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环剥对荔枝~(14)C光合产物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试验以两年生糯米糍荔枝盆栽为材料,叶饲喂^14CO2,研究荔枝主干不同处理^14C光合产物转运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环剥完全阻断了光合产物下运到根中,而螺旋环剥只是降低了光合产物的下运到根中的强度;环剥和螺旋环剥树随饲喂后的时间延长,从源叶输出的^14C光合产物减少,在饲喂后48-72h,螺旋环剥和环剥树的源叶^14C光合产物输出分别为2.71%和1.02%,而对照树高达18.41%,环剥和螺环剥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二棱形和六棱型两个大麦品种为材料,应用^14C示踪技术,对大麦各生育期^14C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财分配及其干物质积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1.不同生育期光合产物的根本与再分配方式不同,分蘖和拔节期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根系、茎叶的生长,只有13.5%,8.95%分配到籽粒中,抽穗和灌浆期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育实和灌浆,分别有47.2%和48.1%,72.1%和88.1%分配到籽粒。  相似文献   

3.
运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施肥对为后棉花花铃斯^14C同化物的生产,运转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NP混施可明显提高叶片的相对光合强度和同化量,从而增强植株的同化能力;NP混施还可增加叶片^14C同化物的输出率,提高棉铃、根系和生长点的^14C同化物输入率。  相似文献   

4.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光合产物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以扬素5号为材料,用^14C示踪方法,利用多探头活体测量仪,测定了小麦灌浆期在30℃和40℃高温条件下对剑叶^14C-同化产物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使剑叶光合同化效率降低,叶片光合产物输出动态发生紊乱,抑制了籽粒中光合产物的累积,最终对千粒重影响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14C示踪法研究了春小麦籽粒灌浆期旗叶同化物在源端装入的昼夜变化。研究表明,中8502,中8904,克74-202各品种旗叶^14C-同化物迅速,且昼夜输出,在标记后24h内,可输出70%左右。运转周期表现为1d。9:00饲喂旗叶处理的^14C-同化物运转速率快于14:00饲喂处理。  相似文献   

6.
用浸种、土施或叶饲等方法施入^14C-S07,水稻种子、根系和叶片均能吸收^14C-S07。经种子吸收的^14C-S07,出苗后植株各部位均有^14C放射性;经根系吸收的^14C-S07,主要运转到地上部各器官;经叶片吸收的^14C-S07,大部分滞留于原吸收部位。水稻秧苗内的^14C-S07均有向顶部运输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对^137Cs的叶面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不同生态期污染主茎单个叶片结果表明,^137Cs向植株未污染部位的转移与污染叶的叶位有关,植株中的^137Cs主要分布在茎叶中。受污染的水稻各部位^137Cs积累量与污染量呈线性正相关,植株各未污染部位^137Cs比活度大小顺序为叶-茎-根-穗。  相似文献   

8.
旱地冬小麦籽粒充实期间光合产物的分配与运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锡圣  于国华 《核农学通报》1997,18(3):123-125,128
^14示踪试验表明,在大田自然干旱、浇水和浇水+追踪N肥3种处理条件下,冬小麦植株^14C光合产物对籽粒的比率分别为85.9%,78.0%和73.4%;旗叶节以上器官--旗叶、旗叶鞘、旗叶节间、芒及颖壳5种光合器官的^14C产的运至籽粒的比率分别为59.9%,54.2%和44.9%。  相似文献   

9.
稀土元素甜菜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宝璋  杨玉昌 《核农学报》1995,9(3):189-192
本利用^14CO2示踪法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糖用甜菜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适当浓度稀土元素可提高甜菜同化CO2的能力,提高根冠比,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块根运输,其中以0.05%浓度处理的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用1 4 C示踪技术研究了金钗石斛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 ,周年光合产物分配的变化与生长中心变化一致 ,在定植初期光合产物绝大多数都分配到成长叶中 ,第 1次分蘖生长期主要分配到第 1次分蘖中 ,第 2次分蘖生长期则主要分配到第 2次分蘖中。定植初期的光合产物在生长中期主要输送到第 1次的分蘖茎 ,后期则主要输送到成长茎中。金钗石斛不同叶位叶片生产的光合产物具有就近运输的特点 ,各类茎生产的光合产物亦主要供给自身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分配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放射性(^14CO2)示踪技术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分配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穗后30d测定,2892S/Msinchu53(F1)^14C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分配的比率较亲本Msinchu53(♂)低11.99%;滞留于茎鞘、叶和枝梗的比率较亲本高4倍左右,是该杂交组合籽粒充实度差的原因之一。库源比高结实率低,源的供应不足,是该杂交组合籽粒充实度差的另一原因。在源库之间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抽穗始期标记14C-同化物分配与运转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小麦表明,始穗期标记^14C-同化物的分配与运转在两个冬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西农1376的^14C-同化物开花前在茎、穗中的分配率较高,开花后茎中^14C-同化物输出时间长、输出量大,因而^14C-同化物在籽粒中分配率较高,籽粒灌浆较好。试验还表明,^14C-同化物分配率和运转能力还表现出上部节位器官大于下部节位器官,且西农1376上下部器官分配率和运转能力的差异大  相似文献   

