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酸(GA)对黄羽肉仔鸡免疫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0只体重接近的1日龄健康黄羽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处理组(LPS组)、黄芪多糖组(APS组)、高剂量甘草酸组(GAH组)、中剂量甘草酸组(GAM组)和低剂量甘草酸组(GAL组)。空白对照组于14、16、18、20日龄早上腹腔注射0.9%无菌生理盐水2 mL,其余各组同时间注射等量的LPS溶液(1.5 mg/kg BW)建立体内免疫应激模型。空白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APS组、GAH、GAM和GAL组于应激模型建立阶段及前后3 d (即11~23 d)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400 mg/kg黄芪多糖(APS)和120、100、80 mg/kg的GA;试验期49 d。在21、28、35、42、49日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鸡采集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CD4、CD8分子含量及免疫活性物质IgA、IgG、IgM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1~49日龄时,其余5组肉仔鸡血清CD4分子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CD8分子、IgA、IgG、IgM (除GAH组和APS组外)含量均有所升高。与LPS组相比,APS组和3个GA组肉仔鸡血清CD4分子含量均有所升高,而血清CD8分子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IgA、IgG、IgM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此外,在3个GA组间,肉仔鸡血清CD4分子含量均随GA添加量增加而升高,其中GAH组的升高幅度与APS组最接近,尤其是在42日龄时,GAH组与APS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LPS组(P<0.01;P<0.05);而肉仔鸡血清CD8分子、IgA、IgG、IgM含量随GA添加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GAH组的降低幅度与APS组最接近,在CD8分子含量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35和49日龄时,GAH组肉仔鸡CD8分子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IgA含量方面,除35日龄外,其他日龄时GAH组与AP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21和49日龄时,GAH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IgG含量方面,除28日龄外,其他日龄时GAH组与AP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35日龄时,GAH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IgM含量方面,除42日龄外,其他日龄时GAH组与APS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21日龄时,GAH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GA能有效缓解黄羽肉仔鸡对LPS刺激引起的免疫应激反应,增强免疫调节能力,且与保护效果之间有剂量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GAH>GAM>GAL。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山豆根多糖(SSP)对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感染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 virus Ⅱ type,PCV2)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本试验设空白对照组、PCV2感染组、脂多糖(LPS)对照组和3种浓度(100、200和400 μg/mL)的山豆根多糖组,采用PCV2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0、200和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培养24 h后收集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和胞内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的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OX-2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结果显示,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后极显著提高了MCP-1、IL-8分泌水平和细胞内COX-1、COX-2酶活性(P<0.01),iNOS、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提升(P<0.01);100、200、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处理后,3D4/2细胞MCP-1、IL-8分泌水平和细胞内COX-1、COX-2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处理后效果最显著,细胞内iNOS、COX-2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样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100、200、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处理后,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了由PCV2诱导的iNOS蛋白表达量的增加(P<0.05;P<0.01),经200、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处理后显著抑制COX-2蛋白表达量的增加,400 μg/mL山豆根多糖处理效果最佳。综上所述,山豆根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CV2感染所引起的促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升高及其蛋白的表达,起到一定的缓解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精料维生素A(VA)添加水平对生茸期马鹿日粮营养物质消化、血液生化指标及鹿茸产量的影响,以阿尔泰马鹿为研究对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5~7岁龄公鹿18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试验Ⅰ、Ⅱ和Ⅲ组,每组6头。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VA添加水平为12 800、18 800和24 800 IU/kg的精料,粗饲料由苜蓿干草和麦秸组成,自由采食。预试期15 d,正试期66 d。结果表明:①试验Ⅰ组干物质(DM)、有机物(OM)、钙(Ca)、磷(P)的采食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1),且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粗蛋白质、磷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②试验Ⅰ组磷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其余营养物质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精料VA添加水平对阿尔泰马鹿的蛋白质代谢和糖脂代谢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血液总蛋白(TP)、血糖(GLU)随着VA添加水平的升高有升高的趋势,而总胆固醇(TC)、尿素氮(UREA)等则有下降的趋势。④血液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VA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其中试验Ⅱ和Ⅲ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⑤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随着VA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中试验Ⅲ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和Ⅱ组(P<0.01)。⑥试验Ⅲ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VA添加水平升高呈极显著升高变化(P<0.01)。