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三种不同温度前处理和三种培养基相配合对7个从双单倍体马铃薯(S.tuberasumL,2n=2x=24)中随机抽取的品系进行了花药培养,选择出了较好的培养基和前处理的适宜温度及方法.从双单倍体花药中诱导产生胚状体及再生植株频率有所提高达27.5%和8.8%.倍性鉴定表明,从双单倍体诱导的胚状体分化的植株绝大多数为二倍体,而且多数为纯合体,说明这些胚状体来自己减数的配子,可能是由在胚状体发育过程中的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采用6种方法系统研究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系(种)及杂种的小孢子再生苗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单倍体苗接种含70-80mg/L秋水仙碱的培养基处理4-5d,植株染色体加倍率50%以上;单倍体小苗移栽前用1-2g/L秋水仙碱液浸泡处理3-6h,加倍率50%以上,由这些方法产生的加倍植株大多是可育花和不育花共生的嵌合体,每株产生的种子很少。分离的小孢子在含10-50mg/L秋水仙三的NLN培养基中处理48h后,接种无秋水仙碱NLN培养基诱导胚状体,再生植株加倍率80%以上,全株的花均能自交结籽,嵌合植株很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离体培养技术在甜菜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探讨了影响离体再生植株诱导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外植体、培养基和杂交方式等。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再生植株诱导率以远缘杂交胚(95.8%)为最高,其次是生长点(60.5%)、腋芽(57.6%)、未授粉胚珠(4.7%);4种培养基的再生植株诱导频率在60%~98%之间,其中珠3诱导率最高;杂交方式以正交(野生种×栽培种)远缘杂交胚的再生植株诱导率为最高,达96%。不同来源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为58.8%~86.4%,不同来源再生植株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离体培养技术是快速提供甜菜育种素材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ays 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行小麦分子标记研究和QTL分析的重要遗传材料。本文对DH群体创建过程中影响单倍体胚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形成等因素以及双单倍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技术、2,4-D处理、玉米花粉和小麦柱头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诱导单倍体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是一种新的单倍体产生途径,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就影响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因素、幼胚离体培养及双单倍体植株产生三个方面论述了小麦×玉米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是一种新的单倍体产生途径,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就影响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因素、幼胚离体培养及双单倍体植株产生三个方面论述了小麦×玉米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把14个小麦基因型(11个四倍体和3个六倍体)同1个玉米杂交种F1进行杂交(玉米杂交种F1用作父本)。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植株种植在可调控的温室条件下(日长16h.昼/夜温度为25℃/15℃)。为了提高胚成活率.用2.4-D(10mg/L)处理玉米授过粉24h的小麦穗。四倍体和六倍体的胚成活率为每100个授粉小花中成活2.09—26.76个胚.在所有的六倍体小麦基因型和11个四倍体小麦基因型中.有5个均获得了单倍体和双倍体植株.本试验的最重要之处是能够用四倍体小麦培育单倍体植株.其理由有二:第一.由于无效胚的形成和高比率的白化苗不能用于对四倍体小麦进行花粉培养.第二,到目前为止.尽管可以用四倍体小麦同玉米杂交产生胚.但不能产生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8.
甜菜未授粉胚珠接种在附加不同生长素(IAA、2,4—D)、细胞分裂素(KT、6BA)或激素组合(6BA NAA和IAA KT)的MS、PGOB、1/2MS等培养基上,可成功诱导出胚状体,分化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对其用0.1%~03%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获得了高度纯合的二倍体株系。试验选配了110种诱导培养基、两种分化和3种生根培养基,选择了143种不同基因型材料.不同基因型材料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38种培养基,173份基因型材料。4年大量反复试验表明:甜菜未授粉胚珠接种在附加单一激素(6BA或K)或激素组合(IAA+K)或(NAA+6BA)的PGOB、MS、1/2MS、改良MS或N6基本培养基上.均可成功诱导单倍体植珠。胚囊发育至成熟阶段的胚珠诱导效果为佳。胚珠植株转移至附加IBA、NAA、IBA+GA、IAA+K或IAA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生根。分化、扩繁、壮苗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附加K和IAA。在培养基中附加0.01%秋水仙碱处理1—2天,可使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率达66.0%。细胞学观察表明:单倍体胚状体起源为卵细胞或反足细胞。后代遗传学观察表明:同一诱导材料的不同胚珠株系表现出多样性,同一株系个体间性状整齐一致.表现出高度纯合性。胚珠再生植株后代含糖率明显较高,且个体间差异小。  相似文献   

