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结构及其栖息环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沙质漠鼠类群落结构的两次对比分析,力求探讨其群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鼠类群落结构是动态变化,的优势种的更替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变化是随着微生境,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变化而进行有规律的变化,我们根据鼠群的种类组成及其结构状况,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鼠类危害区,为防鼠灭鼠工作提供了一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荒漠鼠类群落格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荒漠鼠类群落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型系统。基于三个明显的优点,1)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影响群落的因子相对较少,容易鉴别主要影响因子;2)同域分布的荒漠鼠类彼此间存在明显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3)不同地域的荒漠鼠类群落内共存种在生态、形态、行为、生理生化等诸多水平上趋同,荒漠鼠类群落研究一直广受关注。通过对荒膜啮齿类群落格局之间相同和相异特征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尺度上荒膜鼠类群落格局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制约因子的作用机制。本文综合评述了不同时空尺度荒漠鼠类群落局特征,着重通过对北美和亚洲中部荒漠鼠类群落共存种的组成、分类学、生态学和生态形态学特征比较,分析群落结构组成的趋向和趋异特点、格局的形成过程、相关的主要制约因子,以及群落物种的共存机制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黄花刺茄原产北美,2005年首次在新疆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和昌吉市三工镇发现。采用样方法,对不同生境中黄花刺茄分布相对集中的14个样地所有物种的多度、频度和重要值进行观测和分析,进一步明确黄花刺茄在新疆的分布区及其群落特征,并揭示其最适生境。结果表明:黄花刺茄分布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县)、昌吉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分布在海拔-12~1 325 m处。生境类型包括荒漠草原、荒漠和绿洲。在3种生境中,黄花刺茄的相对多度均处于首位,且在绿洲中达到最大值,是入侵区域最为重要的物种;在相对盖度上均为第一,且绿洲(54.27%)>荒漠草原(35.07%)>荒漠(26.40%)。基于重要值数据的分析表明,黄花刺茄在3种生境中的综合适应力均最大,且以绿洲中尤为突出,表明黄花刺茄在新疆荒漠草原和荒漠生境中尚处于局部危害阶段,但在绿洲中已处于蔓延期。  相似文献   

4.
新疆北部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种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 9990 4 35 - 3)的研究中 ,为了探索绿洲环境的特征 ,对新疆北部进行了植被生态学考察 ,比较分析了北疆的绿洲与荒漠、山地生物多样性之中的优势植物和特征植物。在考察中 ,采集植物标本 1 5 4种 ,隶属 34科 ,1 0 0属 ,其中发现1个新种 ,有中国新分布 3种 ,有 1 0 2种增添了在新疆的新分布地点。  相似文献   

5.
莫索湾绿洲鼠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莫索湾绿洲的鼠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鼠类可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Ⅰ.以大沙鼠+子午沙鼠为主的梭梭荒漠鼠类群落;Ⅱ.以红尾沙鼠+子午沙鼠+小五趾跳鼠为主的生态防护林鼠类群落;Ⅲ.以柽柳沙鼠+红尾沙鼠为主的棉花田鼠类群落;Ⅳ.以小林姬鼠+柽柳沙鼠+小家鼠为主的草地鼠类群落;Ⅴ.以小家鼠十根田鼠为主的麦田鼠类群落;Ⅵ.以褐家鼠+灰仓鼠+小家鼠为主的居民区鼠类群落。6种群落相异程度极大(I≤0.3051),且由无人干扰的原生梭梭荒漠到干扰强度最大的居民区,呈连续过渡排列。群落多样性指数(H)以群落Ⅵ最高(1.27),群落Ⅲ最低(0.96),均匀度指数(E)以居民区和农田类人工景观较高(Ⅲ,Ⅳ,Ⅴ,Ⅵ均大于等于0.6)。  相似文献   

6.
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以新疆最大的荒漠绿洲农耕区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1996-2019年的绿洲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OLS回归和中介效应方法考察节水农业技术对绿洲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节水农业技术为核心的绿洲农业技术体系对区域生态效率改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推广进一步促进区域农业规模化和农业机械化,其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但对绿洲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并不显著。3)农业种植结构在节水农业技术与绿洲农业生态效率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推广导致传统农业排灌渠系废弃、农田防护林网消减等现象值得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7.
