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天山中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果的定量评定和区域环境保护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天山中部乌鲁木齐河流域雪岭云杉天然林分布区为研究区,基于2003年Landsat 5 TM和2013年Landsat 8OLI数据、2009年SPOT-5数据以及2009年研究区实地调查数据,使用监督分类和像元二分模型,分析实施天然林保护后,研究区2003至2013年天然林的质量变化.[结果]自2000年天山中部天然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研究区林地面积增加0.94;;在研究区中南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中高海拔区,中等郁闭林地、密林分别增加了39.33;和5.55;,草地面积增加5.98;.研究区其它地类(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50.22;,水体面积减少29.39;.[结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使天山中部天然林保护区森林质量和生境质量向良好方向改善,但应控制建设用地的增加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使区域环境均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南宁市林地时空分布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林地管理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2008、2013、2018年3期南宁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应用空间统计技术,结合转移矩阵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不同时期南宁市林地分布格局,探究林地时空分布动态变化特征及空间聚集规律.[结果]2008—2018年,南宁市天然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金佛山方竹实生苗林与天然林发笋规律的差异.[方法]在金佛山方竹天然林与箐坝、黄莲种源实生苗种植10年后的竹林分别设置3个5 m×5 m的样地进行发笋规律调查,在发笋期分别调查3类金佛山方竹林的发笋量.[结果]2个种源实生苗林与天然林的发笋规律不同,发笋量和质量以天然林最优,箐坝种源竹林其次,黄莲种源竹林最低.[结论]该研究表明在造林初期进行种苗选优对成林质量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佳  王会仁  侯丹  夏德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15-10716,10723
[目的]探究红松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方法]对小兴安岭5个种源25株红松天然林个体进行了调查.[结果]红松天然林个体的生长变异随年龄增大而减小,40年是个体生长从激烈分化转为相对平稳的转折年龄.根据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和选择效率3个指标的分析,初步确定红松天然林早期选择的最佳年龄40年.可用40年的树高和胸径平方预估150年的材积.[结论]为红松选择优树、确定遗传改良试验鉴定年龄等育种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格木为珍贵硬材树种,由于木材珍贵,其天然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分布范围急剧缩小,数量稀少,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树种,探讨格木适生分布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格木天然资源的保护与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格木55个天然分布点,以BCC-CSM2-MR气候模式和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作为气候数据,结合海拔、土壤以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构树天然林生长规律,为野生构树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树干解析法对河南伏牛山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天然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16年生野生构树的胸径、树高与材积总生长量分别为19.55 cm、10.2 m与0.14414 m3;其年均增长量分别为1.222 cm、0.638 m与0.00901 m3;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均在6年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在6~9年生相交,此时为胸径数量成熟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年均生长量均在3年生时达到最大值,两者在6~9年生间相交,此时为树高数量成熟龄;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材积生长率在12年生时开始稳定,胸高形数在10年时基本稳定.早期构树高生长速度快,胸径增长量大,易于成林;天然林材积的增长量明显,并随树龄的增加呈现规律的递增趋势.[结论]构树可作为木本饲用植物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7.
王文帆  迟德富  宇佳  李晓灿  梁素钰  田松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22-12525,12536
[目的]了解松瘿小卷蛾(Cydia zebeana Ratzebury)发生与林分因子的关系,为控制森林主要病虫危害和提高森林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大兴安岭地区93个松瘿小卷蛾受灾小班相关数据研究了松瘿小卷蛾发生与林分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主要受灾海拔区间为400 ~630 m,受灾比较严重的3种林型为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兴安杜鹃白桦林、坡改落叶松林,发病小班数共65个,占发病总数的69.89%.南坡发病数是北坡的2.00倍,郁闭度发病区间相对集中,郁闭度0.40 ~0.70占所有发病总数的87.10%,人工林发病率是天然林发病率的3.84倍,发病林胸径范围主要集中在0~ 16 cm,占受灾林地的93.55%,各胸径组间感病指数差异不显著.虫口密度与发病林地的乔木平均树高、乔木平均胸径均呈显著相关.[结论]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健康维护与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具有防除枇杷INA细菌的拮抗菌.[方法]从枇杷根际土壤中分离冰核细菌拮抗菌,对其进行抑菌圈、杀菌能力、破坏冰核活性蛋白能力测定.[结果]从不同海拔地区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28个菌株,其中有拮抗效果的有55株,平皿拮抗效果强的有15株,再经拮抗系数比较得到9株强拮抗菌菌株,最后筛选出l株杀菌率达98%、破坏冰核蛋白能力达100%的拮抗菌BL-36.[结论] BL-36既有杀菌效果又有破坏冰核蛋白能力,是具有较好利用前景的防除诱发枇杷霜冻害冰核细菌、减轻枇杷霜冻害的生物防治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防城港市(港口区、东兴市)耕地土壤养分变化和改良对策.[方法]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有关土壤检测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分析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结果]防城港市(港口区、东兴市)土壤pH范围为3.7 ~6.7,有机质平均含量24.7g/kg,全氮1.37 g/kg,有效磷27.3 mg/kg,速效钾33 mg/kg.相关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有一定的变化.[结论]根据耕地土壤养分情况,提出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丘陵区文冠果种群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文冠果的种群特征,为文冠果人工林的天然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阳坡、半阳坡和半阴坡文冠果天然林各6块并设置样地,通过实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区文冠果的种群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文冠果种群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标准生命表及不同坡向静态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