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构建微小隐孢子虫黏附蛋白相关基因Cp16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并检测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微小隐孢子虫Cp16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并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Hela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Cp16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别用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pVAX1空载体及PBS肌肉注射免疫BAILB/c小鼠,共免疫3次,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及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用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免疫小鼠(剂量为1×106个/只),研究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对隐孢子虫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pVAX1-Cp16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p16基因可以在Hela细胞中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pVAX1-Cp16免疫小鼠(试验组)血清中抗体水平及CD4+与CD8+T细胞数目比值升高,与各对照组(pVAX1和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小鼠经口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后,试验组与各对照组相比,卵囊排出量均减少了63.97%,持续排出卵囊时间缩短了2d。【结论】构建了微小隐孢子虫黏附蛋白相关基因Cp16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其能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微小隐孢子虫cDNA文库,以筛选出可替代天然抗原用于诊断的重组抗原。【方法】首先纯化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用Trizol Reagent提取总RNA,构建全长cDNA;分别用蛋白酶K与Sfi消化、酶切处理cDNA,采用Column Spin H-1000分离柱分离cDNA,连接λTriplEx2载体,构建cDNA文库。扩增cDNA文库,用兔抗微小隐孢子虫血清作探针对cDNA文库进行初筛和复筛,将复筛得到的阳性克隆连接PMD18-T载体,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微小隐孢子虫cDNA文库噬菌斑插入片段长度为1.5kb左右,库容大于107。经过筛选共获得了20个微小隐孢子虫阳性克隆,测序后从中选出了4个主要免疫识别抗原蛋白,分别为MUCIN蛋白、乳酸脱氢酶、微管相关蛋白和子孢子抗原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微小隐孢子虫cDNA文库,并筛选出了4个主要免疫识别抗原蛋白,为隐孢子虫的血清学诊断提供了重组抗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微小隐孢子虫TSP3基因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纯化TSP3 His-tag重组蛋白质免疫新西兰家兔,间接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血清效价并纯化多克隆抗体。纯化TSP3 GST-tag重组蛋白质并与HCT-8细胞进行共孵育,通过Western blot与间接ELISA检测细胞黏附特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微小隐孢子虫p ET-TSP3和p GEX-TSP3重组表达质粒,并用亲和层析法成功纯化出较高质量的重组蛋白质。Cp TSP3重组蛋白质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并能与HCT-8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小隐孢子虫CP21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的抗血清对微小隐孢子虫感染HCT-8细胞进行了体外阻断试验,检测不同浓度抗血清对HCT-8细胞感染隐孢子虫感染率的影响.同时应用纯化的重组CP21蛋白对小鼠进行免疫,检测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化.对免疫后的小鼠接种微小隐孢子虫,检测重组CP21蛋白对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保...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方法从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中扩增cp735基因.与pMD- 18T载体连接后,挑取阳性重组子测序分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Cp735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Cp735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p735.将pET28a-Cp735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诱导表达,并用SDS- ...  相似文献   

6.
型跨膜蛋白在顶复门寄生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对微小隐孢子虫Ⅰ型跨膜蛋白Cgd7_4560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抗原性强的序列,采用PCR方法扩增出微小隐孢子虫DNA Cgd7_4560部分基因。将该片段分别连接到p ET-28a和p GEX-4T-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Cgd7_4560和p GEX-Cgd7_4560,并将其转化到大肠埃希氏杆菌BL21 (Condon plus),IPTG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His标签重组蛋白为31 ku,GST标签重组蛋白为53 ku。用His标签重组蛋白免疫家兔,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达到1∶16 000,成功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该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虫体天然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该蛋白在子孢子头端,间接ELISA结果表明GSTCgd7_4560能与HCT-8细胞黏附,为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微小隐孢子虫TSP3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多肽片段,偶联KLH载体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效价并利用特异性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抗体。以该抗体作为一抗,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虫体天然蛋白质在体内的表达情况,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虫体天然蛋白,亚细胞定位发现其位于子孢子以及裂殖子的顶端。  相似文献   

