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刈割处理对稻草轮作黑麦草干物质产量和体外消化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麦草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四水平研究稻草轮作模式下不同刈割处理对黑麦草干物质产量和体外消化量的影响。[结果]在4个水平留茬高度下,40cm高度刈割黑麦草千物质产量最高,达5357.50kg/hm^2;在40cm高度刈割下,留萑高度为6cm的刈割处理黑麦草的千物质产量最大,达1562.50kg/hm^2;40cm高度下刈割并留茬6cm处理下的黑麦草干物质体外消化量最大,为1064.68kg/hm^2。[结论]在黑麦草高度为30~40cm且留茬高度为6cm左右时刈割,能取得最高的干物质产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化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刈割次数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大田栽培的黑麦草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进行不同的刈割处理(①:刈割1次;②:刈割2次;③刈割3次;④:刈割4次),比较不同处理黑麦草的产量、再生能力及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③黑麦草的鲜草、干草、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80.3、9.80、2.40t/hm^2),分别为处理①、②、④的2.18、1.02、1.21倍,2.28、1.24、1.47倍及2.79、1.24、1.30倍;处理②、③黑麦草的再生能力较强;处理③黑麦草的营养品质最好,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24.4697%、6.1283%、14.9103%。[结论]刈割3次黑麦草的产量最高、营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3.
对秋季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的多花黑麦草进行周期刈割,研究刈割次数对江苏沿海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多花黑麦草的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刈割次数来看,大棚种植多花黑麦草以刈割5次产量最高,达85 614.45 kg/hm~2,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粗蛋白含量下降,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从刈割时间来看,大棚种植的多花黑麦草鲜草产量在3月份左右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4.
王国法  吴柏荣 《浙江农业学报》1995,7(5):352-354,395
杂交水稻在不同时期刈割具有不同的再生形式与再生能力。孕穗前刈割再生以叶片为主;抽穗后以腋芽为主;孕穗后到抽穗前表现为茎叶混合再生。从出蘖数量和速度看,再生能力以抽穗前扣最强。但是,在抽穗到灌浆期刈割能获得较高的稻谷和蛋白质产量及优质绿色饲料。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黑麦草不同刈割次数,地上部分茎叶保持相似的日增长量,但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多,对根量和蘖数的增长不利,导致刈割鲜草累计数的下降。为此,以提高鲜草产量为目标的黑麦草栽培,原则上以刈割4~5次为宜。在市郊秋播较早条件下(9月上中旬),可在越冬前刈割一次,春后刈割3~4次,严加控制越冬期的刈割。增加刈割次数虽可提高鲜草营养成分,但由于刈割鲜草量的显著减少,往往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生育期连续刈割的多花黑麦草的株高、分蘖数、茎叶比、产草量、根量、粗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研究:开花期刈割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的蛋白质产量;开花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略高于孕穗期刈割处理的干草产量,而孕穗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高于开花期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但差异都不显著;欲获得持续、稳定、高产,黑麦草最佳刈割时期应为孕穗期。  相似文献   

7.
黑麦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叶片无绒毛,叶质柔软,是鹅的优良饲料,采食率可达100%。在一般情况下,每只狮头鹅肉鹅以饲养期70天,约需鲜黑麦草180—200千克。一、黑麦草的利用黑麦草长至35—40厘米高时进行刈割,留高2—3厘米,到次年6月底前轮流刈割4—5次,亩产可达5000—10000千克,每次刈割后应追施10千克速效氮肥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进行比较,确定不同饲草品种的适宜刈割期,可为饲草高产提供技术指导。以生产上常见的6个饲用燕麦品种白燕2号、青海444、加燕2号、林纳、草莜1号和坝莜3号为试材,在开始抽穗时进行第1次刈割,之后每隔7 d刈割1次,共刈割6次,测定了不同刈割期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并对饲草的鲜干比和茎叶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鲜草产量较高的刈割期多集中在第1期~第4期(抽穗开始及其后的21 d内),且除坝莜3号外其他5个品种均在第3期(抽穗后14 d左右)进行刈割较为适宜;干草产量较高的刈割期均集中在后3个刈割期,且大多数品种的干草产量在第5期(抽穗后30 d,蜡熟期)刈割达到最高。随着刈割期的增加,参试燕麦品种的适口性均明显降低。加燕2号、白燕2号和坝莜3号的鲜草产量较高,三者差异均不显著,且鲜干比和茎叶比均较适中,其中,白燕2号的茎叶比最小、鲜干比最大;坝莜3号和加燕2号的干草产量较高,二者差异不显著。生产上,可选择加燕2号和坝莜3号进行种植,二者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较高,且适口性较好,其中,以收获鲜草为目的时,适宜刈割期为抽穗后14 d左右(灌浆初期);以收获干草为目的时,建议在抽穗后28 d左右(乳熟期)进行刈割,以免成熟期叶片干枯脱落。若只收获鲜草,也可选种白燕2号,其适口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不同生长期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饲料常规分析方法、范氏洗涤纤维和两级离体消化法对多花黑麦草不同生长时期的常规营养成分、范氏纤维和体外消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粗蛋白、Ca和P含量以及体外消化率逐渐下降,范氏纤维指标逐渐升高.在抽穗期粗蛋白水平最高,Ca和P相对也较高,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刈割饲用的最佳时期是抽穗初期.  相似文献   

