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合淋洗剂对重金属的淋洗效果。[方法]以镉污染土壤为材料,采用振荡淋洗法研究了CA+CaCl_2、CA+FeCl_3及CA+CaCl_2+FeCl_3组合试剂对土壤中镉的去除效果。[结果]几种试剂在组合条件下对镉的去除率均要高于单一试剂淋洗的去除率,且CA+FeCl_3对土壤中镉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86.31%~89.61%。从淋洗前后的镉有效态含量来看,CA+FeCl_3(3∶1)中镉有效态含量最高,达1.794μg/L。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经淋洗剂淋洗后,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镉大部分被淋洗出来,其所占比例大大降低,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含量比例增加,土壤中活性态镉减少,生物毒性大大降低。[结论]CA+FeCl_3(3∶1)对土壤中镉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89.61%。  相似文献   

2.
电动强化过硫酸钠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PCBs实际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动增强Na2S2O8氧化修复PCBs污染土壤的效果,同时考察了两端投加、反转电场和碱活化Na2S2O8对土壤中PCBs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阴、阳极分别加入10%的Na2S2O8,增大了电流强度和电渗流量,电场能够促进Na2S2O8在土壤中的迁移以及对土壤中PCBs的降解。从土壤中残留PCBs的分布可以看出,电渗流对氧化剂的迁移作用要高于电迁移。由于阴极的去极化作用,反转电场没有促进Na2S2O8对土壤中PCBs的降解。碱活化Na2S2O8对土壤中PCBs的去除效率最高,达28.7%.PCBs的去除率较低跟土壤的异质性和氧化剂的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比较玉米秸秆及其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对盐碱土壤淋洗过程中盐分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以黄河南岸灌区中度和重度两种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对照(CK)、3%玉米秸秆(W1)、2%玉米秸秆配施1%牛粪(W2)和2%玉米秸秆配施1%生物炭(W3)共4个处理,通过测定淋洗液的可溶性盐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淋洗前后土壤电导率(EC)和盐基离子,探究淋洗过程中不同有机物添加下土壤盐分和有机物分解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及其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均显著降低了两种盐碱土淋洗后土壤的EC和可溶性盐离子含量。与淋洗前相比,W1、W2和W3处理下,中度盐碱土的脱盐率分别为65.02%、67.22%和66.21%,重度盐碱土分别为73.85%、66.14%和69.55%。W1、W2和W3处理下,中度盐碱土中可溶性Na+、Ca2+和Mg2+的降幅范围分别为48.38%~69.32%、70.89%~75.86%和73.00%~74.45%,重度盐碱土中可溶性K+、Na+、Ca2+和Mg2+降幅范围分别为14.86%~23.39%、70.98%~85.84%、86.63%~92.39%和93.72%~95.42%。有机物料的输入会增加两种盐碱土的DOC含量,但不同处理在两种盐碱土中腐殖化程度表现不同。中度盐碱土中,不同物料淋洗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特定紫外吸光度(SUVA254)和光谱斜率比值(SR)在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SUVA254随淋洗次数增加而降低,而SR均增大;重度盐碱土中,添加有机物料处理下溶解性有机物的SR均较小,但W1处理的SUVA254低于W2和W3处理。秸秆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均提高了土壤持水量,中度盐碱土中以W1效果最好,提高了31.00%,重度盐碱土中W1、W2分别提高了76.46%、74.33%。综上,在相同淋洗状态下,外源有机物料的添加均不同程度地减少了两种盐碱土的可溶性盐基离子含量,有效降低了土壤盐碱程度,尤其是重度盐碱土。同时,外源有机物料的添加也增加了土壤DOC的输入来源,提高了土壤持水能力,弥补了淋洗对盐碱化土壤造成的养分损失。在给定淋洗条件下,中度盐碱土中W2处理的脱盐、降Na+效果最好,重度盐碱土中以W1处理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湘潭受镉污染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振荡淋洗技术,以氯化甘氨酸盐和硝酸甘氨酸盐作为淋洗剂,研究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测定了淋洗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氨基酸盐对镉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84.3%和78.4%,淋洗后镉的有效态(可氧化态+酸溶态)质量分数显著减少。淋洗使土壤pH值显著下降,但有机质、碱解氮以及速效磷含量显著上升,阳离子交换量以及速效钾含量下降。淋洗对土壤结构无明显破坏,且淋洗修复后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大幅降低。说明,氨基酸盐作为淋洗剂对土壤中镉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且是种新型的环保淋洗剂,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磷酸氨基酸盐对Cd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少淋洗修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从12种不同磷酸氨基酸盐中筛选出了淋洗效率较高且价格低廉的最佳淋洗剂[Gly][H2PO4],探究了淋洗时间、淋洗剂浓度、液土比和pH对淋洗效果的影响,并对淋洗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淋洗剂浓度为0.3 mol·L-1、液土比为4、淋洗时间为60 min时,淋洗剂[Gly][H2PO4]对C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55.4%。淋洗后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速效钾含量上升,土壤脱氢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在淋洗后第28 d时,两种酶的活性与原土相比,分别升高了61.3%和37.3%。