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大理州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而指导育种实践,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理州29个玉米品种(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5、卓玉299、海玉92号的产量较其他玉米品种(系)相对要高;玉米品种(系)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大小为:百粒质量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长秃尖生育期株高穗位;在育种实践中,在着重选择与产量紧密度高的农艺性状的同时,也要协调好各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2.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及产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了6个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差异很大,单株结果数,饱果数,单株果重与产量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其它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因品种类型不同各有差异,农艺性状值的变化对产量影响很大,证明用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预测花生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李波  陈喜昌  高云  张宇 《玉米科学》2005,13(2):076-078
以区域试验的青贮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对各青贮玉米品种的区试生物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农艺性状与生物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采收期日数和穗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玉米的耐密性及选育耐密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从育种角度探讨了玉米的耐密性及玉米的边际效应指数,并研究了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穗部各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玉米的耐密性是重要的农艺性状,选育耐密品种已成为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边际效应指数可以作为选择耐密品种的指标.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粒深、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穗行数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南阳地区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特点及其相关性,本研究选取5个常规栽培谷子品种,对不同谷子品种株高、穗长、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出谷率、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间的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出谷率和千粒质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单穗质量、穗长与出谷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穗质量与单穗粒质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小香米、G-35和豫谷18丰产潜力大,可以在南阳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影响中熟玉米品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辽宁省中熟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玉米区域试验种植的9个玉米新品种相关的农艺性状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玉米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为玉米农艺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辽宁省中熟玉米品种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百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空秆率和穗长等;百粒重和行粒数是辽宁省中熟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选育中熟玉米品种时,要在保证适当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育出籽率高、空秆率低的品种。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中应增强抗倒性、降低空秆率、提高出籽率,适当增加百粒重和穗粗,降低穗位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简单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7个大麦品种和该7个品种的21个杂交后代的10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关,与单株产量关系密切的性状有穗粒数、百粒重、单株干草重、穗数/株,其直接贡献大小顺序为:穗粒数>百粒重;穗粒数>单株干草重>穗数/株。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主推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1996~2015年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为材料,选取这20年间大面积推广的16个品种,考察株高、穗位高等指标,对所有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同时对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每个年代的各农艺性状、产量的平均值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农艺性状与产量随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山西省20年间主推玉米品种的千粒重和产量随年代的演变总体呈上升趋势;株高、穗位高、穗株比、秃尖长、雌雄穗开花间隔时间和收获时含水量都是随年份的演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随年代的变化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9年国家玉米品种试验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的44个玉米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以明确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为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4个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7.09%~82.23%,空秆率、倒伏率、倒折率、茎腐病、瘤黑粉病等性状遗传变异程度较大。(2)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产量与空秆率(r=-0.404),产量与茎腐病率(r=-0.430)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倒折率(r=-0.340),产量与大斑病级(r=-0.317),产量与瘤黑粉病率(r=-0.318)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0.409,呈显著正相关;空秆率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0.452,呈极显著负相关。(3)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玉米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株高(0.574)空秆率(-0.480)茎腐病(-0.313)倒折率(-0.224)穗位(-0.218)瘤黑粉病(-0.149)大斑病(-0.039)倒伏率(-0.021),株高对产量的直接正向效应最大,空秆率对产量的直接负向效应最大,茎腐病对产量的直接负向效应较大。说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玉米品种不同,其空秆率、抗倒性、抗病性明显不同;株高、空秆率、茎腐病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兼顾各性状的相互作用,在适当增加株高,降低穗位的同时,应加强抗空秆性、抗倒性、抗病性,尤其是抗茎腐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是饲用玉米的发展方向。利用2018年国家黄淮海玉米区域试验机收组品种试验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收获时籽粒破损率与产量、农艺性状(株高、穗位、倒折率、倒伏率、空秆率)、穗部性状(穗长、秃尖长、百粒质量)和机收性状(籽粒杂质率、籽粒含水量、籽粒脱落率、果穗脱落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收籽粒玉米的籽粒破损率与收获时籽粒杂质率和籽粒含水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和0.791,达到极显著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位次分别位于第1、第2位;与穗位、穗长、空秆率和籽粒脱落率相关性中等,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30~0.40之间。因此,在机收品种选育时要优先关注籽粒脱水率,兼顾穗位、穗长和籽粒脱落率等其它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1.