⑦试验Ⅱ和Ⅲ组血液生长激素(GH)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Ⅲ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VA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血液雌二醇(E2)含量随着饲喂精料VA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1)。血液睾酮(T)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含量有随VA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P>0.05)。⑧各组之间鹿茸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试验Ⅰ组最高,试验Ⅲ组产茸量最低。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精料VA添加水平为12 800 IU/kg时阿尔泰马鹿有较高的采食量和鹿茸产量,精料VA添加水平为24 800 IU/kg时阿尔泰马鹿有较强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综合生产效益,推荐马鹿精料VA添加水平为12 800 IU/kg。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生长抑素(SS)和皮质抑素(CST)双表达DNA疫苗免疫杂交水牛育成牛的促生长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验证。将鉴定正确的pVGS/2SS-2A-S/CST-asd质粒电转入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构建生长抑素和皮质抑素双表达活载体疫苗。将16头6~12月龄杂交水牛育成牛随机分为低(TL)、中(TM)、高(TH)剂量组及PBS对照组(NC),每组4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双表达疫苗和PBS进行鼻腔免疫,初免时每天09:00和15:00免疫2次,连续免疫3 d,2周后以相同程序加强免疫1次,对免疫后不同时期的增重效果和免疫应答水平等进行监测。免疫应答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免疫后均引起了免疫应答,TL组在初免后2周产生的SS抗体水平高于TM和TH组,而TM组SS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优于TL (75%)和TH组(50%);初免后2周产生的CST抗体水平则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抗体水平随免疫剂量下降呈下降的趋势;初免后7周SS抗体和CST抗体水平和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也有部分牛出现抗体升高趋势;免疫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初免后2周TL和TM组IL-4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免疫后7周对照组的IL-4水平显著高于TL组(P<0.05),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INF-γ水平在初免后2周显著高于TL和TM组(P<0.05),免疫后7周对照组显著高于TL组(P<0.05),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比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发现,初免后2周抗体阳性组的IL-4水平极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初免后7周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抗体阳性组INF-γ在初免后2和7周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增重效果检测显示,初免后2周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各时期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抗体阳性组仅在初免后2周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激素检测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初免后2周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初免后7周TL组GH和IG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抗体阳性组的GH和IGF-1水平在初免后2周极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而初免后7周则极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各时期采集的水样、土样、粪样中均未检测到目的片段,证实了疫苗的安全性。本试验结果表明,双表达疫苗免疫后机体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能提高育成牛的平均日增重,且对环境未产生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耿爽  耿春银  杨濛  张敏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4):1240-1250
本试验通过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两种不同的无抗制剂,探究其对育肥猪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体重为(85.95±3.48) kg的LDY三元杂交猪60头,分为对照组、试验1、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阉公猪和母猪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的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的复方中药提取物。结果表明:①3组间生长性能各项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空肠的绒毛高度(VH)、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2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和2组盲肠菌群香浓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辛普森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的香浓指数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④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盲肠菌群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均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升高(P<0.05),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放线菌门丰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链球菌属丰度显著升高(P<0.05),苏黎世杆菌属、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和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瘤胃菌属和链球菌属丰度显著升高(P<0.05),苏黎世杆菌属、梭菌属_13、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梭菌属_13和链球菌属丰度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试验1组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瘤胃菌属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⑤试验1组Occludin、Zo-1、Claudin-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ccludin、Claudin-1表达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和复方中药提取物对育肥猪肠道健康均有改善作用,但红曲合生元酵母硒锗复合制剂组饲喂效果优于复方中药提取物组。  相似文献   

