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投喂频率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周日不投)、2次/d和3次/d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摄食率、饲料利用情况和全鱼及其组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2次/d(周日不投)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但与2次/d和3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d(周日不投)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稍高于2次/d和3次/d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不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周日不投)组和3次/d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水分含量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肌肉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粗蛋白含量1次/d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周日不投)、2次/d和3次/d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摄食率、饲料利用情况和全鱼及其组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2次/d(周日不投)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但与2次/d和3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d(周日不投)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稍高于2次/d和3次/d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不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周日不投)组和3次/d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水分含量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肌肉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粗蛋白含量1次/d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及酿酒酵母(SC)对秦川肉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氮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18头14月龄初始体质量为(298±9.78) kg/头、健康的秦川肉牛(母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种蛋白水平(13.23%(A1)和(10.59%(A2))饲粮和3种酿酒酵母添加水平(0(B1),4×108 CFU/kg(B2),8×108 CFU/kg(B3))作为两因素进行饲喂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测定各处理秦川肉牛粪便和尿液中的氮磷含量,试验结束时于晨饲前采用颈静脉穿刺法采血,测定血常规指标和酶活性,试验期55 d。【结果】①试验期11~55 d,饲粮中添加8×108 CFU/kg SC显著提高了秦川肉牛的采食量(P<0.05),A1B3组秦川肉牛采食量最高,显著高于A1B1组(P<0.05)。②B3组秦川肉牛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B1组(P<0.05),A2B3组秦川肉牛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高于A2B1组(P<0.05)。③B3组秦川肉牛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较B1组分别显著提高了8.44%和16.90%(P<0.05),A2B3组秦川肉牛的粗蛋白、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最高。④与A2B1组相比,A2B3组秦川肉牛粪氮排放减少了31.28%,尿氮排放减少了19.67%,氮消化率提高了7.66%,氮沉积率提高了62.57%。⑤B2和B3组秦川肉牛的粪磷含量显著低于B1组,A2B3组秦川肉牛磷消化率、磷沉积率相较于A2B1组显著升高了35.96%和45.94%(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添加8×108 CFU/kg酿酒酵母能够提高秦川肉牛的采食量、免疫水平和营养成分消化率,减少氮磷排放。在10.59%粗蛋白水平下,饲粮添加8×108 CFU/kg酿酒酵母饲喂秦川肉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鳙鱼和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用0(对照,CK),1,100,1 000 mg/L的L-肉碱分别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12 h,投喂3种鱼开口苗21 d,测定鱼开口苗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分析中长链脂肪酸(C14-C24)的组成。【结果】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和100 mg/L处理组的C18∶2n-6、C18∶3n-3、C20∶4n-6、DHA和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3种鱼开口苗的1 mg/L处理组的C14-C24脂肪酸总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3组大多显著降低(P<0.05);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100 mg/L处理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以及DHA+E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肉碱强化的卤虫对鲤鱼开口苗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族脂肪酸及DHA+EP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00 mg/L 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鱼开口苗,可显著改善草鱼和鳙鱼开口苗的中长链脂肪酸组成,但对鲤鱼开口苗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犊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西门塔尔杂交犊牛24头,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不同组方的中草药添加剂。