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小麦条锈病是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主栽品种抗锈性的全面丧失,条锈病又成为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隐患。在过去的3a中,本省小麦产区干旱少雨,抑制了锈病的发生。2002年3~5月出现了阴雨潮湿天气,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陕南、关中地区中度偏重流行,部分地区大流行,是1991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1发病特点2002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呈现以下特点:①发病面积大,损失严重。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62.15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6%,比2001年扩…  相似文献   

2.
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流行趋势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取决于寄主的感病性、菌源数量、气候条件三大因素[1]。寄主的感病性是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最为重要的因素,但在生产实际中,寄主的感病性的变化幅度较小,比如甘肃小麦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多年来一直保持在85%左右,是一个极为有利的状态,理论上全省小麦条锈病年年都应该大流行,但事实并非如此。多年来,全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却在轻发生至大流行之间急剧变化[2],由此可见,菌源数量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关键。菌源数量大,气候条件有利小麦条锈病就严重发生流行,反之,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就轻。因此,本文选择菌源数量即小麦条锈病越夏发病面积和秋苗发生面积作为预测因子,并结合气候条件预测翌年全省和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3.
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淮海麦区大范围流行, 表现出汉水流域及黄淮南部见病时间早、扩散速度快、黄淮海麦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本文在系统总结2017年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认为极端暖冬气候、春季多雨适温气候条件和主产麦区缺乏抗性品种等因素是导致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充市小麦条锈病1999年以来共16年的发生流行分析,明确了小麦条锈病在本市的发生流行趋势,即病害始见期越早,发生越重。其流行特点是在本地小麦条锈菌有两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第1次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对病害流行起着关键作用,在田间存在1~3个流行高峰期;近16年,条锈病有13年在全市偏重至大发生,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81.25%,比1995年以前,重发频率高50百分点以上,轻发生只有2013年1年,仅占6.3%。说明条锈病已完全处于重发流行之态势。经对其成因探讨认为,导致本市近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是品种抗条锈能力的降低或丧失。造成小麦品种抗性丧失的直接原因是条锈菌新生理小种致病性强,且已上升为主要小种,并继续保持为优势小种。暖冬和春季天气波动幅度大,雾、露日偏多直接造成了条锈病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5.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流行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2003年,在四川省南充市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流行特点及影响病害流行主要因子进行系统调查明确,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是该市近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基础。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是该病流行的前提。适时化学防治是避免该病大区域流行的最有效手段。通过试验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汉中市2001-2016年16年的小麦条锈病病情、品种和气象资料,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程度进行预测,建立了判别函数,回代检验正确判别率为87.5%。可利用该方法作为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的参考,以指导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因素和防治策略蒋滨刘正德(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麦病室成都610066)小麦条锈病是我省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1996年是我省自80年代以来特大暴发年。同往年相比,该年发病早,发病面广,危害面积大、传播快,给我省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属甘肃省小麦生产上严重流行的病害。该病的发生轻重直接左右着全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形势,从而严重影响全国小麦的安全生产。新中国成立以来,小麦条锈病在甘肃有12次大流行,其中2002~2004年连续3年发生面积超过53.33万hm2,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2005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又是大发生年,发生面积达56.71万hm2(严重发生的面积20万hm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0.76%,冬麦面积的89.54%,尤其是临夏、定西等中部地区,发生程度之重是近十多年来罕见的。然而,当年全省的夏粮产量并未因条锈病的严重发生而出现下滑,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条锈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对我国195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发病动态和流行因素分析,提出条锈病多年预测依据主要有:(1)小麦品种抗条锈状况及其遗传变异规律,品种布局及其发展趋势;(2)气候条件,特别是3~5月份降雨量多年趋势展望;(3)条锈病各流行区自然生态条件;(4)对条锈病所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及其实施状况。分析与以上各项有关的情报资料,试对我国主要冬麦区小麦条锈病提出了多年趋势展望。预计今后五至十年内,小麦条锈病在我国主要冬麦区不会发生全国性的大流行;流行区将主要在甘、陕、川、鄂、豫相毗连的常年越夏和越冬区,流行年发病面积约3000~4000万亩,流行程度一般为轻度至中度发生,局部地  相似文献   

10.
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1~1996年作者对汉中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品种感病情况下,条锈病发生流行频繁,危害严重。秋苗发病重或较重,并经过冬季及早春不断侵染繁殖,积累了大量菌源,是导致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或大流行的重要因素。秋苗发病轻重与11月份降水量多少有密切关系,为高度正相关(R=0.8662**)。本文还讨论了综合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叶部病害,是全世界范围内小麦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1,2]。在我国,西北冬春麦区、西南冬麦区、黄淮海华北、淮北等地冬麦区,都发生过小麦条锈病的暴发流行,给小麦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2002年,生理小种CYR32在我国引起小麦条锈病暴发流行,造成小麦产量损失1.3亿多吨,有的省份甚至有10%~20%以上的小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条锈菌新小种条中30、31号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报道了1991年以来对新小种条中30、31号鉴定与致病性的研究。继1991年发现对绵阳系成株小麦有致病力的、对Hybrid46有毒的新致病类型91—1,1993年又发现了新的致病类型93—1。根据它们对我国鉴别寄主的反应,命名为条中30、31号。与条中28、29号相比,新小种具有更宽毒性基因组成和更高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值,它们对我国生产品种、高代品系和重要抗源有更广的致病范围。证实两个新小种的出现和发展是绵阳系小麦抗条锈变异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对新小种抗病育种和流行预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陇南和阿坝地区小麦条锈菌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陇南越夏区条锈菌源的主要传播路线是沿康县至略阳的近正西气流轨道和文县至广元的西北气流轨道,主要对汉中地区和绵阳的大多数地区小麦秋苗吹送,并可波及陕西安康地区和商洛部分地区及四川达县和万县等地。四川阿坝州越夏区菌源的主要传播路线是沿汶川至灌县的西北偏北气流轨道。其菌源与成都平原麦区的关系密切,对绵阳地区的北川、平武和绵竹等地也很重要,并可波及南充、内江及江汉流域等地区。湖北秋苗的初始菌源多来自西北越夏区。  相似文献   

