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爆发式生长与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在毛竹爆发式生长期的4,5,6月中旬分别采集不同年龄(1,3,5年生)立竹器官(叶、枝、秆、鞭)样品,测定氮、磷、钾、钙和镁质量分数,分析不同年龄立竹间差异。结果表明:在毛竹爆发式生长期,相同年龄立竹叶、枝、秆、鞭中的养分质量分数存在差异,氮、磷、钾、钙和镁质量分数竹叶中最高,平均分别为23.18,2.51,12.28,4.08,和0.96 g·kg-1;竹鞭次之,竹秆中最低;氮、磷、钾质量分数竹叶4月较低,5月和6月较高,而在竹枝、竹秆、竹鞭中则是4月较高,5月和6月较低;不同年龄立竹相同器官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也存在差异,且不同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亦不相同。在显著水平为0.05的条件下,4月,叶、枝、秆中氮、磷、钾质量分数1年生立竹高于3年生和5年生立竹;5月,竹叶中钾质量分数随竹龄增加而减少,叶、鞭中氮质量分数1年生和3年生立竹显著高于5年生立竹;6月,竹叶中氮和磷质量分数1年生立竹显著低于3年生和5年生立竹,竹鞭中氮和磷质量分数1年生立竹显著高于3年生和5年生立竹;5-6月,不同年龄立竹叶、枝、秆中镁质量分数均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毛竹在爆发式生长期立竹器官营养物质存在明显的生理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厚壁毛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蒽酮比色法,对不同年龄厚壁毛竹叶、枝、秆、蔸、鞭、蔸根、鞭根7器官构件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竹叶可溶性糖的含量较高,平均为7.89%,淀粉含量较低,只有4.42%;竹蔸、蔸根、鞭根和鞭的淀粉含量较高,分别可达15.02%,13.40%,12.02%和5.03%;而可溶性糖的含量较低,说明鞭、蔸、根是主要的营养储藏器官。(2)随年龄增长,竹叶、枝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不大,而竹秆、竹蔸逐渐升高,从Ⅰ度竹至Ⅵ度竹,竹秆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分别由1.68%、2.26%增加到6.10%和4.48%;竹蔸也分别由0.48%、8.62%增长到2.02%和22.35%,但竹鞭淀粉含量则显著降低,由幼龄鞭的10.26%锐减到老龄鞭的0.07%,减少了150倍。总之,厚壁毛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器官构件层次上存在较大差异,且受年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毛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的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子房二心皮一室,内具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一字型排列;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组成的中央细胞及大量反足细胞。  相似文献   

4.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竹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整个成竹生长,这个过程被称为快速生长期。为揭示毛竹新竹在快速生长期间从竹笋成长为幼竹这一过程中不同竹龄母竹对新竹的营养传输流向以及自然状态下毛竹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利用Li-6400XT光合仪,分别对3年生和5年生毛竹在快速生长期间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快速生长前期,3年生毛竹的光饱和点(LSP)高于5年生毛竹,而在中期和后期5年生毛竹的LSP高于3年生毛竹;②3年生毛竹的净光合速率(Pn)在不同生长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5年生毛竹的净光合速率在快速生长前期显著低于中期和后期(P < 0.05)。净光合速率与竹龄(P < 0.01,r=0.132)和生长时期(P < 0.01,r=0.164)的相关性极显著;③蒸腾速率(Tr)与净光合速率极显著相关(P < 0.01,r=0.688),与生长时期极显著相关(P < 0.01,r=0.201),而与竹龄的相关性则不显著(P > 0.05);④水分利用效率(EWUE)总体表现为上午高于下午(P < 0.01),快速生长中期显著高于前期和后期(P < 0.01),5年生毛竹高于3年生毛竹(P < 0.05)。研究表明:成竹通过竹鞭向新竹输送养分和水分的这个过程在快速生长中期最为剧烈。5年生毛竹是对新竹的营养传输的源头,也是新竹快速生长最主要的养分来源。  相似文献   