6.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选取最佳药物剂量2 g/kg的山豆根多糖(Sophora subprosrate polysaccharide,SSP)添加到罗非鱼饲料中,验证该剂量山豆根多糖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作用效果。将罗非鱼分为山豆根多糖组(在饲料中添加2 g/kg的山豆根多糖)、黄芪多糖对照组(在饲料中添加20 mg/kg的黄芪多糖)和空白对照组(投喂罗非鱼基础饲料)。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每个重复100尾罗非鱼,连续养殖30 d后,对各试验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山豆根多糖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山豆根多糖组罗非鱼血液中淋巴细胞比率(LYMPH)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和黄芪多糖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山豆根多糖组罗非鱼血清中白蛋白(ALB)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且其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山豆根多糖组极显著提高了罗非鱼血清和肝脏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1)。试验说明,2 g/kg的山豆根多糖添加到饲料中投喂30 d,能有效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并通过增加淋巴细胞比例、提高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为评价单宁酸的生物学效应提供参考。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考察在无饲粮下2种单宁酸对猪模拟胃液、模拟小肠液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设5个处理,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 mg (胃液体积为20 mL,小肠液体积为22 mL);单宁酸1,10 mg;单宁酸1,20 mg;单宁酸2,10 mg;单宁酸2,20 mg。测定各处理的胃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试验二考察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单宁酸对猪仿生消化中胃、小肠阶段消化酶活性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处理,单宁酸在饲粮中的含量分别为0 mg·(2 g)-1;单宁酸1,10 mg·(2 g)-1;单宁酸1,20 mg·(2 g)-1;单宁酸2,10 mg·(2 g)-1;单宁酸2,20 mg·(2 g)-1。测定仿生消化中胃阶段0.5和4 h时胃蛋白酶活性,小肠阶段0.5、4和8 h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及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测定饲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结果表明:1)无饲粮的情况下,和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单宁酸对模拟胃液中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单宁酸1比单宁酸2更高地降低了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2)在饲粮进行仿生消化的胃消化0.5~4 h内,除4 h时10 mg·(2 g)-1添加量外,添加单宁酸1时胃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添加单宁酸2时的相应值(P<0.05),除单宁酸2在消化0.5 h外,2种单宁酸在添加10 mg·(2 g)-1时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20 mg·(2 g)-1添加量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0.5 h时,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2的2个水平对消化液中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显著降低了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单宁酸1的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活性高于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4 h时,除添加水平为20 mg·(2 g)-1时的糜蛋白酶活性外,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消化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活性高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而胰蛋白酶活性低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8 h时,饲粮中单宁酸的添加量影响了淀粉酶的活性,但单宁酸1和单宁酸2各两个添加量在淀粉酶的平均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单宁酸在两种添加水平下均显著降低了饲料粗蛋白消化率(P<0.05),且单宁酸2比单宁酸1更多地降低了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综上所述,在有、无饲粮条件下,单宁酸对消化酶活性呈现不一致影响。单宁酸影响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可能主要与消化液中糜蛋白酶活性降低以及单宁酸与饲粮中的化学成分形成螯合物降低了小肠消化酶的水解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低聚壳聚糖、酸化剂单独使用及与复合酶组合使用对1~66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 440只1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8个处理组:对照组(无抗生素添加)、抗生素组(225 mg/kg金霉素+200 mg/kg恩拉霉素)、益生菌1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200 mg/kg乳酸杆菌+1 000 mg/kg活性酵母)、益生菌2组(200 mg/kg混合菌产品)、低聚壳聚糖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酸化剂组(2 000 mg/kg苯甲酸+2 000 mg/kg柠檬酸)、无抗组合1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1 000 mg/kg酸化剂+500 mg/kg复合酶)、无抗组合2组(益生菌1组+无抗组合1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分3个阶段,试验期66 d。结果显示,1~21日龄,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益生菌1、2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无抗组合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益生菌1组和无抗组合2组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无抗组合1组血浆IgG含量高于抗生素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酸化剂组外,其他各组血浆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2~42日龄,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2组体重、平均日增重均高于抗生素组,且低聚壳聚糖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组料重比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不同无抗组合对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43~66日龄,不同无抗组合对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益生菌1组、低聚壳聚糖组和无抗组合1、2组血浆IgM含量均高于抗生素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2组和无抗组合1、2组腹脂率均低于抗生素组(P>0.05),酸化剂组腹脂率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益生菌2组和无抗组合1、2组45 min肉色L*值低于抗生素组(P>0.05),低聚壳聚糖组45 min肉色L*值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综合本试验3个阶段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等结果,推荐1~66日龄快大型黄羽肉公鸡基础无抗日粮中同时添加50 mg/kg低聚壳聚糖、1 000 mg/kg酸化剂和500 mg/kg复合酶代替抗生素来提高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及其替代抗生素后对仔猪的影响。【方法】 选取80头日龄(28 d±2 d)、体重(9.31 kg±0.52 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中、高剂量复合微生态制剂组(LOW、MED和HIG)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分别为1×1011、2×1011、3×1011 CFU/kg);抗生素组(ANT)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试验期为28 d。记录试验仔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腹泻及采食情况。