在淋洗废液中添加Ca(OH)2,当其浓度为20 g·L-1时,废液中Cd去除率为96.57%,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排放要求(<0.1 mg·L-1)。因此,[Gly][H2PO4]可作为环境友好型淋洗剂用于Cd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磁性羟基磷灰石/四氧化三铁(HAP/Fe3O4)纳米材料对水土环境中Cd的去除效果,以米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通过水中吸附实验和土壤培养实验对Cd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为8时,HAP/Fe3O4对Cd的吸附更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溶液为酸性时,HAP/Fe3O4对Cd2+的吸附机制可能为表面吸附和生成沉淀,溶液为中碱性时,对Cd2+的去除以表面吸附以及离子交换为主。此外,HAP/Fe3O4在5次循环后吸附能力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其作为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可重复利用性。在土壤实验中,土壤pH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和HAP/Fe3O4投加量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HAP/Fe3O4添加量为0.5%的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CaCl2提取态Cd含量,降幅为62%;浸出实验证明HAP/Fe3O4增强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滞留能力。HAP/Fe3O4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原料价格低廉且环境友好的吸附剂在处理水污染和修复土壤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4种植物水浸提液对铅镉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植物水浸提液淋洗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可行性,选用驳骨丹(Buddleja asiatica)、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ides)和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4种植物材料的水浸提液作为淋洗剂,分析不同淋洗剂浓度、pH和淋洗时间对去除土壤中重金属铅(Pb)和镉(Cd)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淋洗剂对2种土壤中Pb和Cd均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随着淋洗剂浓度的增加,其对土壤中Pb和Cd的淋洗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随淋洗剂pH的增大,淋洗率总体呈降低趋势;而随淋洗时间的增加,4种植物的Pb和Cd淋洗率呈总体增加、先增后减和无显著变化等3种趋势。驳骨丹对土壤A中Cd(72.45%)和Pb(13.27%)的去除率最高,对土壤B中Pb(17.27%)去除率最高;紫茎泽兰对土壤B中Cd(59.81%)的去除率最高。研究表明,驳骨丹和紫茎泽兰具有较好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化学还原剂对淮南市新庄孜矿区土壤重金属Cr(Ⅵ)的去除效率的影响,构建土壤、还原剂、投加比例和pH值的正交试验,模拟土壤在不同的pH值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下,Cr(Ⅵ)的去除率变化情况及土壤水溶液的稳定性情况,同时探究最佳还原剂投入比值。研究结果表明:待修复土壤中铬含量超出了规定第一类,第二类建设用地为用途的铬含量的4.065和1.560倍。土壤水溶液比值在1∶5时候,Cr(Ⅵ)的浸出率最高。还原剂FeCl2·4H2O与Na2S·9H2O的组合较其他还原剂取得更优异的还原Cr(Ⅵ)的效果,还原剂FeCl2·4H2O与Na2S·9H2O反应生成FeS是其取得优异还原效果的原因。还原剂FeCl2·4H2O与Na2S·9H2O联用比值为1∶1.5时,Cr(Ⅵ)的去除率达到最佳效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加入也进一步提高了Cr(Ⅵ)去除率。联用还原剂四水氯化亚铁和九水硫化钠修复后的土壤水溶液pH值呈中性,避免了对土壤酸碱度的破坏。综上所述,还原剂FeCl2·4H2O与Na2S·9H2O的联用对土壤重金属Cr(Ⅵ)的去除效果显著,催化剂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Cr(Ⅵ)的去除率,联用还原剂中和了土壤水溶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K2S2O8体系对水中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效果。【方法】利用超声波粉碎装置,采用HPLC分析法,考察了反应条件、K2S2O8添加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值、左旋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对水中左旋氧氟沙星降解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左旋氧氟沙星降解过程中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及HPLC图谱的变化。【结果】与单独超声和K2S2O8氧化相比,超声/K2S2O8对水中左旋氧氟沙星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体系中硫酸根自由基(SO4-·)的氧化作用所致。K2S2O8添加质量浓度在1.0~4.0 g/L时,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随其添加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超声/K2S2O8降解水中左旋氧氟沙星时,体系pH在未调节(pH=7.14)条件下效果最佳;左旋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在10~30 mg/L时,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随其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超声/K2S2O8对左旋氧氟沙星的矿化效果也非常明显,在超声功率为195 W、pH=7.14、左旋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K2S2O8添加质量浓度为4.0 g/L条件下反应240 min时,左旋氧氟沙星TOC的去除率达到56.78%。HPLC分析发现,超声/K2S2O8体系降解左旋氧氟沙星的过程中有3种中间产物生成。【结论】超声/K2S2O8体系可有效降解水中的左旋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0.
