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浓度纳米Cu2O悬浮液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霉菌、西瓜枯萎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米Cu2O悬浮液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与纳米Cu2O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纳米Cu2O悬浮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对其他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纳米Cu2O质量浓度为100 mg/kg时,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率高达95%以上;纳米Cu2O质量浓度为400 mg/kg时,对番茄早疫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香蕉枯萎病菌尖镰孢古巴专化型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4)为目标菌,采用PDA平板培养、土壤平板培养和盆栽试验等3种方法测定碱性硅肥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平板培养5 d,碱性硅肥1×10~1 mol/L处理对Foc4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1 mol/L处理抑制率最高,达到27.00%;与其他浓度处理差异显著(p<0.01)。土壤平板培养结果与PDA平板培养结果类似,仍以碱性硅肥1 mol/L处理的菌丝抑制率最高,达到24.00%。盆栽试验中,碱性硅肥处理的香蕉苗病情指数为43.85%,普通肥处理为68.57%。说明碱性硅肥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生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分离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种,经18SrDNA鉴定为木霉属,命名为Trichoderma sp.G2。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法对菌株G2抑制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峙试验的平板上,7d香蕉枯萎病菌完全被G2的短绒状菌丝及分生孢子梗丛覆盖;在拮抗平板上,G2发酵液的平均抑制率约为90.4%,挥发性物质平均抑制率达68.3%,可见挥发性物质对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浓度为1.0×107cfu·mL-1香蕉枯萎病菌液体培养中,按体积比为20%接种G2,10d后镜检发现病原菌的菌丝及孢子大部分出现融解,表明菌株G2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真姬菇为试材,采用固体平板菌落十字相交法,研究了KH2PO4、MgSO4、ZnSO4·7H2O、FeSO4·7H2O 4种矿质元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ZnSO4·7H2O浓度高于0.2g/L对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KH2PO4适宜的浓度为1.5~3.0g/L;MgSO4的浓度小于1.5g/L,高于7.5g/L时,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FeSO4·7H2O对真姬菇菌丝生长作用不明显,但大于0.8g/L时,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适宜真姬菇菌丝生长的矿质元素的最优组合为0.25g/L ZnSO4·7H2O、0.25g/L FeSO4·7H2O、1.5g/L MgSO4、1.0g/L KH2PO4。  相似文献   

5.
从15种候选解毒剂中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简称Foc 4)毒素解毒效果最好的2种解毒剂——硫酸锌和井冈霉素。在2 g.L-1浓度下,硫酸锌和井冈霉素对Foc 4毒素的钝化率分别为76.67%和71.33%,而在5 g.L-1浓度下,它们的钝化率分别为90.33%和80.00%。探索了毒素—硫酸锌和毒素—井冈霉素处理体系在2 g.L-1和5 g.L-1浓度下对香蕉苗5种防御酶(PAL、POD、PPO、SOD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个处理体系中,香蕉苗PAL和PPO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PAL 36 h、PPO 36 h和48 h)较毒素单独处理(PAL 48 h、PPO 60 h)早;SOD和CAT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与对照基本一致;而POD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较复杂。总体上,这个处理体系的酶活高于毒素单独处理和无菌水对照。"毒素—硫酸锌处理体系"在PAL、SOD整体酶活上高于"毒素—井冈霉素处理体系",而后者在其他3种酶活上普遍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提取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毒素,利用高效液谱、气、质联用仪对其成分分析和生物测定。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菌毒素共有7种成分,其色谱峰积分百分含量分别为5.81%、5.94%、6.31%、2.80%、3.42%、73.34%、2.37%。其中第6个组分——镰刀菌酸是毒素中的主要成分,是引起香蕉枯萎症状的主要物质。另外6种成分在致枯萎过程中起到增效作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同浓度的毒素和商品镰刀菌酸引起香蕉苗的枯萎作用相比,香蕉枯萎病菌毒素作用更强。毒素对不同品种的蕉苗和作物都可以引起萎蔫,没有选择性,该毒素是一种非寄主专化性毒素;毒害作用随着毒素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加强。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对土壤中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安全杀菌剂二氧化氯等药剂对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的杀灭效果,并测定了其对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强力消毒灵(30%二氯异氰脲酸钠缓释剂)和多菌灵,二氧化氯处理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香蕉枯萎病菌,二氧化氯浓度越高,对病菌的杀灭效果越好;当浓度达到400mg/L以上时,处理土壤24h就能完全杀灭土壤中高达105cfu/cm3的香蕉枯萎病菌,并且处理浓度低于500mg/L时,对香蕉幼苗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叶面喷肥对八仙花叶片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碧容  王艳 《北方园艺》2012,(14):59-61
研究4个叶面喷肥配方对八仙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B:500mg/L MgSO4.7H2O+8.2mg/L MnSO4.4H2O+4.4mg/LZnSO4.7H2O+28mg/L FeSO4.7H2O+1mg/L NH4NO3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根部病菌孢子接种测定了36份香蕉品种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感病性,以及采用植株根部和叶片毒素处理测定了5份香蕉品种苗对病菌粗毒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天宝角蕉(AAA)、柴蕉(AAA)、广粉1号(AAB)和贡蕉(AA)表现抗病,哥斯达黎加蕉(AAA)和抗枯5号(AAA)表现中抗;感病品种对毒素的敏感性高于抗病品种。通过香蕉不同品种的病情指数、萎蔫指数和叶片损伤面积的差别分析,发现香蕉苗期对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60d龄期的假植苗病情指数与其叶片损伤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而叶片毒素处理法测量香蕉假植苗中部叶片损伤面积可作为一种快速区别香蕉抗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5,(1)
采用固体平板菌落十字相交法,测定了杏鲍菇菌丝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KH_2PO_4、MgSO_4、ZnSO_4·7H_2O、FeSO_4·7H_2O四种矿质元素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不同矿质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的KH_2PO_4的最适质量浓度是1.0 g/L,当质量浓度达到5.0 g/L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gSO_4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5~3.5 g/L;FeSO4·7H_2O的最适质量浓度为0.15~0.3 g/L;ZnSO_4·7H_2O的最适质量浓度是0.3 g/L,高于0.45 g/L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宜杏鲍菇菌丝生长的矿质元素的最优组合为B_1A_2D_1C_1,即MgSO_4 1.5 g/L,ZnSO_4·7H_2O 0.30 g/L,FeSO_4·7H_2O 0.15 g/L,KH_2PO_40.5 g/L。  相似文献   

