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结合快速检测技术的特点以及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主要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对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影响,包括:快速检测技术提高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增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保障、降低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成本以及其他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的智慧化监管模式指的就是在监管中引入现代化智能技术,从而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和效率的监管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模式、分析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智慧化监管模式下的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扬  范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90-491,529
阐述了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职能:健全农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行政执法提供指导;合理划分政府部门职责权限,融合监管机构职能;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投入,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加强违法行为惩处力度,有效控制农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快速检测技术的特点以及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主要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对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影响,包括:快速检测技术提高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增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保障、降低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成本以及其他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研究进行了梳理,围绕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以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研究进行了梳理,围绕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缺陷与完善以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汪安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98-20799,20854
阐述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的合作、改革现行农村食品安全体制、科学划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职权、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执法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毕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61-2262,2265
我国大陆近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食品监管法律制度的缺陷,亟待解决。台湾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相对大陆来说比较完善,有比较健全的监管机构和法律制度、强有力的社会团体监督以及严厉的违法处罚措施。目前,我国大陆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认证和法律制度,应该借鉴台湾食品安全的监管经验,通过完善食品安全立法制度和法律制度,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以及制定严格的违法处罚措施来健全大陆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香港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和国内交通违法记分制,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建立累积记分制度;详细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累积记分制度的法律依据、实践基础和必要性;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累积记分制度的初步框架体系,以及实施该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不足,本文谈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转型,主要包括:多元化权利配置、合作式法律制度、全方位提高素质以及技术性监管理念等。转型后可以建设现代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现代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是一种基于多元主体监管,具有激励性机制、结果评估,依靠先进技术的合作化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1.
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秀金  王小骊  叶雪珠  胡桂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77-10477,10480
从食品安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食品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原则和方法,从监管体系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问题依赖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食品原料安全控制,应健全法律制度,提高全民认识;建立管理机制,抑制食品质量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大疫病疫情及微生物风险的控制力度,确保畜产品原料安全;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与控制,积极推广绿色产品生产技术;实行食品溯源制度,完善监控体系;不断完善检测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产业协作组织,加强指导,有效控制食品原料安全,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食品安全市场频现“柠檬市场”现象,基于以往学者对于柠檬市场和食品安全的研究,从“柠檬市场”理论角度提出了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如限定各主体的行为规范、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实施企业自检制度、推动全民参与等,为净化食品市场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分析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食品安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系统及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建立二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实现对食品安全监测的预警分析。以《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6年白酒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数据构建灰色残差修正模型,对2007年数据进行预测,预测值为82.74%,与实际值82.04%相当接近。研究表明,该分析方法应用于食品安全预警,可有效对食品安全态势进行预测,为食品安全快速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存在数据采集不精准及效率低,数据分析不系统及不到位,数据应用面狭窄及场景化不强等难题,亟需探明解决方法。通过总结国内外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研究现况与发展趋势,梳理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基本特性,掌握食品安全舆情监测所涉及的技术体系,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三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一,借助关键词库形成监控探针、构建动态媒体库,有利于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准度;第二,增加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如舆情分级、舆情事件处理分类、多维度分析、舆情群体分析、舆情处置分析、舆情预警分析和政策支持分析等,有利于充分挖掘舆情重要信息;第三,落实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的场景化服务,有利于实现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的创新性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吉林省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发,要增强对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做到对食品安全危机有效预警,政府部门应该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机制,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的监测数据。本文通过分析吉林省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完善我省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质量管理(QC)七大工具广泛地运用于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就食品企业而言,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是最基本的工作。在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体系)中,通过对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所有危害开展危害分析、评估,确定关键控制点,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建立监测系统等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与此同时,由于害虫对食品安全和适宜食用性构成了主要威胁,因此害虫控制也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需关注的管理点。针对这一管理点应用质量管理(QC)七大工具的方法,将害虫控制更加科学化,管理更有目的性,加强虫害控制效果,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监控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以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卫健委多监测系统间食品分类编码不规范、层级不统一,数据难以有效关联、深度挖掘等问题,以现有全国食品污染物填报系统、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和全国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数据汇总信息平台中的食品分类和编码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系统食品大类构成、设计目标、分类层次及依据、编码位数及规则,结合我国饮食结构特征,构建基于食品分类+属性的多元组合理论方法及编码规则,建立基于通用标准体系的食品映射标注系统网络平台并形成数据映射融合机制。基本完成了卫健委三大监测系统中食品分类和编码的映射工作,实现了数据融合。建立的通用标准体系具备兼容性强、可进化、可扩展特点,可以实现现有食品安全数据的跨库查询、统计,为进一步实现跨系统、跨部门、全链条食品安全业务数据融合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Food safety is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in every country regardles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ood scandals in the world has l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several strategies to fortify the food supply system to a high food safety standard. This relies heavily on laboratory testing services but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food contaminants and toxicants are limited by sophisticated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s,long analysis time,large instruments and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s. In this review,we have incorporated most of the current and potential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for many notorious food contaminants and toxicants including microbial agents,toxic ions,pesticides,veterinary drugs and preservatives,as well as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enes and adulterated edible oil. Development of rapid,accurate,easy-to-use and affordable testing methods could urge food handlers and the public to actively screen for food contaminants and toxicants instead of passively relying on monitoring by the government examination facility. This review also provid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how to encourage the public to engage in the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vide optimal education and financial assistance that may improve the current Chinese food safety contro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