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来盘  刘标 《玉米科学》2019,27(6):58-61
使用离体培养法检测不同玉米材料花粉萌发率并于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直径,研究转Cry1Ab、EPSPS基因玉米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刚离体花粉萌发活力最强,培养180 min后花粉萌发率可达89.4%,高温(36℃)条件下放置2 h花粉基本丧失萌发能力。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Cry1Ab、EPSPS基因玉米对花粉离体后的生存能力无显著影响,对花粉粒直径大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玉米自交系父本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中种集团提供的10份骨干玉米自交系父本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研究不同胁迫温度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粉不易储藏,高温胁迫会导致花粉生活力显著下降,在35℃胁迫处理6 h之后花粉生活力全部丧失;在40℃胁迫处理4 h之后有8个自交系的花粉丧失生活力。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均能有效测定玉米花粉生活力,离体培养法测得的花粉生活力低于用TTC法测得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马蹄莲不同品种的花粉为材料,研究马蹄莲花粉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和贮藏影响因子。比较了TTC、Lugol’s 染色液、亚甲基蓝、醋酸洋红4种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鉴定马蹄莲花粉活力的效果,以及花粉干燥时间(含水量)、贮藏温度、预冻方法、解冻方法对花粉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4种染色法中,TTC法能将马蹄莲花粉染成深红、浅红、粉红,从而区分出花粉有无活力及活力的强弱;Lugol’s 染色液、醋酸洋红不能使花粉染色;亚甲基蓝将所有花粉染成同一颜色;所以除TTC法外均不适合马蹄莲花粉活力的鉴定。离体培养法培养24 h可以较好鉴定马蹄莲花粉活力,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80 g/L蔗糖+0.2 g/L硼酸+0.3 g/L硝酸钙。马蹄莲花粉的适宜干燥条件是室温下干燥27 h,之后不需任何预冻处理直接放入冰箱,最适解冻方式是37 ℃水浴2 min。不同贮藏温度下马蹄莲花粉活力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试验温度中以-80 ℃的贮藏效果最好,贮藏61 d后仍能保持40%以上的活力,其次是-20 ℃贮藏,然后是室温,4 ℃贮藏效果最差。综上所述,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是马蹄莲花粉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80 ℃的低温可明显延长马蹄莲花粉的贮藏时间,研究结果为马蹄莲花粉离体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Ca2 浓度、温度对6个不同熟性的大麻品种的花粉进行萌发研究,结果表明:大麻花粉培养以15%蔗糖 80mg/L硼酸的液体培养基时花粉的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则以硼酸浓度为20mg/L时最快,加入Ca2 则抑制花粉萌发,培养温度25℃最好。花粉储存中,常温下,未干燥的大麻花粉生活力只能保持3d(天);干燥、密封后在1—4℃条件下花粉活力最多可保持30d;干燥、密封后在-20℃条件下,储存120d后的花粉还有较高的萌发率(34%)。  相似文献   

5.
大麻花粉萌发的影响因子及花粉储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蔗糖浓度、硼酸浓度、Ca2 浓度、温度对6个不同熟性的大庥品种的花粉进行萌发研究,结果表明:大麻花粉培养以15%蔗糖 80 mg/L硼酸的液体培养基时花粉的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则以硼酸浓度为20mg/L时最快,加入Ca2 则抑制花粉萌发,培养温度25℃最好.花粉储存中,常温下,未干燥的大麻花粉生活力只能保持3d(天);干燥、密封后在1-4℃条件下花粉活力最多可保持30d;干燥、密封后在-20℃条件下,储存120d后的花粉还有较高的萌发率(34%).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栽培种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建立有效的离体萌发体系,以糖用甘蔗主栽品种ROC22花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满足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基本条件,然后利用L16(4 5)正交试验,寻求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配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温度对甘蔗花粉萌发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中,培养基以刚好凝固时为最佳。蔗糖、硼酸和硝酸钙在一定范围内对甘蔗花粉萌发起促进作用,超过一定浓度则起抑制作用。硫酸镁作用不稳定,硝酸钾影响较小。正交试验中,蔗糖对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率影响最大,呈显著水平,硼酸次之,硫酸镁影响最小。