10.
花生体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含20m g/L2,4- D MS诱导培养基上,未成熟种胚和成熟种子种胚为外植体,光照培养下体胚诱导率分别为92% 和78% ,单个外植体平均产胚48 和41 个;而成熟种子胚小叶和未成熟种子子叶体胚诱导率均较低。以成熟种子种胚为外植体,20m g/L2,4- D和5m g/LPicloram 暗培养体胚诱导率分别为55% 和58% ,单个外植体平均产胚分别为44和42 个。在含5m g/LPicloram 培养基上,13个花生品种(系)体胚诱导率6% ~833% ,产胚量12~45个,差异显著,珍珠豆型花生品种体胚诱导率、产胚量普遍高于普通型花生品种。8 个品种(系)体胚在含10m g/LBA 的MS培养基上枝条再生率363% ~778% 。再生枝条在含03m g/LNAA MS培养基上生根后,植株移到温室已正常开花、结荚。  相似文献   

11.
用离体花药诱导巴西橡胶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自1973年培养巴西橡胶花药以来,已产生了诱导频率很高的愈伤组织和近4万个胚状体。在1977年底至1978年春先后从高产无性系“海垦2”和“热研88—13”获得113棵完整植株。并首次盆栽成活,成活率30%。到目前为止,已从“海垦2”、“海垦1”、“热研88—13”等品种中诱导出完整植株137棵,1979年移栽成活率提高到69%。经过几年的试验,得到了培养效果较好的下列培养基:用以诱导愈伤组织和幼小胚状体的第一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5%椰乳、0.5~1.0毫克/升2,4—D和0.5~1.0毫克/升K,蔗糖提高到7~10%,用以继续诱导肉眼可见胚状体的第二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0.1~0.2毫克/升NAA,0.2~1.0毫克/升K和0~10毫克/升水解DNA,蔗糖提高到7%,微量元素可提高1~2倍;用以诱导植株的第三培养基为改良的MS培养基,其大量元素减为60~80%,微量元素加倍,蔗糖提高到5%,再添加2毫克/升GA。对非完整植株,再加0.5毫克/升K和0.5毫克/升BAP,有促进顶芽长出真叶,成为完整植株的作用。接种后45~50天是转移愈伤组织的最适时间。胚状体和植株的诱导频率因材料和花期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经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证明花药植株起源于花药的体细胞。  相似文献   

12.
以‘大五星’枇杷花药培养获得的子叶胚为材料,研究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4℃低温处理、饱和CaCl2脱水处理、"4℃低温+饱和CaCl2脱水"处理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并优化枇杷花药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枇杷花药胚状体经"4℃低温+饱和CaCl2脱水"预处理7 d效果最佳;将预处理后的胚状体种于萌发培养基1/2MS+3%蔗糖,胚状体成苗率最高,为78.2%;将再生植株移栽入配比为腐熟有机肥∶园土∶锯末=1∶2∶1的基质中时,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85.25%。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产量、品质、加工等方面都较其他作物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但由于四倍体马铃薯存在遗传基础狭窄且复杂、难以创新等诸多问题阻碍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利用马铃薯单倍体或双单倍体植株有望解决上述诸多难题。马铃薯单倍体具有加速育种过程、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马铃薯单倍体的获得包括花药培养、花粉培养、孤雌生殖、子房培养。其中,花药培养因更易取材,并且得到胚性细胞团、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几率更大等优点而研究最为广泛。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成功率与试验材料的基因型、培养条件、培养基添加物等诸多因素相关。根据不同的诱导方法简要阐述了中国马铃薯单倍体研究的历史及进展。  相似文献   

