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温度下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及致病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北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得到6个黄萎病菌代表茵株和3个时照菌株.分别在22、25、28、30和33℃5种温度下将这9种茵株置于PDA平皿上培养,得到了不同培养性状的茵落.大多数茵系在25℃生长较快,22℃和28℃其次,30℃生长较慢.33℃下不生长或生长很缓慢,在30℃下各菌株产生的黑色素比例均比25℃下产生的低,其中以对照菌系T9降低最多.但将30℃下培养的T9转入PDA固体培养基后置于25℃下培养时,其仍能恢复产生大量的微茵核,黑色素比例回升.高温期所分离得到的HBV12、HBV25和HBV29白色-棕褐色菌系,在22℃和25℃下培养后不能产生微茵核,而是形成念珠状休眠茵丝体.对上述9个菌株的致病力分析表明,与25℃下相比,30℃下培养的菌株大多数致病力降低,由此可初步判断湖北省存在耐高温的较强致病力菌系.  相似文献   

2.
从湖北、河南等地收集、分离的61株霉菌中,筛选得到一株能良好发酵生产腐乳(Chinese cheese)的耐热性霉菌——H_4菌株.经鉴定,H_4菌株为毛霉(Mucor sp).在35℃条件下,该菌株在豆腐坯生长、发酵良好,为目前报道的最耐热的腐乳生产用菌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温度胁迫下黑麦种子萌发特征及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研究了不同黑麦种质在温度胁迫环境下的萌发特征和耐热性.结果表明,黑麦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0~30℃,而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高温提早了种子萌发时间,但延长了发芽历程.所有黑麦种质可分为中温型和广温型2种萌发类型.中温型指适宜萌发温度在20~30℃范围内的黑麦种质,35℃时发芽率显著下降:广温型指在20~35℃范围内均表现出较高的发芽率.通过耐热性综合评价,黑麦种质可归属于3个耐热级别,其中耐热性较强的有3份,耐热性中等的有3份,耐热性较弱的有4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温度对枯萎病生防菌地衣芽胞杆菌菌株FJAT-4生长和抑菌作用的影响,采用平板培养基培养、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和含菌培养基等方法研究菌株FJAT-4在不同温度下的菌落生长特性、生长动力学及其对尖孢镰刀菌菌株FJAT-135抑制作用的浓度效应和温度效应。结果显示,菌株FJAT-4菌落、菌体的生长都表现为在20℃以下的环境中生长缓慢、生长曲线为直线型,在25~30℃时生长较良好、生长曲线为对数型,最佳的生长温度为35~40℃;不同温度培养的菌株FJAT-4培养液及其10倍系列梯度稀释液对菌株FJAT-135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不同培养液或稀释液抑菌作用之间的强弱差异远小于其活菌数之间的差异;温度对菌株FJAT-4抑制菌株FJAT-135的作用有显著影响,在15℃条件下,菌株FJAT-4对FJAT-135的抑制作用最弱,在20~30℃条件下,菌株FJAT-4的抑菌作用相对较强,在35℃条件下,菌株FJAT-4的抑菌作用最强。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生防菌FJAT-4的生长和抑菌作用都有显著影响,35~40℃的温度是该菌株生长和抑菌作用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5.
