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兰花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固原市冷凉蔬菜产业的发展,西红柿、辣椒等当地常规蔬菜已经没有了价格优势,种植商品价值高、品牌优势凸显的蔬菜作物势在必行。2015年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头营村农业科技展示示范园进行了西兰花品种比较试验,调查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商品性、抗病性、产量等各方面的性状及市场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品种中,耐寒优秀和耐寒绿盈2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良好;其中耐寒优秀表现最好,定植后65 d适收,产量31 335 kg/hm2,适合当地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春去秋来无盛夏",宁夏固原市拥有种植冷凉蔬菜的天独厚气候条件,截止2018年,固原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冷凉蔬菜产业已成为固原市的支柱型产业。冷凉蔬菜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了依赖进口品种及机械利用率低等问题,阻碍产业可持续发展。2018年,依托"半干旱区冷凉蔬菜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2个项目实施的贫困村乘上东西部合作科技扶贫的东风,在实现  相似文献   

3.
坝上地区气候冷凉,发展错季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近年蔬菜种植面积和品种逐年增多,先后形成了西芹、大白菜、甘蓝、白萝卜、胡萝卜、菜花、洋葱、生菜等专业生产区,农民从蔬菜种植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巴里坤县年≥10℃有效积温在2 000℃左右,全年平均气温1℃,最高气温≤30℃,年降雨量270毫米左右,是典型的内陆气候,只适宜种植部分喜冷凉蔬菜。作为喜冷凉蔬菜的甘蓝在巴里坤县有长时间的种植基础和经验,适宜引导部分农户种植早熟春甘蓝。一、品种选择选用抱球结实、商品性好、产量高、适宜露地种植的早熟品种8398。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六盘山区气候冷凉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冷凉蔬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由于辣椒的市场需求量大、产量高等优势成为隆德县发展冷凉蔬菜的主栽品种。为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创新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栽培经验总结出辣椒高垄覆膜单株稀植栽培技术,包括土壤选择、选用良种与适时播种、整地施肥、起垄覆膜、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庞分泉 《河北农业》2019,(10):14-15
<正>秋甘蓝一般较春甘蓝产量高,且稳产、耐贮藏。适当发展秋甘蓝,对调节淡季蔬菜供应、增加市场蔬菜品种具有重要的作用。秋甘蓝多在夏季播种,秋末冬初收获。秋季冷凉的气候适宜甘蓝生长,因此产量高、品质优。其栽培要点如下。一、选择良种秋甘蓝与春甘蓝相反,它的生长前期正是高温的季节,因此应选用耐热、抗寒和产品耐贮藏的早、中、晚熟品种,可排开播种。如中甘l6、中甘17等品种。  相似文献   

7.
越冬栽培的甘蓝品种为春淡蔬菜供应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为筛选适合湖州地区秋冬季露地种植的耐寒性结球甘蓝品种,试验引进了刑蔬春夏秋、春丰、鼎丰3个结球甘蓝品种,进行了植物学性状、产量、耐寒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甘蓝品种刑蔬春夏秋的商品性好、产量较高,符合湖州地区消费习惯,适合在湖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高山蔬菜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高山种植的甘蓝专用品种,2006年在高山蔬菜主产区长阳县进行了甘蓝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调查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商品性、抗病性、产量等各方面的性状及市场适应性,结果显示,供试品种中,C1、C2、C19、C20 4个品种的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其中C19表现最好,定植后70d适收,每公顷产量达到86700.00kg,比对照增产32.47%,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合在高山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露地越冬甘蓝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长江流域露地越冬种植的甘蓝品种,在预备试验基础上,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所蔬菜试验田进行了露地越冬甘蓝品种比较试验.生育期、商品性、抗病性、耐寒性、产量及市场适应性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冬升、寒玉20、迎风的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对照,是长江流域露地越冬栽培的适宜甘蓝品种.  相似文献   

