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摘     
9328 伪狂犬病毒(PRV)在猪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潜在影响/G·J·Iglesias等//Can.J.Vet.Res. 1992,56(1):74—77为研究伪狂犬病毒(PRV)在猪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潜在影响,我们用PRV4892毒株经鼻腔接种二组各10头9周龄的猪,第一组感染剂量10~(4.5)TCID50/猪,第二组为10~(3.5)TCID50/猪。第一组在接种后第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N-butanol fraction of Polygonum hydropiper flavonoids, FNB)对猪伪狂犬病毒(Pseudoabies virus, PR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旨在初步分析FNB的抗氧化效果。【方法】采用10-1至10-10浓度PRV体外感染猪肾细胞(PK15细胞),计算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将3D4/2细胞分为BC组、DMSO组、PRV组、FNB 1、FNB2和FNB3组,BC组用DMEM培养液处理,其余各组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0.1 RPV处理,孵育2 h后,PRV组添加DMEM培养液,DMSO组及FNB1、FNB2、FNB3组分别添加0.05%DMSO及12.5、25、50μg/mL FNB的DMEM培养液。培养4、8、12、24 h后,分别收取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和细胞,通过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细...  相似文献   

3.
以猪伪狂犬病毒(PRV)容A株感染体外培养的ST细胞为模型,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噻唑蓝(MTT)还原法、流式细胞计数检测梯度剂量的PRV病毒感染ST细胞株过程中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PRV感染前期(8h和16h)促进ST细胞的增殖,24h以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与时间密切相关,与感染剂量无显著相关.PRV感染ST细胞可显著地改变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24 h时细胞G1、S期所占比例明显升高,48 h细胞停滞在G2期,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结果表明,PRV在感染过程中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时间紧密联系,最终可显著使细胞停滞在G2期,诱发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7,(4):585-591
为探究急性感染期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在宿主细胞内基因组染色质的状态,首先建立PRV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并测定0.1 MOI PRV感染Neuro-2a细胞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动态,然后收集PRV感染Neuro-2a细胞的样品进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试验(CHIP),并通过qPCR测定病毒部分DNA与组蛋白H3结合形成的染色质状态。结果显示,PRV急性感染Neuro-2a细胞后,部分基因组以染色质结构存在,并与病毒复制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成功建立用于研究PRV基因组染色质状态的CHIP试验方法,为PRV急性感染期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后细胞自噬和凋亡情况,进一步分析鉴定PRV感染条件下与Beclin1互作的猪宿主凋亡家族蛋白。利用免疫印迹(WB)方法检测PRV感染细胞的自噬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探讨凋亡水平;最后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分析PRV感染PK-15细胞中Beclin1与Bcl-2和Bcl-xL的结合水平。结果显示,PRV感染导致LC3-Ⅱ的表达明显增多,而P62显著下降,且AKT(S473)磷酸化水平显著减少;其次,PRV感染诱导细胞凋亡且显著上调剪切型Caspase-9/8的表达水平;最后,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RV感染条件下Beclin1能与Bcl-2和Bcl-xL结合,但结合的水平明显降低。PRV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可能依赖于PI3K-Ⅰ/AKT信号通路,PRV感染可能同时激活了线粒体凋亡途经和死亡受体途经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而PRV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抑制Beclin1和Bcl-2、Bcl-xL结合而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6.
