料效应对Ⅰ—69杨木材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柴修武  李贻铨 《林业科学》1993,29(2):145-151
在淮北平原宿县试验林内,米集了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未施肥(对照)三种条件处理的I-69杨(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ex I-69/55)试材36株。进行木材解剖、化学成分、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等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生长快的I-69杨,木材纤维长度α-纤维素、综纤维素和木材气干密度等稍有下降,方差分析验证,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其中施用氮肥+有机肥生长最快的I-69杨,胶质纤维比率高;木材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抗弯弹性磨量、顺纹抗剪强度、径面与弦面硬度等降低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省临沂地区采用4种不同密度(每666平方米81、64、44和33株)营造的短轮伐期Ⅰ-69杨试验林中,生长情况调查表明,5年生时以81株密度生长量最大,进行木材性质对比研究表明:81株密度除纤维稍短、纸浆白度略低外,其它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制浆性能均近似,可作新闻纸原料和农村建筑用的檩条。  相似文献   

5.
选取正常生长和偏心生长欧美杨107杨为研究材料,测试其表面轴向生长应变,并测定应变测试位置处木材的纤维形态和干缩性质,分析应变与木材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生长应变数值的增加,正常生长立木纤维长度、胞腔径、长宽比、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出现微弱的下降趋势,而纤维宽度、双壁厚、壁腔比、轴向全干干缩率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正常生长立木生长应变与所有纤维形态指标和干缩性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2)随着生长应变数值的增加,偏心生长立木双壁厚、长宽比、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轴向全干干缩率出现较快的下降趋势,而纤维宽度、胞腔径同时出现较快的上升趋势,纤维长度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偏心生长立木生长应变与双壁厚、轴向全干干缩率、径向全干干缩率、弦向全干干缩率、壁腔比、弦向全干干缩率、长宽比的负相关关系显著,与腔径、纤维宽度的正相关关系显著,与纤维长度之间相关系数不显著;3)对于不含应拉木正常生长的立木,其生长应力与木材纤维形态和木材干缩性质之间关系较为微弱;对于含应拉木偏心生长的立木,由于应拉木材性与正常木之间的差别,其生长应力与多数木材纤维形态指标和木材干缩性质指标之间关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6.
人工林场杨木材性质与生长培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生长在 3种长江滩地类型 (江滩、洲滩、湖滩 )、3种栽植密度 ( 3m×4m ,4m× 5m ,5m× 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 [欧美杨无性系 72杨 (Populus×euramericacv.I -72 58) ,美洲黑杨无性系 63杨(P .deltiodescv.I-63 51 )和 69杨 (P .deltoidescv.I-69 55) ,以下简称 72杨 ,63杨 ,69杨 ]为对象 ,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生长培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品系对滩地杨树木材材性有较大的影响。安徽新洲洲滩和湖北黄洲江滩上生长的 63杨 ,湖南沅江湖滩上生长的 72杨纤维长度最长 ,微纤丝角最小 ,导管比量最大 ,方差分析表明 :72、63、69杨微纤丝角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 ( 2 )滩地类型对72、63、69杨木材材性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方差分析表明 :63杨、69杨微纤丝角、基本密度、抗弯强度和干缩率差异显著 ,说明 63杨和 69杨受滩地类型影响较大。 ( 3)栽植密度对 72、63、69杨木材材性的影响因材性指标的不同而不同。对 72、63、69杨来讲 ,栽植密度越大 ,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增大 ,纤维长度、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都减小 ,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也越小。方差分析表明 ,72杨和 69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大 ,63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林地施肥对Ⅰ-214杨木材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林地施肥与Ⅰ-214杨木材性质的关系。其结果:林地施肥后,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壁厚及化学组成的α-纤维素的数均值呈上升趋势;木材细胞次生壁S_2层的微纤丝角由19.4度减至18.3度,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由54.5%增加为56.3%;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诸项指标,虽互有高低,经方差分析验证,尚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化学机械浆(CMP)制浆特征和浆张的物理性质,除多量施肥的化学预处理后得率(89.2%)稍高外,其他各项指标相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Ⅱ-72、Ⅱ-69等杨木材物理力学、化学性质、纤维形态的测试受其制浆造纸适宜性分析研究表明:Ⅱ-72、Ⅱ-69杨木材适宜于制浆要求.是造纸的优良原料,在豫南表现出早期速生。建议在豫南建立丰产林基地.试行5-7年短期轮伐。  相似文献   