14.
棉花自然单倍体植株发现较早,并已通过孤雌生殖、双胚、种间杂交、半配生殖和辐射处理等获得了棉花单倍体。但棉花的花药培养尚未得到单倍体植株。棉花是二倍体和异源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26和2n=4x=52,自然单倍体的概率很低。产生双胚的频率约为1/2~2.5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花药培养在马铃薯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以杂交圃中77份亲本材料为试验材料,对花药高温前处理、培养基和基因型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依赖性,不同基因型马铃薯愈伤诱导率范围是0.16%~9.50%,胚状体发生率范围是0.31%~15.63%。克97G8-4、讷16和白俄3的植株再生率范围为12.00%~23.08%,其余全部没有分化出植株。倍性鉴定表明:双单倍体的发生率为93.75%。诱导培养基以MS+0.5 mg·L-1 NAA+1.0 mg·L-12,4-D+1.0 mg·L-1 KT+0.5%活性炭+100 mg·L-1 AgNO3,即③号效果最好,植株分化培养基以MS+4.0 mg·L-1 GA3+2.0 mg·L-1 ZT+30 mg·L-1蔗糖+0.7%琼脂,即②号效果较好。高温预处理对胚状体的发生有利。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用0.5%的秋水仙素处理橡胶树二倍体花劳逸结合本细胞愈伤组织(浸泡或滴渍)1d可有效地从多倍性的细胞再分化成多倍性胚状体并再生植株。所诱导培育获得的多倍胚状体及植株,通过细胞学鉴定表明具有多倍体表型特征的,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72,未见嵌合现象,对照的2n=36。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三种玉米类型,两个F2小麦杂交组合,研究不同玉米类型对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普通玉米组合胚产生频率在3.75%~7.02%之间(平均为5.65%),4个粘玉米组合在3.48%~8.10%之间(平均为6.54%),4个甜玉米组合为6.67%~11.36%(平均为8.70%)。不同类型的玉米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具有基因型差异,即:甜玉米>粘玉米>普通玉米。用100mg/kg的2,4-D、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进行茎注射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2,4-D茎注射处理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茎注射2,4-D从10~200mg/kg均可得小麦胚,以100mg/kg为最高。当浓度为500mg/kg时,杂交穗枯黄死亡。  相似文献   

18.
对包括马铃薯四倍体、普通栽培种及其双单倍体和野生二倍体马铃薯在内的15个品种及品系进行了花药培养试验,其中20个材料分别在3种不同培养基上产生了胚状体。诱导马铃薯产生胚状体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培养前期35℃高温预培养可明显地提高胚状体数量。“组培能力”基因与外界环境存在着强烈的互作。本试验进一步证明此能力是可遗传的,可以通过杂交传给后代。这一特性对马铃薯花药培养及马铃薯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粉胚状体的诱导频率,进行了花药接种前的低温处理和接种后的高温处理,试验采用了五种不同温度的分段培养,对比了变温处理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油菜花药培养,对变温处理的反应有差异;低、高温处理花药,对胚状体的类型有明显的影响;根据胚状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同可分为五类,它们的再生植株能力不同。变温处理可以提高甘蓝型油菜花粉胚状体诱导频率和正常胚比率。  相似文献   

20.
对甜菊头状花序、花及小孢子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分离了甜菊花药和未受精胚珠,并分别进行体外培养诱导单倍体。结果表明甜菊花药诱导愈伤较容易,在MS+1.5 mg/L 6-BA+0.5mg/L NAA+4%蔗糖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率高达80%,由于尚未得到胚状体或再生植株,花药愈伤继续诱导分化还需进一步研究;通过培养基筛选发现未受精胚珠在MS+0.04 mg/L 6-BA+1.5 mg/L NAA+4%蔗糖的培养基上可直接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1.2%,本试验共诱导出胚状体4个,转接生根并移栽存活2株,但经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发现其均为二倍体(2n=22),因为两再生植株现蕾期、株高、叶型等性状与亲本有显著差异,推测其可能是单倍体自然加倍的结果,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本研究作为甜菊单倍体诱导培养的初次尝试,对今后甜菊育种和遗传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