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无为县近年来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棉菜间套、瓜菜连作和粮经结合多熟立体高效种植模式,提出了各种多熟模式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与应用关键。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江浦县发展多熟主体种植具有光温资源、土壤、农民积极性、市场等有利条件。该县多熟立体种植经历了“纯粮型”、“粮经兼顾型”、“经济作物高效型”等阶段,其现状和特点是:“因地制宜,特色明显”;“内容丰富,模式新颖”;“经作为主,增效显著”;“集约生产,技术配套”。特色化、设施化、高效化、多元化是多熟立体种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江浦县发展多熟主体种植具有光温资源、土壤、农民积极性、市场等有利条件。该县多熟立体种植经历了“纯粮型”、“粮经兼顾型”、“经济作物高效型”等阶段 ,其现状和特点是 :“因地制宜 ,特色明显” ;“内容丰富 ,模式新颖” ;“经作为主 ,增效显著” ;“集约生产 ,技术配套”。特色化、设施化、高效化、多元化是多熟立体种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多熟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和发展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光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多熟立体种植。其种植模式主要有:(1)粮食套种复播模式:如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收”吨粮田,小麦、地膜复播玉米“一年两收”吨粮田,小麦、玉米套种复播“一年三收”超吨粮田,麦稻“一年两收”吨粮田等;(2)提高经济效益模式:如麦棉套种、玉棉套种、麦瓜套种、棉花套种小茴香、芝麻、大蒜、葡萄长廊、葡粮间作、毛渠栽桑、粮桑间作等;(3)提高土壤肥力模式:如粮豆间作、粮肥间作,林带及林带过苜蓿等。塔里木盆地发展多熟立体种植有广阔的前景和较大的潜力,是加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其措施是:(1)搞好塔里木盆地多熟立体种植规则;(2)抓好多熟立体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3)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4)抓好示范,搞好宣传。  相似文献   

5.
甘蓝——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山区是杭州市重要产粮区之一,近几年的种植业结构形态变化及发展效益农业过程中,我们积极推广甘蓝一晚稻粮经高产高效种植模式,2006年推广种植面积0.3万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致歉     
阆中是中药材沙参道地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常年沙参下茬种植玉米,一年两熟。这种栽培模式比大面积麦——玉——苕三熟亩产值增加1500元左右。为近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药农综合经济效益,阆中市农业科技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沙参与西瓜轮作、西瓜与菜椒间种的高效栽培新模式。该模式自2003年在阆中西山乡试验成功之后,面积逐年扩大,到2006年,在阆中市种植面积已突破3000亩,并迅速向周边县市辐射。  相似文献   

7.
在1992-1993年定位试验基础上,1994年选择了粮经饲菜肥多元结构和高产高效的3种复种模式,以粮粮型模式为对照,继续开展定位验证,结果粮经菜型的模式3和粮饲型的模式1,年公顷产粮9.29吨和10.64吨,较对照分别增产1.4%和16.1%,模式2和模式1年公顷纯收益1.152万元和1.084万元、较对照增收36.3%和28.2%,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发展立体生产,提高植棉经济效益,促进粮、棉、菜高产高效,在以棉为主前提下,利用棉田空幅合理套种短、矮秆作物,是稳棉增效的一项有效途径。大麦/毛豆、棉/大白菜立体种植,在主作物不减产前提下,获得每亩毛豆(青菜)350kg、大白菜3200kg的好收成,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种植技术易掌握,是一种适宜推广的多熟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农民张培臣在多年日光温室种植的实践中,探索出冬春茬西葫芦-伏豇豆-早熟白菜1年3茬高效种植模式,年亩(1亩=1/15公顷)产值2.5万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这一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经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杭州市萧山区靖江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探索高效种植模式,近年来推广示范甘蓝(包心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一年三熟粮经轮作高效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还显著增加了种植大户收入。全年三季每亩总产值11 650元,减去总成本5 000元,净利6650元。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市农科人员将以粮为主的旱地三熟制创新发展为多种新的种植模式,如将“麦/玉/苕”三熟改为四熟至六熟制,作物也以原粮食型改为“麦/玉/豆”型、粮经型、粮油型、粮菜型、粮药型等多种模式,开创了我市20万亩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局面,适应了市场需求,实现了助农增收,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阆中市旱地作物多熟种植新模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市场经济日益发达、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产品需求日趋多样的现实 ,结合长江下游沿江农区的生态特征和资源特点 ,研究并提出了沿江稻区种植业实行粮饲经菜多元多熟结构的优化途径。开发出粮饲肥、粮饲果、粮饲菜、稻田超高效等类型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与此同时 ,研究了与多元多熟种植模式相配套的高产高效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二00一年,藁城市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几年来,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面积已达到2.88公顷,占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的86.3%。每公顷增加种植效益1250元,全市共增标准化生产效益9917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单位土地经济效益,河北省玉田县农村经济局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在国家蔬菜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的协助下,实施优势农作物多元多熟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创新并总结出了完善成熟的优势农作物生产新模式、新技术和一套立体种植技术体系。2005—2008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万公顷,实现经济效益超亿元。  相似文献   

15.
大蒜花生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土地等资源,发挥作物间的互利作用,叶县大力发展大蒜套种花生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出了一套大蒜套种花生一年两熟的立体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近年来山东枣庄市山亭区的种植户打破传统的麦-棉或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开展立体高效种植技术,筛选出的小麦-大蒜-玉米-芸豆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现将此种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在广西藤县太平镇新雅村实施了2.0ha温室大棚厚皮甜瓜与彩色甜椒套种一年三熟种植试验,平均每公顷产厚皮甜瓜6.00万kg,产值18万元;彩色甜椒3.75万kg,产值30万元;累计每公顷产值48万元,比西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高出1倍以上。该模式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于温室大棚栽培的品种;结合南方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播种育苗期,培育壮苗,合理定植,强化大棚管理,科学防病防虫,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09,(7):26-27
<正>1京郊主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态势1.1粮菜面积稳中有增据北京市种子管理系统统计,2008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种植面积达到22.21万公顷,比2007年增加1.19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37万公顷,增加6.4%,玉米种植面积14.91万公顷,增加5.7%,大豆种植面积0.93万公顷,增加0.4%。随着北京  相似文献   

19.
季学祥  杨雷 《农家致富》2004,(22):30-30
江苏省通州市先锋镇唐家埭村.种植韭菜已近30年的历史,2002年被通州市政府命名为韭菜专业村.产品销往上海、南通等城市,远近闻名。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该村韭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规模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以该村16组为例,2004年全组种植面积64亩.收入达65万元。该组村民组长周洪如,长年种植韭菜面积达4亩多,经多年的摸索.创造了一条亩产超万元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早毛豆、小白瓜、韭薹、韭菜,冬菜、青韭菜。  相似文献   

20.
四川旱地宽带改制多熟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6-1997两年多点对旱地改制带距带比及配套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表明,宽带(4m)对半多熟套种轮作,因带距行比增大,不仅耕种方便,而且有利实行粮经、粮饲、粮肥间套,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增长60%以上,实现稳粮增收和用地、养地结合。在城市郊区、粮经混作区和夏旱常发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2001年四川已推广6万多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