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钙处理对杨桃果实采后四种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CaCl2溶液真空浸渗杨桃果实探讨不同浓度的Ca处理对采后杨桃果实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性血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a自理不能有效抑制这4种氧化酶活性;高浓度的Ca处理极显刺激这4种氧化酶的活性,适当浓度的Ca处理能极显抑制这4种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CaCl_2对棉花幼苗抗旱性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01mol·L-1CaCl2浸种和喷叶能减缓土壤干旱条件下棉花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水势(ψW)的降低,明显提高棉花的抗旱性。经CaCl2浸种和喷叶的棉花幼苗叶片,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幅度较小;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加幅度较小。说明CaCl2浸种和喷叶都可以提高棉花叶片的保水能力,增强各种生理活动,并能稳定膜结构和维持膜完整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棉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钙对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为衰老的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pH、Ca2+对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pH影响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最适pH为6.0;此条件下的Ca2+浓度为0.01~20.00mmol/l,低浓度的Ca2+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随着Ca2+浓度升高,则作用减弱;最适浓度为0.1mmol/l。Ca2+能延缓杂交水稻叶片的衰老,主要原因是由于Ca2+能提高叶片中活性氧防御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PH=1.5(H2SO4)-0.11mol/L Na2SO4-0.048mol/L苯羟乙酸-0.63mol/L NaClO3体系中,Mo(Ⅵ)可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峰电位为-0.23V(VS.SCE),线性范围为0.04-100ng/g,用极谱催化波测定茶叶中痕量钼,兼具灵敏、准确、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aCl2叶片喷施对干旱胁迫下裸大麦叶片若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10mmol/LCaCl2能使裸大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势下降,气孔阻力增大,蒸腾强度减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减小,SOD、CAT和POD活性增加,质膜透性降低。叶面喷钙处理后这些指标比对照下降或增加的幅度小,这说明钙处理提高了干旱胁迫下裸大麦叶片的保水能力,增强了各种生理生化活动,从而提高了裸大麦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豆钙素营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培试验研究表明,钙明显增加大豆(矮脚早)器官干重,在0.2μmol·L-1Ca水平下,大豆不能形成种子。低钙(0.4~0.6μmol·L-1Ca)水平下,大豆叶部钙浓度高于根、茎、荚皮及种子;2.0与10.0μmol·L-1Ca高钙处理,根部钙浓度最高,种子中最低。种子中钙含量与介质钙水平正相关。全株钙吸收量亦有相似趋势,一般低钙处理全株总钙量明显低于高钙处理。钙利用效率、经济效率及收获指数均与介质中钙水平呈负相关。大豆吸收的锰与钙有拮抗关系。  相似文献   

7.
钙处理对盐胁迫下大豆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试验了不同浓度的CaCl2,Ca(NO3)2和CaSO4三种钙盐对大豆生长前期盐胁迫的缓冲效应,结果表明:CaCL2,CaSO4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中以15mmol/L,CaCl2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7~8成熟的芒果果实为材料,比较果实减压渗钙与否对后熟的效应,研究与果实后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和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动态变化,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果实或者Ca2+处理果实在后熟过程中,CaM含量均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淀粉酶(Amglase)活性的变化,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a2+对果实后熟具有双重效应,当Ca2+处理果实置于室温下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后熟延缓。但把Ca2+处理果实冷藏(12 d)后回至室温第 3~4 d时,或直接减压渗钙果肉切片,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增加,后熟加快。外源乙烯能解除Ca2+的抑制效应。并讨论了Ca2+的这些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质资源对光氧化逆境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创造的光氧化(Photooxidation)逆境,在高光强(600μEM^-2.S^-1)低CO2(5μmol/l),低O2(350μmol/L)条件下,对492份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ill)品种资源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抗光氧化特性,呈数量性状的分布模型,抗和敏感的较少,中间类型的较多,来源于低纬度地区的大豆,抗性较强,反之则较弱,共筛选出抗光氧化品  相似文献   