新疆石河子农耕区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危害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9月,在石河子农耕区依不同生境类型选择9个样地,以夹夜法布夹11 300夹次,共捕获鼠417只,鼠种由小家鼠、灰仓鼠、红尾沙鼠、褐家鼠等10种组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鼠类群落划分为3种类型:农田-林地鼠类群落(小家鼠 灰仓鼠 根田鼠)、荒漠-沙地鼠类群落(子午沙鼠 红尾沙鼠 大沙鼠)和城市居民点鼠类群落(褐家鼠 小家鼠 灰仓鼠).其中,农田-林地鼠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根据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鼠害发生状况将垦区鼠类危害型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达茂地区鼠类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达茂地区位于干草原与荒漠草原的过渡带。铗捕调查表明,该地区鼠类可分为8个群落:(1)草原黄鼠+五趾跳鼠群落;(2)五趾跳鼠+戈壁五趾跳鼠群落;(3)五趾跳鼠+三趾跳鼠群落;(4)小毛跖鼠+草原黄鼠+五趾跳鼠群落;(5)五趾跳鼠+长爪沙鼠群落;(6)子午沙鼠群落;(7)黑线毛跖鼠群落;(8)五趾跳鼠群落。8个群落可聚为3个群落组,即干草原鼠类群落组,荒漠鼠类群落组,盐沼灌丛鼠类群落组。由此构成该地区鼠类生态地理群。本文亦分析了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及群落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9.
新疆绿洲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疆绿洲农业发展及其农业结构中面临的农民收入、农业生产结构、非农化、市场、营销、组织等方面问题的分析 ,提出新疆绿洲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方向和途径 ,以及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核心问题之一,基于区域和地方尺度的绿洲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的定量提取与模拟预测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对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补充。选择干旱区典型绿洲新疆于田地区为研究靶区,对于田绿洲过去近17年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定量研究基础上,利用马尔柯夫—CA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过程,定量分析其演变的特点和预测其未来的演变趋势,以便为未来绿洲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合理化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达坂城地区荒漠及农业区鼠类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1993.8-1995.5的调查资料并采用了聚类分析对达坂城地区荒漠及农业区鼠类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鼠类可划分为3种群落,小林姬鼠+褐家鼠+小家鼠群落;小林姬鼠+灰仓鼠群落;红尾沙鼠+五趾跳鼠群落;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以群落A最高,次为群落;群落C的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稻区毒饵灭鼠后害鼠种群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大面积毒饵灭鼠后,褐家鼠种群密度下降很快.相对而言,小型鼠小家鼠(农舍区)与黑线姬鼠(农田区)及栖息在房屋上层的黄胸鼠,容易漏灭.在多种鼠并存而灭鼠效果较差的地区,甚至会出现灭后小型鼠捕获率上升的情况,则是先前受种间竞争抑制其活动之故,所以制定灭鼠技术方案应注意当地鼠种组成.灭鼠质量的好坏和灭鼠面积的大小,对灭鼠后的数量回升速度有较大的影响.灭鼠率越高,灭鼠覆盖面积越大,害鼠种群保持在较低水平的时间越长,害鼠种群回升的速度越慢.但无论如何,若生态环境条件不变,毒饵杀灭后害鼠种群密度总会回升,即仅单纯依靠毒饵灭鼠手段,难以持久控制鼠害.所以既要因地制宜提高化防质量以抑制害鼠数量,更应大力提倡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0.2%莪术醇饵剂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的可行性,2022年4月至7月, 在新疆博州温泉县进行了该药防治害鼠试验。施药在3个试验点(即3个重复)进行, 在害鼠繁殖高峰期前施药, 投放药饵后30、60 d和90 d调查防控效果。结果显示:3个试验区域的结果趋势相似, 校正灭效基本维持在50%以上。与空白对照区相比, 优势鼠种灰仓鼠与根田鼠试验投饵区的雌鼠怀孕率明显下降, 小家鼠、灰仓鼠平均胎仔数明显降低, 小家鼠、灰仓鼠和根田鼠施药区域的鼠类个体的亚成体比例与对照区域明显下降, 说明该药剂对当地害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可达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 适口性也较好, 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南疆农区鼠害严重,但基础资料不足。为摸清当地鼠害发生特点,提供有效治理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南疆5地州39乡64村开展实地与问卷调查,并采用夹捕法调查害鼠种群构成。结果表明,南疆5地州农村普遍遭受鼠害影响,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问卷结果表明农户和农田鼠害发生率均大于75%,且西部地区重于东部,约一半受访农户估计每年因鼠害损失超过500元。