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覆盖度水葫芦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不同覆盖度放养水葫芦的处理试验,分析其综合的环境效应,结果显示:在水面固定的情况下,水葫芦生物净产量和水体水分蒸腾量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单位生物净产量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显著减少;水体沉积物、pH值、溶解氧及叶绿素含量均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各因素水葫芦放养以水面的1/3覆盖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水葫芦治理太湖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阐述了太湖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现状,分析了水葫芦治理水体氮磷污染的潜力与风险,提出了水葫芦治理太湖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的关键措施。并且还根据水葫芦处理水体氮磷污染成本分析,提出了确保水葫芦治理太湖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的新机制:全经济补贴机制、有效监管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水葫芦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态修复应用。[方法]以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水槽中投放不同数量的水葫芦,研究水葫芦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态修复应用效果。[结果]在无底泥模拟试验中,不投放水葫芦的对照系统中叶绿素最大浓度为434.6 mg/m3,而投放1、4棵水葫芦的系统中叶绿素浓度最大浓度分别降为285.0和119.0 mg/m3。在有底泥模拟试验中,与无水葫芦的对照组相比,投放4棵水葫芦(覆盖率为51%)的系统中叶绿素浓度削减了58%。可见,水葫芦可以显著抑制富营养化藻类的生长,但存在一定的种植密度阈值(覆盖率达51%),种植密度过小则抑藻效果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6种常见适于水栽植物和EM菌在处理含苯胺、N、P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对水体苯胺修复效率为50.7%~97.3%.植物对苯胺、N、P的修复能力因植物不同而异.植物修复苯胺的能力排序为蕹菜>水葫芦>水浮莲>美人蕉>水花生>香蒲,而植物修复N的能力排序为水花生>水葫芦>蕹菜>香蒲>美人蕉>水浮莲.美人蕉和蕹菜对P修复能力高于其他植物.抗生素抑菌试验表明,水体中原有微生物在苯胺修复中起了显著作用.EM菌的加入增加对水体N的去除能力.EM菌对水体P修复无直接作用,EM菌促进水浮莲和水葫芦吸收P.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域水葫芦的分布·影响·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体中的水葫芦属"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因其生长繁殖迅速,在诸多水域泛滥成灾,已对我国水体生态平衡构成重大威胁。在充分分析水葫芦在我国分布状况、繁衍趋势及入侵风险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水葫芦泛滥对水体动力状态、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概述了水葫芦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内秦淮河水葫芦生态修复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秦淮河水质污染及水葫芦的生态修复情况。结果表明,内秦淮河总体为Ⅴ水质,以BOD、总磷、总氮污染为主,而且总磷、总氮严重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严重;在内秦淮河上游和排污口的适当地方用网隔引种水葫芦覆盖面积占水域总面积的30%,每年最低可净去除所在水体中氮11.2 t、磷1.8 t、有机质497 t、COD 396 t。另外,水葫芦还可吸收水体中金属离子、过滤水体浮游颗粒物等,总体上,水葫芦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如此连续种植数年,完全可以改善内秦淮河水体。建议在内秦淮河水体治理时,可采用生物-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技术,实现内秦淮河有效的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水葫芦生态工程措施对太湖竺山湖水环境修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取以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s)等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措施净化污染水体,成为污染水体治理的发展趋势。在太湖流域,虽然已有多年的工程措施经验,但尚无针对该种生态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对水质改善影响的系统性研究,为此对2011年太湖竺山湖种养66.7 hm2水葫芦期间水体营养盐吸收和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受风浪扰动等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工程区内外水体交换强烈,水体透明度、p H等基本理化指标变化不明显,水葫芦种养区内未出现厌氧现象,水葫芦工程措施对颗粒物及蓝藻具有滞留效果,使得水葫芦种养区水体TN、TP含量较高,其变化幅度分别为1.13~3.30、0.085~0.165 mg·L-1,低于外围水体中TN、TP含量;受气温及水流等影响,水体中蓝藻密度在8月份达到高峰,放养区内叶绿素含量为77.97 mg·m-3,同期边缘和外围含量分别为84.40、86.84 mg·m-3,植物根部叶绿素含量较高,表明水葫芦根须对蓝藻细胞具有较强的拦截作用。全年收获20000 t水葫芦,从水体中共带出N、P、K的量分别为19.8、2.4、44.5 t,表明规模化种养以水葫芦等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措施具有较好的水体净化功能,为扩大利用水葫芦等速生漂浮植物建立的"移动湿地式"生态工程措施治理较大面积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业面源污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放养浮萍作为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一种有效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状况,给出了江苏省内浮萍种质资源分布与生长环境的调查研究结果,介绍了江苏地区内浮萍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相关研究进展。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在江苏地区河、湖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2种水葫芦-微生物系统水质净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锡本地水葫芦和云南紫根水葫芦的水质净化效果。[方法]采用10种分离培养基分析2种水葫芦根际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并通过监测水葫芦生物性状及水质指标,分析比较无锡水葫芦和云南紫根水葫芦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水体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浮游动物等对COD、氨氮、总磷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种养水葫芦能进一步增强总氮、COD、总磷的降解,且无锡水葫芦对总氮降解能力好于紫根水葫芦,紫根水葫芦对COD、总磷的降解能力较强;无锡水葫芦生物量明显大于紫根水葫芦,无锡水葫芦生物量的增加是由叶柄增重引起的,而紫根水葫芦是由根系增重引起的。2种水葫芦老根的根际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明显著,新根的大多根际微生物数量差异明显。[结论]云南紫根水葫芦净化水质的能力强于无锡本地水葫芦,为利用水葫芦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生长在人工配制的3种不同氮磷浓度水体(富营养化湖河水、一级排放水A、一级排放水B)的水葫芦进行了中温批式厌氧消化产气比较,研究水体氮磷浓度对水葫芦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葫芦生长水体的氮磷浓度与水葫芦的产气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水体氮磷浓度越高,生长的水葫芦产气潜力越高。TS、VS、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以及生物转化率均有相同趋势,不同水体生长的水葫芦的营养特性不同造成水葫芦产气差异,其中木质素含量对水葫芦厌氧降解特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