以小鼠三叉神经节(TG)原代细胞为基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MOI=1)感染TG细胞后不同时间点PI3K、Akt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情况.PRV感染TG细胞后,利用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6,(4):553-557
为研究PRV感染PK-15细胞对其细胞凋亡及相关凋亡因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Bax和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RV感染24 h后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与时间密切相关,与感染剂量无显著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也显示PRV能明显提高其凋亡率,PT-PCR显示PRV感染后caspase-3,Bax表达量明显上调,Bcl-xl,Bcl-2表达量明显下调。结果表明,PRV在感染过程中对细胞的生长的影响与时间紧密联系,能够诱发细胞凋亡,Bax,Bcl-2,Bcl-xl,caspase-3,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苏氨酸对体外培养感染伪狂犬病毒(PRV)猪空肠上皮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IPEC-J2细胞为细胞模型,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为未经PRV感染、苏氨酸浓度53.45 mg/L,Ⅰ、Ⅱ、Ⅲ组为试验组,均经PRV感染,苏氨酸浓度分别为53.45、106.90、160.35 mg/L,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孔.37℃、5% CO2培养后1、6、12、24 h每组取1个重复采集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5(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PRV感染极显著降低了IL-1β mRNA表达量(P =0.001),苏氨酸水平(P=0.830)、时间与苏氨酸水平交互作用(P =0.249)的影响均不显著;2)PRV感染对IL-6mRNA表达量影响不显著(P =0.162),随苏氨酸水平升高,IL-6 mRNA表达量极显著地先升高后降低(P=0.002),时间与苏氨酸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 =0.012);3)PRV感染极显著提高了IL-15 mRNA表达量(P =0.000),提高苏氨酸水平极显著提高了IL-15 mRNA表达量(P=0.000),时间与苏氨酸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亦极显著(P =0.000);4) PRV感染极显著提高了TNF-α mRNA表达量(P=0.000),苏氨酸水平(P =0.113)、时间与苏氨酸水平交互作用(P =0.195)的影响均不显著;5)PRV感染极显著提高了TGF-β1 mRNA表达量(P=0.000),时间与苏氨酸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 =0.015),苏氨酸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5).结果提示,补充苏氨酸对感染PRV的IPEC-J2细胞先天性免疫功能具有分子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总体上能够抑制IL-1β、TNF-α、TGF-β1基因表达,加强IL-6、IL-15基因表达,但影响具有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对BHK-21悬浮细胞内质网应激及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影响。【方法】将悬浮的乳仓鼠肾细胞(BHK-21)以感染复数(MOI)0.01接种PRV,分别在接毒后12、24、36、48和56 h取样,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按Reed-Muench法检测病毒滴度,筛选病毒接种处理的合适时间;以不接毒细胞作对照组,分别在感染后12、24、36和48 h取样,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UPR的3种感受蛋白(PERK、IRE1、ATF6)相关通路中基因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在接种PRV同时分别加入0、0.001、0.005、0.01和0.02 μmol/L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g)和0、20、40、80和160 μmol/L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48 h收集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和细胞存活率。【结果】PRV感染56 h细胞存活率低于70%,感染48 h时病毒滴度达到最高(8.1 lg TCID50/mL),因此后续试验分别在接毒后12、24、36和48 h取样。与对照组相比,PRV感染36和48 h GRP78转录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PERK通路中,转录激活因子4(ATF4)转录水平在PRV感染36、48 h均极显著升高(P<0.01),生长抑制DNA损伤基因34(GADD34)转录水平在PRV感染36 h显著升高(P<0.05)、48 h极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P-eIF2α)蛋白水平在PRV感染36、48 h均极显著升高(P<0.01);IRE1通路中,PRV感染组细胞36 h后多以剪切形式sXBP1存在,同时下游p58IPKmRNA水平在36 h显著增加(P<0.05),p58IPK和EDEM mRNA水平在48 h均极显著增加(P<0.01);ATF6通路中,PRV感染不同时间ERp57、PDI、Calnexin和Calreticulin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0 μmol/L组相比,0.01和0.02 μmol/L Tg极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0.005和0.01 μmol/L Tg均极显著增加了PRV病毒滴度(P<0.01)。【结论】PRV感染可以诱导BHK-21悬浮细胞内质网应激,激活UPR的PERK和IRE1信号通路,说明PRV利用内质网应激增强其复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PCV2和PRV混合感染对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及IFN-γ水平的影响。将34头仔猪分为PRV单感染组(Ⅰ组)、PCV2单感染组(Ⅱ组)、PCV2和PRV混合感染组(Ⅲ组)及对照组,Ⅰ组颈部肌内注射PRV 2 mL,Ⅱ组颈部肌内注射PRV2 2 mL,Ⅲ组颈部肌内注射PRV、PRV2各1 mL,对照组颈部肌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分别在实验第0、3、7、14、21、35天空腹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仔猪血清中IL-4、IL-6、IL-10、IFN-γ含量。结果显示,混合感染组猪第8~14天发生死亡,IL-4、IL-10水平均呈上升趋势;IL-6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第3天达到最低值;IFN-γ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第3天达到最低值。