11.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防治细菌菌株,从香蕉根际土中分离得到87株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7株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进行了抑制枯萎病菌4号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试验.结果显示,拮抗菌株255、D5、F2、ZK11、214、215、252的发酵液对菌丝具有显著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香蕉枯萎病菌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也是国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和我国广东省、福建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为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和检疫力度,控制其扩散、蔓延和危害,保护香蕉生产的安全,促进我国香蕉非疫区的建设,通过全面搜集香蕉枯萎病菌的...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香蕉枯萎病防治措施,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铜、锌(EDTA-Cu、EDTA-Zn)对香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锌与拮抗菌21号(SQR21,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配合使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用尖孢镰刀菌培养得到的粗毒素处理香蕉幼苗96 h后,对照植株萎蔫严重,呈枯死状,添加EDTA-Cu或EDTA-Zn,显著减轻了粗毒素对香蕉幼苗的伤害。(2)与对照相比,添加EDTA-Cu或EDTA-Zn均显著增加了香蕉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和真菌生物量,但显著降低了镰刀菌酸的产量,分别降低73%和96%。(3)盆栽试验中,加锌(ZnSO4 · 7H2O)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其中锌与拮抗菌21号菌同时使用防治效果最好,处理75 d病情指数比直接接菌处理降低62%。(4)21号菌显著降低了香蕉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直接接菌处理相比降低了18%,锌与21号菌同时使用显著增加了尖孢镰刀菌数量,比直接接菌处理增加了30%。上述结果表明,锌离子可能通过降低香蕉尖孢镰刀菌镰刀菌酸的产量以及增强拮抗菌21号菌的生防活性来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香蕉对尖孢镰刀菌热带4号小种的抗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准确快速地评价香蕉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热带4号小种(Tropical race 4,Foc TR4)的抗性,在温室条件下以浸根法和改良的灌根法将Foc TR4接种至不同抗性的香蕉品种,比较分析接种后香蕉的发病情况,并检测了两个Foc TR4的特异引物的扩增效率,以完善评价方法。结果显示,利用两种方法接种都能体现香蕉的抗性,但改良的灌根法在孢子浓度为1 × 104时的接种效果最好,接种后各品种发病情况与品种本身的实际抗性最为接近。特异引物Foc TR4 F/R的扩增效率较高,1次和2次PCR分别能有效检测发病等级为3和1以上的香蕉球茎。  相似文献   

15.
秋水仙素诱导GCTCV-119香蕉多倍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香蕉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cubense,FOC)已成为目前香蕉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且危害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培育高产、优质且具有高度抗性的香蕉品种。而倍性育种是一种有效、经济的育种方法。分别采用0.5、1、2和4g/L秋水仙素对GCTCV-119(Musa.sppAAAgroup)组培苗单个茎尖进行不同时间(1、2、3、4d)的诱导处理,并对诱变处理后再生植株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叶片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1d的诱导效果最好,其诱导率为33.3%。加倍后染色体数目为66(2n=6x=66),叶绿体数目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芹菜定植苗为试材,通过设CuSO4.5H2O 05、、10、204、0 mg/L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Cu污染对芹菜生长的影响及生理胁迫伤害。结果表明:低浓度CuSO45 mg/L对芹菜生长有促进作用,随浓度递增20~40 mg/L对生长有抑制作用;根系活力在CuSO4浓度为5 mg/L时较对照上升,随浓度递增而下降;叶绿素a含量在低浓度CuSO45 mg/L含量上升,随浓度递增含量下降,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硝酸还原酶在CuSO4浓度为5 mg/L时较对照上升,再随浓度递增而不断下降;POD活性随Cu浓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SOD和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叶细胞膜渗透性丙二醛(MDA)及含量相对电导率随CuSO4浓度升高而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7.
从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采集发病的香蕉和粉蕉植株近地面茎段维管束病变的样本,经分离纯化获14个单孢菌株。经寄主致病性测定表明:粉蕉分离物皆为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香蕉分离物则为4号生理小种。利用氯酸钾诱变这14个枯萎菌株共产生104个抗氯酸盐突变体,诱发获得67个nit突变株,其中nitl型58株,nitM型6株,nit3/nit8型3株。将获得的nit突变株做营养亲和性配对反应,可将14个菌株分为2个亲和群,其中VCG1包括7个菌株,且全为1号生理小种,VCG2则由7个4号小种菌株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