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秋大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红 《作物研究》1991,5(2):24-27
利用来自南方六省的7个秋大豆新品种,选用7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秋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和粒数的遗传变异较丰富;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粒数与单株产量有极显著正遗传相关;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表现为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且以单株类数最大,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主要通过单株荚数的间接正效应影响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2.
夏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新育成的18个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英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英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英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豆区试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省大豆区试品种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后依次为株高、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品种选育中,对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选择时,要优先考虑选择植株高大、籽粒大、结荚相对较多的单株。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高产育种的农艺性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年安徽省夏大豆联合鉴定56个品种(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效分枝、底荚高、单株荚数和株高变异系数较大。单株产量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正相关,与百粒重负相关,与生育日数、底荚高、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多元直线相关。选择高产新品系,应突出单株荚数的选择,选择荚粒数多、百粒重高、生育日数适中的株系。  相似文献   

5.
长期配施有机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君  陈旭  邹文秀  邹狮 《大豆科学》2019,38(6):943-948
为了明确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该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不施肥、施化肥、化肥配施不同量有机肥处理,对比研究不同处理对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只施化肥和化肥配施不同量有机肥均增加大豆产量、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大豆单株荚数对大豆产量的贡献最大。大豆产量和单株荚数均随着配施有机肥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幅度逐渐下降。随着配施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大豆产量较施化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2.8%、25.6%和30.5%,有机肥对大豆产量的贡献分别达11.35%、20.36%和23.36%,对大豆单株荚数的贡献逐渐增加,分别为24.61%、40.68%和47.81%。本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对大豆产量贡献大小取决于有机肥的施用量,在低量有机肥施用条件下,化肥作用比较显著,反之化肥作用下降,但有机肥并不能完全取代化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省大豆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总分枝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株高>单株荚数。大豆育种,应注重选育生育期适中、百粒重大、单株荚数、粒数、有效分枝多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干旱与高温常常相伴发生,会使大豆受害程度加剧。为了解高温干旱双重胁迫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选取了160个大豆品种,采用一点两年重复实验,在高温干旱双重胁迫和正常条件下进行种植,分析单株荚数、分枝数、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等性状。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双重胁迫使大豆群体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34%、36%、60%、62%、49%,其中也有部分材料性状会有升高或不变,胁迫下株高有6%的材料变高、5%的材料没影响,单株荚数未见增加的材料,有3%材料不变,分枝数有15%材料增加,7%不变,单株粒数有9%材料升高、4%不变,百粒重有4%增加、3%未见变化。在两种生境下,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之间相关性变化不明显,百粒重与其它性状相关性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发现两种环境下性状变异系数除株高外变化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主要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寻求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大豆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农艺性状,从而为龙江地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结荚层数>有效分枝>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底荚高度,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数,影响较大的是单株荚数、结荚层数,影响中等的是有效分枝>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影响较小的是单株粒重和底荚高度.  相似文献   

9.
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个大豆品种配制的10个组合作为研究材料,运用朱军(1997)提出的包括加性、显性、上位、加性×环境、显性×环境、上位×环境效应的混合模型方法分析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大豆株高、节数、荚数和单株粒重的加性效应,节数、荚数和粒数的显性效应,株高和节数上位效应,株高和粒重的加性环境效应,5个产量相关性状的显性×环境效应,株高、荚数、粒数和粒重的上位×环境效应达到显著水平;株高和主茎节数、主茎节数和单株荚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株高和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成对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显著的正相关,表明这些成对性状可以协同改良。  相似文献   

10.
以18个西南大豆种质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降雨室模拟夏播大豆收获期的连阴雨天气,在R8期处理大豆材料以诱发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抗性与大豆主要农艺、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抗性与种皮颜色、种脐颜色及结荚习性显著相关;与株高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和脂肪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霉变抗性影响较大的3个性状为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株高、百粒重和脂肪相对含量亦间接通过单株荚数和主茎节数对霉变抗性产生显著影响。主茎节数多、株高较高、单株荚数多的深色小籽粒无限结荚大豆种质对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的抗性较好;种皮种脐颜色、结荚习性、脂肪相对含量可作为筛选抗籽粒田间霉变大豆种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大豆抗旱性鉴定指标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选用10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采用盆栽播种,分别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并分析了花荚期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大田试验对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重、地上干物重和根干重等生态形态指标及相对电导率、RWC、光合速率、各种保护酶的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都可作为抗旱性综合评定的指标性状.生理生化和形态多个指标相结合进行品种的评价和选择是较好的抗旱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85—1986年,分别以夏播和春播大豆为材料,研究大豆不同抗旱品种根系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大豆抗旱品种根系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并在开花结荚期出现高峰。根细胞的基态渗透浓度较大,渗透吸水能力较强.根系的伤流液较多,伤流液的电导率也较高。抗旱品种叶片含水量多,水势较高。  相似文献   