PCV2和PRV混合感染对仔猪免疫系统的影响及PCV2引起的免疫抑制机制对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他莫昔芬(Tamoxifen)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以PK15细胞为模型,采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他莫昔芬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他莫昔芬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利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GFP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QXX后PRV g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病毒滴度测定法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QXX后对病毒的抑制情况。【结果】 他莫昔芬用药浓度在6 μmol/L时对细胞活力无影响;在6 μmol/L以下时,与空白组相比,他莫昔芬处理组对细胞周期与凋亡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处理组PRV-GFP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速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他莫昔芬处理后极显著抑制了PRV gB基因mRNA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不同给药浓度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了PRV gB蛋白的表达(P<0.05;P<0.01);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中,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处理组的PRV-QXX子代病毒的复制速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他莫昔芬能显著抑制PR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ISG15)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猪ISG15基因敲除猪肾上皮(PK-15)细胞系,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PK-15敲除ISG15基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K-15以及PK15-ISG15-/-细胞感染PRV的增殖差异,通过RT-qPCR检测PRV-EP0、PRV-gE、PRV-VP16和IFN-β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RV-gE和ISG15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过病毒噬斑检测对子代病毒感染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gRNA1和sgRNA2均成功敲除ISG15基因;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结果表明,敲除ISG15基因对PK-15细胞活力无影响;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PRV感染后,PK15-ISG15-/-细胞中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PK-15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敲除ISG15可以促进PRV的转录和蛋白表达;病毒噬斑试验进一步显示,敲除ISG15可以促进PRV的复制。另外,RT-qPCR结果显示,敲除ISG15可以抑制PRV感染引起的IFN-β转录上调。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K15-ISG15-/-细胞系,并通过PRV感染试验证实ISG15基因可以抑制PR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并推测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IF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PK-15细胞的影响。以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猪肾上皮细胞(PK-15)ASC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通过T7核酸酶检测靶基因的敲除效率;CCK-8试剂盒检测PK-15敲除ASC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K-15以及PK15-ASC-/-细胞感染PRV-GFP病毒的增殖差异;RT-PCR检测PRV-gBIFN-βISG15、IL-1β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RV gE蛋白的表达;TCID50检测子代病毒感染力的滴定。结果表明:两对特异性sgRNA均能对ASC进行基因编辑,但经过T7核酸酶酶切检测进行基因编辑效率分析,结果表明,sgRNA2的基因编辑效率最高;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结果表明,PK-15以及PK15-ASC-/-细胞活力无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PRV-GFP在PK15-ASC-/-细胞中的增殖显著低于PK-15细胞;定量RT-PCR结果表明,PRV-gB基因在PK15-ASC-/-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显著低于PK-15细胞,而IFN-βISG15基因在PK15-ASC-/-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K-15细胞;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RV的gE蛋白在PK15-ASC-/-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PK-15细胞;滴度测定结果表明敲除ASC基因能够显著抑制子代病毒的增殖能力。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K15-ASC-/-细胞系,并通过PRV感染试验证实敲除ASC基因可以抑制PR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苯基吡啶酮衍生物JIB-04对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抗病毒作用,并初步研究可能的作用机制。首先应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JIB-04作用后的细胞活力,并计算半数毒性浓度(CC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应用TCID50方法检测JIB-04预处理和共处理对PDCoV复制的影响,检测JIB-04处理对PDCoV吸附或入侵细胞的影响。最后,应用qRT-PCR、TCID50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IB-04处理对不同时间点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JIB-04在所有受试浓度下均不影响LLC-PK细胞的活力,CC50>640 μmol·L-1,EC50=0.216 μmol·L-1,SI指数>2 963。与未处理的病毒感染组相比,JIB-04处理极显著降低了PDCoV的滴度(P<0.001),但对PDCoV吸附和入侵过程没有影响。感染6 h后,与未处理的病毒感染组相比,JIB-04处理组PDCoV滴度极显著下降(P<0.01);感染12和24 h后,PDCoV滴度、基因组拷贝数、N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JIB-04的细胞毒性较低,药物选择性指数较高,在体外能抵抗PDCoV感染,可以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在PDCoV感染过程中,JIB-04能够抑制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5.
