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了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脾脏的组织发育过程和结构特征。研究发现,脾脏实质内的白髓与红髓在胚胎18日龄可准确辨认,4日龄雏鸡脾脏中形成明显可辨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周围淋巴鞘,14日龄雏鸡脾脏中观察到生发中心。随着日龄增长,脾脏各种特征结构不断发育成熟,并在35日龄时均趋于稳定。结果表明,鸡出壳后初期,脾脏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35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2.
双峰驼脾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驼脾脏的形状和其它动物明显不同,为镰形,外缘呈锯齿状。其被膜很厚,富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平滑肌层比结缔组织层厚,主要由相互垂直的两层构成。次级平滑肌性小梁发达,相互交织成网状,构成红髓的主要支架。白髓有典型的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无边缘窦。边缘区明显,分布在脾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周围,可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ACP活性很强的巨噬细胞,开口于此的中央动脉分支十分丰富。鞘毛细血管主要分布在边缘区,其次是脾索的滤过区,白髓发达的个体更为多见,常见红细胞从椭球漏出,但胞质中未见含铁血黄素,ACP呈色反应呈阴性。脾索滤过区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和吞噬有含铁血黄素、ACP活性很强的巨噬细胞。脾窦十分发达,窦壁细胞ACP和AKP均呈强阳性,窦腔中也有上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在脾脏中的分布和其它动物及人相似。上述结果证实,骆驼脾脏属于免疫功能很强的防御性脾。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白花蛇舌草多糖(OPS)对AA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OPS 0.4g/kg、08g/kg、1.2g/kg,以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g/kg黄芪多糖(APS)为阳性对照,饲喂7日龄AA鸡一周。分别在14日龄、28日龄与42日龄时采取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制作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鸡脾脏淋巴小结增多,动脉周围淋巴组织鞘增宽;胸腺皮质增厚和法氏囊淋巴滤泡皮质增厚,淋巴细胞增多。随着OPS添加剂量增大,对AA鸡脾脏和法氏囊发育的促进作用增强。可见,白花蛇舌草多糖能促进AA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发育。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由黄芪、枸杞、金银花等药材组成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日龄健康AA肉鸡1 00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1.5%的复方中草药制剂,试验期42d。结果显示,在21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法氏囊指数、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NDV抗体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脾质量和器官指数以及血清IL-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肉鸡血清IgG含量和NDV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42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胸腺和法氏囊质量与器官指数、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NDV抗体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肉鸡脾质量与器官指数、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IL-2、IL-4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肉鸡血清IgG和IgM含量以及NDV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显微观察可见,在21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法氏囊组织结构清晰,法氏囊小结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小结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多,排列紧密。在42日龄时,试验Ⅱ组肉鸡胸腺皮质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法氏囊小结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肉鸡胸腺皮质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脾小结和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小结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脾小结数量也明显较多;试验Ⅰ组肉鸡脾小结面积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黄芪、枸杞、金银花等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和免疫功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1.0%复方中草药制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用核酸的组织化学方法对乌苏里貉脾脏T、B淋巴细胞及其DNA和RNA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苏里貉脾脏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为,其次是脾小结外周,边缘区和椭球周围。B-淋巴细胞主要居留在脾索为。DNA存在于T、B淋巴细胞核为,RNA存在于胞浆中,貉脾脏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发达,脾小结未见生发中心,椭球数量较多,但体积较小。脾小梁不发达。  相似文献   

6.
鸡脾脏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免疫组化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脾脏中的发育过程。研究发现,CD3+和CD8+T淋巴细胞最早出现在18日龄鸡胚,CD4+细胞出现在20日龄鸡胚。随着日龄增长,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在21日龄雏鸡脾脏中达到稳定。CD3+和CD8+细胞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和红髓中大量分布,而CD4+细胞主要分布在动脉周围淋巴鞘中。脾小体中也存在CD4+细胞,但不存在CD8+细胞。CD4+细胞数量始终少于CD8+细胞,两者的比值基本维持在0.3~0.5。结果表明,鸡出壳后初期,脾脏的细胞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对肉仔鸡脾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60只 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成 4组 ,分别饲喂添加 0 % ,0 2 % ,0 4%和 0 8%谷氨酰胺的饲粮 2 8d。每周末每组取 6只鸡 ,颈静脉放血致死 ,取脾脏 ,Bouin液固定 ,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 ,显微摄影 ,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肉仔鸡脾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添加谷氨酰胺的各试验组脾小结增多、增大 ;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椭球增多、增大 ,细胞排列疏松 ,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高、增多 ;红髓比例降低 ,脾索内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添加 0 8%谷氨酰胺的脾小结变化明显 ,添加 0 4%谷氨酰胺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变化明显。说明日粮中适量添加谷氨酰胺可促进脾内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从组织学角度证明 ,谷氨酰胺可促进脾的免疫应答能力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用石蜡连续切片,进行H.E和Wilder染色,同时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方法,对银狐脾脏组织结构及T淋巴细胞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狐脾被膜较薄,脾小梁不发达.白髓以脾小结和中央动脉淋巴鞘的形式不规则的分散于红髓之中;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脾窦适中.边缘区内鞘动脉数量较多,但椭球较小(直径约16~38μm).ANAE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脾小结周边、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和椭球内.  相似文献   

