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国 《玉米科学》2004,12(4):026-028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对贵州省的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有着重大贡献,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需要进行遗传改良和扩增,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概述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其改良情况,并对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黔西北山区,于2002~2003年结合玉米新品种示范,实施了大面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根据两年的试验示范结果,总结提出玉米高产规范栽培技术,供黔西北山区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玉米不同种植方式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实践,论述了玉米单株定植在黔西北山区玉米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行玉米单株定植可适当提高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玉米根系发达、茎粗叶茂、穗大粒多产量高.在黔西北山区要想提高玉米单产,在当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大力推广和普及玉米单株定植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我县不少山区仍以玉米为主食。我县的玉米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传统种植习惯。  相似文献   

5.
李劲松 《玉米科学》2001,9(3):093-095
玉米生产是山区粮食生产的中流砥柱.在目前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生产能力弱的情况下,要满足社会对粮食生产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以玉米为重点的粮食生产在结构调整中面临着提高单产与提高品质的双重压力,任务极其艰难.因此,发展山区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路是:一立足两围绕三转变四提高五优化”,其主要措施:保证基本面积,大抓农田改造,推广高优品种,开发特用玉米,狠抓关键技术,加强科学试验,促进农民参与,走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1江油市山区玉米生产的现状江油市山区乡、镇共15个,计80个村。常年播种玉米面积约3200hln,占全市玉米播种总面积的51.77%。单产仅2925kg/hm2,约为全市玉米单产的一半。总产约950万kg,占全市玉米总产量的37.7%。一般能免强自给,对国家几无贡献。2存在的问题2.1自然条件恶劣制约了山区玉米生产发展江油市山区均处在龙门山脉上。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海拔从800mygZ356m,相对高度在200m以上,年平均温度不足15.2℃,大于10℃的年积温约4op℃左右,无霜期不到230天。适宜玉米生长发育的日数则更少。云雾多,光照少,气候冷凉…  相似文献   

7.
提高山区玉米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何国海 《作物研究》2004,18(2):85-87
通过多年的实践,针对山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山区玉米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是:选用良种、种子包衣、适时早播、育苗移栽、地膜全程覆盖、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杂草.  相似文献   

8.
黄牡林  张清学 《作物研究》1994,8(1):42-43,45
发展山区杂交玉米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黄牡林,张清学(湖南省溆浦县农业局,419300)(湖南省怀化地区农业局418000)种植玉米是怀化广大山区农民的传统习惯,历年在旱土作物和整个旱粮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自80年代中期杂交玉米开始推广以来,由于其巨大的增...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加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力度,普及玉米综合利用技术,有力地支持了石门县马头羊等支柱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了全县玉米产业的优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稳步提高了山区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门在推广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时,可能会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不佳、品种选择不合理、管理不规范、防治病虫害不及时、施肥不科学等。为了科学、全面地推广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相关学者要在分析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现状的同时,深入了解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鉴于此,以黄山市山区为例,分析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玉米种植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园  李波  郝艳睿 《玉米科学》2019,27(4):181-188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利用我国15个玉米主产区的2007~2016年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分类测算玉米种植技术效率、时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玉米主产区省份的生产种植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且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在玉米种植业中,增加劳动力的投入与直接物资与服务投入、提高种植规模达到适度规模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正向效应,传统玉米种植大省技术效率优势并不显著,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玉米生产种植技术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但差距逐渐缩小,具有趋同的趋势。技术进步在玉米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现有投入要素增加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推广扩散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空间已经不大,玉米生产必须要转换新的增长动能,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生产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应加强农业灾害的监测预警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糯甜玉米产业化开发前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西省是我国鲜食及加工型糯、甜玉米的优势产区,其大部分地区可以春、秋两季播种。另外,糯、甜玉米作为鲜食及加工特用型玉米品种,有着普通玉米高产、稳产的特性,又具有自身优良特性;糯、甜玉米含有较高的支链淀粉及多种类型糖分,是两种有益人体健康且营养丰富的食品;糯、甜玉米作饲料,特别是糯玉米子粒作饲料,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产业化开发糯玉米和甜玉米是江西省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可极大地促进江西省农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玉米生产上的危害日益加剧,培育抗病玉米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有效途径,培育抗病品种关键在于多生态区抗源种质的筛选、育种亲本抗病性快速改良纯化及鉴定。本文分析玉米南方锈病在国内外的发生与危害、侵染源及传播特性、病菌侵染玉米后的病症特点,阐述玉米抗南方锈病种质资源的挖掘与筛选,探讨玉米抗南方锈病基因研究,提出抗病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赵克明 《玉米科学》2006,14(1):165-167
超级玉米是在现有玉米杂交优势利用的基础上,研究内容有创新、产量潜力有突破、历史时间段有跨越,最终体现在社会经济的提升。明确我国现有品种的增产潜力,探索出不同生态区高产栽培模式,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使玉米育种遗传基础理论创新,将领先于国际水平的育种项目在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生产潜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玉米生产增值效果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北京郊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冬梅  刘瑞涵 《玉米科学》2016,24(6):160-164
对北京地区玉米生产经营成本收益等情况实地调研,获得2013~2014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Frontier 4.1软件拟合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总体上较高,且夏玉米略高于春玉米。生产投入中,增加机械投入对玉米产出增量的贡献率最高。提出促进玉米产出效率提升的途径来帮助生产者提高要素使用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中美玉米生产贸易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中国和美国玉米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结果表明,美国玉米生产资金和技术密集决定了美国玉米生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美国相比,中国在玉米生产的土地生产率、技术效率等方面偏低。在相对比较优势方面,中国玉米生产比大豆生产稍具优势,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均不具备比较优势。提高中国玉米生产效益、降低玉米生产成本,需要规范农资市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玉米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改造中低产田,实施“沃土工程”。  相似文献   

17.
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318户农户调研样本,采用DEA-PSM方法测算单项及组合型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免耕单项技术服务外,其他单项和组合型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都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效率水平在8%~16%。不同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单项技术服务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对玉米生产效率提升作用最突出;两项技术服务组合中,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服务组合对效率提升作用高于其他组合;三项技术服务组合对玉米生产效率提升最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应根据不同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内容建设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松辽平原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经过5年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系统研究,明确了松辽平原生态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灾变动态,进行了品种抗病虫性研究,筛选出抗性品种,明确了玉米苗期丛生苗的发生原因,建立了玉米螟发生程度长期预测体系。将综合治理技术组装配套、协调应用,建立了以灾变动态为依据,以抗病品种为基础,综合配套措施为主导的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并进行大面积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收储制度改革下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鹤  顾莉丽  刘帅 《玉米科学》2021,29(4):175-180
利用2008~2019吉林省玉米相关数据,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吉林省的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仍保持稳定,玉米优势产区在收储制度改革前后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较稳定,非优势产区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又出现复种现象。玉米流通性增强,流通成本增加。玉米价格的下跌激活了下游玉米加工企业活力,提高了开工率,企业转亏为盈,但盈利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吉林省内玉米加工企业仍以玉米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不足。针对吉林省玉米产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源高效型玉米新品种及其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品种和栽培技术变化的实际,就资源高效型玉米品种及其选育的依据、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资源高效型玉米育种等进行探讨。应坚持玉米高产开发中品种选育推广与生态条件的相互适应,确定高效利用玉米生产资源的玉米育种攻关目标,以研究解决玉米生产问题作为组材、选系的切入点进行高密度循环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