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边绿刺蛾越冬茧的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Taykr回归法测定了上海地区褐边绿刺蛾Paraso consocia越冬茧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茧在一切密度下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强,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Kuno序贯抽样方法,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栗瘿蜂在板栗林的分布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虫口密度随板栗林龄的递增而逐渐上升.间种了农作物的板栗林的栗瘿蜂虫口密度较低.在任何虫口密度下,栗瘿蜂在林间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栗瘿蜂虫口密度在单株树树冠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内外层或上下层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双对角线、单对角线、平行线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均可作为栗瘿蜂虫口数量的调查方法,采用Iwao方法求出了最适抽样数和列出了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3.
樟叶木虱抽样调查及空间分布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种不同抽样方法调查樟叶木虱的虫口密度,结果表明棋盘式抽样方法的抽样结果与全面调查结果最为接近。应用Iwao回归方法研究樟叶木虱若虫的空间分布,得出樟叶木虱若虫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较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樟叶木虱最佳抽样数表及零频率估计虫口均数表,为樟叶木虱虫口调查、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矢尖蚧种群密度的零频率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据Gerrard阈限密度法,采用无虫叶片占全部抽样叶的比率来估计矢尖蚧雌成虫和幼虫的平均密度,并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和抽样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用成套小样园作为典型众数抽样调查单元的方法测定两个不同林分小班的蓄积,并与用点抽样和不同形状样地的系统抽样结果相比较,表明用成套小样园作为典型众数抽样调查单元的方法能满足90%以上的精度,而且工效很高;作者也探讨了使用此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应用多种方法测定了樟莹叶甲卵和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樟莹叶甲的卵和幼虫符合Neyman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都是稀疏的个体群,幼虫在林内由聚集分布不断扩散为均匀分布.应用Iwao方法,计算了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分析了幼虫的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7.
花椒瘿蚊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花椒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指标表明,花椒瘿蚊幼虫在一切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原因是由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虫口密度在植株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无显著差异;植株中部虫口密度较上部和下部大,差异显著,而上部和下部的虫口密度无显著差异。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出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及一定防治指标下的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8.
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上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番石榴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虫的卵和幼虫在所有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提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理论抽样公式,给出了桔小实蝇卵和幼虫在不同密度、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9.
王德好  邓祖喜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3):259-260,265
千金子目前在沿江圩区稻田的为害日益严重。该草在水稻田的分布主要是由农事操作所引起的。选用10种检测杂草公布型的方法进行测定,发现千金子的群体分布型均属聚集型。造成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由外部环境因子影响的结果。用Iwao和Kuno的理论抽样公式确定了水稻田千金子的调查取样面积将随着千金子的密度大小而变化,密度越大,则抽样面积越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D.J.Gerrard和H.C.Chiang(1970)提出的昆虫种群密度估计方法和E.Kuno(1969)的序贯抽样技术,给出了桔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田间种群密度的两种抽样估计方法。同时对文中提出的桔始叶螨田间序贯抽样方法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了随机抽样过程的模拟,以探讨这种抽样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首次将连续型Weibull分布用于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2 调查方法的拟合结果表明,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并根据Weibull分布建立了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最适抽样式,计算了在不同精度、不同密度的林间最适抽样数,为杉木立木干基腐朽病抽样技术和取样数量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松毒蛾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比较频次法、聚集度指标法和相关系数法研究了松毒蛾越冬代蛹和第一代幼虫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越冬代蛹属于负二项分布,第一代幼虫属于Neyman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五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平行线取样法最好.根据Iwao方法分析并计算了不同虫口密度下林间调查的最适取样数,列出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几种聚集度指标及Taylor的幂法、Iwao的m一m回归法分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pinicolanaDoubelday)幼虫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群中个体分布的平均拥挤度为6.119,个体群分布的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速率为一0.011,呈现出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资料代换中,以Iwao的方法最适合,文中还给出了松梢小卷蛾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对油桐尺蠖预测预报准确性,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油桐尺蠖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油桐尺蠖幼虫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应用Iwao抽样通式建立理论抽样数模型,由此确定了一套油桐尺蠖幼虫在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5.
农田杂草灰飞虱的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集度指标法测定和*m--X回归法分析,研究了浙江地区农田杂草越冬代灰飞虱成若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灰飞虱成虫、若虫和成若虫混合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抽样数量随虫口密度增加而递减,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2=105.95/-X 31.2,当灰飞虱虫口密度每样方2,5,10和20头以上时,分别抽查80,50,40和30样方。以棋盘式、五点式或Z字型等取样方法较宜。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利用空间分布型检验、聚集强度指标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甘肃黄羊河农场苗期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结果表明,苗期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根据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Iwao回归关系,建立了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防治最适抽样模型,N=3.841 6/D2(1.414 6/■+0.052 4),序贯抽样模型T(1、 2)= 4n±4.995 8 ■。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和频次分布法研究了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符合聚集分布。低密度情况下的幼虫服从Neyman A型分布,幼虫在单株树上的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各轮枝层虫口密度差异显著,可将其划分为3组。比较6种不同的抽样方法,以Z字形法为最好。抽样数量以24侏为宜。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调查和统计分析,明确了柑桔黑刺粉虱种群的抽样单位以梢为最适;其种群呈聚集分析,方差分析表明在树冠不同部位的聚集强度无显著差异;在相同误差水平,理论抽样数随平均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二阶适应性整群抽样估计害虫密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农作物害虫管理中人们需要得到准确的田间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抽样方法——二阶适应性整群抽样.给出了害虫密度的无偏估计,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种方法分别考查了金钱松小卷蛾幼虫在金钱松树内不同树冠层上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属于聚集分布,同时探讨了聚集原因,确定了抽样方法,根据Iawo的统计方法,计算出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根据Kuno模型(1969)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