10.
在多花黑麦草上施用EM活菌制剂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生长速度加快,3次刈割鲜草总产达96165kg/hm2,比对照提高产草量 20.62%。  相似文献   

11.
以黑麦草为试验材料,采用32孔穴盘基质培法研究了植物工厂环境可控条件下播种量(7、14粒/穴)对LED白光栽培黑麦草3次刈割(出苗后第17、34、51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光LED下黑麦草可正常生长,刈割后再生速度快,可按照多次收获方式生产.播种量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在3次刈割过程中,14粒/穴的产量均高于7粒/穴...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刈割次数对一年生黑麦草A2003种子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次刈割A2003黑麦草种子产量最高,迭963.45 kg/hm2.刈割处理可促进A2003黑麦草分蘖,提高有效株数和穗数,延长生育期.  相似文献   

13.
提高青饲单产,增加青饲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扩大青饲的种植面积,促进市郊饲养业的发展。试验证明:①奥勒岗黑麦草生长势和再生力强,刈割利用期长,鲜草刈割量显著高于冬牧70黑麦,可以代替冬牧70黑麦在市郊广为推广;②冬牧70黑麦在越冬期及冬前的生长势优于奥勒岗黑麦草,在需要增加越冬期鲜草供应的饲养单位,采用奥勒岗黑麦草和冬牧70黑麦间条播或混播的方式,可能是冬前冬后均衡供饲,夺取更高刈割量的好方法;③撒播创造了田间植株均匀分布的条件,有利奥勒岗黑麦草和冬牧80黑麦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接纳阳光和吸收养分,从而提高鲜草刈割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简易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畜牧业发展所需饲草与粮食生产争地的严峻形势,开发水稻粮饲兼用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头季水稻刈割时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和蜡熟期)为主区,留茬高度(25 cm、35 cm和45 cm)为副区,研究了头季水稻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和品质及再生稻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间的推迟,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再生稻籽粒产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留茬高度的增加,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抽穗开花期刈割留茬高度越低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而灌浆期和蜡熟期刈割留茬高度越高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抽穗开花期刈割头季水稻干饲草品质最优,蜡熟期刈割头季水稻青贮饲料品质最优,均达优质一级标准。综上,该种植方式创新了2种水稻栽培模式:一是以再生稻米为主、优质饲草为辅,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干饲草10.51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10.58 t/hm~2;二是以优质饲草为主、再生稻米为辅,在蜡熟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青贮饲草34.66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4.21 t/hm~2,是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多年生黑麦草和一年生黑麦草同属黑麦草属禾本科牧草.但两者又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   1.名称:多年生黑麦草别名为宿根黑麦草、牧场黑麦草、英吉利黑麦草、英格兰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又叫意大利黑麦草、多花黑麦草、多次刈割黑麦草.……  相似文献   

16.
黑麦草因其单位面积营养产量高、易于栽培和转化,加上我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湿润,水热条件良好,故黑麦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当前生产上农民习惯在黑麦草刈割后2~3天追施氮肥。为提高肥效,特进行黑麦草氮肥用量用法试验。  相似文献   

17.
1多花黑麦草 为禾本科一年生黑麦草,草质好,鲜嫩,肉牛、羊、兔、鹅均喜食,也可喂猪、喂鱼.多花黑麦草生长快,产量高,9~10月播种,当年即可利用,生育及利用季节为11月~翌年6月下旬.耐刈割,一般每年刈割3~5次,每公顷产75吨~135吨鲜草.  相似文献   

18.
莜麦秸秆作为牲畜优良的饲草,在植株完全抽穗后留茬刈割,获得青饲供牲畜食用,同时,基部分生组织出现二次分蘖并再生成苗,形成新的植株,后期通过生长发育能否正常成熟,获得有效成熟籽粒,从而提高莜麦的二次利用价值。根据不同刈割期、不同密度,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处理在完全抽穗初期及灌浆期留茬刈割,通过观察研究不同刈割期后期二茬苗生长发育及成熟情况,调查生物量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和效益比较。莜麦刈割后获得较多的青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在夏季养殖中缺乏饲草的问题,完全抽穗初期刈割后再生苗成株迅速,生长发育较快,能够获得健全的籽粒,但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籽粒产量明显低于对照;灌浆期刈割后虽然生长成正常植株,但由于后期气温逐渐降低直至出现霜冻,未能成熟。莜麦留茬刈割后生物量和产值较高,在农牧交错带具有推广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播收两茬”概念,有望成为莜麦栽培新模式或产粮产草创收增值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特高”多花黑麦草产草量高、营养价值丰富,适宜鲜喂、调制干草、青贮,是饲养畜禽鱼的优质牧草。如何利用好“特高”多花黑麦草呢?一、青草利用“特高”多花黑麦草鲜喂刈割留茬高度一般为3~4厘米,最佳刈割时期为草层高度30~50厘米。对于牛羊可以整株或简单铡短后饲喂,如用于  相似文献   

20.
王缠石 《农友》2001,(3):9-9
1.正确选择牧草品种。适合果园种植的牧草主要有白三叶、红三叶、百脉根、鸡脚草、黑麦草、描尾草等,其主要特点是生长低矮,刈割次数多,固氮能力强,品质优,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