旨在初步探究猪m6A甲基化酶METTL3基因表达水平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损伤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稳定干扰METTL3基因表达水平的IPEC-J2细胞系,用1 μg·mL-1 DON诱导METTL3干扰组和对照组猪肠上皮细胞48 h,通过实时荧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脂多糖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00 TCID50的PRRSV感染猪肺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PAM),感染12 h后用100 ng/m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感染细胞,分别培养12、24、36、48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同时设PRRSV组、LPS组和PAM细胞组,用河南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研究室已建立的Real-time qPCR方法对LPS+PRRSV组和PRRSV组中PRRSV复制水平及各组PAM细胞中IFN-α、TNF-α mRNA转录水平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LPS+PRRSV组与PRRSV组相比,PRRSV拷贝数12~48 h均较低,IFN-α 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 mRNA转录水平升高,在48 h时转录水平降低。而与LPS组相比,LPS+PRRSV组IFN-α mRNA转录水平在12 h时升高,24、36、48 h均降低。结果表明,PRRSV感染PAM细胞经LPS刺激后,IFN-α、TNF-α 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从而抑制了PRRSV在PAM细胞内的复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N蛋白磷酸化修饰是否对病毒的复制及亚基因组的转录产生影响,将XH-GD PRRSV N蛋白的已知磷酸化位点Ser-105和Ser-120分别或同时突变为Ala,拯救突变病毒,命名为A105、A120、A105-120,测定其生长曲线和亚基因组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突变病毒在MARC-145的病毒复制速率与滴度显著低于亲本毒株(P<0.01或P<0.05),而在原代PAMs复制速率降低(P<0.01),不影响病毒最终的滴度。突变毒株的基因组RNA(genomic RNA,g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磷酸化位点突变能显著降低长链亚基因组mRNA(subgenomic RNA,sgmRNA)2、3的转录(P<0.01或P<0.05),但短链sgmRNA4、5表达量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以gRNA表达量为基准对各亚基因组表达量进行整体分析,发现N蛋白磷酸化显著影响了sgmRNA4和sgmRNA5的表达(P<0.01或P<0.05)。结果提示,N蛋白磷酸化位点突变影响PRRSV的复制及亚基因组转录。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敲除干扰素调节因子3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复制的影响。使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RF3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IRF3-sgRNA,转染至HEK293T/17细胞,收获慢病毒并感染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多克隆细胞系,T7酶切鉴定后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PK15-IRF3-/-单克隆稳定细胞系。为验证敲除IRF3基因稳定细胞系是否构建成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RV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病毒复制情况并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PK15-IRF3-/-细胞系感染PRV-GFP后PK15-IRF3-/-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强于PK15细胞。感染PRV野毒(PRV-QXX)后PK15-IRF3-/-病毒滴度明显强于PK15细胞,PRV的gE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K15细胞。在mRNA水平检测两种细胞中PRV TK基因的变化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感染PRV-QXX后,PK15细胞中IFN-βmRNA会随着时间增加显著增高(P<0.05),但PK15-IRF3-/-细胞中IFN-βmRNA则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敲除IRF3基因后显著促进PRV的增殖,IRF3在病毒的复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猪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5,TLR5) 基因表达水平与F18大肠杆菌抗性的关系,试验通过不同血清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18ab和F18ac)侵染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同时通过脂多糖(LPS)分别诱导IPEC-J2细胞4和8 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5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蛋白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F18ab和F18ac)菌体侵染IPEC-J2细胞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LPS诱导IPEC-J2细胞4和8 h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且在LPS诱导IPEC-J2细胞8 h后,TLR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诱导4 h。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TLR5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与LPS诱导及F18大肠杆菌菌体刺激IPEC-J2细胞后mRNA表达水平结果相一致。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分析了TLR5表达水平和F18大肠杆菌侵染的相关性,进一步证实猪TLR5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细胞抵抗F18大肠杆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今后关于TLR5基因功能及其在大肠杆菌腹泻遗传育种应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