以某场地1,1,1-三氯乙烷(TCA)和1,4-二噁烷(1,4-D)复合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超声(US)与氧化剂[S2O82-(PS)和H2O2]协同降解目标污染物的效能、影响因素和急性毒性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室温25 ℃、初始pH8.2、氧化剂/1,4-D摩尔比200:1、超声频率400 kHz、强度2.67 W·cm-2、功率100 W时,复合污染地下水经4种体系处理4 h,其中"US+PS+H2O2"耦合体系的降解效果最佳,TCA可完全去除,1,4-D去除率为33%.基于两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PS、H2O2投量和反应温度对耦合体系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大,较佳氧化剂投量为:PS、H2O2与1,4-D摩尔比分别为1000:1和200:1.按该投量且控温时TCA和1,4-D分别经6 h和10 h后完全去除,其急性毒性抑制效应分别降低98.81%和99.87%;非恒温时温度逐渐增至60 ℃,目标污染物去除速度明显加快,相比恒温时耗时分别缩短1 h和3 h.试验证明,超声协同降解工艺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修复TCA和1,4-D复合污染地下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机盐对土壤中各种形态镉离子的影响,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添加量的无机钠盐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的镉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加入不同的无机钠盐对于镉的存在形态产生的影响不同。对于镉的可交换态,NaCl和Na2SO4的存在增加了它的含量,且添加量越大影响程度越大;而Na2CO3的存在则使其含量减少,在土壤中加入4g/kg的Na2CO3后,可交换态镉的含量减少了30.35%,加入8g/kg的Na2CO3后其含量减少了69.87%。碳酸盐结合态镉的含量受NaCl影响较大,随NaCl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低添加量和高添加量的NaCl溶液进入土壤后,分别导致碳酸盐结合态镉的含量减少了7.30%、10.52%;Na2CO3则使其含量略微增加;Na2SO4对其影响较小,其含量基本不变。对于镉的铁锰氧化态,添加不同添加量的NaCl溶液后其含量基本不变;在添加Na2CO3溶液后其含量增加比较明显,随着Na2CO3溶液的质量浓度增加,镉的铁锰氧化态分别增加了8.67%和51.85%;Na2SO4的加入则使其含量减少。有机态和残余态镉的含量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略有波动。总镉的含量在3种无机钠盐的影响下均减少。  相似文献   

12.
利用Na_2S_2O_3溶液萃取和回收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Na2S2O3萃取液中重金属的分离效果并将其应用于修复土壤污染。结果表明,Na2S2O3溶液能有效地萃取土壤中重金属,Na2S能沉淀分离Na2S2O3溶液中的Cu、Hg,其效率均达99%以上。连续萃取能提高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率,回收的Na2S2O3连续使用6次,损失约6%,土壤中Cu和Hg累积去除率分别达64.6%、75.1%。得到的硫化物沉淀含有很高的重金属,能很方便地处理或回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辅助剂在土壤重金属浸提过程中对单一螯合剂的提升效果,通过振荡浸提法分别研究了叶酸(FA)和蛋氨酸(Met)作为辅助剂提升柠檬酸(CA)、柠檬酸铵(AC)和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对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的去除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单一螯合剂浸提相比,FA或Met的加入可显著提高螯合剂对重金属的去除率(P0.05)。在酸性条件下,FA对CA去除土壤Cd和Zn的提升率最高,分别可达10.45%和12.08%,对AC去除Pb的提升率最高,达19.65%;Met对PBTCA去除土壤Cd、Pb和Zn的最大提升率分别为0.22%、8.60%和7.09%。复合浸提剂对土壤Cd、Pb和Zn的去除率随时间增加先上升然后趋于平稳。当混合浸提液pH为4、浸提时间为120 min时,3种重金属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1.98%、76.57%和49.20%。复合浸提通过显著降低酸溶态、可还原态和部分可氧化态的重金属(P0.05),实现高效修复。研究表明,FA和Met可辅助改进螯合剂的浸提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过硫酸盐活化技术处理地下水中的BTEX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拟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污染的地下水,研究过硫酸盐(Na2S2O8)活化氧化处理BTEX污染。结果表明,过硫酸盐对BTEX污染的地下水具有很好的处理能力。当Na2S2O8/BTEX(摩尔比)=20,Na2S2O8/Fe2+(摩尔比)=8的时候,BTEX的处理效果最好,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去除率均能达到80%以上;而苯的去除率稍低。整个试验过程中体系均处于强氧化环境,pH值降至3以下。过硫酸盐对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的去除过程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1/ct=kt+1/c0。  相似文献   

15.
