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播前拌种或浸种 因为带菌的种薯是晚疫病唯一的初侵染源,因此对种薯进行处理以控制初侵染菌源很有必要。种薯带病,重者不能发芽或发芽未出土即死亡;轻者发芽出土,发展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2.
油菜根长对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反应的标准曲线分别为:甲磺隆y=1.792-0.224x;绿磺隆y=1.907-0.203x;吡嘧磺隆y=1.812-0.221x;苄嘧磺隆y=1.937-0.199x。其LC50值分别为0.19、0.58、0.24、0.82ng/g,可作为检测其残留量的下限。5.12ng/g和20.48ng/g两种浓度的甲磺隆在室内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1.7d和38.2d,90%的消解期分别为97.4d和122.0d。  相似文献   

3.
速保利防治小麦白粉病保护作用显著,施用25μg·mL ̄(-1)的药液可使叶片不受白粉菌侵染。该药剂治疗作用良好,各病程施药均可铲除已发生的侵染,50μg·mL ̄(-1)的浓度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该药剂有较长的持效期,用药量为种重的0.005%~0.01%时持效期为15d左右,0.02%~0.025%时为25d,0.0375%时为35d.  相似文献   

4.
竹笋长期保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亚硫酸盐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及不同工艺条件下对竹笋的保藏效果,结果表明:竹笋经预煮后用SO_2有效浓度为0.1%~0.2%的Na_2SO_3,Na_2S_2O_4或Na_2S_2O_5保藏,并调节pH2.5~4.5,160d后,其色泽洁白、质地正常、无变质腐烂和老化现象.经烹调后,竹笋中SO_2残留量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5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和Taylor、Iwao法检验结果表明,香蕉束顶病病株在蕉园中分布的基本成分为极有限的个体群,而基本成分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m*-m和lgS2-lgm的回归式分别为m*=0.0389+0.7613m(r=0.9875**)和lgS2=-0.181+0.7933lgm(r=0.9618**),理论抽样数可由n=(1.0389/m-0.2387)/D2来估计.植物保护上常用的对角线法、五点式、棋盘式、Z字型及平行跳跃式法均适于香蕉束顶病株的田间抽样.在发病率极低的情况下,采用棋盘式和平行跳跃法较佳  相似文献   

6.
甲磺隆等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根长对4种磺酰尿类除草剂反应的标准曲线分别为:甲磺隆Y=1.792-0.224X;绿磺隆Y=1.907-0.203X吡嘧磺隆Y=1.812-0.221X,苄嘧磺隆Y=1.937-0.199X。其LC50值分别为0.19,0.58,0.24.0.82ng/g,可作为检测其残留量的下限,5.12ng/g和20.48ng/g两种浓度的甲磺隆在室内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1.7d和38.2d90%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乙草胺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在土壤和玉米中残留及其在土壤中降解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用丙酮提取样品后,蒸发至干,用50%乙酸-石油醚定容,过弗罗里硅土柱,用25mL50%乙醚-石油醚淋洗,蒸发至干,用甲苯定容,用GC-ECD进行定量.添加浓度在0.05~5.0mg/L时,平均回收率在94%,变异系数小于8%.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分析成本低、低毒等优点,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t_(1/2)=15.58~16.50d.  相似文献   

8.
梭梭容器苗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证明,雨季采用苗高大于20cm的容器苗造林,平均成活率可达84.4%。非雨季容器苗造林,加入吸湿剂后成活率亦可达70%以上。容器苗造林成活率Y与容器苗高x_1.根茎比x_2,吸湿剂用量x_2.造林季节x_4之间的回归模型为:Y=52.2547+0.1507x_1一0.1530x_2+2.0198x_3,+18.4499x_4容器苗造林的有效投资为:D=f/(W_总)/Y=(1.7018+0.243h+0.243t+n+0.1G)/YD:有效投资;f(W_总):直接投资;Y:造林成活率;h:容器袋高;t:造林季节;n:吸湿剂用量;G:使用农药次数。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和区带活力扫描技术,分析了211头黑白花奶牛乳中LDH的多态性及其活力与某些产奶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乳中LDH同工酶谱带与其他动物相似,并以B型酶占优势。LDH_1酶带的活力最高,同305d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0.8903);LDH_5的活力与乳脂率和305d产奶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835)及负相关(r=-0.7032).方差分析发现,LDH型和胎次对305d产奶量和乳脂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作用,AA型的最高,各型产奶量大小依次为:AA>AD>AB>AC>AE。  相似文献   

