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东大学夏光敏教授采用非对称性体细胞融合技术,以济南117为母本,长穗偃麦草为父本,育成了耐盐高产的小麦品种。200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山融3号。  相似文献   

2.
对“十五”以来我国杂交小麦审定品种的产量构成和品质特性等进行了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十五”以来,我国共审定杂交小麦品种22个,“十二五”以来审定速度明显加快,北方冬麦区是我国杂交小麦品种审定主要区域;审定品种产量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北方冬麦区杂交小麦品种生产试验的产量平均每年增长76.0kg/hm2,增幅为1.25%,审定品种综合品质亦不断提升;杂交小麦审定品种产量与库容量呈正相关关系,穗粒数和千粒重潜力的挖掘与提升对产量增长的贡献最为明显,但是有效穗数并未明显提升,因此进一步提高成穗数,实现库容量扩充,对提高杂交小麦产量潜力和加快杂交小麦品种审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对201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41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麦区审定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年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南部水地和中部水地审定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审定品种则是穗粒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因此,水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数的基础上,协调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旱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从品质类型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比例很少,中筋小麦比例较多,区组间品质差别较大,达标品种(包括强筋、中强筋和中筋)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水地>南部旱地>中部水地>中部旱地。审定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均相对较高,但有61.0%的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较短,低于中筋小麦标准,故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时间作为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山西省近年审定品种总体的抗病性较差,没有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占审定品种比例分别为2.4%、0和12.2%。需要引进抗病资源,同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晚播早熟小麦徐州23徐州23是徐州农科所1981年用偏春性、大穗大粒小麦品种徐州21作母本,以半冬性、多穗、中早熟小麦品种郑州761作父本,有性杂交、温室加代和连续多年单株选择,于1987年育成。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克丰6号克丰6号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小麦研究所以克85-869为母本,与克85-784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5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克丰6号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90天左右,平均株高93厘米,穗长8厘米,有...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江苏省冬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本研究对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产量为134.43 kg/h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株高>穗粒数,呈负相关;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偏相关均为正值,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审定品种中有27个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有15个小麦品种达到强筋标准,有54.12%的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低于中筋小麦品质标准,下一步应把提高湿面筋含量作为提高小麦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审定的小麦品种中,没有可以兼抗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3种病害的品种,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品种为‘淮麦21’、‘宁麦17’、‘镇麦9号’、‘宁麦18’、‘扬麦21’和‘扬江麦586’。江苏省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应在保持适宜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同时进一步引进新的抗病、优质种质资源,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优质超强筋抗穗发芽小麦品种龙麦39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2019年更名为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品质育种团队以光温生态育种和品质育种理论方法为指导,利用生态派生系谱法选育出的适合黑龙江省东部麦产区的优质、广适、高抗穗发芽的超强筋春小麦品种。2015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科大1026是以半冬性优质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6 为母本,以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405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半矮感、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 20210044)。已被列为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指导性计划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9.
刘伟 《中国种业》2021,(12):105-106
中垦麦616(原名隆垦616)于2021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09,是集高产、稳产、大穗、抗逆于一身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以高产、优质、抗病性较好的弱春性小麦郑麦9023为母本,以广适、抗逆、大穗型小麦扬麦158和宁麦13的后代为父本杂交配组,经多代选育而成。对中垦麦61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突出优点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成丰2号系甘肃省成县种子管理站庙湾试验点以N-斯特拉姆潘列小麦为母本、自育小麦品系9517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2019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90013号。介绍了成丰2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把穗粒重作为提高产量的突破口,把抗病耐逆作为稳产的保证,以烟农21为母本、新研3号为父本杂交经改良系谱法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新研7号,该品种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综合抗性优,丰产稳产性好,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沿淮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2001-2015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艳 《中国种业》2016,(4):41-43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的情况,揭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对2001-2015年河南审定的109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52个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顺序为株高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弱春性品种的相关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株高。小麦新品种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产量三因素间的间接作用都为负值,这与简单相关的分析结果一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河南省生态条件及当前的栽培习性,今后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重点选择多粒型、千粒重高的大穗型品种,同时注意三要素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协调。生产上根据小麦种性区分对待,在半冬性小麦生产中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弱春性小麦生产上重点通过提高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高产大穗小麦新品种绵阳28小麦新品种绵阳28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培育,集12个国内外知名品种(系)之亲缘,经15年杂交培育与选择,于1989年稳定成系,1996年由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弱春性,半直立。分蘖力较强,长势旺,株高83~90c...  相似文献   

14.
龙春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利用人工合成小麦资源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的品种,整合了小麦近缘物种和普通小麦品种的优异性状,具有产量潜力大、抗旱性强、品质优良、穗发芽抗性强等特点,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龙春2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小麦育种和优质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早籼早熟新品种62256225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用高产早籼7004与7081(小麦稻)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籼早熟新品种。1994年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冲,全生育期109天,株形紧散适中,分蘖力强,每亩有效穗29万左右,每穗8...  相似文献   

16.
龙麦72是以高产、广适小麦九三A7为母本,优质强筋小麦龙麦35为父本,利用生态派生系谱法和强筋小麦育种理论,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龙麦72农艺性状突出,品质优良,高抗穗发芽特性为品质和产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克春19号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根据市场对强筋小麦需求,以克00-63/克00-2031为母本,以龙06-29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区域、生产试验,产量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4%,田间抗倒伏性强且抗穗发芽,于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天麦 178 是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郑麦 366/ 矮抗 58 的 F1 为母本、周麦 22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大穗、高产、优质、抗倒、广适。2016-2020 年参加河南省丰收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冬水组试验,2021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 20210065,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河科大9612是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组以太谷核不育(Tal)小麦材料为遗传改良的技术平台,通过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育成的一个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8015).河科大9612属弱春性多穗型品种,适宜在河南省中南部中晚茬高水肥地块及相应生态类型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1—2021年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审定公告,分析了211个小麦新品种的育种特点和199个小麦新品种农艺及产量性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以期为以后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仍是安徽省小麦育种的主要方法,系谱选育占比达到93.84%;种子企业已经成为安徽省小麦育种的中坚力量;育成品种在不断增加,但是种质资源利用较为集中,品种同质化相对严重,烟农19、济麦22、周麦16、扬麦158、淮麦20等亲本利用频繁;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穗数减少、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其中半冬性品种的生育期缩短7.7 d、穗数减少9穗/m2、穗粒数减少2.4粒,春性品种的生育期缩短12.1 d、穗数减少16.5穗/m2、穗粒数减少1.6粒、株高降低3.4 cm、产量减少207.7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