5.
粗放和集约经营毛竹林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认识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约有一半面积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实施了集约经营,但关于经营水平对毛竹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仍知之甚少。观测了粗放和集约2种经营水平对毛竹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集约经营显著提高了1年生和3年生立竹叶片的碳、磷质量分数及3年生立竹叶片的氮质量分数(P0.05),增强了毛竹的碳同化能力和磷吸收能力。2种经营水平下,1年生立竹叶片的碳质量分数均高于3年生立竹,而磷质量分数均低于3年生立竹。经营水平对毛竹林叶片的碳、氮、磷质量分数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均有显著影响,毛竹年龄显著影响了竹叶的碳和磷质量分数及C∶N和C∶P比值,两者的交互作用只显著影响了竹叶的氮质量分数和C∶N比值。试验区2种经营水平下毛竹林的生长均受到氮素的制约,施加氮肥可以促进该区域毛竹林生长,有利于积累更多的生物量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季节,毛竹扩张杉木林的过程中,其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情况,选取毛竹扩张地段上连续分布的毛竹-杉木混交林(MF)和毛竹纯林(BF)两种林分布置样地,于2021年四季,各样地中随机采取毛竹叶片,测定叶片形态、叶养分质量分数、叶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和叶片解剖结构等叶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在扩张过程中,毛竹叶结构性状季节变化趋势差异较大,但也存在相似性。其中,与毛竹纯林相比,毛竹-杉木混交林内毛竹叶厚在夏秋两季显著降低;毛竹-杉木混交林内的毛竹叶片比叶面积普遍大于毛竹纯林,并在夏季达到显著差异;毛竹-杉木混交林内毛竹叶碳质量分数在冬季显著低于毛竹纯林;叶磷质量分数在春季显著低于毛竹纯林;毛竹纯林内叶碳、氮质量分数比在冬季显著高于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季节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呈现出冬季毛竹纯林显著大于毛竹-杉木混交林,春季毛竹-杉木混交林显著大于毛竹纯林;相较于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中的叶片表皮有一定程度的加厚,表皮外角质层加厚,木质部导管较为发达,泡状细胞较为发达,但毛竹-杉木混交林中毛竹叶片韧皮部截面积显著减小。这些结果说明毛竹在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其叶片的功能性状随着...  相似文献   

7.
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对毛竹在2008和2009年的高生长及2009年的竹蔸、叶、秆、鞭和笋5个器官的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大、小年的高生长(Pn)与出土生长时间(t)的关系均呈"S"形曲线;竹蔸的含水率范围为0.33~0.70,竹叶为0.32~0.63,竹秆为0.32~0.58,竹鞭为0.36~0.61,竹笋为0.46~0.90,其中竹笋含水率最高,变化也最大,其次是竹蔸、叶、鞭和秆;毛竹地下部分的含水率范围为0.34~0.62,地上部分为0.33~0.57。  相似文献   

8.
姚兆斌  江洪  曹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1,(5):2778-2780,2858
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对毛竹在2008和2009年的高生长及2009年的竹蔸、叶、秆、鞭和笋5个器官的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大、小年的高生长(Pn)与出土生长时间(t)的关系均呈"S"形曲线;竹蔸的含水率范围为0.33~0.70,竹叶为0.32~0.63,竹秆为0.32~0.58,竹鞭为0.36~0.61,竹笋为0.46~0.90,其中竹笋含水率最高,变化也最大,其次是竹蔸、叶、鞭和秆;毛竹地下部分的含水率范围为0.34~0.62,地上部分为0.33~0.57。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期光合固碳特征及其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利用Li?鄄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年龄(Ⅰ度竹、Ⅱ度竹、Ⅲ度竹)的毛竹在其快速生长不同时期(前期、中期、后期)的光响应曲线及生态因子(光照强度、气温、大气相对湿度、大气二氧化碳摩尔分数、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气孔导度)。结果表明:①毛竹在快速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竹龄叶片的光合固碳能力的变化特征归纳为:快速生长前期是老竹高于新竹(Ⅱ度竹最高,Ⅲ度竹次之,Ⅰ度竹最低);而快速生长的中期和后期则为新竹高于老竹(Ⅰ度竹最高,Ⅱ度竹次之,Ⅲ度竹最低)。②在快速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竹龄叶片的光合固碳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差异显著(P<0.05),新竹(Ⅰ度竹)的光合固碳能力在其快速生长期逐渐升高,而老竹(Ⅱ度竹和Ⅲ度竹)的光合固碳能力则都是中期最低,前期和后期较高,同时Ⅱ度竹均高于Ⅲ度竹。③毛竹在快速生长期,对毛竹叶片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气孔导度>光照强度>大气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气温>大气相对湿度。经相关性分析得出,光照强度、气温、大气相对湿度、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Pn)呈正相关,大气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图3表1参18  相似文献   

