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养鸡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经济效益可观,但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该病发病率商,死亡率一般为5%~15%.能够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荫、球虫等病原更易感,使马立克,新城疫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保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是肉鸡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养鸡业威胁较大。1原因1.1饲养管理不当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简称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高、病程短,且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在世界养鸡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是我国近几年来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对流免疫电泳诊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建立了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对流免疫电泳(CIE)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的敏感性较琼脂凝胶沉淀试验至少高4倍,并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肉鸡感染后死亡率很高,通常死亡率约为10%-90%,如并发其他疾病,则死亡率更高。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是防治本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龄鸡的一种急性、"一过性"、高度接触性的免疫抑制病。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极度虚弱、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剖检以严重脱水、肌肉出血、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和出血为特征。本病是危害我国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常常给养殖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治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据调查,目前该病已成为养鸡业最严重的疫病,不少养殖户因此损失惨重,本文将简要介绍该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与防治技术。1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一般轻型品种比重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因为该病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而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所以,发生该病后会出现对其他疾病的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使鸡群发生多种病原合并感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养禽业中非常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法氏囊,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淋巴器官,鸡孵出时法氏囊已存在,性成熟前发育最大,此后逐渐萎缩,直至完全消失。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对象为雏鸡,常常会造成雏鸡发病、死亡,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缩头藏颈,双翅下垂,食欲废绝,拉白色或灰白色粪便,该病毒会导致鸡免疫抑制,从而引起免疫失败,极大影响鸡的抗病能力。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会导致病鸡大量死亡,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简要概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特点,然后分析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详细阐述该病的诊断方法、防治措施,以期能为广大养鸡场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于宏 《油气储运》2011,(30):25-26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该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极易导致鸡只死亡,给养鸡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具有接触性传染病和急性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该病传播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病程短。对于经济效益来说鸡群一旦连续出现法氏囊病毒感染,就会直接影响养殖户。本文对鸡法氏囊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概述。以期引起广大养禽户对法氏囊病的高度重视,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它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近年来,各地虽然对该病加强了防控力度,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仍然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今年来,随着养鸡业规模化和密集化程度的提高,生产管理中的不规范因素,造成了法氏囊病的频发、暴发.给养鸡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养鸡业的发展。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就近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综合分析,进行合理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具有接触性传染病和急性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该病传播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病程短。对于经济效益来说鸡群一旦连续出现法氏囊病毒感染,就会直接影响养殖户。本文对鸡法氏囊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概述。以期引起广大养禽户对法氏囊病的高度重视,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 Dis-ease)。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8.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TBD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是鸡机体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受到病毒感染能导致鸡机体免疫抑制,对各种疫病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常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其它疫病.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鸡只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3~6周龄的青年鸡,病毒在法氏囊的B淋巴细胞中迅速繁殖,损伤法氏囊的B淋巴细胞,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临床上出现增重减少、死亡、机体严重脱水和骨骼肌出血。除直接引起鸡死亡与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引起其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鸡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叫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本病以损害法氏囊引起法氏囊病肿大、出血,病鸡拉水样、白色稀便为主要特点,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只发生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降低了机体对接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给养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