10.
将16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2×2因子实验:①在发情周期的11~14d,每天注射400μg雌二醇(E_2);②16~21d每天注射12mg吲哚美辛/kg体重;③吲哚美辛+E_2组的吲哚美辛改在11~16d注射;④空白组则注射相应体积的玉米油。血浆孕酮(P_4)降到1ng·mL ̄(-1)以下的时间为黄体完全溶解时间:E_2组极显著地早于空白组(15.4vs19.7d,P<0.01);吲哚美辛组到实验结束时血浆P_4水平仍无明显下降趋势;吲哚美辛+E_2组(20.70与空白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外源性E_2通过刺激子宫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的合成和分泌,诱发了山羊黄体溶解。  相似文献   

11.
将精制的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用0.2mol.L-1KOH处理后,接种感染生长状态良好的柞蚕蛹卵巢初代培养细胞,调查其感染增殖规律。接种1h后,孢子的发芽率为53.8%,培养细胞的初期感染率为30%。接种24h后,可观察到裂殖体的数量急速增加,72h达最高峰。接种96h后可观察到短极丝孢子发芽后形成的空孢壳和二次感染体。接种5d后形成成熟孢子,每个细胞平均产100个孢子。在其生活史中,柞蚕微孢子虫呈双核或四偶核,并表现出孢子二型性,具有典型的Nosema属特征。  相似文献   

12.
植物种传病害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植物种传病害的定义、分类及其检测技术的进展,着重介绍用于检测真菌性种传病害的洗涤镜检、保湿培养、致病性测定和PCR等方法以及用于检测植物病毒性病害的常见方法,如症状观察(包括鉴别寄主反应)、血清学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最后,对种传病害的检测方法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从担孢子的体外萌发,人工接种方法、萌发,侵染和扩展过程的扫描电镜及乳酚油组织透明法观察几个方面研究了相互亲和的基因型的玉蜀黍黑粉菌担孢子培养物。结果表明(1)担孢子体外环境水份的连续蒸发和丧失可能是担孢子萌发的决定性因素;(2)玉蜀黍黑粉菌的质配及双棱菌丝体的形成需要在寄主组织内的特珠环境下才能完成;(3)注射接种是用担孢子诱发玉米苗发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技术关键是让悬浮液自苗基部注入沿未展开的叶束上升到顶部苗心溢出;(4)担孢子的萌发及侵入完成于接种后3~24h;(5)接种后4~6d 左右,寄主肿瘤出现前,受侵杂组织内已充满网状的双棱菌丝体。  相似文献   

14.
丛枝菌根真菌对君迁子贮藏营养及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3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 & Gerd.)Gerd. & Trappe,Glomus intraradices Schenck& Smith和Glomus versiforme(Karsten) Berch接种对君迁子生长、贮藏营养和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了枝干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贮藏营养水平,木质部和韧皮部淀粉、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木质部可溶性糖、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接种后极显著提高了君迁子1年生苗的抗冻性,这与贮藏营养水平的提高相一致;接种后显著促进了君迁子苗木的生长,苗高、二次枝数、地上部干重、鲜重极显著高于对照,苗高提高了24 5%~50 7%,二次枝数增加了2 14~2 37条,地上部干重为对照的2 9~4 4倍。  相似文献   

15.
2012—2013年对建宁县出口杂交稻种始穗至收获期间发生水稻种传病害的种类及病丛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建宁县出口杂交稻种本底调查种传病害名单为稻瘟病、稻曲病及稻粒黑粉病。出入境检疫部门应强化对注册企业及制种基地监督,加强对出口稻种种传病害检疫,以确保我国出口杂交稻种符合进口国检疫要求。  相似文献   