14.
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国内外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经济和安全的途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抗源单一化和小麦条锈菌的高度变异性,品种抗病性很容易被病原菌新小种所克服,这已经成为应用抗病品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世界性难题.因此,不断地鉴定和筛选新的抗条锈病基因以选育替代抗病品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Luo PG  Ren ZL  Zhang HQ  Zhang HY 《Phytopathology》2005,95(11):1266-1270
ABSTRACT Several wheat lines and cultivar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originating from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China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resistant to stripe rust by inoculation with the prevalent races (CYR30, CYR31, and CYR32) and newly emerged races (H46-4, SY11-4 and SY11-14) of the pathogen. An inheritance study of th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was carried out by crossing resistant AIM6 with susceptible BeiZ76.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dominant gene. The 112 F(2) plants chosen from the cross BeiZ76/ AIM6 were analyzed with 218 pairs of microsatellite primers to determine the map location of the resistance gene. A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 on chromosome arm 2BS, Xgwm410, showed polymorphism and co-segregation between stripe rust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plants. From the pedigree, inheritance, molecular marker, and resistance respons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in wheat cv. Chuan-nong19 (CN19) and wheat lines AIM5 and AIM6 is a novel gene, designated YrCN19. The microsatellite primer Xgwm410 is a diagnostic marker of the resistance gene YrCN19, which has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the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of wheat.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麦农家品种红锁条和白蚂蚱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农家品种所含抗条锈病基因组成及其抗病性和遗传特点,通过接种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1、CYR32和CYR33,对红锁条和白蚂蚱2个农家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基因推导及系谱分析和苗期抗病性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红锁条和白蚂蚱苗期均高抗3个流行小种CYR31、CYR32和CYR33,成株期高抗CYR32;红锁条和白蚂蚱均含有未知抗条锈病基因;红锁条对CYR31和CYR32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独立或重叠遗传基因控制,对CYR33的抗病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白蚂蚱对CYR31的抗病性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对CYR32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3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独立或重叠基因控制。农家品种红锁条和白蚂蚱含有抗条锈病基因,可以为抗病育种提供新抗源。  相似文献   

17.
探讨2008-2009年度河北、河南、四川、江苏四省参加区试的70个小麦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条锈性,以期了解小麦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差异,并为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 COP)分析2008-2009年度四省的70个供试小麦品系的2 415对组合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这70个品系接种条锈菌混合菌系CYR32、CYR31、CYR33、CYR30和CYR29,进行抗条锈性鉴定。供试的所有品系的COP值的变化范围在0.000 0~0.750 0之间,COP值的总和为24.607 5,其平均值为0.010 2。聚类分析分为6大类,聚为一类的多为同一个骨干亲本培育的品系且它们的抗性相似,说明使用同一骨干亲本抗病性得到了较好的遗传,但使用同一亲本降低了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增大对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的应用,有利于增加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创造出更多的优异种质。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四省的小麦区试品系对条锈病感病和抗病分别占总参试品系的57.14%和40%,其中,四川抗病品系占参试品系的61.55%,总体上看抗条锈性相对较好,其他三省抗条锈性相对较差,抗病品种选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小麦条锈菌野生菌系(CYR29-1)及其7个毒性突变菌株测定小麦品种的抗锈性分化,发现水源11、抗引655和无芒中四群体对某些菌系有抗病性分化,一些抗源品种和后备品种也出现比例不同的抗感植株和不同低反应型的植株,证实这些品种群体对不同菌系具有抗病异质性。讨论了品种抗锈性分化的原因及在抗病品种丧失抗锈性中的作用,对改进小种鉴定、应用抗源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Libellula和N. strampelli是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2个典型的持久抗病性品种,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成株抗病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全生育期抗病性。为了明确其全生育期抗条锈性遗传机制,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苗期常温(昼18℃/夜10℃)和高温(昼24℃/夜15℃)2种温域下,对其主效和微效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Libellula常温下对CYR29-mut3的抗病性由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高温下对CYR29、CYR31和CYR32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温敏微效基因累加作用控制。N. strampelli常温下对CYR31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主效基因互补控制,高温下对CYR32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温敏微效基因互补控制。Libellula和N. strampelli既含有全生育期主效抗条锈基因,又含有温敏微效基因,建议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麦远缘杂交的一系列衍生系,在陕西杨凌人工条锈病圃(CYR32和CYR33混合小种)选择压力下,兼顾抗病性与农艺性状,经过连续6年系统选择,筛选了106份远缘杂交衍生后代选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杨凌人工混合小种接种鉴定圃和甘肃天水自然诱发鉴定圃,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利用当前流行小种CYR32、CYR33和G22-9进行苗期分小种鉴定;结合Yr26的分子标记检测评估抗源价值。建立基于成株期与苗期抗病性鉴定相结合,异地抗病表型鉴定与分子标记筛查的抗源筛选和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06份远缘杂交后代衍生系中,筛选出54个能够抵抗包括G22-9在内的多个流行小种的选系;结合标记筛查结果,筛选到36份不含Yr26的抗病材料,其中4份为全生育期抗条锈病性类型(ASR),32份为成株期抗性(APR)类型。推测这些抗性选系可能具有抗条锈病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