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农户主要害鼠,占比超过70%;农田则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为主。这些结果表明,南疆农区鼠害处于重发态势,褐家鼠是主要鼠害来源,并有外来入侵风险。下一步应聚焦于监测主要害鼠种群动态规律,阐明褐家鼠来源和侵入机制,并探索建立适于当地的害鼠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tatus of anticoagulant-resistant populations of Rattus norvegicus and Mus musculus in Britain is elaborated and special reference is made to evidence of the practical consequences of resistance for rodent control. A short review is given of genetical and toxicological aspects of resistance and it is predicted that continued dependence upon the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will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sistance problems. The failure of schemes for the eradication or containment of resistant rat populations by local use of alternative rodenticides is discussed and an approach based more soundly upon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genetics is indicated. It seems in practice, however, that the continued spread of resistance to anticoagulants in Britain is now inevitable a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mproved alternative rodenticides will be necessary in order to avoid a decline in the standard of rodent control.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动记录装置测试了黑龙江地区6种主要农业害鼠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为昼行性鼠种,中午时段出现明显的活动间歇期以避开强烈的日晒;莫氏田鼠为昼夜活动型鼠种,日夜活动强度差异不显著,与其生活于草滩底部营食草根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大仓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都为夜行性鼠种,其中以小家鼠和黑线姬鼠最为典型,而大仓鼠和褐家鼠在日间都具有相当强度的活动,褐家鼠则是供试鼠种中唯一在各个时段都有活动的夜行鼠种。6种供试鼠种的主要活动特征与前人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但其活动节律与其他研究结果存在活动高峰时间、活动强度等差异,表现出这些鼠种与黑龙江地区特定气候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新疆人工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演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新疆人工灌溉绿洲形成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水文、地貌、土壤和植被,并与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活动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及人口增长密切相关.塔里木盆地的古绿洲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上;老绿洲多在冲积扇中下部和冲积平原;新绿洲则多在老绿洲的外围和边缘.吐鲁番盆地在依靠火焰山泉水灌溉时,绿洲在火焰山以南;18世纪以后,绿洲主要分布在依靠坎儿井灌溉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后,实行渠、库、井联合灌溉,绿洲原地不断扩大.天山北麓平原,绿洲最初在交通和军事据点,后发展成一条河一小块绿洲.1949年后由于农垦事业的发展,才将小块绿洲扩大连接成绿洲带.伊犁河谷,起初依靠山溪小河灌溉,绿洲只是小块分布在伊宁和霍城.此后,引伊犁河水,开发的土地多在河谷平原的阶地上,整个伊犁河谷成为新疆最大的绿洲之一.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麦田害鼠分布与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沟筒调查法对北京地区春季麦田害鼠发生分布数量动态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害鼠在试验地的各个环境中均有分布,害鼠群落组成为大仓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优势鼠种为大仓鼠.同时发现大仓鼠主要集中在农田中部,潮湿的地方黑线姬鼠数量高于其他生境.  相似文献   

19.
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地及周边农田鼠类群落组成进行调查研究,在退耕还林还草地共捕获鼠类6种728只,以根田鼠和高原鼢鼠为优势种;农田中共捕获各种鼠类3种75只,以长尾仓鼠为优势种。比较发现,退耕还林还草后,鼠类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之相适应,鼠害治理应针对不同的鼠类种群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