13.
小麦齐穗期喷施烯效唑10~40ppm显提高麦株叶片对^14CO2的同化能力,并增加^14CO2同化物向穗部及根系转移。研究还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麦株主茎叶片同化的^14C-物质向分蘖株的运移,烯效唑处理延缓了叶片衰老,使穗粒灌浆进程延缓,灌浆时间延长,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水平对茶树^14C—同化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宁 《核农学报》1997,11(3):184-186
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茶树^14C-同化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水平有利于^14C-同化产物的积累;施氮可增加光合产物在绿色器官的分配,同时降低了在非绿色器官的分配;秋季施氮过多,对茶树向根系运输养分不利,使^14C-同化产物过多地滞留在绿色器官中。  相似文献   

15.
人参同化产物在生长、吸收及贮存间的分配与产量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4C示踪术,研究了人参不同生育期同化^14C产物的残留率,对4 ̄6年生人参产量形成与同化产物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化产物向终产物的分配比率对产量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由于同化产物在生长、呼吸及贮存间的分配视生长发育状况而改变,所以不同生育期间同化产物对产量构成的影响不同,营养生长期同化产物主要用于结构生长,影响主要库器官的贮存能力,后期同化产物是根中贮藏性多糖及有效成分形成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利用^14C示踪法研究玉米灌浆期功能叶^14C-光合产物在果穗籽粒间的分配。结果发现,饲喂功能叶半片叶时,^14C-光合产物在果穗各行籽粒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14C-光合产物的量在一半果穗中较高,在另一半果穗中较低,有所谓的“半侧分布”现象。当剪掉半片叶再饲喂另外半片叶时,^14C-光合产物在果穗各行籽粒中的分布仍有“半侧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李书鼎  张少兰 《核农学报》1995,9(2):113-119
土壤薄板层析测定苯并(α)芘(BaP)的Rf值小于0.1,在土壤中BaP属于不迁移性有机化合物,土壤中BaP被降解成极性化合物(占总^14C-BaP23.5%)水溶形式(占1.7%)和非极性形式(占38.4%)。土壤^14-Bap组合态占36.4%。土壤表层(0~1cm)^14C-BaP为0.1%,水稻苗期对BaP吸收速度快,且数量大,拔节期间吸收转缓,分蘖期后吸收达平衡。水稻体内^14C-BaP  相似文献   

18.
用^14C-氢醌和^15N-尿素为标踪剂,通过棕壤盆栽试验,研究了氢醌在土壤中分布,存在形态及迁移机制。氢醌的残留量随土壤垂直深度的增加而增多,平均土壤残留量为0.041mg/kg土。由于土壤理化和生化作用,约有13%的氢醌分解成CO2和水。残留于土壤的^14C,49%进入土壤主子有机化合物,不能再被溶剂所提取。实验测定了水稻对氢醌的吸收,分配和代射,糙米和茎叶中氢醌的含量分别为0.07mg/kg  相似文献   

19.
用 ̄(14)C示踪法研究了杉木光合产物的分配和杉木根系的分泌物。结果表明,杉木饲喂 ̄(14)CO2后1天,光合产物大部分滞留在叶中,只有27.38%从叶中输送到新梢、主枝、根和侧枝中,标记后3天,光合产物分配率仍以叶为最高,但所占百分比下降,而主枝、新梢、根和侧枝的分配率相应地有了增加,至标记后22天,光合产物的分配率以新梢为最高,其次为根,叶退居其后。杉木光合产物输送到根部后,可很快转化为分泌物并排出体外,其分泌量在标记后第4天出现峰值,此后 ̄(14)C分泌物量不断下降。杉木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小分子物质,以糖类为最多,其次是有机酸,氨基酸居第三。  相似文献   

20.
14C-PP333在土壤及作物中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4C-PP333在小麦、水稻、芹菜中的残留。结果表明,^14C-PP333在作物中的残留水平随土壤中滞留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小麦籽粒残留水平为1.31 ̄0.75ppm,水稻籽粒为0.22ppm,芹菜为0.013 ̄0.032ppm。^14C-PP333在水稻植株中残留水平由高到低为穗梗〉叶〉茎〉谷壳〉根〉米;小麦为叶〉籽粒〉穗其余部分〉根〉茎;芹菜为叶〉根〉茎。施入^14C-PP33313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