10.
花生去子叶幼胚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粉后25-30天的花生幼胚,去子叶后,在MS2(MS+BA1.0mg/L+CH300mg/L+PVPP0.3%+椰计50ml/L+蔗糖4%+琼脂0.8%)培养基中,置300lux弱光和20℃±1℃条件下,培养21-28天,能有效地产生丛生芽;在MS2中诱导培养后的去子叶幼胚的生长点切去,在改良无激素培养基(MS1)中培养14天,转入MS3(MS+BA6.0mg/L+NAA0.4ml/L+D-生物素0.1mg/L+CH300mg/L+酵母浸出物200mg/L+椰计50m/L+PVPP0.3%+蔗糖2.5%+琼脂0.8%)培养基,置25℃±1℃,3500lux光照条件下培养21-28天,80%的外植体分化出丛生芽,继而长成无根带叶小苗..平均每外植体产生8.1个丛生芽,最多可达40个.诱根后小苗移植田间80%植株成活并开花结实。品种(系)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香蜜杨桃果实不同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在三亚市、五指山市香蜜杨桃果园的不同地段、坡向,采集样品果实,测定果实不同部位及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结果表明,同一果实的下端、中部、上端TSS含量差异极显著,中部、全果TSS含量差异不显著。果实下端TSS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上端最低。果棱间、不同果棱中部TSS含量差异圴不显著。对果实中部、全果TSS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表明果棱中部TSS含量可直接表示全果TSS含量状况。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差异下,果实不同部位TSS含量有一致性的显著性差异,果实下端TSS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上端最低。  相似文献   