90 d后供试牛称重、采集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1和试验组2日均采食量和日均增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料重比(8.27)明显低于对照组(9.89)和试验组1(9.36);两试验组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2血清IgA水平显著高于试验组1(P<0.05);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CHO)显著高于试验组2(P<0.05);试验组2血清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1(P<0.05);3组牛的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明显改善犊牛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且对机体没有产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感染鳗弧菌对花鲈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海水鱼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病。以A 组:1*106 cfu/mL、B组:1*107 cfu/mL、C组:1*108 cfu/mL 3组不同浓度的鳗弧菌菌液通过腹腔注射感染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在其感染后不同时间取血,通过测定呼吸爆发、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酶(PO)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趋势来研究感染鳗弧菌对花鲈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呼吸爆发在鳗弧菌感染12 h、36 h时,B组和C组与对照组比较极显著下降(P<0.01);PO活性,在鳗弧菌感染12 h、36 h、60 h、84 h、108 h时,A组、B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下降(P<0.01);ALP活性,在鳗弧菌感染60 h时,A组、B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下降(P<0.01);ACP活性,在60 h、84 h、108 h时,A组、B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在鳗弧菌感染12 h、36 h、60 h、84 h、108 h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在半致死的实验中,鳗弧菌浓度为1*106 cfu/mL、1*107 cfu/mL 、1*108 cfu/mL的实验组的50%的致死时间分别为12 d、11 d、8 d,对照组则无死亡。结果表明:在感染期间,实验组鱼表现出特定的症状,如尾鳍溃烂、鳃丝发白、内部有黄色粘稠腹水等;鳗弧菌浓度越高,达到50%的致死时间越早,花鲈的死亡率和鳗弧菌的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营养物质利用和氮(N)、磷(P)排放的影响,分别配制磷酸二氢钙(MCP)添加量为5、10(低磷饲料)、15 g/kg (对照饲料)的3组饲料(P5,P10,P15),在低磷饲料P5和P10中分别添加10 g/kg的柠檬酸,共5组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6.0±0.16) g的大口黑鲈60 d。结果显示,随着MCP添加量的增加,大口黑鲈增重率、全鱼磷含量、粗蛋白沉积率、磷消化率、椎骨磷和血浆磷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N排放量和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均在P15组达到最佳水平。在P5饲料中添加柠檬酸,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5.6%)和血浆磷含量,降低了饲料系数(-0.05)和N排放量(P<0.05),达到了和P10组基本一致的水平(P>0.05);在P10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在数值上改善了生长性能(P>0.05),达到了和P15组基本一致的水平(P>0.05)。此外,在P5和P10饲料中补充柠檬酸,均显著提高了磷消化率,降低了P排放量(P<0.05)。综上所述,在低磷饲料中添加10 g/kg的柠檬酸可改善大口黑鲈生长、提高饲料和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五皮口服液对鸡痛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00只40日龄海兰蛋鸡随机分成A~H共8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五皮口服液预防组(在饲喂高钙高蛋白饲料的同时在饮水中添加4 mL/L五皮口服液),C~H组饲喂高钙高蛋白饲料制作鸡痛风模型,其中C组为模型对照组,D、E、F组分别为五皮口服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在造模第36天时分别在饮水中添加2,4,8 mL/L五皮口服液),G、H组分别为八正合剂、乌洛托品治疗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1 mL/L八正合剂和0.4 g/L乌洛托品。在试验过程中,每天进行临床检查,对死亡鸡只进行剖检,治疗组用药前1 d(记作第0天)和用药后第3,7天时,采血检测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尿酸(UA)、尿素(Ur)、肌酐(Cr)含量的变化。【结果】B组鸡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第35天时XOD、ALT活性及UA、Cr含量极显著低于C组(P<0.01),Ur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与A组相当(P>0.05)。C~H组在造模1周后鸡只出现痛风临床症状,2周后临床症状及脏器尿酸盐沉积明显,第35天时血清UA含量达480 μmol/L以上的鸡有135只,痛风发病率93.1%。在鸡痛风造模成功后,五皮口服液治疗组用药第3天时鸡痛风症状明显减轻,D、E、F组UA含量极显著低于C组(P<0.01);D、F组Cr含量极显著低于C组(P<0.01),与A组相当(P>0.05);F组AST及E、F组ALT极显著低于C组(P<0.01),D组ALT显著低于C组(P<0.05),与A组相当(P>0.05)。治疗第7天时,E组XOD显著低于C组(P<0.05),与A组相当(P>0.05);D、E、F组UA含量极显著低于C组(P<0.01);F组Cr、Ur极显著低于C组(P<0.01),D、E、F组与A组相当(P>0.05);D、F组ALT及AST显著低于C组(P<0.05),D、E、F组与A组相当(P>0.05)。