应用简单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7个大麦品种和该7个品种的21个杂交后代的10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关,与单株产量关系密切的性状有穗粒数,百粒重,单株干草重,穗数/株,其直接贡献大小顺序为:穗粒数〉百粒重,穗粒数〉单株干草重〉穗数/株。  相似文献   

12.
玉米抗寒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7×7 Griffing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8个组合,测定了冷胁迫下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玉米抗寒性与其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抗寒性构成因素组与产量构成因素组的典型相关关系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脱落酸含量(ABA)、丙二醛含量(MDA)、穗行数、行粒数;在抗寒性状构成因素组与植株性状构成因素组的典型相关分析中,主要起作用的是ABA、株高;在植株性状构成因素组与产量性状构成因素组的典型相关分析中,主要起作用的是雌穗数、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黑龙江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更高效的选育水稻新品种,以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比较丰富,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11%,并且稳定性很好;分蘖株数、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剑叶宽度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谷粒形状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10个农艺性状可以归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8.759%。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整齐度与产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整齐度与产量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10个农艺性状的整齐度与产量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中株高、穗上叶片数、穗粗及穗行数的变异大小与产量相关较密切.玉米育种中启用高代、性状稳定的材料是培育高产组合的基础;在玉米制种生产中,利用高纯度亲本,严格去雄去杂,确保制种质量,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在高产栽培中,培育生长均匀一致的单株,使个体间保持协调发展,是夺取高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不同年代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杂种优势与亲本产量和杂交种产量的相关关系,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产量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秆强度、穗长、穗粗与产量呈正相关,植株较高、穗位较高、穗较长较粗的杂交种产量一般比较高,通过对这几个性状进行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说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穗位高穗长穗粗株高茎秆强度出籽率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在选择时应着重对穗位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白肋烟品种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关系,对比分析了9个不同基因型白肋烟的光合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差异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系)之间农艺性状、产量、产值等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基因型的净光合速率与茎叶角度、有效叶数、产量、产值及茎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鲁南地区种植的18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与9项主要农艺性状作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出籽率>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穗长>穗粗>穗位>株高>秃尖,其中,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为出籽率(0.9412)、百粒重(0.9309)、行粒数(0.9284)、穗行数(0.9165)、穗长(0.9147)、穗粗(0.9143);其次为穗位(0.9039)、株高(0.9003);秃尖(0.5359)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辽南地区12个玉米自交系不同种植栽培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以适宜辽南地区的12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以自交系为主区,以3个种植密度5万、6.5万、8万株/hm2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对12个不同玉米自交系在3个不同密度下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玉米自交系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等农艺性状表现不同,除穗行数无显著变化外,株高、茎粗、产量、穗长、穗粗5个农艺性状均表现显著负相关。自交系、密度互作影响也具有极显著差异。在供试12个玉米自交系中,丹299、中106、599-20、LNX-9不适宜作为选育密植型品种的亲本。[结论]为辽南地区密植型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产量构成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着年代推进逐渐提高,亲本产量与品种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穗粗、单株穗干重、单株粒干重、穗轴粗、子粒长、株高、叶片宽、生育期、百粒重、行数和出籽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穗上叶夹角、雄穗分枝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出籽率、百粒重、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行数等对产量增加直接作用最大;穗粗、密度、穗干重、百粒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的提高、株型的改善及果穗性状的优化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岳尧海  周小辉  任军 《玉米科学》2006,14(6):059-061
选用30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过对产量、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r=0.5366),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长(r=0.4989)、千粒重(r=0.4512)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提高行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穗长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