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闽东水产研究所1990年突破大黄鱼人工育苗百万尾的基础上,宁德地、市进一步开发这项技术成果,继去年取得人工批量育苗成功之后,今年闽东所和宁德市育苗基地利用网箱培育的亲鱼,开展批量育苗生产,获得人工苗70多万尾,7月上、中旬先后在东吾洋、三都湾放流大黄鱼苗40万尾,其中闽东所大黄鱼基地供苗12.5万尾,宁德市鱼虾育苗基地  相似文献   

2.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官井洋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加强大黄鱼原种场建设,加大大黄鱼原种增殖放流力度,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记者近日获悉,福建省拟通过《官井洋大  相似文献   

3.
黄德裕  黄苏霞 《福建水产》1986,(3):F002-F002
福建省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研究课题,已正式列入“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总课题的设计以对虾放流增殖为重点,同时进行鱼、虾、蟹、贝类综合技术的开发研究,其中包括下列五项子课题:对虾人工放流技术与增殖效果的研究、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寻氏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和青蟹高产养殖枝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研究课题,已正式列入“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总课題的设计以对虾放流增殖为重点,同时进行鱼、虾、蟹、贝类综合技术的开发研究,其中包括下列五项子课題:对虾人工放流技术与增殖效果的研究、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寻氏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和青蟹高产养殖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根据在宁德市召开的"环三都湾规划座谈会"上专家的意见,对环三都湾的内海沿岸建设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对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自然保护区影响提出了明确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东吾洋中国对虾的移植放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1990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种苗70919万尾,其中96.2%是末经中间培育,体长为8~15mm 的仔虾。共回捕对虾917t,年平均回捕率5.02%,优化了东吾洋对虾种类结构和数量组成。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性放流增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还探讨了东吾洋中国对虾的放流时间、海区和增殖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 人工增殖方法与措施建立官井洋大黄鱼增殖中心是一项艰巨而又细致的战略方向性工作。鉴于目前国内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开创这项工作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有力的措施以及严格的管理。下面结合我省具体情况,提出几点意见。1.组织机构落实。“增殖中心”应是科研事业机构,在暂无编制机构的情况下,根据闽东水产研究所所处地理位置以及近二、三年对官井洋大黄鱼禁捕工作的调查研究。建议以闽东水产研究所作为“增殖中心”的主体,以适当优惠的待遇招聘或抽调部分中、高级科技人员和实干家,充实“增殖中心”的科研工作。厅要有领导分管,有关处、室和省水科所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协同攻关,组织领导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 为摸清东吾洋内湾东方对虾、长毛对虾活动规律,先后在6月4日和6月15~16日于东吾洋内湾放流经暂养的东方对虾苗17万尾(体长2.5~7.5厘米)和长毛对虾苗700多万尾(体长1厘米)之后,宁德地区、霞浦县水产局和闽东水产所在霞浦对虾基地进行两种对虾的标志放流试验。从9月5  相似文献   

9.
关金藏 《海洋渔业》1983,5(5):226-227
<正> 人工苗种放流是增殖水产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1981年底为了探讨内湾对虾活动规律和增殖途径,我们进行了东吾洋内湾的对虾(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增殖的研究。并于1982年9月11~12日和12月18~19日先后2次在东吾洋内湾开展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的标志放流实验,共计放流标志对虾6,199尾,其中东方对虾4,661尾,长毛对虾1,538尾,第一  相似文献   