10.
毛竹催化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技术在不同升温速率和氮气气氛下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氯化亚铜催化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毛竹主要热解温度区间为200.0~379.0℃,当温度为328.5℃时达到最大热解速率17.18%·Min-1;添加氯化亚铜后,毛竹的热解温度降低,热解速率增大,热解所需时间缩短。还通过Flynn-wall-Ozawa法求解了毛竹热解的动力学参数,纯毛竹的热解平均活化能为213.21kJ·mol-1,平均指前因子约为1017;氯化亚铜的加入使指前因子增大了10倍,其值约为1018,平均活化能变化不明显。图6表3参12  相似文献   

11.
以1年生、2年生和5年生厚壁毛竹的秆、枝、叶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对竹粉和综纤维素进行稀硫酸处理,分析其糖及抑制物的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竹龄和部位的不同,厚壁毛竹的主要化学组成呈现一定的变异规律,叶片的灰分含量最高,秆部灰分含量最低,叶片的苯醇抽提物最高;1年生厚壁毛竹秆部的纤维素含量最高,不同竹龄的厚壁毛竹的综纤维素含量变化不大;5年生厚壁毛竹秆部的酸不溶木质素含量最高,而1年生厚壁毛竹叶片的含量最低;秆的各种糖浓度均大于枝,枝的糖浓度均大于叶;抑制物中乙酸的浓度最高,乙酰丙酸的浓度最低;竹粉中糖含量及抑制物浓度均比综纤维素高。  相似文献   

12.
毛竹催化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重技术在不同升温速率和氮气气氛下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氯化亚铜催化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毛竹主要热解温度区间为200.0~379.0 ℃,当温度为328.5 ℃时达到最大热解速率17.18%·min-1;添加氯化亚铜后,毛竹的热解温度降低,热解速率增大,热解所需时间缩短。还通过Flynn-wall-Ozawa法求解了毛竹热解的动力学参数,纯毛竹的热解平均活化能为213.21 kJ·mol-1,平均指前因子约为1017;氯化亚铜的加入使指前因子增大了10倍,其值约为1018,平均活化能变化不明显。图6表3参12  相似文献   

13.
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对毛竹在2008和2009年的高生长及2009年的竹蔸、叶、秆、鞭和笋5个器官的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大、小年的高生长(Pn)与出土生长时间(t)的关系均呈"S"形曲线;竹蔸的含水率范围为0.33~0.70,竹叶为0.32~0.63,竹秆为0.32~0.58,竹鞭为0.36~0.61,竹笋为0.46~0.90,其中竹笋含水率最高,变化也最大,其次是竹蔸、叶、鞭和秆;毛竹地下部分的含水率范围为0.34~0.62,地上部分为0.33~0.57。  相似文献   