【结论】五皮口服液对鸡痛风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紫花苜蓿MsRCI2A、MsRCI2B、MsRCI2C的表达差异并研究其抗旱功能,为苜蓿抗旱机制解析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qPCR的方法,分析紫花苜蓿MsRCI2A、MsRCI2B、MsRCI2C基因在20%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条件下表达的差异,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MsRCI2A、MsRCI2BMsRCI2C基因超量表达的转基因苜蓿A12、A22、B13、B19、C2和C10,观察正常生长条件(干旱胁迫0 d)下和20% PEG6000干旱胁迫6,12 d的野生型株系WT(对照)及超量表达的转基因紫花苜蓿的表型,测定超表达苜蓿和WT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渗透调节系统(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变化。【结果】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MsRCI2A/B/C基因在紫花苜蓿叶和根中表达变化趋势相反,但3个基因在同一组织中的表达趋势相似。紫花苜蓿叶片中的MsRCI2A/B/C基因在干旱胁迫处理后均明显上调,其中MsRCI2A/C基因在干旱胁迫处理2 h时即极显著上升(P<0.01),而MsRCI2B的表达相对缓慢,在处理8 h时极显著上升(MsRCI2A/B/C<0.01)。在根中,MsRCI2A/B/C基因在干旱胁迫处理2 h时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在正常生长条件(干旱胁迫0 d)下,6个转基因苜蓿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与野生型苜蓿(WT)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转基因苜蓿SOD、POD、CAT活性明显高于WT(P<0.05),其中转MsRCI2B/C基因苜蓿叶片中的SOD活性及叶和根中POD活性是WT的1.97~2.27倍。转基因株系A12、A22、B13、B19、C2和C10与野生型苜蓿(WT)同时进行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12 d后,各转基因株系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WT (P<0.01),为WT的3.00~3.46倍,而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则极显著下降了73%和55%。转基因苜蓿叶和根中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MsRCI2A/C转基因苜蓿叶和根中的CAT活性是WT的2~3倍,MsRCI2B/C转基因苜蓿叶和根中的脯氨酸含量是WT的3倍。【结论】MsRCI2A、MsRCI2BMsRCI2C的过表达可以增强苜蓿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 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 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 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胚蛋注射25-OH-D3对雏鸭孵化性能、1~7 d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0周龄樱桃谷种鸭蛋200枚,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枚种蛋。在孵化第13.5天时,A组不做处理,B组注射0.2 mL 0.85%的生理盐水,C、D、E组分别注射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25-OH-D3溶液。出壳后,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7 d,计算每组的出壳率,测定体重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试验C、D、E组雏鸭的孵化率分别显著提高了4.79%、5.54%和3.37%(P<0.05)。试验C、D、E组对7 d雏鸭的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D组3 d雏鸭的体重显著增加了13.19%,1 d雏鸭的体重显著提高了1.65%(P<0.05)。2)与A组相比,C、D、E组对雏鸭的胫骨发育无显著影响(P>0.05)。3)与A组相比,试验C、D、E组显著提高了雏鸭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水平(P<0.05)。试验D、E组雏鸭血清中25-羟基胆钙化醇的水平分别显著提高了56.16%和40.16%(P<0.05)。试验C组雏鸭血清中磷的水平提高了22.20%(P<0.05)。4)与A组比,C、D、E组显著降低了雏鸭血清中的LDL水平(P<0.05)。C组显著提高了雏鸭血清中ALB的含量(P<0.05)。D组显著提高了雏鸭血清中ALP的活性和GLU的水平(P<0.05),E组显著降低了雏鸭血清中ALP和AST的活性(P<0.05)。C、D组显著提高了雏鸭血清中AST的活性(P<0.05)。综上,胚蛋注射25-OH-D3可提高雏鸭的孵化率和免疫力,其最佳添加剂量为0.8 μg/枚,并促进早期发育,为后期发育提供更好的基础。这提示胚蛋注射25-OH-D3有利于促进雏鸭胚胎发育,并对雏鸭机体健康发挥潜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蛇类肠道功能建立过程,采用形态测量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了出壳后3、7~10、20、30、40和50 d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大小及组织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1)小肠、大肠的湿重和长度指数40和/或50日龄组最高,3和/或7~10日龄组最低(P<0.05)。(2)小肠前段和中段的直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柱状上皮细胞长径7~10日龄组最低,此后随日龄增加(P<0.05);小肠后段直径50日龄组高于30日龄组(P<0.05),其他组织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3)大肠直径和肌层厚度50日龄组分别高于3、3和7~10日龄组(P<0.05),其他参数无日龄差异(P>0.05)。50日龄前滑鼠蛇肠道大小和多项组织学参数具有可塑性,幼蛇的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建议投喂易于消化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生血增白汤对环磷酰胺(CTX)致血虚小鼠RBC、Hb、WBC、Plt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生血增白汤对化学性损伤血虚症的补血作用。方法 取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阳性药四物合剂组(C组),生血增白汤低、中、高剂量组(D1、D2、D3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8 d。除A组外,其他组小鼠每日均于给药后4 h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第8天给药后测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小鼠RBC、Hb、WBC、Plt含量较A组显著降低(P<0.01)。