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制度环境欠佳、内部运作不良、外部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组织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在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缺乏持续性和长效性。为此,应以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居委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为基础,完善制度环境,夯实资金和人才来源机制,完善组织自身运作机制,实现内外联动,构建以社区农民公共利益需求为导向的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社区公共服务的长效性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组织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为视角,阐述与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农村社会组织设立难、培育滞后、各主体职责模糊等问题,提出明确各主体职责、有效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加强宣传与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参与边疆民族地区“三治”面临着自治主体能动性、制度供给、行为自律不足以及参与“三治”表面化的现实困境。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建设,提升主体自治能力;完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增强其“三治”的规范性;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德治功能;推进“三治结合”,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完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3):105-107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服务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社会组织在提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具有效率高、专业性强等优势,可有效降低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效率。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立足实证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分析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据此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结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扩展了乡村治理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重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网络建立、治理效率,多元主体参与规范性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发现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有效监管、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与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污染治理行为的公共品本质出发,结合湖南省石门县的雄黄矿砷污染治理的案例,揭示了环境公共品存在搭便车、外部效应、供给异质性和非市场交易性这四个特征,由此造成了政府唯一供给,内部化政策缺失,农村环境管理弱势,市场参与不足等农村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最后针对农村重金属污染治理问题的公共品特性,从促进环境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完善环境公共品的政策法规、促进环境公共品的供给公平和增加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市场支持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农村重金属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模式面临的单项主体失灵和多主体协同增效失灵困境,在元治理理论的指引下构建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新模式,即协同政府、市场、志愿组织、家庭等多方力量,探索实现政府、社会及家庭三方协同供给的有效路径,以缓解当下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困难。  相似文献   

8.
多中心治理理论主张社会治理应多主体参与,满足公民日益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目前居家养老PPP供给模式已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但是我国学者把目光集中在PPP模式上而对该模式对地区的社会经济要求考虑不足。通过探讨城乡的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对社会组织形成的影响,得出农村可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第三方的缺失问题,并提出加大区域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提供差别化的服务供给等措施,以推动居家养老PPP供给模式在农村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平凉市乡村治理现状的调查发现,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乡村精英流失、治理主体能力弱化,乡村治理主体单一化,选择性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倾向突出,乡村环境保护问题异常突出等问题。因此,推动平凉市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走好以下路径:一是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强化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再造乡镇管理体制,理顺乡村权力配置关系;四是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多重机制,积极培育乡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0.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治理是重要的一环,而农村社会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化、需求多样化进行深度转型的新形势下,实现农村社会治理,更需要村民、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形成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导、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社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乡村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农村社区中的适配与延伸。乡村治理共同体即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组织、企业和村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村企经济日趋活跃,企业参与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渐凸显。“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提出之前,国内学界就展开了关于企业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升贫困治理效能是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当前我国贫困治理机制多为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治理,未能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贫困治理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复合系统,本质上是要解决不同利益主体的集体行动问题,在借鉴集体行动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个方面去建立和完善贫困治理机制,通过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和行为,完善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基层民主治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主治理的能力,对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参与式民主视角,探讨农村社会组织形成的三条路径:行政化路径、转型化路径、自主化路径,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四大不足”:公益性不足、自主性不足、新元素不足、参与度不足。从政府、农村社会组织、村民三个方面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主治理的能力,建构“多主体”治理模式促进村民自治,以求实现农村社会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是强加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会服务和管理能力增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1]只有加强农村社区治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虽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诸如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礼法平衡和基层分权是农村社会治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以外部力量推动为主、缺乏本土性主体的参与,从而导致了农村社会服务成效不持久。该文基于广州市中新镇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提出以内生社会组织培育作为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变革的思路,在剖析内生社会组织成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契机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 3个典型内生社会组织案例,总结培育内生社会组织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由之路。在对山西省太谷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在治理体系、主体行为能力、社会认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治理体系、提高农村集体产权主体行为能力和促进集体产权的社会认同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治理主体范畴已成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凭借区域与文化的组织特性,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在基层具体公共事务、公共服务与产品、基层民主管理等基层社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参与空间。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面临行政化倾向和管理体制缺陷、参与制度化缺失、参与动力不足等瓶颈。因此,从参与体制机制、制度规范、参与平台、激励扶持等方面设计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路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是中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相比,既有显著的特色优势,也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困境。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通过健全治理机制、倡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引进优秀人才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党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振兴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的发展,也体现在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效益的凸显。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的公共事务治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影响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也不利于地区的和谐与发展。聚焦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优化策略。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主体能力不足、治理组织权责的划分不够明确、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治理方式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对今后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例如,提高治理主体素质,明确治理组织职责,提高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提高治理方式的信息化程度,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26-227
基层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资源相对不足,完善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有效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梳理农村社区多元主体治理现状,针对主体治理观念、治理主体关系、有效参与不足等问题,从多元主体思想观念、协同治理结构与机制的角度为农村社区和谐有序的良性共治状态的达成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