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高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质量,基于规划设计视角提出设计深度不够,与其他涉农项目衔接不足,未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超期服役是导致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原因。建议加强对规划设计单位监管,提高规划设计技术人员业务水平,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提高踏勘调查内容的细度,增加单体工程细化设计,"多规合一"减少规划间衔接不足,抓紧修订预算定额标准等以减少规划设计变更。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其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和质量,但目前部分规划设计由于前期工作欠扎实,工程设计针对性不强,尚难以很好地指导施工。分析了当前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以后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进而更好地实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目标,发挥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是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的综合调整,其规模大、时间长[1]。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开始较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通过创新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土地整治工作。本文以仪征市大仪月塘刘集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探讨了土地整治项目创新的意义,明确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已成为缓解和改善耕地数量不足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不断减少,集中连片程度的不断降低,项目前期立项和设计工作所需数据信息获取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渭北台塬区主要为丘陵沟壑地貌,部分区域甚至已无法通过人力踏勘的方式去完成,给设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为土地整治类项目项目区范围确定、地块信息获取、工程整体布局以及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以宝鸡市陇县LJB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高精度遥感影像在土地整治项目中规划设计工作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高精度遥感影像在土地整治设计工作的应用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成果质量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枫 《江西农业学报》2011,(10):191-193,198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成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各指标权重,并构建了评价模型,对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成果质量评价的定量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经实证应用和检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莱西市夏格庄镇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全过程的考察和思考,分析并找出了当前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从莱西市夏格庄镇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加强设计与实地的联系,做好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健全补偿机制等对策,以期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在天津市的土地整治工作实践,总结了以往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基础工作不扎实、设计图纸生搬硬套、项目预算定额取费不合理、公众参与度和交流的广泛性不够等,提出了改进项目规划设计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睿  宗积章  邓家彬  张杰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5-119,134
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构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质量检测提供方法借鉴,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和区域空间规划编制奠定方法基础.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威宁石头海子片区生态恢复土地整治项目开展综合效益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威宁石头海子片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增加了项目区耕地数量,提高了质量,同时带动了项目区贫困群众增收.威宁石头海子片区生态恢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果良好,项目实施后土地生态环境呈现向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土地整治工作成为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土地整治工作实践,介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类型划分,项目资金来源,分析资金来源的局限性,提出符合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特点的全新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停留在二维基础上,缺乏立体、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存在主观性强、工作效率低、公众参与度弱等缺陷,最终导致规划设计质量不高、实施效果欠佳。而在三维环境下,规划设计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大量属性数据在三维场景中直观地反映出来,以辅助规划设计决策。目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了一些研究项目来针对该领域进行探索,国内学者也应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对土地整治三维规划设计进行探索。该研究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明确了土地整治项目对三维模型的特殊需求,逐个分析了几种主流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出每种方法对于土地整治三维建模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工程内容之一,在工程实践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程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土地整治工作很难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定位、工程内容及其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重要性,总结了当前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复垦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土地复垦后耕地质量不能在短期内显现,导致很多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相应的耕作需求。土地复垦项目后评价时点界定就是对一定时期后土地复垦项目土壤质量进行反馈,对于提高土地复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综述土壤质量恢复过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土壤质量恢复的过程,对不同土地复垦方式后评价时点进行了界定。认为疏排法复垦、基塘式复垦、梯田式复垦、充填式复垦、矸石山绿化复垦和露天开采复垦的评价时点分别为4~6 a,5~7 a,5~7 a,6~10 a,10~15 a和10~15 a。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我国矿山土地复垦项目投资缺乏相应标准和依据的现状,为制订矿山土地复垦项目相关投资标准作准备,方便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建设管理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采用系统论方法、对比分析法、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按工程建设项目的组成,将建设项目整体进行科学分解,划分为若干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每个单位工程又划分为若干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结构。最终将矿山土地复垦项目划分为工程措施、生物与化学措施两大部分。根据两大复垦措施的特点并遵循工程项目划分的要求,逐步深入、细化后构建为一、二、三和四级项目。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工程是我国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主要手段,然而单一化的土地整治工程模式并不能满足我国复杂地貌类型区的整治需求。针对云南省复杂地形地貌,充分考虑云南省丘陵区自然地理等条件,调查分析已有典型项目资料,采用归纳演绎法,因地制宜地构建云南省丘陵区土地整治工程模式,分别为云南省丘陵类型区丘陵水田渠道模式和云南省丘陵类型区丘陵水浇地管道模式。研究对于有效利用云南省耕地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风建  尹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21-16923
河北省沧州市滨海地区耕地整治潜力大,水资源严重不足,节水灌溉措施成为区域土地整治持续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沧州市南大港孔庄子南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种植业资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滨海地区土地整治项目中管道输水工程的设计,从灌溉水源情况、取水工程布置、田间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管道布置及保护装置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应是滨海地区扩大土地整治规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旧宅基地复垦工作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康市汉滨区旧宅腾退复垦项目工程设计为例,介绍了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工作中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的立项背景、工程设计原则与目标、设计内容和预算定额,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以更好的为土地整理工作服务,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以具体项目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方法、因素以及权重,确定整理前后耕地的自然等和利用等的变化,从而充实了土地整理的可行性研究,同时在成果的应用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整治及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现状,重点从土地整治的内在要求、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监督土地整治实施的必然要求3个方面阐述了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公众参与土地整治是十分必要,能够维护公众的合法利益,实现土地整治目标的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园艺植物在矿山复垦中的应用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重视。文章在论述矿山复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园艺植物在矿山复垦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具体应用,并对制约园艺植物在矿山复垦中应用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简要地讨论,以促进矿山复垦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