8.
从已构建的牛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cDNA文库中,用PCR方法扩增出子孢子表面抗原p23基因,将其插入到编码谷胱肽转移酶(GST)的质粒(pGEX-4T-2)多克隆位点,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p23。重组质粒经EcoRI/Sal I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pGEX-p23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转化的大肠杆菌表达出分子质量为47kDa的GST融合蛋白,且该蛋白能与抗p23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23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微小隐孢子虫c DNA中克隆黏蛋白cgd5_2060基因,并对其蛋白功能相关基序进行预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cgd5_2060,转化至大肠埃希菌Rosetta中,诱导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CGD5_2060,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并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其抗体效价;将纯化的重组蛋白CGD5_2060及载体对照蛋白与Caco2细胞共孵育,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与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细胞黏附特性。结果表明,CGD5_2060蛋白的1~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说明该蛋白是分泌型蛋白。使用PROSITE数据库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1个富含苏氨酸的区域TTTTTTKSTTTTTTAVTT,位于510~527个氨基酸处;此外,还有1个与细胞黏附有关的序列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位于69~71个氨基酸处。上述结果表明,cgd5_2060基因可能与微小隐孢子虫黏附宿主细胞相关。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CGD5_2060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获得了较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重组蛋白与Caco2细胞共孵育,通过蛋白质印迹法与间接ELISA方法检测发现,CGD5_2060可以与Caco2细胞黏附。本试验为揭示微小隐孢子虫黏附细胞的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安氏隐孢子虫卵囊壁蛋白(COWP)的免疫原性,为建立安氏隐孢子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安氏隐孢子虫COWP同源基因序列(DQ060431)设计引物,克隆COWP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扩增获得的COWP基因片段为549bp,其序列与GenBank已公布CO WP同源基因序列(DQ060431)的同源性达100%,将其插入pET-32a载体可构建pET-32a-COWP表达载体.重组菌在30℃下经0.5 mmol/L IPTG诱导5h后,其表达形式以可溶性表达为主;NTA-Ni亲和层析柱层析时用200 mmol/L咪唑洗脱液洗脱,即能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分子量约40 kDa.以抗His标签鼠单克隆抗体或鼠抗安氏隐孢子虫高免血清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均能获得预期的目的条带.[结论]重组COWP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安氏隐孢子虫病免疫学诊断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原核表达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并研究其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并构建了pET-32a-Cp5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经终浓度为0.5 mmol·L~(-1)的IPTG诱导以及镍柱纯化后,获得了可溶性的Cp51重组蛋白;用比浊法检测Cp51重组蛋白的杀菌活性。【结果】噬菌体裂解酶Cp51重组蛋白能够有效降低7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浊度,裂解酶质量浓度在5μg·m L~(-1)以上、作用30 min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杀菌率可达到99.99%以上,而对其他种类细菌无杀菌效果。【结论】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Cp51重组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有较强的体外杀菌活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为后续裂解酶Cp51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已构建的含有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XYGluD3-LMWGS1的重组质粒pGEM-XYGluD3-LMWGS1为模板,利用设计的序列特异引物,扩增基因XYGluD3-LMWGS1编码区,构建成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XYGluD3-LMWGS,将其线性化后用电激法导入甲醇型酵母(Pichia.pastoris)菌株GS115中;利用pPIC3.5K特征引物进行PCR鉴定,筛选得到重组转化子,将重组转化子进行蛋白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检测,XYGluD3-LMWGS1基因未能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牛BMAP-28基因mRNA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牛骨髓总RNA中扩增出BMAP-28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载体上,通过PCR、酶切和测序分析鉴定,获得重组克隆载体pMD18-T-BMAP28.以重组质粒为模板,扩增BMAP-28基因的去信号肽片段,转入原核表达载体PE...  相似文献   

14.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猪瘟病毒(CSFV)C株E2囊膜蛋白全长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4.0的CMV启动子下游,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293T细胞,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293T细胞瞬时表达了E2囊膜蛋白。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肌肉注射BALB/c小鼠,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证明成功诱导小鼠产生了抗E2蛋白的抗体,为下一步利用DNA疫苗免疫小鼠研制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猪流产嗜性衣原体POMP9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猪流产嗜性衣原体CP/12株的pomp90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中.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E. coli BL2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高效表达的融合蛋白.采用WeSTrn-blot和间接ELISA检测表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初步选择其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  相似文献   

16.
花粉管介导的准噶尔小胸鳖甲抗冻蛋白转基因棉花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新疆荒漠昆虫抗冻蛋白基因进行遗传转化是培育新疆棉花抗寒品种的新途径. 研究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新疆荒漠昆虫准噶尔小胸鳖甲(Microdera puntip ennis dzungarica)中克隆获得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基因Mp AFP149.将MpAFP149克隆至 pBI121上,获得重组质粒后采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EHA105内,PCR筛选鉴定重组子,并测序确定抗冻蛋白植物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将pBI121-MpAFP通过田间的花粉管导入技术转化棉花,收取转化的棉花种子,经检测证明在转化10 000朵花中,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出 13株,PCR检测有2株阳性植株.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抗冻蛋白基因转化棉花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发表的β-防御素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奶牛白细胞β-防御素5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将PCR产物插入pGEM-T easy载体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PCR、酶切及DNA测序证明构建的重组克隆载体完全正确,以该重组质粒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的成熟肽片段,产物用EcoR I+NotⅠ双酶切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获得了预期的重组表达质粒.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到BL21(DE3)宿主菌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经尿素-SDS-PAGE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为6.4 kda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8.
鸡γ干扰素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鸡γ干扰素cD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血淋巴细胞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克隆出鸡γ干扰素基因,把它与融合表达载体pET32a相重组。通过对阳性宿主菌的不同时间的诱导摸索出最佳表达时间。  相似文献   

19.
PRRSV GP5基因含有一段信号肽及3个跨膜功能区,这些区域可以使翻译的GP5停留在内质网,从而抑制其表达.根据实验室分离测定的PRRSV T1株GP5基因序列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人工合成获得GP5-ShortDNA并构建表达载体pGEX-GP5,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约41kD的目的融合蛋白.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可与PRRS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研究结果为PRRSV基因工程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基因的优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