13.
大豆品种鼓粒期田间抗旱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鼓粒期缺水是制约大豆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鼓粒期对大豆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可为大豆抗旱育种和抗旱节水栽培提供依据。选取不同地区育成的代表性品种(品系)46份,在鼓粒期田间干旱与灌水条件下,分析其产量、产量性状、生育期与形态性状、籽粒品质性状等指标,并且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干旱区46份材料平均产量1 759.6 kg/hm²,灌水对照区平均产量2 223.1 kg/hm²,46个品种平均耗水系数1.079 t/kg。干旱对三粒荚影响显著,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生物产量、单株粒重、百粒重影响极显著。干旱区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灌水区,比对照区提高幅度4.47 %;平均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灌水区,比正常灌水区降低幅度4.19 %。干旱条件下品种百粒重下降,生育期提早均属于品种抗旱性的适应反映,与抗旱性无关。适于呼伦贝尔的品种推荐为北豆14、黑河50、黑河43、华疆3、登科1号、蒙豆15、北豆37、黑河36、北豆38等。  相似文献   

14.
应用隶属函数法鉴定水稻的抗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5个水稻材料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处理的情况下,短生育期材料生育期缩短,长生育期材料则延长;有效穗、千粒重、株高、每穗实粒数及单株粒重则普遍下降,但抗旱性强的材料降幅较小.依据隶属函数值,筛选出了8份强抗旱材料,可作为水稻抗旱育种的抗旱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主成分分析在大豆抗旱性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获期10项指标的相对抗旱系数为基础,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202份大豆基因型进行抗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参试材料在抗旱性上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综合评价指标,可划分为5个不同抗旱等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干旱处理下株粒重、一粒荚率、三粒荚率以及它们的抗旱系数与大豆种质的抗旱性紧密相关,可作为大豆基因型抗旱性筛选的有效指标.其中,相对株粒重和相对三粒荚率随着抗旱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相对一粒荚率则与之相反.同时,揭示出抗旱性强大豆基因型往往具有较低的产量潜力,而对干旱敏感的大豆基因型则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表明大豆基因型抗旱性与产量之间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在大豆抗旱育种上应区别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史宏  刘学义 《大豆科学》2003,22(4):264-268
1999年对410份野生大豆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基础上,2000—2002年对13份野生大豆做进一步抗旱性评价,并与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中存在高度抗旱基因型,其中ZYD1936、ZYD3654的平均抗旱系数大于0.6500,系1级抗旱材料,且抗旱性稳定。平均抗旱系数与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均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正相关。高度抗旱野生资源的特点:生育日数120天左右,株高200cm左右,主茎明显,主茎节数较多,分枝数较少且短,结荚部位较低;中型椭圆叶,紫花,棕毛,无限结荚蔓生习性;小粒、黑种皮、椭圆粒,以二、三粒荚为主,一粒荚次之,四粒荚较少,一级抗旱材料的四粒荚比栽培大豆多。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大豆各生育时期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胁迫系数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2个大豆品种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大豆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下降,可溶性糖含量(WSS)升高,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多数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  相似文献   

18.
大豆苗期耐旱性与根系性状的鉴定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对63份大豆品种在盆栽自然干旱和盆栽水分控制两种条件下进行苗期耐旱性鉴定,两者鉴定结果间的关联分析表明两者呈极显著相关,两者间的鉴定分级结果比较一致,筛选出一批苗期耐旱型品种.综合分析2001~2003年的大豆苗期耐旱性鉴定结果,筛选出稳定耐旱型(1级)品种4份(晋豆14、汉中八月黄、科丰1号和因黑豆)和稳定干旱敏感型(5级)品种1份(宁海晚黄豆).苗期耐旱隶属函数值与根系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比根长、比根干重、比根表面积和比根体积等根系性状相对值与耐旱隶属函数值呈极显著相关,根总长、侧根总长、侧根数等根系性状绝对值与耐旱隶属函数值间的相关不显著,说明利用根系性状绝对值进行苗期耐旱性的评价较为牵强,而利用根系性状相对值进行耐旱品种的鉴定筛选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在国际通用鉴别品种上的反应,采用室内幼苗接种鉴定的方法,将黑龙江省38个供试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菌株划分为1号、4号、3号和7号,其中4号小种为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86.67%.本试验采用针刺接种方法用4号优势生理小种接种鉴定108个栽培大豆品种和育成品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育成的品种或品系存在着抗源,供试108个品种中抗病资源比例为13.89%,中抗比例为22.2%,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和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