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骨骼肌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纤维是骨骼肌的基本单位。肌纤维的类型决定畜禽肌内脂肪含量、嫩度以及肉色等肉品质特性。一般而言,动物骨骼肌肌纤维数目在胚胎发育期间基本已固定,动物出生后骨骼肌肌纤维的数量基本维持恒定。骨骼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肌纤维组成和类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们会随着骨骼肌对代谢与功能需求的改变而发生转变。再者,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许多信号通路与因子的调控。本文主要针对家禽早期肌纤维形成特点及肌纤维类型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有助于更深刻认识肌纤维类型分化的遗传机制,为今后深入研究肉质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是机体中最为丰富并高度特化的组织,约占全身重量的40%。大多数骨骼肌是由具有收缩、代谢、抗疲劳性以及病理生理情况下表现出不同易损性的各种肌纤维混合组成的。动物出生后肌纤维数目基本恒定,肌纤维的生长发育主要依赖于肌纤维维度的增加与类型的转化,而转化的结果将导致肌肉中的主要肌纤维类型占比发生改变,并直接影响到肉色、肌内脂肪沉积和嫩度等肉质性状,使肉质具有差异性。该文总结了肌纤维的分类及其特性,以及影响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因素和机理,以期为骨骼肌肌纤维的分类及其转化以及家畜肉质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3种类型。其中骨骼肌是畜禽最大的器官,约占畜禽身体质量的40%,它由大小、形状及肌肉收缩蛋白含量不同的肌纤维构成,对维持身体姿势、呼吸和体温调节是必不可少的。在肌纤维发育的各阶段,复杂的外在和内在机制共同调控着肌肉的发生,相关的信号机制在这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畜禽的骨骼肌是主要的肉产品来源,而肉质性状的改善也是每个畜禽场的重要目标,因此对肌纤维的发生及相关机制的全面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整合1987—2022年国内外肌纤维研究相关文献,对肌纤维的发生、类型及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与畜禽肌纤维发育规律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并对目前畜禽肌纤维调控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肌纤维是构成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纤维类型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受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发生转化,而肌纤维特性与肉色、持水性能、pH和脂内脂肪含量等肉品质有关,直接决定畜禽肉品质的好坏。因此,近年来肌纤维的生长发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影响猪肌纤维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调控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猪肌纤维类型及其转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组成,根据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的不同,将肌纤维分为Ⅰ、Ⅱa、Ⅱx和Ⅱb型。骨骼肌中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可影响屠宰后肉质,而肌纤维类型的转化则受体内多种信号通路和调控因子的调节以及饲粮营养因素的调控。本文对肌纤维转化的分子信号通路及其营养调控进行初步总结,为今后研究通过营养策略调控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成年哺乳动物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根据肌球蛋白重链(MyHC)基因的多态性表达可分为MyHCⅠ、Ⅱa、Ⅱx和Ⅱb 4种类型。肌纤维类型在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下会发生转化,进而改变肌纤维类型组成。肌纤维类型组成与肌肉品质有着密切关系。肌纤维类型组成不同,宰后肌肉感官品质不同,感官品质进一步决定肌肉的风味及口感。猪是重要产肉经济动物,深入了解影响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因素有助于人们对猪肌肉品质进行有效调控。文章综述了遗传、生长阶段、环境温度、营养、添加剂等因素对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组织的基本单位。肌肉的肌纤维类型组成与肉品质密切相关,并可在机体生长发育、营养和饲养环境等外界刺激下发生变化。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和育种学家对肉品质的关注,家禽肌纤维类型及其转换规律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家禽肌纤维类型调控机理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进展。充分了解目前有关肌纤维类型转化的研究,是后续开展相关肉品质与调控机制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此背景下,作者介绍了肌纤维的结构组成及不同类型的分类方法,简述了肌纤维类型与家禽肌肉品质特征相关性状如肉色、pH、系水力和嫩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生长、品种、环境和饲养方式等因素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现有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旨在为家禽肌纤维类型转换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未来优质肉鸡的育种方向提出了展望,希望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单细胞/空间组学技术、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技术能在肌纤维类型研究领域广泛运用,肌纤维类型转换的机制研究将不断完善,并建立家禽肉质性状的分子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非典型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主要作为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FGF21作为一种能量稳态和代谢调控因子,在动物机体内发挥着调节糖脂代谢、促进骨骼肌发育、改善动物繁殖性状等重要生理学功能。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FGF21广泛参与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影响畜禽肌肉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FGF21基因作用的分子机制。本文主要从FGF家族基因组成、FGF21分子生物学特征、FGF21重要生理学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FGF21功能以及应用于畜牧生产、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各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肌细胞分化密切关系到肉用动物的肌肉产量,也与人类的一系列疾病(如肌肉萎缩、心脏病等)密切相关。胚胎成肌分化期决定了肌纤维数量,是动物骨骼肌发育的关键时期。动物成肌分化及骨骼肌发育严格受各种细胞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调控,其中microRNA(miRNA)和lncRNA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动物胚胎成肌分化及调控途径、卫星细胞的分化及调控、非编码RNA对肌肉形成的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畜禽动物骨骼肌生长发育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方向,为提高畜禽肌肉产量与质量提供一定的分子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骨骼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肌细胞的形成与增殖、肌管和肌纤维的形成及最后的成熟过程。