16.
转CP基因线辣椒对CMV的抗病性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转化 CMV外壳蛋白基因 ( CP基因 )的线辣椒 ( Capsicum annuum var. longunt)为试材 ,系统研究了 CP基因介导抗病性的组分和表达特点。摩擦接种黄瓜花叶病毒 ( CMV,浓度 2 0μg/ ml)后 ,转基因线辣椒显症延迟 4~ 1 0 d,显症率和严重度大幅减低 ,仅部分植株表现轻度花叶。接种叶片上 CMV侵入位点数目比未转化对照品种减少 6 7.0 %~ 86 .4 %。接种后第 9天 ,转基因株系接种叶中 CMV含量仅为未转化对照的32 .4 %~ 37.3%。病毒由接种叶向邻叶转出始期 ,比未转化对照晚 9~ 1 5h。接种后 3d,转基因株系 1 6— 1 3的未接种叶中未能检出 CMV,而同期未转化对照已有 4片邻叶检出了 CMV。接种后 6 d,1 6— 1 3仅上下位相邻叶检出了 CMV,此时对照已全株带毒。转基因株系接种后 6 d,整株 CMV含量为未转化对照的 4 2 .5%。这表明线辣椒 CP基因介导的抗病性是多组分的 ,包括对病毒的抗侵入、抗扩展和抗增殖  相似文献   

17.
在严格防虫网室和温室内,分别在抗、感、耐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孕稳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测定所结种子的带毒率。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对MDMV接种感染后的种子带毒率有明显差异,黄野四-3(R),7922(S)和81515(T)的平均种子带毒率依次为0,1.65%和0。从苗期到抽雄孕穗期,其中7922病株率分别为100%,100%,63.6%和10.1%;病情指数分别为95.6,82.4,63.6,11.1;种子带毒率分别为2.3%,15%,3.3%和0.78%。不同生育期接种MDMV对玉米的抗病性影响为玉米苗龄越小,抗病毒能力越弱,反之越强。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浙江省金华县稻曲病重发病区,对11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诱发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稻曲病平均病级(X)为指标,X=0级、0级X≤Ⅰ级、Ⅰ级X≤Ⅱ级、Ⅱ级X≤Ⅲ级、Ⅲ级X≤Ⅳ级、Ⅳ级X≤Ⅴ级的品种数分别占品种总数的33.62%、20.35%、15.92%、8.84%、13.27%和7.96%。常规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不发病或轻发病(平均病级小于Ⅰ级)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00%、66.67%、54.04%和0%;重发病(平均病级大于Ⅲ级)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4.16%、20.26%和90.00%;粳稻发病明显重于籼稻,杂交稻明显重于常规稻,杂交粳稻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19.
茶褐牛肝菌人工模拟栽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织分离法获得茶褐牛肝菌母种,筛选母种、原种培养基配方,菌丝日平均生长量0.37~0.44cm。2003年用纯培养原种接种咖啡苗、三裂叶蟛蜞菊苗根系,接种30~50d,在2株咖啡苗、1株三裂叶蟛蜞菊苗根茎部生长子实体幼蕾, 幼蕾发育为成熟子实体。2005年用纯培养原种接种192株咖啡苗根系,共生长子实体幼蕾40个,发育成熟21个。检查生长子实体的宿主树根系,纯培养原种与宿主树根系形成共生菌根,接种咖啡苗的菌根感染率及子实体生长率为6.25%~35.0%。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稻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湖北省水稻主要种植区设置3个田间原位监测点,采用径流池收集地表径流的方法,研究水稻田地表径流产生和氮磷养分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2010年,全省稻田平均产生地表径流8次,产流量平均为304.5 mm,产流系数为34.7%,径流主要发生在4~8月降雨比较集中的时段;施肥后全省稻田年平均总氮的流失量为4.90-10.67 kg/hm2,总磷流失量为0.63~1.44 kg/hm2;径流水中总氮平均浓度为1.83~3.83 mg/L,总磷浓度为0.16~0.49 mg/L;可溶态氮是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总氮的70.2%~86.7%,其中尤以硝态氮的流失量最大,占总氮的51.8%~69.5%,铵态氮流失量较小,约占总氮的7.4%~34.9%;磷素的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占总磷的60.4%~87.7%;肥料氮、磷养分流失量平均分别为当季施肥量的0.46%和0.37%.施肥和径流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施肥导致氮、磷养分流失量增加,径流产生量大的时段,其氮、磷的流失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