与B组比较,D3组能使血虚证小鼠Hb升高(P<0.05);D1、D2、D3组及C组能使血虚证小鼠WBC升高(P<0.01);D3组及C组能升高小鼠Plt(P<0.05)。结论 生血增白汤对CTX致化学性损伤造成的血虚证模型小鼠具有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3×2×2因子设计,研究不同营养水平(A因子:A1为1.0倍NRC,A2为0.9倍NRC,A3为0.8倍NRC)、遗传背景(B因子:B1为甘肃肉羊新品种选育群羔羊,B2为‘杜泊’(♂)×甘肃肉羊新品种(♀)F1代羔羊)和性别(C因子:C1为公羔,C2为母羔)条件下羔羊的生产性能、采食行为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A1组羔羊试验末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高于A2和A3组(P<0.01),料肉比极显著低于A2和A3组(P<0.01);B1组羔羊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低于B2组(P<0.01),料肉比极显著高于B2组(P<0.01);C1组羔羊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高于C2组(P<0.01),料肉比显著低于C2组(P<0.05).随营养水平的降低,羔羊每个逆呕食团咀嚼次数显著上升(P<0.05);B1组羔羊反刍时间极显著低于B2组(P<0.01).根据经济效益分析,A1组羔羊纯收入极显著高于A2和A3组(P<0.01);B1组纯收入极显著低于B2组(P<0.01);C1组纯收入极显著高于C2组(P<0.01).说明杜甘杂种羔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较高;公羔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优于母羔;采用1.0倍NRC的饲粮可以获的最佳生产性能和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猪胎儿成纤维阳性细胞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核供体,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为核移植受体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胚胎,研究供核细胞的处理、注核部位及重构胚融合/激活时间对转GFP克隆胚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胎儿成纤维细胞血清饥饿与非饥饿培养10 d处理组,采用卵周间隙核移植重构胚的卵裂率(82.35%和79.07%)差异不显著(P >0.05);体外培养42~44 h 卵母细胞进行胞质内和卵周间隙注核的重构胚胎,其卵裂率(81.11%和76.80%)差异不显著(P >0.05);将卵周间隙注射法构建重构胚在0~1 h,2~4 h 和6~8 h 进行融合/激活操作,前2组重构胚卵裂率(75.61%和83.07%)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显著高于第3组(60.00%)的卵裂率(P <0.05).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苦参碱在小鼠体内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利用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诱导小鼠肺炎模型,将32只昆明小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PCV2组、苦参碱处理组(40 mg/kg)和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4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5 mL PCV2,攻毒后的第5天开始腹腔注射对应药物,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 d。在攻毒后的第11天,观察小鼠肺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qPCR检测PCV2 Cap基因,IL-1β、IL-6、IL-8TNF-α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应炎症因子、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NLRP3炎症小体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显著抑制PCV2感染诱发的肺间质增宽现象。2)苦参碱可显著降低肺脏PCV2病毒载量(P<0.05)及炎症因子IL-1β(P<0.05)、IL-6(P<0.000 1)、IL-8(P<0.000 1)和TNF-α(P<0.000 1)的mRNA和蛋白(P<0.000 1)的相对表达量。3)苦参碱可显著降低TLR4(P<0.000 1)、MyD88(P<0.000 1)、p-IκBα(P<0.000 1)、NF-κB p65(P<0.01)、NLRP3(P<0.000 1)、ASC(P<0.000 1)和Caspase-1(P<0.000 1)的蛋白表达量,升高IκBα(P<0.001)的蛋白表达量。综上,苦参碱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 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 NLRP3 炎症小体的激活,来发挥抗PCV2诱导的小鼠肺炎作用,为进一步揭示苦参碱的抗病毒抗炎作用提供数据支撑,为苦参碱作为新兽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子标记PPO18和STS01对173份供试小麦品种Ppo 2APpo 2D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进行分子检测,并根据品种间不同PPO等位基因组合类型将供试小麦品种进行分类,同时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生化测定及面粉白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73份小麦品种共检测出Ppo A1b/Ppo D1a、Ppo A1b/Ppo D1b、Ppo A1a/Ppo D1aPpo A1a/Ppo D1b 4种等位基因组合类型,且各基因组合类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8.7%、13.9%、35.8%和11.6%;供试小麦品种不同位点PPO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差异较大,2A位点等位基因Ppo A1a、Ppo A1b出现频率相近,而2D位点等位基因Ppo D1a出现频率是Ppo D1b的3倍;所测定的173份小麦品种PPO活性均值为117.3A475/(min·mg) ,其中低PPO品种所占比例较高;4种基因组合类型PPO活性顺序为Ppo A1a/Ppo D1b>Ppo A1a/Ppo D1a>Ppo A1b/Ppo D1b>Ppo A1b/Ppo D1a ,且彼此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供试小麦的面粉白度均值为73.0%,达到国家面粉白度等级一级标准的品种38份,占供试小麦总数的22.0%;其中基因组合为Ppo A1a/Ppo D1b的品种面粉白度显著低于其他3种基因组合。总体来看,供试的小麦品种间面粉白度及籽粒PPO活性变异范围较广,面粉白度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且控制PPO的主效基因的等位变异对PPO活性及面粉白度均有显著影响。