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豆芽烂芽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规模化生产中的绿豆芽烂芽取样,进行致病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确定病原菌为瓜果腐霉,观测了不同接种量的瓜果腐霉孢子悬浮液对绿豆芽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不同接种量处理,其发病时间、发病率、豆芽生物产量均存在差异。接种浓度为10^3个/mL和104个/mL的抱子悬浮液处理后,豆芽烂芽严重,接种浓度10^3个/mL处理第3天出现烂芽,发病率为10%,第4,5天发病率分别为58%,92%;接种浓度10^4个/mL处理第2天开始出现烂芽,发病率为2%.第3,4,5天发病率分别为58%,100%,100%,发病情况日趋严重;发病芽体呈水浸状、浅褐色腐烂,有刺激性异味:严重影响其生物产量,生物产量与健康幼苗相比分别降低33.1%,33.3%。  相似文献   

2.
<正>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1香椿根腐病(立枯病)1.1.1病原菌和发病规律病原菌为丝核菌,以无性世代繁殖为主,有性世代只在高温高湿下偶有发生。病原菌在土壤中生存、传播和为害。在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容易发病。1.1.2病状香椿根腐病在幼苗期发现为芽腐、猝倒和立枯。大苗上表现为根茎和叶片腐烂。患  相似文献   

3.
多粘类芽胞杆菌ZF197对白菜茎基腐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露地大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白菜茎基腐病病原菌白菜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细菌ZF197,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大白菜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白菜茎基腐病防治效果,并鉴定其在白菜根部的定殖能力;通过酶学试验和抑菌谱试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采用三明治法测定其发酵液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时间。结果表明,菌株ZF197为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大白菜离体叶片立枯丝核菌的防效可达82.35%,盆栽防效可达78.57%;该菌株可在白菜根部稳定定殖,处理20 d后定殖量趋于稳定,保持在2.37 × 105 cfu ? g-1左右;菌株ZF197具有广谱拮抗作用,能够有效抑制8种病原真菌和6种病原细菌的生长,其代谢过程中有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产生。菌株ZF197 96 h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58.58%;以棉籽饼粉作为碳源的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烟台地区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彦江  张茹琴 《北方园艺》2012,(10):141-144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上严重发生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10年6~7月间,对烟台某草莓种植基地的草莓根腐病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有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或疫霉菌(Phytoph-thorasp.),其中尖孢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最为普遍,疫霉菌次之。根据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求新的生物防治菌种资源,以醋糟基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醋糟中分离出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广谱抑制效果,将菌体特征与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对拮抗菌进行初步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抗病促生效果初探。结果表明:从醋糟中分离到了1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CZ,且菌株CZ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对西瓜枯萎病、香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苹果炭疽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根据菌体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死谷芽孢杆(Bacillus vallismortis CZ)。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菌株CZ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立枯病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菌株CZ后,黄瓜小苗的病情指数降低了18.3%。由此可见,菌株Bacillus vallismortis CZ具有开发成生防试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张勇  李晓军  曲健禄  范昆  杨建明 《园艺学报》2010,37(11):1745-1750
对我国桃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该病害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叶枯病,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GenBank登录号:GU270581)。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 ~ 30 ℃,适宜pH 5 ~ 7,适宜碳源为蔗糖,适宜氮源为酵母。  相似文献   

7.
<正>1病害1.1立枯病①发病症状: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颈部产生褐色病斑,茎绕扩展,最后幼苗倒伏死亡。立枯病系立枯丝核菌感染,在低温多湿条件下发生。②防治技术:病菌能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幼茎、根部引起发病,发病初期可用立枯净喷施或灌根、根腐宁灌根。1.2细菌性叶腐病①发病症状:仙客来叶片、叶柄、芽、块茎等各个部位能  相似文献   

8.
以从黔西南州安龙县金银花种植基地采集的感立枯病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明确金银花立柱病的发生特点,并为该病的防治提出相应措施.结果表明:经鉴定,金银花立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5种供试药剂中,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80%炭疽福美对金银花立枯病菌丝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同时针对此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应合理轮作、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无根豆芽素     
江苏省金坛县城西植物激素分装厂生产的无根黄豆芽素和无根绿豆芽素,是由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而成,主要用途是抑制主根和须根的生长,使豆芽粗壮、嫩白,并提高产量20~30%。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一支(2毫升)无根绿豆芽素,加水5公斤左右后,再倒入增白剂一支(2毫升)搅拌均匀,当芽长0.5~1厘米时浸芽一次(10分钟);当芽长3厘米时用浸过的余液再浇芽一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抑菌试验和浸种盆栽试验探究诺沃霉素A 对西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诺沃霉素A对立枯丝核菌具有强烈的抑菌活性,抑制中浓度为1.726 0 μg · mL-1;经10 μg · mL-1 诺沃霉素A 处理后,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立枯丝核菌菌丝形态均发生异常;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 000 μg · mL-1 诺沃霉素A 浸种对西瓜立枯病防效为91.83%。  相似文献   