9.
一岁龄犬淋巴器官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只1岁龄犬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并以酸性α-醋酸萘酯酶法显示T淋巴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1岁龄犬胸腺发达;ANAE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胸腺小叶的皮质部;髓质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少,但分布有胸腺小体。淋巴结内分布有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小结,ANAE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小结周围的套层及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脏被膜和小梁发达,白髓以典型的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的形式散布在红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单色光对产蛋期蛋鸡脾脏组织结构及脾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白光条件下饲养的蛋鸡,各周龄脾小体直径间差异不显著(P>0.05),37周龄脾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比29周龄减小13.34%(P<0.05).29周龄和37周龄蓝光组脾小体直径比白光组分别极显著增加20.94%和20.27%(P<0.01),29周龄和37周龄蓝光组脾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比红光组分别极显著增加42.01%和36.46%(P<0.01).蓝光组29周龄和37周龄脾小体直径均极显著高于20周龄和52周龄脾小体直径(P<0.01);蓝光组29周龄脾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极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1).红光组脾小体直径在20周龄到37周龄期间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增加,37周龄到52周龄无显著变化(P>0.05);脾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虽然在37周龄时下降,但在52周龄时有所同升.各光组蛋鸡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率均随着周龄的增加而极显著下降(P<0.01).在蛋鸡29周龄和37周龄时,蓝光组脾细胞增殖程度比白光组分别显著增加11.47%和11.55%(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白光条件下饲养的蛋鸡,其产蛋期脾细胞免疫功能及脾细胞增殖都随着周龄的增加而下降.蓝光在产蛋高峰期(29~35周龄)显著提高了蛋鸡脾细胞免疫功能和脾细胞增殖,而红光在产蛋后期可提高蛋鸡脾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给鸡两次注射法氏囊活性肽后,接种新城疫弱毒疫苗,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法氏囊活性肽能够提高新城疫弱毒疫苗所诱导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高1~2个滴度;使血清母源新城疫抗体水平维持较高水平;促进法氏囊的生长发育,对抗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IBD)对法氏囊的损伤,和(或)促进损伤后的法氏囊的修复,对脾脏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包头市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阐述了加快优良牧草种子基地建设与生态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者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关规划及措施,只有通过加快优良牧草种子基地建设将我市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的统一和协调发展,才能获得我市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研究避开庞大的猪带绦虫基因组DNA,以构建六钩蚴发育阶段的cDNA表达文库为策略,利用pSPORT1质粒表达载体首次成功构建了表达文库。经库容量、重组率和代表性测定,库容量达5.0×106,重组率100%,用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六钩蚴发育阶段10ku基因、18ku基因和45W基因家族的A型、B型、C型转录本,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应用快速筛选质粒表达文库和克隆免疫原基因的技术,成功地筛选和克隆到TsO1基因,其完整阅读框架(ORF)为393bp。将其登录到GenBank(AY327451),经BLAST分析,证实是猪带绦虫六钩蚴发育阶段的1个新免疫原基因。  相似文献   

14.
实验对56个固始鸡鸡蛋的蛋壳颜色、蛋壳重占总蛋重的比例和蛋不同部位蛋壳厚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浅褐色和灰色蛋壳颜色占绝大多数,没有灰白色和白色;蛋壳重占总蛋重的比例平均为10.97%;平均蛋壳厚度0.339mm,大多数鸡蛋锐端蛋壳厚度比钝端和中间高。  相似文献   

15.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长度约16~29 nt的非编码RNA。其功能是通过特异性基因沉默导致靶mRNA降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或在细胞分化、发育和凋亡等关键时期调控转录后的基因表达水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miRNA既可作为诱癌基因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和发育过程,又可作为抑癌基因参与控制恶性肿瘤的形成。迄今,试图以治疗癌症为宗旨进行miRNA的功能与癌症形成的关联性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课题之一。因此,作者就miRNA产生机制、miRNA的生物学功能、与癌症相关的主要miRNA和癌症治疗的展望等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其目的在于为从事miRNA的功能与癌症形成关联性研究的同行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促进该项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细胞永生化作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在细胞实验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使目的细胞永生化,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可以更好地开展细胞实验。细胞永生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生物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为有效准确地诊断疾病提供了新道路。本文在细胞永生化基本机制的基础上,就细胞永生化技术方法、检测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母猪生产现状及酵母培养物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通过应用酵母培养物饲料添加剂饲喂哺乳母猪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酵母培养物能够改善母猪窝产活仔数、仔猪断奶重、哺乳期间仔猪成活率等生产性能,同时与前人的研究报告做了对比,其试验结果具有相似之处。因此,本试验具有指导生产实践,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及猪场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测定了我国生态脆弱带中4个地区沙样的土壤物理参数:土壤粒径、粒度分布和堆积密度,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指出了风沙的来源,并根据挟沙风的理论提出了防止风沙集成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李薇  陈秉谱 《草业科学》2013,30(9):1462-1468
从河西地区农地流转这一视角出发,以武威凉州区38个乡镇、101个农村土地流转示范点为主要调研样本点,在深入调研及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调研资料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和总结了凉州区农地流转的发展现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凉州区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凉州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世界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及2021年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0年世界猪肉总产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为9788万吨,比2019年下降了4.02%,世界猪肉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生猪产能下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与进口国,2020年中国猪肉进口量为480万吨,比2019年上升了95.84%;占全球进口总量的46.31%,比2019年占比上升近17.30个百分点。预计2021年下半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将呈持续增加的态势,年底生猪产能将达到非洲猪瘟疫情之前的水平。中国生猪产能的恢复将带动2021年世界猪肉产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