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欧洲鹅耳枥扦插生根及解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扦插时期对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育形成过程,为了解欧洲鹅耳枥扦插生根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欧洲鹅耳枥春季硬枝(采于2012-03-29)和夏季嫩枝(采于2012-06-09)为材料,进行插穗生根,观察生根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欧洲鹅耳枥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育形成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嫩枝扦插的相关生根指标(如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均优于硬枝扦插。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硬枝插穗基部出现瘤状环,中间凹陷;而嫩枝插穗基部则出现乳白色半透明凸起。欧洲鹅耳枥嫩枝扦插前在插穗内没有发现潜伏根原基;根原基细胞与愈伤组织细胞的形态解剖特征差异很大,且在愈伤组织的切片中未发现根原基的存在。【结论】欧洲鹅耳枥插穗的不定根是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的,诱生根原基是由初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的部分薄壁细胞发育而来,不定根的形成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关联性不大。欧洲鹅耳枥是非愈伤组织生根类型树种。  相似文献   

2.
兔眼蓝浆果粉蓝嫩枝扦插生根的形态和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兔眼蓝浆果品种粉蓝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愈伤组织及不定根发生的形态和解剖观察,研究了粉蓝扦插生根诱导方式、生根部位、愈伤组织形成以及不定根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扦插前,粉蓝插条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由扦插后形成的诱生根原基发育而成,属诱导生根型树种;在扦插过程中,除了在维管形成层及附近薄壁区域产生根原基外,还可见少量愈伤组织分化成不定根,但维管形成层生根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愈伤组织生根。  相似文献   

3.
两种椴树嫩枝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糠椴、蒙椴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椴树插条内未见潜伏根原基,属诱生根原基生根型。糠椴的诱生根原基产生于维管形成层、愈伤组织,为较难生根树种;蒙椴的诱生根原基产生于髓射线与皮层交界处、维管形成层、愈伤组织,为较易生根树种。愈伤生根为两种椴树的主要生根形式。  相似文献   

4.
垂丝海棠插穗扦插生根过程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许晓岗  童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89-4891
从解剖学的角度观察垂丝海棠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垂丝海棠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愈伤组织自身形成的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40 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并且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产生根原基。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浓度的m(吲哚丁酸)∶m(萘乙酸)=1∶1溶液浸泡洒金柏1年生半木质化插穗,研究各处理对洒金柏1年生半木质化插穗扦插的影响,并采用优化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不定根发育过程中插穗的外部形态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80 mg/L的m_(吲哚丁酸):m_(萘乙酸)=1∶1溶液浸泡4 h处理的插穗的生根率最佳,为91.38%。洒金柏扦插不定根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愈伤形成期、诱导期、表达期、伸长期4个连续时期,历时90 d左右。洒金柏不定根原基属于诱生根原基,扦插前插穗内部没有潜伏根原基;愈伤组织是不定根形成、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必须经过诱导才能形成,属于愈伤诱导生根型。不定根原基来源于愈伤组织和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属于多位点发生。  相似文献   

6.
板粟插穗愈伤组织及不定根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扦插不易生根,用HL—43生根剂处理扦插板栗嫩枝,进行愈伤组织及不定根形成的细胞组织学研究,结果证明:其插穗愈伤组织及不定根的形成,需经过诱导起动,分裂分化及器官形成三个阶段。不定根的形成可以产生在插入苗床的枝段各个部位,以基部1—3节最多,主要由维管形成层细胞或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产生。愈伤组织只在剪口处发生,并停留在此阶段,仅有少数愈伤组织形成不定根。  相似文献   

7.
白桦嫩枝扦插不定根形成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白桦嫩枝插穗用石蜡制片法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不定根的形成属皮中生根类型,不定根原基起源于管形成层交叉处的维管射线细胞。愈伤组织内未见不定根原基,愈伤组织的产生对不定根的形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当年生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L. Y. Ma et L.R.Wang)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法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测定扦插枝条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研究750 mg/L NAA诱导红花玉兰不定根产生的过程。结果表明,红花玉兰扦插枝条在生根过程中清水处理组(CK)和生长调节剂处理组POD活力均呈增加趋势,直至35 d时含量达到最高;PPO活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长调节剂处理组和CK组在0~14 d时呈上升趋势,14 d后急剧下降;而IAAO活力则具有不同的趋势,具体表现为0~7 d CK组先下降,随后逐渐上升。解剖结构显示,扦插前的红花玉兰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由扦插后形成的诱生根原基发育成,其中皮部产生的不定根起源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维管形成层,愈伤产生的不定根是由愈伤组织形成的木质部特化而成。红花玉兰属于难生根的类型;低活性PPO、POD、内生高活性IAAO有利于生根,需要额外补施生长调节剂以促进生根;推测红花玉兰可能为诱导生根型树种,不定根产生方式有皮部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两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扦插繁殖研究新疆野生樱桃李绿枝扦插的生根机制及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扦插前,新疆野生樱桃李的茎中没有根原始体细胞,属于诱导型生根。其生根形式主要是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绿枝扦插生根包括切口处愈伤组织的形成、根原基的形成和不定根的发育3个过程。愈伤组织由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并对不定根的形成起诱导和促进作用;不定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发生部位是形成层与韧皮部射线相交叉的区域。外源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硬枝扦插的成活率,其中IBA+NAA(1∶1)2 000mg/L蘸根处理插条成活率为30.2%,并且蘸根处理时间以20s为宜。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平均根径变化不大,但平均生根率与成活率的关系密切,说明生长调节剂主要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对根后期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香榧种植规模大幅度增加,但香榧多嫁接繁殖,生产周期长,而扦插繁殖在生产上尚未广泛应用。为解决香榧生产上苗木供应短缺的问题,深化香榧繁殖方面的研究,从解剖学与生根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变化开展研究,并且比较了标典3721扦插专用生根液和双吉尔6号生根粉(GGR6)对香榧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一年生枝条内有厚壁组织但不连续,无潜伏根原基,根原基起源于愈伤组织;在扦插后约一个月能较快形成根原基,但是其发育并形成不定根突破愈伤组织所需时间较长。标典处理的香榧插穗生根率和愈伤率高于GGR6处理和对照。香榧插穗基部皮层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变化与插穗生根密切相关。扦插初期,POD、SOD活性上升,IAAO活性则下降;PPO活性先下降后上升。随着切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根原基的发生,POD、SOD活性逐渐下降,IAAO活性、PPO活性上升。扦插后期,POD和IAAO活性的上升促使不定根的伸长和生长,SOD活性又开始恢复,PPO活性趋于平缓。香榧扦插生根的诱导与生长过程中,这些酶活性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扦插初期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11.
以罗汉果试管苗为试材进行不同生根方式的比较试验,并对其生根过程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罗汉果试管苗茎段基部不定根起源于韧皮部与束中形成层交叉的部位,节部不定根主要起源于髓射线与束间形成层交叉的部位,属于内起源。节部不定根靠近叶隙,也与叶迹有关,根原基形成早。节部比节间生根早、根多,根分布结构好。  相似文献   