用比较法研究了20个香菇菌株菌丝和子实体在高温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香菇菌丝在30℃下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26℃,在35℃下生长停止,但不死亡。香菇高温型菌株子实体发生温度范围为20~33℃,但产量主要集中在20~28℃,在30~33℃范围内子实体发生量少。适合夏季栽培的香菇菌株有L16、Cr04、申香2号、武香1号和L973。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番茄早疫病菌抗、感嘧菌酯菌株的培养基营养条件、pH以及温度的改变,了解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抗、感菌株之间的营养利用情况不同,敏感亲本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而抗性菌株在葡萄糖和牛肉膏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对pH值的要求也略有差别:抗、感菌株均在pH值为6、7时生长较迅速,抗性突变体在pH值为7时生长最快而亲本菌株在pH值为6时生长最快。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生长情况基本相似:在4~30℃温度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20~25℃生长最快。其中在4~25℃之间菌丝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25~30℃之间则随温度升高而减慢,在35℃几乎不生长,各温度下敏感亲本菌丝生长速度均比抗性突变体快。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捕食性线虫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的生长及pH值和温度对该菌生长的影响,试验将分离株少孢节丛孢菌丝接种于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中,分别置15、20、25、30、35℃恒温箱中培养,又将菌种分别接种到pH值为5.5、6.0、6.5、7.0的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发育情况,测量菌丝生长长度.结果表明:A.oligospora在pH值为5.5~7.0的环境下均能生长,其中以pH为6.0时生长速度最快;在温度为15~35℃时均能生长,其中以25℃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此外,对真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和图片说明,特征为:分生孢子梗无色、直立、不分枝、分隔,分生孢子丛状着生、无色、具1个隔、梨形至倒卵形,捕食线虫的器官为三维粘性网.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oligospora的生物学特性及批量化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降解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长期施用长残留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的土壤,采用高压富集的方法,从两种培养液中共分离出3株细菌,根据菌株的形态特性和生理生化特征,对此3个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菌株X为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菌株Y为海球菌属(Marinococcus);菌株Z为酸单胞杆菌属(Acidomonas);菌株X、Y和Z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是30、30和35℃;菌株X和Z在中性偏酸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菌株Y在偏碱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菌株X、Y、Z生长最适合的葡萄糖含量分别为0.5%、1%和0.1%;菌株Y生长最适咪唑乙烟酸的浓度是10 mg a.i.·L-1,菌株X和Z生长最适咪唑乙烟酸的浓度是20 mg a.i.·L-1。  相似文献   

10.
从感病柑橘介壳虫中分离和鉴定了一株菌株,为球黑孢霉菌[Nigrospora sphaerica(Sacc)Mason]。菌株在20~35℃范围内均能生长,25~30℃是菌落生长的最适温度区域。病菌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较大,且菌丝生长丰度高。该菌对果糖、麦芽糖、乳糖、淀粉和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的利用率均较高。该菌在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较大,其次是硝酸铵、甘氨酸和赖氨酸。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马慧宁  陈文霞  吴旭双  李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79-4880,4882
对石河子地区采集的黄萎病菌代表性菌系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菌菌落形态为圆形,大多数菌落的中央为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而较凸起,供试菌系均可形成微菌核;病菌在15~30℃条件下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超过33℃则不能生长,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依据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石河子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中、弱2种致病型,其中以弱致病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针对皖西大别山金寨县永福桑黄菌种植合作社种植的桑黄菌开展研究,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18S rDNA 基因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分析,依据ITS序列分析结果将菌种鉴定为瓦宁木层孔菌(Sanghuangporus vaninii);对JS-1的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显示,PDA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测定了JS-1菌株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温度在5~35 ℃区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pH在4~1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pH为7时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菌丝生长情况为指标筛选碳源和氮源,碳源为葡萄糖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浓密,认为葡萄糖为其生长最适碳源;以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培养基虽然生长速度略慢于蛋白胨和玉米粉,但菌落长势最为茂盛,且最早出现黄褐色软木状环纹,认为马铃薯浸汁为其生长最适氮源;在以葡萄糖为碳源,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到JS-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马铃薯100 g·L-1,pH为8,培养温度30 ℃;测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5 ℃。