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 ℃,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为89.83%和143.03 μm。200 g/L蔗糖+400 mg/L硼酸+100 mg/L硝酸钙+400 mg/L硫酸镁+1 g/L琼脂,在30 ℃下培养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生长状态良好,这种方法可快速有效鉴定不同甘蔗花粉活力差异。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评价是其商业化推广前的必要环节,其基因漂移风险及其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为了明确转EPSPS、PAT基因抗草甘膦大豆S4003. 12和S4003. 14外源基因的逃逸风险,于大豆盛花期选取温室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其受体品种及常规栽培大豆材料花粉,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检测其萌发率,并于带标尺显微镜下观察其花粉粒直径。结果表明:大豆花粉刚离体后萌发活力最强,培养2 h后花粉萌发率基本达到最大值约88. 2%,随离体时间延长萌发活力随之下降,室温放置3 h后,花粉几近完全失活;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EPSPS、PAT基因耐除草剂大豆S4003. 12和S4003. 14的花粉离体后的生存能力无显著差异,对花粉粒直径大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花粉传播能力与非转基因大豆间无显著差异,通过设置隔离区可有效规避外源基因逃逸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四川牡丹花粉为材料,利用离体萌发法、亚历山大染色法、TTC染色法及I2-KI染色法,测定四川牡丹花粉的活力。结果表明:开花后第1天花粉即具有活力,第4天花粉活力最高,随着开花时间的推移,花粉活力逐渐下降。开花后1~7 d,用4种测定方法测得的花粉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亚历山大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差异极其显著(P<0.01)。TTC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其中I2-KI测定结果最接近离体萌发法。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实验周期、实验过程和药品保存方法等因素,I2-KI染色法适合四川牡丹野外人工传粉之前快速准确地测定花粉活力。这为探讨四川牡丹濒危的原因、保护种质资源、开展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棉花胞质不育恢复系花粉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具有哈克尼西棉胞质遗传背景的骨干胞质不育系与育性恢复系为亲本,配制3个杂交组合,以杂交结铃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胞质育性恢复系花粉和花后不同时间不育系柱头的活力差异。结果表明,2 ℃低温保存可有效延长恢复系花粉活力的保持时间,但在低温条件下恢复系花粉活力受到抑制,离体室温放置过夜、离体室温放置过夜加短时适当高温(35 ℃)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恢复系花粉活力。不育系开花次日上午柱头活力显著下降,但仍有10%左右的成铃率。胞质不育三系杂交制种可改只上午授粉的传统杂交制种方式为全天授粉制种。  相似文献   

10.
在蒙导条件下转bar基因水稻与无芒稗间的基因漂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转基因水稻Y0003和99-t为父本,无芒稗为母本,在蒙导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水稻与无芒稗间潜在的基因漂移可能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用不同方法(紫外灯照射,反复冻融,黑暗放置)制备的蒙导花粉蒙导条件下转基因水稻花粉在无芒稗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并与无芒稗自花授粉的情况相比较。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所有蒙导花粉蒙导条件下,两种转基因水稻的花粉在无芒稗柱头上虽能萌发,但花粉管扭曲成各种形状而不能进入无芒稗柱头。与无芒稗自花授粉的花粉萌发生长有极明显的差异。杂交也不结实。说明蒙导花粉不能克服转基因水稻和无芒稗的不亲和性,转基因水稻与无芒稗间基因漂移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1.
以薄壳山核桃‘Shaoxing’和‘Pawnee’的花粉为材料,采用MTT染色法对其4个散粉时期的花粉活力及不同储藏条件下的花粉活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最佳花粉收集时期和最佳储藏条件。结果表明:(1)‘Shaoxing’和‘Pawnee’不同散粉时期花粉活力由高到低变化规律都为:散粉盛期>散粉初期>即将散粉期>散粉末期。(2)‘Shaoxing’和‘Pawnee’各散粉期的花粉活力随阴干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中‘Shaoxing’盛花期、‘Pawnee’散粉初期的花粉在0~4 d的短时间阴干储藏下降速率最慢,96 h后分别仍有45.70%和64.31%;(3)低温、干燥的储藏条件有利于‘Shaoxing’和‘Pawnee’花粉活力的保持,2个品种的花粉在不同储藏条件下都表现为:?80 ℃密封干燥>?80 ℃密封>4 ℃密封干燥>4 ℃密封>常温密封干燥>常温密封,其中2个品种的花粉在?80 ℃条件储藏30 d后活力仍保持在60%以上,而常温条件储藏30 d后的花粉活力低于20%,储藏80 d就完全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12.