12.
詹嘉红 《热带作物学报》2016,37(8):1489-1493
以愈创木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杨桃果实过氧化物酶(POD)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桃POD反应时间不宜超过3.5 min,最适pH为 5.6,最适温度为30 ℃,100 ℃处理 30 s 后 POD 活性完全丧失。POD催化的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动力学参数Km=1.68×10-2 mol/L,Vmax=15.267 U/min,相应的动力学方程为v=15.267[S]/(0.0168+[S])(U/min)。抑制剂对 POD活性的抑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本研究可为杨桃保鲜贮藏和深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西番莲果实耐贮性和贮藏品质的影响,选取采后‘福建百香果1号’西番莲果实,用稀释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的卡多赞(壳聚糖)溶液浸泡5 min,以用蒸馏水浸泡5 min为对照,果实浸泡后取出晾干,之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每袋装果10个),置于28℃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隔3 d取样,用于测定西番莲果实的耐贮性和贮藏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西番莲果实相比,壳聚糖处理能有效降低采后西番莲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皮细胞膜透性的上升,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较高的果实商品率;此外,壳聚糖处理能保持较高的外果皮L *a *b *值及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维持较高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蔗糖、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因此,壳聚糖处理能增强采后西番莲果实的耐贮性和维持较高的贮藏品质;其中,以稀释200倍的卡多赞溶液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可作为提高西番莲果实采后耐贮性、延长其保鲜期的适宜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4.
菠萝(Anaaas comosus L.)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为了探讨2种外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CPPU和GA对巴厘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花后20d和35d的果实,分别喷施5、10、20、50 mg,L的N-(2-氯-4-呲啶基)-N'-苯基脲[N-(2-chloro-4-pyridyl)-N'-phenylurea,CPPU]和赤霉素(GA_3),并以喷施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20mg/L的CPPU和50 mg/L的GA_3显著促进菠萝果实重量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单果重分别增加9.1%和14.9%;促进可溶性总糖的积累,但50mg/L GA_3处理更为显著,使可溶性总糖增加量达36.9%;并促进总酸含量的增加,使果实的pH值略有降低;而另一方面,可溶性同形物和Vc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选用50mCL的GA_3处理菠萝果实,能显著提高果实的单果重量.但对果实品质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是危害热带、亚热带水果和花芽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之一。本研究对湛江地区芒果、杨桃、番荔枝、番石榴桔小实蝇成虫的年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桔小实蝇成虫在上述4种水果上拥有1 ̄2个发生高峰期,发生高峰期基本上与果实成熟期相吻合。杨桃果园桔小实蝇诱捕量明显高于其它3个果园桔小实蝇诱捕量。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辛硫磷乳油、48%乐斯本乳油对芒果桔小实蝇幼虫的防治效果为100%。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30%敌百虫和2.5%功夫对番荔枝桔小实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47%,88.74%和13.28%。甲基丁香酚 敌敌畏对桔小实蝇雄性成虫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水解植物蛋白对桔小实蝇雌性成虫具有一定的诱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涂膜处理对鲜切杨桃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粤好10号"品种杨桃为材料,分别采用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的壳聚糖对其鲜切片进行涂膜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5%的壳聚糖涂膜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较好地保持产品色泽,并延缓了组织硬度的上升,提高了果实组织的v.含量,保持了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0.5%,1.0%低浓度壳聚糖涂膜则会诱发鲜切杨桃腐烂,从而促进组织变色和硬度下降,加快了果实品质劣变.另外,病原菌生长会导致各处理的酸度上升;组织水分损失则与组织表面水分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防止橘柚采后枯水腐烂,采用酸性电解水浸果处理,并结合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茶多酚、抗坏血酸配制成的复合保鲜剂进行涂膜处理后,将橘柚果实置于温度为 (8±1)℃、湿度为75%~80%的条件下存放120 d,以好果率、失重率、细胞膜透性、可滴定酸度、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类胡萝卜素为指标进行保鲜效果的评价,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保鲜方法。本研究所用的复合膜是多孔网络结构的薄膜,空隙小而细腻、均匀分散,复合膜处理后的果皮表面平整光滑,断面结构致密,在果实表面形成屏障。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处理能有效控制橘柚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复合膜处理可以较好地控制橘柚的腐烂和失水现象,延缓果实衰老,有效保持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还能提高果皮色泽;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优的保鲜方法,以有效氯含量为30 mg/L的酸性电解水浸果15 min,并联合海藻酸钠0.5%、羧甲基纤维素钠0.5%、茶多酚2.0%、抗坏血酸1.0%配比组合下的复合保鲜剂涂膜20 min。因此认为,酸性电解水结合复合膜处理能提高采后橘柚的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18.
1-MCP处理对‘油木奈’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2 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在(25±1)℃下贮藏的‘油木奈’(Prunus salicina Lindl. cv. Younai)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1-MCP处理可有效降低‘油木奈’果实呼吸强度、呼吸峰值和乙烯释放量,延缓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和果实表面色调角h°值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延迟果实外观颜色转变,减少果实失重和腐烂。经1-MCP处理的果实在(25±1)℃下贮藏15 d时的好果率为80%,而对照果实只有58%。因此认为,1-MCP处理可以延缓采后‘油木奈’果实后熟衰老和保持果实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  相似文献   

19.
Ascorbic acid content in green and ripe fruits and zinc, copper, manganese, iron, sodium, potassium, calcium, magnesium and phosphorus content in dry fruits were found to vary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hilli (Capsicum annuum L.). Ascorbic acid content in ripe fruits of all of the eleven chilli varieties was higher than in the corresponding green fruits.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number of days to fruit ripening, fruit surface area, fruit length, dry and fresh fruit yield, ascorbic acid content in green fruits and iron, calcium, magnesium and copper content in dry fruits influenced ascorbic acid content in ripe fruits of chilli.  相似文献   

20.
研究茶树油(TTO)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病害控制和贮藏期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1.25 g/L TTO熏蒸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香蕉果实的发病,推迟了果实果皮的褪绿变黄,延缓了果肉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同时随着果皮表面残留TTO的迅速挥发,果实保持了自身较好的风味。TTO作为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在果蔬采后防腐保鲜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