对供试小麦品种的面粉白度、PPO活性表现及PPO等位基因组合类型进行综合考察,筛选出23份具有高白度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可以作为高白度低PPO活性小麦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KOA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3组:A组(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B组(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C组(推拿配合五禽戏),每组各30例。治疗频次3组都是隔天治疗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观察3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周围肌力、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 3组KOA患者的临床显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佳,B、C组次之。治疗后3组的VAS、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Lysholm评分中的上楼能力、不稳定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者的上楼能力、不稳定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最佳,B、C组次之。治疗后3组膝关节活动度和峰值力矩的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组间两两比较,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力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最佳,B组次之,C组欠佳。结论 推拿结合等速运动训练配合五禽戏不仅可以缓解KOA患者疼痛,还可增强患者膝关节周围屈伸肌肌力、上楼能力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添加外源微生物菌剂对设施蔬菜秸秆参与原位堆肥的影响,以茄子秸秆为堆肥原料,通过设置添加A微生物菌剂300 kg·hm-2(a1),不添加微生物菌剂(ct),添加B微生物菌剂300(b1)、600(b2)、900 kg·hm-2(b3)5组处理,进行30 d蔬菜大棚原位堆肥试验,测定堆肥理化指标,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堆肥过程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能够提高堆肥温度峰值,提高堆肥期间pH下降和电导率上升的速率,显著提高全磷含量(P<0.05),加快堆肥腐熟。堆肥后全氮含量比堆肥前提高,a1、ct、b1、b2处理的全氮含量分别上升了10.8%、11.6%、33.0%、18.5%,b3处理堆肥前后全氮含量无变化。堆肥结束时,处理a1、ct、b1、b2和b3的全磷含量分别为2.0%、2.0%、2.1%、2.2%和2.1%,b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添加微生物菌剂没有改变堆肥土壤优势菌群的门类,但显著改变了优质菌群的相对丰度,以及优势菌属的种类和相对丰度(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含量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相关性较强,全磷含量、电导率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相关性较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含水量和全磷含量是对耕层堆肥微生物优势菌群影响最显著的三个因素。研究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堆肥腐熟度和土壤养分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及共调节因子对绵羊附睾上皮细胞(Epididymal epithelial cells,EEC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Glutathione peroxidase 5,GPX5)的调节机制,本研究采用CCK-8检测睾酮对EECs增殖的影响;利用qRT-PCR、免疫荧光法和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R、GPX5、甾体激素受体共激活子 1(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 1,SRC-1)、CREB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BP)、p300和核受体共抑制因子2(Nuclear receptor corepressor 2,NCOR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干扰SRC-1或p300后EECs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0 nmol/L睾酮组细胞中的GPX5 mRNA和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1 000 nmol/L睾酮组细胞中的GPX5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低于100 nmol/L睾酮组;100 nmol/L睾酮组细胞中的AR 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然而1 000 nmol/L睾酮组细胞中的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 000 nmol/L睾酮组细胞中的CBP、p300、SRC-1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特别是核内的表达量明显增高。2)与对照组相比,siRNA-AR组细胞中的GPX5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SRC-1和p300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pcDNA3.1-AR组GPX5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升高。3)siRNA-SRC-1 和siRNA-p300组细胞中的GPX5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AR的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AR的转录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上,睾酮对绵羊EECs GPX5、AR及其共调节因子的表达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调节效应,睾酮通过AR及其共调节因子SRC-1和p300/CBP的协同调节GPX5表达。本研究为探究GPX5在绵羊附睾中的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