以10%蔗糖+0.5%琼脂为基础培养基,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硼酸浓度、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多肉植物红司(Echeveria nodulosa)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三因素以及相互间的交互效应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硼酸浓度、培养温度以及二者间的交互效应对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显著,而培养时间对花粉管伸长的影响不显著。12~28 ℃有利于提高花粉管萌发率,20~36 ℃有利于花粉管的伸长。三因素交互效应显示:60 mg/L硼酸+12 ℃+16 h为红司花粉萌发最佳条件,萌发率为52.43%。30 mg/L硼酸+36 ℃+16 h为花粉管生长适宜条件,花粉管平均长度达527.74 μm。  相似文献   

13.
水稻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显微镜观察水稻花粉粒的萌发、花粉管在雌蕊中的生长以及授粉后不同时间剪除柱头处理对颖花结实率的影响。 水稻花粉粒在授粉2 min后开始萌发;5~10 min后花粉管穿过柱头进入花柱生长;约经30 min花粉管顶端到达子房基部;40 min时有些花粉管顶端可接近胚囊,此时花粉管内胼胝质形成,但数量较少;50 min后花粉管内胼胝质塞大量形成,花粉粒萎缩干瘪。水稻花粉管在柱头、花柱和子房中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500、5000、5400 μm/h。水稻授粉后10~15 min剪除柱头的处理只有极少量颖花结实,授粉后20~50 min剪除柱头处理的颖花结实率随处理时间推迟而升高,授粉后50 min剪除柱头处理的结实率达60%以上,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4.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Pollen Fertility in Inter-Subspecific Rice Hybri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venteen rice varieties and hybrids of different types (indica, japonica, javanica, indica hybrid, japonica hybrid and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we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pollen fertility in inter-subspecfic hybrids. The pollen fertility of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was greatly reduced when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dropped to 22.0 - 23.0℃at meiosis stage, and the extent of pollen fertility reduction varied greatly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hybrids. However, the pollen fertility reduction of indica and japonica hybrids and conventional varieties was not obvious under the same regime of temperature conditions. When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dropped to 20℃, the pollen development of conventional varieties and hybrids was also affected.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re exis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llen fertility and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was also found between the two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e.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and conventional varieties. Temperature at meiosis stage of pollen mother cell was a key factor in pollen developing, and the pollen fertility of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was more sensitive to low temperature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variety.  相似文献   

15.
以ME3+BK+100 g/L蔗糖+150 g/L PEG4000作为培养基,把桔梗新鲜花粉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30℃培养1.5 h为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把桔梗花粉贮藏在不同的温度下,结果显示:低温贮藏可明显延长花粉的寿命,常温下花粉仅能贮藏4 d左右,但在10、4、-20℃下贮藏,花粉寿命可分别达60、90、150 d以上;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的授粉结实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低温贮藏可明显减缓结实率下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亚种间杂种花粉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7个不同类型的籼、粳、爪哇型品种及其杂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温度变化对花粉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2~23℃时,亚种间杂种的花粉育性显著降低,不同组合花粉育性存在明显差异,而品种间杂种和常规品种的花粉育性受影响较小;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常规品种和品种间杂种的花粉发育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品种与组合间存在差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日平均温度与花粉育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花粉育性呈显著正相关,亚种间杂种与常规品种的相关系数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减数分裂期的花粉育性受温度影响,温度对亚种间杂种花粉育性的影响较常规品种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3种不同果壳类型油棕花粉在散粉后不同天数和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不同花期及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油棕的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散粉第1 d即具有活力,薄壳种、厚壳种和无壳种的花粉活力分别在散粉后第2、3、4 d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日变化特点:在同一开放状态下,除12:00和18:00时,3种类型油棕的花粉活力排序为:薄壳种>厚壳种>无壳种。柱头可授性的变化特点为:雌花开放的早期,具有较弱的柱头可授性,薄壳种和无壳种在第Ⅲ期可授性最强,第Ⅳ期开始减弱,厚壳种则是在第Ⅳ期达最强,柱头的可授性日变化排序为:8:00~10:00,无壳种>薄壳种>厚壳种,12:00~18:00则是厚壳种>薄壳种>无壳种。综上可知,3种果壳类型油棕的花粉应于散粉后的第2~4 d采集;无壳种和薄壳种的雌花在开花后第Ⅲ期的10:00授粉效果最佳,厚壳种则是开花后第Ⅳ期的16:00授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