14.
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是目前发现的毛竹多个变异类型中唯一一个有用材价值的优良新品种,但其分子遗传机制目前还未知。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从霜降节气开始,对从霜降、大寒、冬至、雨水、春分、谷雨6个节气采集的厚壁毛竹笋芽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共捕获30 555个基因,基因平均覆盖率为79%。将不同节气的竹笋转录组进行两两比较,首次证实厚壁毛竹笋在不同节气基因表达有差异,其差异表达基因数从2 288~12 991,进一步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功能注释和KEGG Pathway富集性分析,并初步报道了DNA复制、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3个代谢通路的基因表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析了厚壁毛竹"竹壁特厚"等种质性状的分子调控模式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毛竹黑叶蜂(Eutomostethus nigritus Xiao)取食不同程度受害毛竹叶对毛竹黑叶蜂种群参数的影响,以及不同受害林分毛竹黑叶蜂种群数量变动特点.结果表明,以不同程度受害竹叶饲喂毛竹黑叶蜂第1代幼虫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取食中、重度受害的竹叶,幼虫各龄历期较取食轻度受害竹叶和未受害竹叶普遍延长,死亡率明显上升;其化蛹率低、雌性比低、每雌生殖力显著下降,下一代种群数量明显衰退.而取食轻度危害程度竹叶的第1代幼虫与取食未受害竹叶的幼虫死亡率、化蛹率、雌性比、每雌生殖力相近,下一代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研究结果为掌握该虫的发生规律,提高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厚壁毛竹与毛竹的抗寒生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厚壁毛竹和毛竹的叶、笋、芽3种器官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厚壁毛竹叶、笋、芽3种器官的脯氨酸(PRO)含量分别为48.73,23.39,48.76 mg/g均高于毛竹,...  相似文献   

17.
毛竹受雨雪冰冻危害的受损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浙江省遂昌县受雨雪冰冻危害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受损特点分析,旨在为今后的毛竹科学经营提供依据。结果显示:①海拔为400~750m时,毛竹受损率达50%以上,受损最严重。②坡度与受损率成正比关系,y=1.3011x-1.0714,坡度〈30°可减少雨雪冰冻的危害;③经营措施为全面土壤深挖20cm以上的毛竹林的爆裂率极显著低于药剂除草的毛竹林,t=16.251〉t(5)0.01(4.032);④不同龄级毛竹间受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Q检验发现,Ⅰ度竹(1~2年生)受损率极显著低于Ⅲ度(5~6年生)竹,D=18.64〉D0.01(15.7215),显著低于Ⅱ度(3~4年生)竹,D=13.43〉D0.05(11.6307);⑤立竹结构比例以Ⅰ度∶Ⅱ度∶Ⅲ度∶Ⅳ度(7~8年生)=3∶3∶3∶1对抗雨雪冰冻灾害最有利。图2表6参8  相似文献   

18.
毛竹快速生长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快速生长期(前期、中期、后期)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在浙江农林大学毛竹生理生态监测定位站利用PAM-2100型叶绿素荧光仪,在毛竹快速生长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毛竹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毛竹快速生长的前期、中期、后期变化显著。在不同生长期中,同一年龄的毛竹的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 /Fo)均表现为前期 < 中期 < 后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其中Fv/Fm变化范围为0.672~0.773,Fv /Fo变化范围为2.068~3.231。在毛竹快速生长的前期和中期低于正常水平。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表现为中期 < 后期 < 前期,差异达显著水平(P < 0.05)。在毛竹快速生长的不同时期,毛竹叶片qNP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综合比较表明,随着毛竹的快速生长,毛竹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导因子,并以竹节所处高度与竹高的比值(即相对高,取值为0~1)代替实际高,分析秆形结构因子及其依赖于相对高的分布规律,可以辅助判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状况。  方法  在浙江省不同区域共选择10个县市(区)设置毛竹林调查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竹节长和中央直径等秆形结构因子,用抛物线和直线拟合秆形结构因子依赖于相对高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因子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中的主要因子。  结果  毛竹竹节数集中在53~67节,符合正态分布,95%置信水平下毛竹竹节数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58.1, 60.4);竹节长和竹节中央直径依赖于相对高分布分别具有抛物线和直线分布特征。竹秆高度每增加10%,竹节中央直径约下降10%。随着径阶的增大,最长竹节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为0.47~0.52;胸径与竹节数、1/2高节长、最长竹节长和胸高竹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高节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结论  稳定性和差异性并存是毛竹秆形结构因子的主要特点。不同径阶毛竹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约在1/2竹高处;竹子越粗壮,节数越多,1/2高节长越长,胸高以下平均竹节长越长;壁厚因子、1/2高节长、竹节数和胸高处秆形因子是反映毛竹秆形结构的主要因子。图6表6参28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采用蒽酮法,测定不同年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枝、秆、蔸、鞭、蔸根、鞭根7器官构件的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