试验第28天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采集盲肠内容物,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①MED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上升(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MED和HIG组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LOW和MED组的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MED和HIG组仔猪胸腺指数及MED组脾脏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MED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ANT组(P<0.05)。③LOW、MED和HIG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上升(P<0.05),MED和ANT组的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上升(P<0.05),LOW、MED和ANT组的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④LOW和MED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MED和ANT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⑤LOW、MED和ANT组仔猪盲肠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LOW和ANT组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HIG和ANT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MED、HIG和ANT组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而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HIG组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MED、HIG和ANT组毛螺菌属(Lachnospir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HIG和ANT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相较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LOW和HIG组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组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改善盲肠微生物的菌群丰度,降低肠道致病菌的丰度,降低腹泻率,其中添加0.2%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为2×1011 CFU/kg)的效果较好,能达到与添加抗生素相似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硝酸钠调控水牛瘤胃甲烷生成对脂肪酸生物氢化途径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设计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0:60,试验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各添加0.25 mg/mL的α-亚麻酸,硝酸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1、2、3 mg/mL。分别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在培养24 h结束后测定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培养液24 h的总产气量、甲烷(CH4)含量和甲烷/总产气量的比例(P<0.05),添加1、2和3 mg/mL硝酸钠后瘤胃液甲烷含量分别降低了89.62%、91.20%、91.75%。②添加硝酸钠组瘤胃培养液的pH和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别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3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 cis-9,trans-11、C18:2 trans-10,cis-12、C2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及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n6c、C18:1n9t、C20:5n3(EPA)和C22:6n3(DH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 mg/mL硝酸钠组含量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3n3、C18:2n6c和C18:1n9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体外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产气量和甲烷含量,pH和NH3-N含量显著升高,TVFA含量降低,通过显著减少丙酸含量而升高乙酸/丙酸;添加1 mg/mL硝酸钠可显著提高瘤胃液共轭亚油酸(CLA)和UFA含量,且在抑制甲烷产生的同时能够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氢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载锌蒙脱石(zinc-montmorillonite,Zn-MMT)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科宝公雏288只,按体重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仔鸡。对照组(CK)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正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40 mg·kg-1 ZnSO4,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40、60和80 mg·kg-1 Zn-MMT(均以Zn含量计算),自由采食饮水,试验42 d,采集肠道和脾组织,并测定脾IL-2、TNF-αIgGIgA基因表达及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结果表明:1)与CK和ZnSO4组相比,Zn-MMT对肉鸡平均日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无显著影响(P>0.05),但80 mg·kg-1 Zn-MMT显著降低了1~21、22~42及1~42日龄的仔鸡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P<0.05),且40 mg·kg-1的Zn-MMT显著降低1~42日龄的料重比(feed to gain ratio,F/G)(P<0.05)。2)相比CK组,添加ZnSO4和60 mg·kg-1的Zn-MMT显著提高21日龄法氏囊指数(P<0.05),且60 mg·kg-1的Zn-MMT提高42日龄法氏囊指数(P<0.05)。同时,ZnSO4、20和40 mg·kg-1的Zn-MMT显著提高42日龄脾IgG的表达(P<0.05)。同时,ZnSO4组显著提高脾IgA的表达(P<0.05)。相比CK和ZnSO4组,20 mg·kg-1的Zn-MMT显著提高脾TNF-α表达,添加40、60和80 mg·kg-1的Zn-MMT显著提高脾IL-2的表达(P<0.05)。3)与CK相比,Zn-MMT对肉鸡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4)相比CK与ZnSO4组,添加40 mg·kg-1的Zn-MMT可以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高度(villus height,VH)和绒毛高/隐窝深(villi height to crypt depth ratio,V/C)(P<0.05),且显著降低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crypt depth,CD)(P<0.05),但对回肠的CD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相比CK组,40 mg·kg-1的Zn-MMT显著提高回肠的VH和V/C(P<0.05),但与ZnSO4组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ZnSO4对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H、CD、V/C及回肠的VH、C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回肠的V/C(P<0.05)。结果显示,日粮添加Zn-MMT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绒毛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旨在观察不同光照周期对新西兰白色母兔褪黑激素受体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的分布和表达模式,从而进一步分析褪黑激素在不同光照周期下调控母兔发情的机制。