11.
对目前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黄豆、黑豆、豇豆、萝卜、蕹菜、花生、黄秋葵、向日葵等8种芽菜患病植株上的致病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24株细菌菌株和8株真菌菌株;利用真菌ITS和细菌16Sr DNA通用引物,分别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真菌基因组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24株细菌分属8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短稳杆菌属(Empedobacter)、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从毛单孢菌属(Comamonas);24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除果胶杆菌属外,其余都不是典型的植物病原菌;其中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出现在2种或2种以上芽菜上;另外4个属的细菌则只出现在1种芽菜上,呈现出寄主的专化性。8株真菌分属3个属,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根霉属(Rhizopus);其中根霉属和链格孢属的真菌分别只出现在萝卜芽菜和蕹菜芽菜上,其他6种芽菜上分离得到的真菌菌株均属于镰刀菌属。分离菌株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对芽菜造成不同程度的腐烂症状,生产过程中环境微生物污染同样能致芽菜腐烂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豆芽是补充春、秋淡季供给的重要蔬菜种类。目前,重庆市豆芽月均产量1101 t,且以黄豆芽和绿豆芽生产为主,但因管理不够规范,80%的生产主体在生产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生长调节剂、消毒剂等,对豆芽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通过在全市开展调查,摸清了重庆市豆芽生产的基本情况,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左勇  鞠帅  刘利平  谢晖  李杨 《中国蔬菜》2012,1(4):91-96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芽菜样品中有机酸含量,以优选出宜宾芽菜发酵菌种。通过检测不同菌种发酵样品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并结合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复合菌种AN1∶AE为最优发酵菌种,其发酵产品总酸含量最高,达到35.97 mg?g-1。  相似文献   

14.
采用碘量法对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3种常见芽菜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定,对2、4、6cm不同芽苗长度时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又比较了相同长度3种市售芽菜和试验用芽菜的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芽菜的维生素C含量随培养长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同长度试验用芽菜较市售芽菜的维生素C含量高。  相似文献   

15.
优质红豆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芽苗菜是一种口感鲜嫩,营养丰富的芽菜。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浸种温度、催芽温度以及不同生长介质对红豆芽苗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豆芽苗菜适宜的浸种温度和时间为26℃、24h;催芽的适宜温度为20—24℃;同时在无纺布作为介质的生长条件下,生长最好,生物学效率可达116.84%,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工厂化豆芽成为现代加工食品新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家庭作坊式的豆芽生产已被日产60~100t的程序化、机械化、自动化、可调控的现代工厂化生产方式所取代。论述了我国工厂化豆芽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工特点、卫生安全、生产规范与市场监管机制,探讨了我国豆芽工厂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以期提升中国芽菜形象,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康玉凡 《长江蔬菜》2013,(20):70-75
从宏观发展的视角分析我国现代芽菜产业链的内涵和概念、发展历程和特征,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分析现代芽菜产业链的构建及其功能效应,展望了现代生物科技系统地应用于规模化芽莱产业,对培植和提升我国现代芽菜产业主体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喜春 《中国蔬菜》2003,1(1):16-18
以菜豆、芫荽、根甜菜和甘蓝的抗病和感病品种为试材,分别接种了根腐病(Rhizoctonia solani),叶斑病(Ramularia coriandri),立枯病(Aphanomyces cochlioides 等)和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并测定病原菌侵染后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菜豆、芫荽和甘蓝在接种后第3天,根甜菜在接种后第4天,感病品种的电导率值比抗病品种分别高28%、25%、179%和12%,因此,这一时间可以作为鉴定以上4种蔬菜抗病性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温度对绿豆芽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源  卜海东  高芳 《北方园艺》2011,(13):36-38
以"中绿1号"绿豆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温度对绿豆芽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豆芽生长有显著的影响,较高培养温度利于豆芽下胚轴和胚根的生长,可提高豆芽重量比和轴根长度比;前期高温可以显著地提高豆芽的直径,中后期会降低豆芽的直径,同时易造成须根产生过早和快速生长,纤维化加重,影响豆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