12.
苹果试管苗不定根起源及其发育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经琼脂生根培养基诱导产生的长富—2苹果 (Malus pumila Mill.) 试管苗的不定根起源于维管形成层。这种不定根发育不良,根表面缺乏根毛,内部解剖构造为典型的初生结构。为避免因不定根吸收、运输能力差而影响试管苗移栽成活,宜采用通透性良好的基质进行瓶内或瓶外生根,可诱导出优质不定根。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绒毛白蜡1年生苗干和3年生苗干作材料,研究了插条不定根的解剖学特征和形态特征,以及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绒毛白蜡插条不定根起源于形成层周围,内与木质部连接,向外穿过皮层而延伸。不定根在插条上呈散生状态,插条下切口处,形成的不定根较多,但无典型的愈伤组织生根现象,光照、插壤和不同的激素处理都影响不定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方法和基质类型对冬青‘长叶阿尔塔’Ilex × altaclerensis ‘Belgica Aurea’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其不定根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以期为冬青属Ilex植物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长叶阿尔塔’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3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基质类型)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扦插后80 d,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插穗的存活率、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同时,使用萘乙酸(NAA)对插穗进行促根处理,观察插穗外部形态变化并定期取插穗基部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扦插前、后插穗的解剖学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其愈伤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结果  ①经1 000 mg·L?1 吲哚丁酸(IBA)溶液速蘸10 s,扦插于V(草炭)∶V(蛭石)∶V(珍珠岩)=4∶3∶3的插穗相关生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生根率相比其他处理提高了12.74%~48.83%。②插穗内不存在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皮部产生,其生根类型为皮部诱导生根型,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处。③插穗茎段皮层与韧皮部之间存在1~2层环状厚壁组织,是导致插穗生根率低的原因。④愈伤组织中未发现根原基,其产生与不定根发生、发育彼此独立,同时生根并不是愈伤组织分化的最终结果。⑤插穗生根过程形成2类愈伤组织,其中胚性愈伤组织多为白色,排列紧密,表面细胞成团分布,大小近似,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非胚性愈伤组织多为深黄色,空泡化明显,表面细胞不饱满,大部分死亡破裂,内部几乎没有细胞器。  结论  初步筛选出了‘长叶阿尔塔’最佳扦插因素组合,从解剖学角度揭示了其扦插生根机制。图4表3参34  相似文献   

15.
矮丛越橘扦插生根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使用ABT1速蘸下部枝条的扦插方法,在温度为25℃腐苔藓基质上对矮丛越橘品种美登(Blomidon)进行扦插繁殖,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扦插生根过程进行解剖学的比较研究,观察发现矮丛越橘形成愈伤组织,扦插前未见根原始体.将其外部形态特征同其内部解剖学特征对应比较后发现,愈伤组织产生于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根原基产生...  相似文献   

16.
欧李扦插影响因子及生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材料与方法 1.1插穗采集及苗床处理2008年5月采集镜泊湖风景区欧李植株,选取当年生嫩枝进行扦插。枝条要求无病虫害,节间短,有光泽,生长健壮。插穗长8~10cm,保证有2—3个完整且饱满的芽。扦插前用利刀将插穗下端离节0.2em处削成45。斜面,存放于阴凉处。剪好的插穗以50枝为一捆,浸入水盆保湿或浸入药液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频率和高同步性不定根发生体系。[方法]以长期继代培养的741杨无根苗或有根试管苗[Populus alba×(P.davidiana+P.simonni)P.tomentosa]的叶、嫩茎、叶盘和叶柄等外植体为试材,在试管内分别诱导不定根发生。[结果]从不定根发根时间、生根率和生根同步性等方面看,所有生根试管苗上的叶明显优于嫩茎、继代苗上的叶、叶盘和叶柄,而试管生根初期苗上的叶又好于生根后期苗上的叶。进一步优化试管生根初期苗上的叶的不定根诱导条件,在1/2 MS+0.5 mg/LIBA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 d可见根原基突起,6~8 d为不定根高发期,8 d后生根率可达100%,单叶平均生根数为3.7条。不定根发生进程的形态学观察发现,不定根发生部位为叶柄基部及向上至3 mm处,不定根起始分化时间集中为诱导后2 d,不定根发生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特别是维管射线正对的形成层。[结论]杨树是木本植物的模式植物,建立高频率和高同步性不定根发生体系,可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不定根发生调控机制提供良好的试验体系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