骨骼肌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到绵羊的生产性能。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更多人尝试从基因层面来阐述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系统的调控网络,挖掘与肉品质、产肉性能等重要功能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是控制肌肉基因表达的保守且功能显著的转录因子,在调节肌肉生成、神经发育与分化等方面起作用。成肌细胞决定因子(myogenic differentiation,MyoD)基因家族调控肌细胞分化和骨骼肌系统的发育成熟。为了更深入地认识与绵羊骨骼肌生长发育相关的调控基因的功能,作者从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入手,重点介绍MEF2与MyoD基因家族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非编码RNA对骨骼肌中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蒙古马骨骼肌在运动和肉质方面的特点,本研究选取2匹5岁健康未调教的成年公马全身主要骨骼肌52块(2匹×26块)作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HE染色的方法得到26个部位骨骼肌形态、快慢肌纤维分布情况、肌纤维横截面积。因不同部位骨骼肌存在差异,本研究将肌肉组织分为5组(头颈部、前肢、躯干部、腹壁侧、后肢)分别进行统计。将其中对应的24个部位与前期得到的纯血马骨骼肌快慢肌纤维比例进行分组比对。结果得到蒙古马全身主要骨骼肌的表型谱,其中颈锯肌、冈上肌、臂二头肌、腕桡侧屈肌、腓肠肌、菱形肌、胸腹侧锯肌的慢肌纤维占比较低;腕桡侧伸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臀中肌慢肌纤维占比达70%以上;且慢肌纤维占比与肌纤维横截面积呈负相关。蒙古马骨骼肌慢肌纤维占比基本高于纯血马,前肢、躯干部差异极显著(P<0.01),后肢、腹壁侧差异显著(P<0.05)。其中蒙古马与纯血马在臂三头肌、臀中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慢肌纤维的差值大于50%。结果表明,蒙古马颈锯肌、冈上肌、臂二头肌、腕桡侧屈肌、腓肠肌、菱形肌、胸腹侧锯肌具有耐力训练的潜力;腕桡侧伸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臀中肌品质好,可为...  相似文献   

12.
白藜芦醇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等植物中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等。近年来,白藜芦醇在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化上的功能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诱导酵解型肌纤维向氧化型肌纤维的转化,从而达到改善禽畜肉质的目的。本文将综合最新研究报道,总结白藜芦醇对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Leptin(瘦素)是肥胖基因ob基因的表达产物,由脂肪细胞分泌,与下丘脑Leptin受体结合,可抑制食欲中枢,减少进食量,并通过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促进脂肪分解,增加产热,从而发挥降低体重,提高瘦肉率的功能。对Leptin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脂肪沉积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营养上调控畜禽肉品质,以及生产优质畜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植物雌激素,对动物机体的调控作用非常广泛。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对动物的骨骼肌发育有很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对肌肉能量与蛋白代谢、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以及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对动物肌肉品质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microRNAs(miRNAs)是生物体内自然存在的一类长度约为22 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能够通过与靶基因mRNA 3'UTR不完全互补配对,降解靶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广泛参与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疾病等多个生物学过程。骨骼肌约占人体体重的40%,是动物体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miRNAs通过靶向骨骼肌发育、再生与疾病过程的关键因子,进而发挥调控作用。作为骨骼肌疾病的重要调控因子,miRNAs已成为肌肉相关疾病的检测标志物和靶向诊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对miRNAs研究的深入,有关miRNAs对骨骼肌调控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作者综述了miRNAs参与调控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再生与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治疗肌肉疾病及提高畜禽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及调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玉  张博  凌遥  张浩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0):3565-3574
骨骼肌是哺乳动物最大的组织,其功能或再生特性的丧失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及肌肉骨骼疾病。骨骼肌有600多块单独的肌肉,起支撑和运动的作用。骨骼肌可以被机体自主控制,这也是其不同于平滑肌和心肌的一个特点。农业动物的骨骼肌是肉产品的主要来源,为人类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和营养物质。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众多,肌肉的生长和发育决定着肉的产量和品质,是农业动物生产中极其重要的经济性状。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调控涉及众多基因及其相关通路的激活或沉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层次调控网络。作者综述了骨骼肌的结构、组成和生长发育过程,介绍了包括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在内的多种调节因子对肌肉发育的调控作用,并结合现有研究结果预测到未来发展方向将是重要候选基因的体外和体内试验验证,最终转化到实际生产应用中,为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和肌肉遗传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具有多种形式的变异结构,在品种多样性、生物进化和疾病相关性等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具有片段长度大、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DNA测序技术的日渐成熟,人们对遗传变异的研究不断向DNA分子水平深入,多态性标记在畜禽育种中已逐渐成为动物育种研究的趋势和主流。由于CNV对基因的调控和表达所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CNV在重要畜禽中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已检测出大量有关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序列变异,并有许多研究均表明CNV与动物的重要经济特征及疾病的发生有关。笔者主要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简述了CNV的相关研究背景、概念、突变机制,归纳总结了CNV对牛、羊、猪、鸡的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和疾病调控的影响,以期通过对这些重要畜禽的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其适应性遗传机理和表型性状差异的遗传基础,开发相应的分子遗传标记,为畜禽的标记辅助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