9.
供水对杨树人工幼林材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集约栽培的杨树人工林,近年来已成为国家木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Ⅰ-69杨是主栽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蒸腾耗水量大的特性,灌溉措施对它的材积增产至关重要。但目前对林木生长与耗水关系的研究进行得很少,缺乏合理灌溉的技术指标。为此,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了林木灌溉试验,较系统地测定了林木的蒸腾速率、蒸腾耗水量、立木材积生长量和田间供水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林木合理灌溉提供基础资料。本文还报道了田间供水水平对材积生长的影响和灌水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杨村新无性系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7个杨树新无性系和I-69杨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杨木新无性系的物理力学性质等主要指标均属于小至甚小级,无性系间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显著,据此可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因子选育优良无性系。尽管新无性系的生长速度超过I-69杨,但由于其某些强度指标低于I-69杨,8年生的速生材尚不能完全替代11年生的I-69杨使用,因此不能作为建筑结构材使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杨树材性与生长轮年龄和生长速度关系的模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m×4m、4m×5m、5m×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Ⅰ-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 cv.Ⅰ-63/51)和69杨(P.deltoides cv.Ⅰ-69/55)]为对象,首次分别建立了长江滩地速生杨树纤维长度(FL),微纤丝角(FA)和木材密度(WD)随生长因子中的生长轮年龄(CA)和年轮宽度(RW)变化的模型,即:FL=765.07+119.77CA-6.15CA2-1506.97(1/RW)+365.18(CA/RW)-18.02(CA2/RW)FA=9.643+0.061RW+2.376(1/CA)-0.201(RW/CA)WD=0.447-0.003CA+0.004(1/RW)+0.004(CA/RW)从检验结果来看,纤维长度随生长轮年龄和生长速度变化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江滩地人工林杨树不同单株纤维长度的变化(r=0.989),而微纤丝角和木材密度随生长年龄和生长速度变化的模型对长江滩地人工林杨株内微纤丝角和木材密度能够较好地预测(r=0.209~0.999),但对长江滩地人工林杨树不同单株间微纤丝角和木材密度的变化(r=0.118~0.143)预测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林地施肥对Ⅰ-214杨木材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林地施肥与Ⅰ-214杨木材性质的关系。其结果:林地施肥后,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壁厚及化学组成的α-纤维素的数均值呈上升趋势;木材细胞次生壁S2层的微纤丝角由19.4度减至18.3度,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由54.5%增加为56.3%;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诸项指标,虽互有高低,经方差分析验证,尚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化学机械浆(CMP)制浆特征和浆张的物理性质,除多量施肥的化学预处理后得率(89.2%)稍高外,其他各项指标相近。  相似文献   

13.
在四川省资中县集约栽培的试验林内采集了泡桐无性系CO20和泡桐各五株进行了多项试验研究。证实了泡桐无性系CO20的木材纤维长度、微纤丝角和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优于泡桐;综纤维素、α-纤维素以及木材物理力学的主要性能指标低于泡桐。制浆得率低。浆张物理性能接近或燬过两种相思树木材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供水条件对Ⅰ-69杨树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生长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反应非常敏感,虽然不同品种或无性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从总体来看,木材年轮宽度的变化主要是由土壤水分供应条件所决定的。在有条件灌溉的地区,人们除了关心灌溉的花费与木材增长量之间的经济效益外,同时也关心灌溉量与树木材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换句话说,木材质量会不会因灌溉量过多而下降?下降多少?这显然是科技工作者应当回答的重要问题。遗憾的是,在国内外繁多的文献中,报道灌溉对树木生长影响的结论很多,但是,关于灌溉对材性影响的研究工作,国外也为数很少,国内更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外样地调查和室内木材材性分析及硫酸盐制浆实验,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长白落叶松工业纤维林的生长过程、木材纤维特性、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制浆特点,指出了立地条件对林分生长、木材纤维含量、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得浆率、纸浆物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工业纤维林生长最佳的立地条件是山地下部Ⅰ、Ⅱ地位级。立地条件对木材材性和纸浆特性有直接影响。在研究的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范围内,立地条件越差,木材纤维含量越少,纤维长度越短,纤维长宽比越小,1%NaOH提取物越多。而且这种现象有随林龄增长而加重的趋势。但立地条件对得浆率和纸浆的物理强度影响不明显。综合林分生长和木材材性,长白落叶松工业纤维林的培育最好在山地下部Ⅰ地位级和Ⅱ地位级的立地条件下进行。表4参17。  相似文献   