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株木霉菌SWFC1511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并观察其原生质体释放过程。结果表明:木霉菌SWFC1511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菌丝培养20 h后,用比例为1∶3的2%溶菌酶与2%蜗牛酶为酶解液,在35℃下酶解3 h后,原生质体的产量较高。所形成的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1上的再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河鲈水霉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刚  尹思璐  梁永增  王咏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11-3413,3439
[目的]探究新疆地区河鲈(Perca fluviavilis)水霉病的病原菌。[方法]从患病河鲈肌肉及体表分离出多株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验证其中1株丝状真菌HL01具有高致病性,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形态与生长特征。[结果]菌株HL01的菌丝为透明管状结构,无隔,分枝较少;孢子囊呈球状,卵孢子呈肾形,数量在20枚左右。根据形态及生理学特征将菌株HL01鉴定为破囊霉属(Thraustotheca)。菌株HL01对氯化钠敏感,氯化钠质量分数为2.5%时可抑制其生长,氯化钠质量分数为1.0%时其生长最好;该菌株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该菌株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pH 5~9,生长的最适pH为7。[结论]为确定新疆水霉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大规模调查水霉多样性以建立研究模型以及为进一步研究水霉拮抗菌的多样性提供可靠的指示菌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明新疆加工番茄根腐病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条件和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选取以往鉴定的加工番茄根腐病的主要代表性菌株,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供试加工番茄的主要致病腐霉菌、疫霉菌和丝核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供试三种镰刀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这些菌在pH 5~11均可以生长,在pH 6~8时生长最好,随着pH值的增大,菌丝生长量下降.各供试腐霉菌和疫霉菌在PDA和CM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而供试各镰刀菌在PSA上生长最快.通过越冬菌态测定初步查明:供试各腐霉菌和疫霉菌均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而镰孢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越冬.[结论]加工番茄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适宜在中性土壤环境里生长,供试各腐霉菌、疫霉菌和丝核菌在25~35℃生长较快,而供试各镰刀菌在25~30℃生长良好.初步试验供试各主要腐霉菌和疫霉菌以卵孢子越冬,镰刀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越冬.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美味蘑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最佳体系进行筛选,包括酶条件、渗透压稳定剂、菌龄、酶解的时间及温度。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12d菌丝体,0.6mol·L-1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2%溶壁酶和3%蜗牛酶作用下,28℃酶解3h,原生质体制备率为3.6×106个·mL-1;最佳再生条件为液体静置培养12d菌丝体,0.6mol·L-1MgSO4·7H2O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2%溶壁酶和1%蜗牛酶作用下,35℃酶解1.5h,原生质体再生率为3.01%。  相似文献   

17.
研究菌丝体培养时间、酶组合、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稳渗剂类型、再生培养方式等对绿色木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条件为:菌丝体培养60h,用1.5%溶菌酶+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在pH值6.0~6.5,30~35℃,酶解4h,以0.7mol/L甘露醇为稳渗剂,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1.68×107个/ml;原生质体再生的优化条件为:PDA为再生培养基,以0.5mol/L蔗糖为稳渗剂进行双层固体培养,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为6.05%~6.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个菌株,挑取其中的CA5用于测试。镜检孢子大小为25~35 μm×4~11 μm;以一定浓度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4 d后,接种叶上可产生褐色病斑;病原菌菌丝在10~35℃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pH为7时,菌丝体生长速率最快,偏碱性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是麦芽糖和L-鼠李糖,最适的氮源是乙酸铵和L-丙氨酸,而半乳糖、L-亮氨酸对病菌菌丝有抑制作用;病菌孢子致死温度为46~50℃。【结论】危害琼中绿橙果树的炭疽病病原菌为菌物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琼中绿橙炭疽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个菌株,挑取其中的CA,用于测试。镜检孢子大小为25~35μm×4~11μm;以一定浓度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4d后,接种叶上可产生褐色病斑;病原菌菌丝在10~35℃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pH为7时,菌丝体生长速率最快,偏碱性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是麦芽糖和L-鼠李糖,最适的氮源是乙酸铵和L-丙氨酸,而半乳糖、L-亮氨酸对病菌菌丝有抑制作用;病菌孢子致死温度为46~50℃。【结论】危害琼中绿橙果树的炭疽病病原菌为菌物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琼中绿橙炭疽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