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国内外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国外牧草种子生产地域性的形成和研究进展,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在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研究成果的介绍,阐明了国内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地域性理论的确立和种子生产技术的应用成果。要进行种子生产,应选择光照充足、干旱、日温差大、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并科学地施氮肥、适时适量灌溉、疏枝和残茬处理,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甘肃引黄灌区根据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通常在每年固定时期给水灌溉。本试验研究了甘肃引黄灌区不同灌溉次数(2,3,4次)和磷酸二铵施用量(0,180,360,540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寻找该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合理灌溉次数和最佳施肥量。通过两年的研究发现,灌溉次数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灌溉次数增加反而降低种子产量,2次灌溉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较为适宜,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86和891kg/hm2;种子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施用360kg/hm2肥量条件产量最高,两年的平均值分别为631和786kg/hm2;灌溉次数和施肥量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在2次和3次灌溉条件下,施肥量增加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在4次灌溉条件下,随着施肥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13年,2次灌溉、360kg/hm2施肥量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为757kg/hm2;在2014年,2次灌溉、540kg/hm2施肥量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019kg/hm2;苜蓿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结荚花序数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3和0.835;2次灌溉、360kg/hm2磷酸二铵施肥条件为该地区较为经济、高效的灌溉和施肥条件。  相似文献   

3.
从苜蓿种子前期处理、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因素(气候条件、密度、灌溉、施肥、授粉、生长调节剂、杂草防治)以及种子后期收获处理等3方面论述了我国苜蓿种子生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苜蓿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百脉根大田种子生产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准噶尔盆地北缘海拔640m台地灌区垦荒地上,通过对加拿大里奥百脉根6年的种子生产并结合小区试验,总结了整地、播种期、播种密度、灌溉、调节灌溉、施肥、收获种子、切割松耙等行之有铲的方法,保证了大田种子生产丰产丰收,具有可靠、实用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苇状羊茅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环境因子、建植密度、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灌溉、种子收获及收获后的管理对苇状羊茅生长发育与种子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增加种子产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苜蓿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苜蓿种子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1] 。气候温暖 ,光照充足 ,降雨稀少并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获得高产优质的种子[2 ] 。在分析了国内外苜蓿种子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总结我国苜蓿种子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如何规范我国苜蓿种子生产 ,从苜蓿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建立优良苜蓿品种更新换代与良种繁育体系、加强优质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苜蓿种子质量标准化几个方面 ,阐述了规范我国苜蓿种子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的程序。  相似文献   

7.
灌溉方法对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新品系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天山北坡干旱、半干旱的环境下,灌溉是农牧业生产的必然手段。试验采用漫灌、漫灌+微喷、微喷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cv.Xinyin No.1新品系成苗的影响做了比较研究,经统计结果显示,微喷方式成苗率最高;漫灌+微喷方式次之,但成苗率也比漫灌处理提高92%。因此,在种子资源较少时,为发挥种子最大效率,灌溉方式应首选微喷方式。  相似文献   

8.
1地域的选择与牧草生产不同,牧草种子生产具有地域性差异,气候条件是决定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基本因素。牧草种子生产对气候的要求包括适于该牧草品种或品系生长所需要的太阳辐射、温度、降水、灌溉条件等,诱导开花适宜的光周期和温度,开花过程中天气晴朗、干燥、温暖,适于传粉受精,受精后有适量的水分条件满足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种子成熟期天气晴朗干燥、无风,昼夜温差大,种子收获后营养生长期较短等。由于生产者不能控制和改变气候条件,专业化牧草种子生产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生产地域。  相似文献   

9.
灌溉量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游客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量对苜蓿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 485 m3/hm2灌溉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变幅最小,土壤平均含水量较高,可以满足苜蓿正常生长发育;不同灌溉处理对苜蓿植株高度产生不同影响,其中2 485 m3/hm2灌溉量处理植株生长最高,达127.82cm。1491 m3/hm2灌溉量处理植株生长高度最低,为105.58 cm。在苜蓿的各生育时期,盛花期刈割可获得较高的鲜草产量,其中,1 988 m3/hm2灌溉量处理的鲜草产量最高,比2485 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1.21%,比1 491 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24.48%;种子产量随灌水量减少而增加,1491 m3/hm2灌溉量处理的种子千粒质量最大,为2.172 g,种子产量最高,为764.03 kg/hm2,种子发芽率也最高,为85.27%。因此,可根据生产目的不同,调节灌水量,促进苜蓿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猫尾草的栽培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猫尾草种植过程中的整地、单播、混播、灌溉、病虫害、刈割和施肥、轮作、种子及其生产方面的栽培管理等情况进行初步论述,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