10.
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放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泉土 《海洋渔业》1999,21(2):61-65
本文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材料,研究了移植放流虾在放流海区及福宁湾海区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阐明了中国对虾已在东海南部福宁湾海区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然的生殖群体。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规格苗种的放流效益比较,得出在东吾洋放流平均体长在10mm的虾苗,其年均回捕率可达5.26%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技术开发研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兴起。以海湾水域为单元,进行海洋生物的增殖研究,是改变海洋生物资源种群结构和改变沿岸渔业的重要措施。六十年代中期,日本国对濑户内海的鱼、虾、蟹增殖研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国黄渤海北部的对虾增殖亦取得初步成效。这些都为我国发展沿岸海域增养殖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东吾洋位于东经119°54′55″—120°3′53″,北纬26°41′30″—26°47′10″。属福建省三都澳内的一个缺口形港湾,隶属于霞浦县。沿岸有三个乡镇,28个自然村,12000多户,53000人口,其中渔业劳力1.3万多人,渔农结合劳力2.8万多人,是霞浦县发展海水养殖的生产区,养殖种类主要有:海带、紫菜、牡蛎、缢蛏、花蛤和对虾,养殖产量1980—1985年波动在1—1.3万吨之间,平均综合亩产57kg,是福建养殖产量较高的海湾。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专题系1986年农牧渔业部水产司下达的国家“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编号:75—06—04—17),包括有5个子专题:一是中国对虾人工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研究;二是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三是凸壳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四是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五是锯缘青蟹高产养殖技术研究。为了顺利完成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的研究任务,在福建省水产厅的领导下,由省渔业区划办公室牵头,组织省渔业区划办公室,省水产研究所、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闽东水产研究所;宁德地区水产局和霞浦县水产局等单位专业科技人员成立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课题组,根据研究的内容,分为5个子专题分头实施。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对虾人工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研究的项目内容及主要经济指标。大黄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1988年单独列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并归划海水鱼人工育苗扩大试验专题(编号:75—06—04—13)。太平洋牡蛎增养殖技术研究根据(1988)农(渔)科经字第179号文件通知精神,于1988年中止研究。凸壳肌蛤自然增殖技术研究、锯缘青蟹高产养殖技术的研究进行了2年,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的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野生渔业资源群体、增加野生资源种群数量,改善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维持自然水域的水产生物的多样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近海资源增殖试验和较大规模的人工苗种放流,经过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3.
东吾洋中国对虾小规格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及其增殖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澄茂 《水产学报》2000,24(2):134-139
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资料。研究了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结果表明,只要掌握好种苗放流技术,加强海区管理,直接放流未经中间暂养培育,平均体长在10mm以上的仔虾种苗,年平均加捕率可达5.26%,增殖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东吾洋位于福建省霞浦县南面,属于三都澳内湾的组成部分。它口小腹大,四面环山,海底平缓,底质为泥沙或沙泥,湾内水流平缓,风浪亦小。周围有溪河注入,盐度、水温适宜,饵料十分丰富。经国内有关专家考察认定,拥有浅海滩涂面积25万亩的东吾洋内湾是得天独厚的鱼虾增殖优良场所,应当尽快建立对虾人工增殖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适用性, 本研究利用 8 个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位点, 对 100 尾放流大黄鱼亲鱼以及官井洋海域回捕的 295 尾大黄鱼样本进行亲子鉴定,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大黄鱼回捕效果评估方法。8 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 78 个等位基因, 其观测杂合度为 0.511~0.939 (平均值 0.764), 期望杂合度为 0.643~0.897 (平均值 0.781), 多态性信息含量为 0.587~0.883 (平均值为 0.751); 通过 Cervus 3.0.7 软件模拟分析得到, 在置信度大于 95%的情况下, 8 个微卫星位点的个体累积排除率达到 99.99%以上水平; 2019 年 7 月从官井洋海域回捕到的 190 尾大黄鱼中, 检测出 5 尾与放流亲本存在亲子关系的个体, 占回捕样本总数的 2.63%。推算本次富发放流大黄鱼在回捕样本中所占比例为 60.53%左右, 进一步推算出 7 月富发公司放流大黄鱼的回捕率为 0.0038%左右。8 月、9 月的 105 尾回捕样品中未能检出标记个体。本研究构建的大黄鱼亲子鉴定技术体系不仅可为三沙湾大黄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亦可为三沙湾大黄鱼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此外本研究对于我国其他海水鱼类的增殖放流评估工作的开展也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2009,(7):18-18
近日,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组织指导下,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成功举行了“日照市首次海蜇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1000余万只优质健康的海蜇苗放流在石臼湾海域。这是日照市历史上首次进行人工海蜇增殖放流活动。至此,日照市人工增殖放流水产品种已增加至11个。  相似文献   

17.
以往研究认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可划分为3个种群,其中在东黄海,浙江的岱衢洋大黄鱼和福建的官井洋大黄鱼被认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本研究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 1982年间的大黄鱼捕捞统计资料,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和海洋水文方面,重新审视了东黄海大黄鱼种群划分问题,为大黄鱼种群划分和大黄鱼资源兴衰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东海北部外海和东海南部近海是大黄鱼主要的两个越冬场,其中闽东温台水域的大黄鱼产量在东海南部近海产量占主导地位。东海南部近海大黄鱼地理分布表明,从温台渔场到闽东渔场大黄鱼的越冬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而官井洋大黄鱼正是闽东渔场大黄鱼的主体部分。由此可以认为:官井洋所在的闽东渔场的大黄鱼和东黄海大黄鱼同属于东黄海大黄鱼种群。这一结论通过3个旁证得到印证:其一,大黄鱼标志放流结果显示,1959年4月21日在连江县北茭洋东32 m深的地方(26°21′5″N、119°50′E)重捕到浙江水产实验所于1958年5月20日在岱衢洋寨子山东偏北大黄鱼产卵场放流的1尾雄性大黄鱼,因此,闽东渔场的大黄鱼和岱衢洋是相互混栖的同一群体;其二,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终年影响着闽浙近海,难以形成大黄鱼种群隔离、种群分化所需要的海洋学条件;其三,官井洋大黄鱼春夏之交产卵,与岱衢洋和猫头洋大黄鱼相似,而与粤东和粤西大黄鱼在9-12月产卵完全不同。本研究旨在为大黄鱼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大黄鱼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模式,提供大黄鱼增殖放流高质量标记鱼苗,2021年3月~6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承担了"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闽江口多元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模式示范与推广》课题子任务,在福建省联合课题成员单位开展大黄鱼增殖放流鱼苗繁育、锶元素标记研究示范和大黄鱼增殖放流活动,放流6cm规格大黄...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南丹县在吾隘镇红水河畔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这次活动是县水产畜牧兽医局争取到河池市2016年国内渔业油价补贴调整项目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的支持,从南宁购买了24万尾鱼苗,有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等适宜开展渔业增殖的品种。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在增殖放流前将准备放流的品种、规格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公示,在放流的当天张贴了禁渔通告。在增殖放流现场会上,县水产畜牧兽医局要求渔民群众遵守渔业法,在增殖放流后的一个月内严  相似文献   

20.
《齐鲁渔业》2010,(1):60-60
2009年,我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增殖资金7447万元,共放流各类海洋水产苗种28亿单位,放流品种达19个,海洋渔业资源增殖在山南浒苔旺发及赤潮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仍取得了显著增殖效益。据沿海七市不完全统计,至11月底,全省累计投入增殖资源回捕渔船31374艘次,回捕总产量5.69万t,创产值14.02亿元,实现利润7.97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