16.
以Ⅰ-69杨木材为试样,运用树木年轮图像分析系统和树木年轮分析系统获取年轮宽度和年轮密度数据,并对组成成分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Ⅰ-69杨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规律随树龄增加而增大,最大密度波动较大,最小密度随树龄增加总体趋势下降,早材密度、晚材密度随树龄增加而增加;年轮组成成分各项指标株内径向变异极显著,株间径向变异不显著。年轮密度各组成成分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年轮平均密度、早材密度、最小密度增加量较小,年轮最大密度、晚材密度增加量较大;相对而言,Ⅰ-69杨木材密度径向变异大于轴向变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立地条件香椿人工林木材材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香椿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表明:香椿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硬度:Ⅰ级地<Ⅱ级地<Ⅲ级地,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冲击韧性:Ⅱ级地>Ⅰ级地>Ⅲ级地,顺纹抗剪强度:Ⅱ级地>Ⅲ级地>Ⅰ级地。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香椿人工林木材密度Ⅰ级地、Ⅱ级地、Ⅲ级地间差异不显著。香椿人工林木材干缩性和力学性质指标Ⅰ级、Ⅱ级、Ⅲ级地3者间有的指标差异极显著,有的指标差异显著,大部分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Ⅰ—63、Ⅰ—69和Ⅰ—72的主要引种区,设立112块标准地,利用获得的原始数据,采用单分子生长模型拟合树高生长曲线,以基准年龄为6年,间距为2米,编制了3个无性系的立地指数表。  相似文献   

19.
人工林杨树木材性质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生长在3种长江滩地类型(江滩、洲滩、湖滩)、3种栽植密度(3m×4m,4m×5m,5m×6m)下的3个品系人工林杨树木材[欧美杨无性系72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I-72/58),美洲黑杨无性系63杨(P.deltoides cv.I-63/51)和69杨(P.deltoides cv.I-69/55)]为对象,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单板和胶合板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2、63、69杨木材旋切和制胶合板均能获得较低的单板厚度偏差和背面裂隙率及较高的胶合强度.72、63、69杨单板厚度偏差与解剖性质中的纤维宽度、导管比量、木纤维比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极显著,与纤维长度、胞壁厚度、壁腔比、腔径比、导管长和木射线比量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单板背面裂隙率仅与胞腔直径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与其它解剖性质相关不显著;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与解剖性质相关最密切,其中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胞腔直径、胞壁厚度、壁腔比、导管长、导管弦向直径、微纤丝角、导管比量、木射线比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极显著\.与木纤维比量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72、63、96杨木材单板厚度偏差和单板背面裂隙率与木材化学性质(pH,酸、碱缓冲容量)之间的关系不密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与边材pH值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与心材pH值以及心、边材的pH均值达到0.01水平相关极显著,与木材的碱缓冲容量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72、63、69杨木材单板厚度偏差和胶合强度与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关系不密切;单板背面裂隙率与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在0.01水平下相关极显著,与气干密度在0.05水平下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桤木优树树高、胸径、材积、单株纤维量、纤维长、纤维长宽比、纤维含量、木材密度的变异规律和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性状变异系数规律是生长性状大于材性性状;各性状间没有显著相关,各性状可独立改良;材积、纤维含量、木材密度对单株纤维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7.47%、17.02%、15.51%;各性状的改良潜力是:材积可达1倍以上,胸径48%,树高18%,木材密度可提高10%以上,纤维含量可提高4%以上,纤维长度、长宽比分别可提高7%、12%以上,生长与材性联合改良的效益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