选用5月龄未经产新西兰母兔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前10 d各试验组采用"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制度,后6 d分别采用长光照(16 h光照:8 h黑暗)、短光照(8 h光照:16 h黑暗)和正常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对照组)的光照制度,光照强度80 lx,试验期为16 d。试验结束后剖杀动物,取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用q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周期对母兔的下丘脑、垂体、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分布与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丘脑,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较长光照组高88.8%(P<0.05),较对照组高54.9%(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MT2 mRNA表达量在不同光周期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长光照组下丘脑室周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69.4%(P<0.05),较对照组少37.3%(P<0.05),短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多104.8%(P<0.05);同样,长光照组室旁核的MT1阳性细胞数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2.9%(P<0.05),对照组明显较短光照组少55.8%(P<0.05),而长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垂体,短光照组的MT1 mRNA表达量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64%(P<0.05),比对照组显著高49.5%(P<0.05),而长光照组比对照组显著低43.5%(P<0.05);但不同光周期下MT2 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长光照组的卵巢MT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33.3%(P<0.05),较短光照组低53.6%(P<0.05),短光照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中短光照组M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显著高90.0%(P<0.05),比长光照组显著高100%(P<0.05),长光照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短光照周期显著提高了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褪黑激素受体亚型MT1表达,而不是MT2受体亚型。光照周期调控母兔发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褪黑激素通过MT1受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试验针对不同芽孢杆菌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酪酸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酪酸菌、凝结芽孢杆菌+酪酸菌+巨大芽孢杆菌复合制剂,添加量0.2%,饲喂43 d。结果表明,各组的血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和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Ⅱ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Ⅲ、Ⅳ组则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Ⅳ组则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IgG和IgM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Ⅱ、Ⅲ、Ⅳ组则显著提高(P<0.05)。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奶牛产奶量、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接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K)及APS20、APS55和APS90组,每组11头。所有试验牛均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灌服温水200 mL,试验组分别灌服20、55、和90 g/d的APS溶液200 mL,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正试期内,每10 d统计1次产奶量;于正试期的第0、30、60天采集乳样,测定乳中体细胞数(SCC);于正试期第0、30、60天晨饲前,采集奶牛尾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中相关免疫指标、抗氧化指标。【结果】在试验全期,各组产奶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细胞数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和60天时,APS55组体细胞评分(SCS)均显著降低(P<0.05),APS20和APS90组SCS在各时间点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APS90组极显著高于APS55组(P<0.01)。在免疫指标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天时,APS20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增加(P<0.05),APS55与APS90组血清中IL-2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第60天时,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IL-2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且APS55与APS90组IL-2含量极显著高于APS20组(P<0.01);第60天时,APS55组血清中IL-6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抗氧化指标方面,与CK组相比,第30、60天时,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第60天时,ASP90组血清中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APS20、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APS55和APS90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增加(P<0.01),且显著高于APS20组(P<0.05)。【结论】55 g/d APS可以提高奶牛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并且降低乳中体细胞数,结果为APS在奶牛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缩合单宁对海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缩合单宁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始体重为(2.76±0.05) g的健康海鲈4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投喂3种等氮等脂饲料,即T1(基础饲料,对照组)、T2(基础饲料+1 g/kg缩合单宁)和T3(基础饲料+2 g/kg缩合单宁)。采取饱食投喂方式,试验周期为63 d。【结果】各组之间成活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T3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T1和T2组(P<0.05);各组之间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表现为T1>T2>T3(P<0.05),T3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T1组(P<0.05),T1和T2组之间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灰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T1组相比,T2和T3组海鲈肠道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绒毛长度显著降低(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1 g/kg缩合单宁不影响海鲈生长性能,但降低了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添加2 g/kg缩合单宁抑制了海鲈生长,降低了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且破坏了肠道组织结构。