10.
冀北冷凉地区是典型时差蔬菜产区,以十字花科蔬菜为主,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年供应时差蔬菜60万t。为筛选适合本地生产种植的高产优质甘蓝新品种,提高当地种植效益,笔者于2012年在丰宁坝上进行此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供试品种4个:铁头1号(北京中农金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希望(北京中农金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优化冷凉地区蔬菜品种种植结构,针对冷凉地区娃娃菜生产出现的品种混杂、抗寒性差、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引进了8份娃娃菜新品种,在3个海拔均高于2 300 m的试验地开展了适宜高寒冷凉地区种植的娃娃菜新品种引进及耐寒性鉴定研究,对其在高寒冷凉地区的植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和耐寒性等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筛选适合高寒冷凉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耐寒性好、适销对路的娃娃菜新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娃娃菜品种在各试验地均能正常生长,生育期在69~78 d,未出现抽薹现象,结球率均为100%。绿荷金、小黄蜂等5个品种单球重约为1 kg左右,适合密植。从耐寒性鉴定结果来看,小黄蜂在芽期和苗期不同低温胁迫下均表现出较好的耐寒性,在苗期耐寒表现最好,低温处理12 h和24 h的冷害指数分别为0.44和0.58。综合来看,小黄蜂内叶色橘黄,生育期71 d左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净菜率高、品质产量佳、耐寒性强,是适宜在高寒冷凉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偏南地带,因此,气候温暖,雨水充沛,且土地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其地域环境十分适合蔬菜种植,在众多的蔬菜中,甘蓝是种植量最大的蔬菜品种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研究甘蓝高产种植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就湖北省的甘蓝高产种植,提出技术要点,旨在为提高湖北省甘蓝的产量而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博州地区生态及生产条件下,研究了17个品种在大田种植条件下生育表现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各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抗逆性、产量等因素,表现较好的品种为豫谷19号、赤谷17号、赤谷6号、赤谷5号、大同29、晋谷39号,适合在博州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早熟品种峰红谷、豫谷11号、晋谷25号可在博州冷凉地区温泉县干旱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品种和播期对越冬甘蓝先期抽薹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凯美  骆银儿  龚利强  金善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75-2375,2399
通过对15个越冬甘蓝品种在5个不同播种期下的花芽分化、先期抽薹及产量比较分析,提出了品种和播种期是影响越冬甘蓝先期抽薹和产量的2个主要因素。结合杭州地区的气候条件,认为弱冬性或偏春性早熟品种,播种期宜提早到9月10日左右;冬性强的品种,播种期在10月20日前后为宜,才能避免越冬甘蓝先期抽薹,并有利于安全越冬,实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5.
1.品种选择白菜薹为喜冷凉气候的蔬菜,反季节栽培一般为夏秋特早熟栽培,于6、7月播种,可提早至8、9月上市。应选择生育期短、耐高温、抗病能力强、纤维素含量低的品种如五彩黄薹1号等。2.育苗方式选择地势较高,便于排灌且前作没有种过甘蓝、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翻土晾晒,然后整地作畦。一般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位于我国中部偏南地带,因此,气候温暖,雨水充沛,且土地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其地域环境十分适合蔬菜种植,在众多的蔬菜中,甘蓝是种植量最大的蔬菜品种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研究甘蓝高产种植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就贵州省的甘蓝高产种植,提出技术要点,旨在为提高贵州省甘蓝的产量而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冀北冷凉地区是典型时差蔬菜产区,以十字花科蔬菜为主,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年供应时差蔬菜60万t.为筛选适合本地生产种植的高产优质甘蓝新品种,提高当地种植效益,笔者于2012年在丰宁坝上进行此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动固原市冷凉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广泛开展基层生产调研的前提下,通过大量详实的科学数据,全面分析了固原市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品种单一,茬口集中,市场风险大,专业人才短缺,科技投入不够,栽培技术不完善,水肥浪费严重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引进蔬菜资源,丰富市民"菜篮子",加大科技投入,实现节本增效,加强信息服务,保证营销畅通,建立健全蔬菜检测体制,确保蔬菜安全无公害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蓝是杭州地区的主要栽培蔬菜之一,为了提高秋甘蓝的产量和种植效益,加快甘蓝品种的更新换代,我们萧山区农科所和萧山区种子站,引进了多个秋播甘蓝新品种,与目前较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共9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比较其熟性、抗性、产量和品质,以便筛选出适宜在本地区夏秋季推广  相似文献   

20.
高华山 《北京农业》2013,(27):20-21
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交界,包括张北、沽源、尚义以及康保四县,属于高寒半干旱地区,平均海拔在1200~1 500 m,7、8、9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24℃,气候冷凉,且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在夏秋季节生产露地叶菜类蔬菜,生产的甘蓝口感好、产量高、耐储运以及品质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