于晓曼  曾祥峰  王祖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17-16418,16424
[目的]研究用乙酸-H2O2淋溶浸出液去除污泥中Cr、Ni、Cd、Pb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研究不同FeCl3/FeSO4初始浓、pH值、FeCl3/FeSO4加入量、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下,乙酸-H2O2淋溶浸出液对污泥中的Cr、Ni、Cd、Pb的去除率。[结果]在pH为9、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h、FeCl3和FeSO4初始浓度分别为0.10和0.05mol/L、nFe3+∶nM2+=1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r、Ni、Cd、Pb去除率分别为86%、92%、89%、99%,浸出后的液体中Cr、Ni、Cd、Pb含量达到安全排放标准。[结论]用乙酸-H2O2淋溶浸出液去除污泥中的Cr、Ni、Cd、Pb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改良剂对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在盐碱土中分别施入不同配比的褐煤、沸石、牛粪、醋渣、石膏及木质素有机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各改良剂降低了土壤的pH值,CO32-、HCO3-离子含量,以及K++Na+离子占阳离子的比例;同时土壤中SO42-、Ca2+、Mg2+含量增加,从而改善了土壤离子组成,增强了土壤的团聚性,改善土壤结构,利于盐分离子的淋洗,使土壤碱性和盐分降低。各处理中以施入35%木质素有机物+35%牛粪+30%石膏(T3)的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气体组合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银白和苹果白杏果实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气调处理,即气体O2与CO2 6种比例组合:3% O2(CA1)、3% O2+2%CO2(CA2)、3%O2+4%CO2(CA3)、8%O2 (CA4)、8%O2+2%CO2(CA5)、8%O2+4%CO2(CA6)及对照(21% O2)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贮藏时间内,气调贮藏可缓解银白杏果实硬度的下降,CA6处理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CA3和CA4处理;冷藏苹果白杏果实的硬度在贮藏后期增加,气调贮藏果实的硬度降低,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在贮藏30 d内,冷藏银白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仍较高,贮藏30~45 d两者明显下降,气调贮藏可缓解其下降,CA3处理的效果最明显;气调贮藏对苹果白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影响不大.气调贮藏可缓解银白和苹果白杏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可见,CA3处理对维持银白杏果实贮藏品质有较好的作用;气调贮藏对苹果白杏果实品质的影响表现在可滴定酸方面,CA1和CA2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土壤重金属镉污染采用统一净化方案并不能取得最佳治理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MSC-IDA(磁性固体螯合剂)的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移除净化技术。设计了4种不同的净化方案,设定不同的土壤样本(重金属镉元素含量:0.925、0.642、0.61 mg)、MSC-IDA浓度(0.01、0.05、0.1、0.20 mol/L)、净化时间(时间:0~120 min)、土壤粒径不同(50、100、200目),研究这些方案下的MSCIDA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移除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方案1条件下,在添加MSC-IDA后,3种土壤样本中镉含量均明显减少,其中样本1的去除率最高,为5.22%;方案2发现,在MSC-IDA添加量小于0.1 mol/L时,土壤中镉的去除率随MSC-ID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MSC-IDA含量超过0.1 mol/L之后,上升幅度逐渐趋于平缓,样本1 (Cd:0.925 mg/kg)去除率>样本2 (Cd:0.642 mg/kg)>样本3 (Cd:0.61 mg/kg)。方案3发现,震荡时间与镉的去除率成正比,但是90 min后,镉去除率增长趋于平...  相似文献   

19.
The solubility of stibnite ( Sb(2)S(3)) was measured at 25 degrees C and 1 atmosphere in solutions ranging from 0.45 to 7.16 percent Na(2)S by weight. Sb(2)S(3): Na(2)S mole ratios of saturated solutions range from 0.238 to 0.403. Stibnite solubility increases at an increasing rate with rising Na(2)S concentration. The reaction that best fits 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2Sb(2)S(3) + HS- + OH-= Sb(4)S(7)(2-) + H(2)O, for which an equilibrium constant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