缩合单宁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海鲈,建议添加剂量不超过1 g/k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伊拉肉兔为研究对象,探究肉兔运输后在禁食与非禁食条件下对其应激水平、肉品质和行为的影响,探索合理的肉兔运输后的处理方式。试验选取80只体重相近((2.5±0.5) kg)的伊拉公兔,随机分为8个组:对照组、运输后0 h组、非禁食6 h组、非禁食24 h、禁食6 h组、禁食24 h组、禁食行为观察组和非禁食行为观察组(做行为观察,不屠宰)。预试期为7 d,正式期的运输时间为2 h。结果发现,在血清生化测定中,和对照组相比,运输后0 h组血清ALT、AST、TG、Glu、CK、LDH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运输后0 h组血清TP浓度显著下降,皮质醇浓度显著上升(P<0.05)。非禁食24 h组血糖水平高于禁食24 h组(P<0.05)、血清CK浓度低于禁食24 h组(P<0.01),非禁食6 h的LDH水平低于禁食6 h组(P<0.05)。在肉品质测定中,运输后0 h时肌肉pH显著上升(P<0.05),肌肉L*a*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非禁食24 h组的L*a*b*值显著高于禁食24 h组。而禁食组与非禁食组的肌肉pH、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等无显著差异(P>0.05)。在基因表达方面,运输后0 h时JNKCaspase-3的mRNA水平显著上升(P<0.05)。非禁食相比于禁食降低了JNK mRNA相对表达量(P<0.05),对Caspase-3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在行为学方面,非禁食相比于禁食降低了肉兔的食粪行为(P<0.05),对于肉兔刻板行为改变不明显(P>0.05)。本研究提示,在运输后静养期间,24 h非禁食能一定程度降低肉兔的应激、减少机体损伤、改善兔肉品质,有利于提高肉兔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芦丁对缓解热应激小鼠睾丸组织损伤的影响。将30只5周龄体重相近(20~22 g)的ICR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小鼠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CON组)、0(HS组)、250(HS+R250)、500(HS+R500)和1 000(HS+R1000) mg·kg-1芦丁的日粮,饲养10 d后,除对照组(CON)外,所有小鼠在每天10:00至14:00之间置于42℃恒温箱中连续处理8 d后屠宰取样分析。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HS组小鼠睾丸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而日粮添加250 mg·kg-1芦丁显著提高热应激小鼠睾丸指数(P<0.05);小鼠睾丸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S组小鼠生精小管直径和横截面积显著降低(P<0.05),生精细胞脱落比率显著增加(P<0.05);与HS组相比,HS+R250组小鼠生精小管横截面积显著增加(P<0.05),生精细胞脱落比率显著降低(P<0.05),HS+R500组生精细胞脱落比率也显著降低(P<0.05),HS+R1000组小鼠生精小管直径显著增加(P<0.05);小鼠睾丸指数、生精小管直径及生精小管脱落比率在芦丁处理组与CO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HS+R250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横截面积显著高于CON组(P<0.05)。2)与CON组相比,HS组小鼠睾丸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血红素酶-1(HO-1)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日粮添加250 mg·kg-1芦丁显著降低热应激小鼠睾丸组织中MDA含量(P<0.05),提高T-AOC与GSH含量(P<0.05),并增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HO-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mRNA的表达量(P<0.05),而添加500和1 000 mg·kg-1芦丁也显著提高了GSH含量(P<0.05);与CON组相比,除HS+R250组Nrf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外,芦丁组热应激小鼠睾丸组织抗氧化相应基因与酶活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3)热应激小鼠睾丸中核因子-κB (NF-κB)、TOLL样受体4(TLR-4)和Bax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而Bcl-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日粮添加250 mg·kg-1芦丁显著降低NF-κB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白细胞介素-Iβ(IL-1β)和Bax mRNA表达量(P<0.05),增强Bcl-2的表达水平(P<0.05);添加500 mg·kg-1芦丁显著降低NF-κBTLR-4表达量(P<0.05),而1 000 mg·kg-1芦丁能够显著增加Bcl-2的表达(P<0.05);小鼠睾丸组织中免疫和增值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添加芦丁组及CO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日粮添加适宜剂量芦丁具有改善热应激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及功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芦丁通过Nrf2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及调控Bax/Bcl-2 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250 mg·kg-1芦丁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长期添加藤茶提取物对肥育猪血清游离氨基酸、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30 kg的三元杂交(杜×长×大)去势公猪90头,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复合物组(A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3%植物精油复合物)、藤茶提取物组(B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3%藤茶提取物),每组6个栏,每栏5头猪。试验猪体重达到130 kg左右出栏称重,每栏挑选最接近该栏平均体重的猪进行采血、屠宰,以A组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①与CON组比较,B组的血清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等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组氨酸(Hi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酸(Glu)、丙氨酸(Ala)、脯氨酸(Pro)等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的血清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Met、苏氨酸(Thr)含量显著升高(P<0.05),His含量显著降低(P<0.05),非必需氨基酸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与CON组比较,A、B组猪的腹脂重均显著提高(P<0.05),但A、B组之间腹脂重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宰前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宰后背最长肌肉色、pH、滴水损失、大理石评分、肌内脂肪和剪切力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组比较,B组肌肉嫩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A、B组的肉汤清浊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肌肉外形、气味、异味、多汁性、肉汤鲜度评分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日粮中长期添加0.03%藤茶提取物可以显著改变肥育猪血清游离氨基酸组成,并一定程度改善猪肉嫩度;长期添加藤茶提取物或植物精油复合物对肥育猪胴体和肌肉性状均无显著改善效果,且均易造成腹部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