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六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管见:   误区一:《本草纲目》上有蟾衣药用价值介绍。   纵观《本草纲目》,既没有“蟾衣”两字,也根本不见蟾衣介绍。可见这是现代人口语加到古人李时珍头上,未免太牵强附会,当是无知 ?这也实在是一种现代谎言,真令人可笑可气又可叹。不可否认其中包含个别别有用心的经营者误导消费者。   不过,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九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误区一蟾蜍每年脱衣90张以上有广告说蟾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每周脱2张衣,是不切合实际的,纯属误导宣传,不负责任。也有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蟾皮、癞哈蟆皮)及取蟾酥炒得火热。作者有9年养蟾蜍采天然蟾皮、蟾酥的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在宣传上脱离实际,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九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宣传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社会上对通过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近10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的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家在宣传上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一、蟾蜍每年脱衣90张以上有广告说蟾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每周脱2张衣,这是不切合实际的,纯属误导宣传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5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6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管见: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9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误区一:蟾蜍每年脱衣90张以上有广告说蟾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每周脱2张衣,是不切合实际的,纯属误导宣传,不负责任。也有人说蟾蜍一年只脱衣2~3次,是不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之说,属道听途说的事。如果蟾蜍一年只脱2-3张蟾衣,它就长不大了,蟾蜍只有靠脱衣才能正常发育长大。据我们多年饲养观察研究发现,蟾蜍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九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管见: 1 误区一:蟾蜍每年脱衣90张以上 有广告说蟾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每周脱2张衣,是不切合实际的,纯属误导宣传,不负责任。也有人说蟾蜍一年只脱衣2到3次,是不经过长期观察研究者之说,属道听途说的事。如果蟾蜍一年只脱2到3张蟾衣,它就长不大了,蟾蜍只有靠脱衣才能正常发育长大。据我们9年饲养的观察研究发现,蟾蜍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蟾衣是一种迟到的自然发现。 蟾蜍,丑陋难看,全身灰暗,长满毒疣,令人望而生厌。被称为“癞哈蟆”。因此,人类对蟾蜍知之较少,就连古医籍《本草纲目》上记载的蟾蜍产品也仅有蟾酥,蟾皮(干蟾)。而活蟾蜕壳(衣)现象近几年才被人类发现。蟾衣已经上海交大、中国中医研究院和海宁市第二医院等单位检测并临床应用,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止痛、软坚破结疗效,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乙肝和肿瘤。  相似文献   

11.
蒋卫月 《农业与技术》2001,21(3):50-50,52
蟾蜍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用、食用蛙类两栖动物,是捕杀害虫的能手,是对农业有益的动物.看似丑陋的蟾蜍全身是宝,其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近代<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均有蟾蜍全身各部位供药用记载,蟾衣、蟾酥则是中药瑰宝.从蟾酥中提炼而成的蟾毒素,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蟾衣、蟾胆、干蟾(蛤蟆肉)等近年来也均大幅度上涨,非药物所脱的纯天然蟾衣市场价格已升至每公斤1.6万元.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原本作为基本药材的蛤蟆肉,因其肉味鲜嫩细腻白净,现同众多山珍海味一起登上餐桌,仅上海地区每年上市量达500多吨之多.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的生态环境改变,使原本常见野生蟾蜍的数量急剧下降,加剧了供求矛盾.因此人工养蟾蜍已作为一门新兴特种养殖业走向热门,江、浙、沪地区已走在全国前头,不少养蟾场年收入数十万元.  相似文献   

12.
蟾蜍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用、食用蛙类两栖动物,是对农业有益的动物,是捕杀害虫的能手.看似丑陋的蟾蜍全身是宝,其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和近代<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则均记载蟾蜍全身各部位均可供药用,蟾衣、蟾酥则是中药瑰宝.从蟾酥中提炼而成的蟾毒素,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蟾衣、蟾胆、干蟾(蛤蟆肉)等产品的价格近年来也均有大幅度上涨.非药物所脱的纯天然蟾衣市场价格已升至每公斤16万元.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原本作为基本药材的蛤蟆肉,因其肉味鲜嫩细腻白净,已同众多山珍海味一起登上餐桌,仅上海地区每年上市量达500多吨,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生态环境改变,使原本常见的野生蟾蜍数量急剧下降,加剧了供求矛盾.因此人工养蟾蜍已作为一门新兴特种养殖业走向热门,江、浙、沪地区已走在全国前头,不少养蟾场年收入数十万元.  相似文献   

13.
短信平台     
《农村百事通》2006,(13):82-82
云南读者(手机号:130×××9987)和许多电话咨询的读者问:蟾蜍的养殖前景与人工取蟾衣技术如何?答: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癞哈蟆)、取蟾衣、采蟾酥炒得火热。不少读者纷纷打电话来我刊询问有关养蟾蜍的技术。经咨询业内人士,他们要我刊转告读者:蟾蜍可以养,但人工取蟾衣技术  相似文献   

14.
1.蟾衣有什么用途,何处收购?价格如何?2.蟾酥如何采取,何处收购?3.我从其他杂志上看到许多关于养殖蟾蜍,收集蟾衣、蟾酥的广告。广告上说一只蟾蜍一年产值100元,不知是否真实?  相似文献   

15.
罗老师:1.蟾衣有什么用途,何处收购?价格如何?2.蟾酥如何采取,何处收购?3.我从其他杂志上看到许多关于养殖蟾蜍,收集蟾衣、蟾酥的广告。广告上说一只蟾蜍一年产值100元,不知是否真实?武宁县溪邮政所方江方江:蟾衣、蟾酥药效相似,有消炎、止痛、解毒等功效。蟾酥的采集在每年的5~10月间进行。方法是:把捉来的蟾蜍(癞蛤蟆)冲洗干净,晾干,将大拇指放在蟾蜍的颈部,余指握住蟾体,另一只手执特制挤浆夹夹住蟾蜍颈部的耳后腺,不需过分用力便可将白色浆液挤出,将浆液浅射在玻璃器皿中(注意切忌用铁容器,以免产生化学变化,使浆…  相似文献   

16.
一、蟾蜍的用途 蟾蜍俗称癞蛤膜,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即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当代本草纲目<中华本草>及<中华医药全曲>中均有阐述.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件从蟾蜍体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下来获得.  相似文献   

17.
蟾蜍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药类两栖爬行动物,它自脱的蟾衣与从耳后腺采集的蟾酥是名贵中药材,蟾肉滋补健身。随着野生资源匮乏,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利用稻田养蟾,优势互补,可形成天然食物链的良性循环。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探索的稻田养蟾模式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世代为农,土里掘金。"湖北枣阳农村汉子张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倔强的性格,坚韧的毅力,铸就了他的成功。他总结出的"蟾蜍六步自然蜕皮法"把一个又一个与他一样的农村家庭带上了致富之路。给蟾蜍蜕衣,年赚20多万元1988年,张伟在报刊上看到了有关蟾酥、蟾衣的报道,他很感兴趣,跑到枣阳市图书馆查阅了《本草纲目》、《医药大典》、《恶性肿瘤的诊治》等大量书籍。得知蟾蜍就是农村里说的癞蛤蟆,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19.
养蟾有经验     
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养殖场养蟾的致富经验有: (一)就地取材。技术员庭院养殖规模小,后来主动把村里的几十亩废坑塘承包下来就地取材,搞起了爬行类蟾蜍养殖,随着蟾衣、蟾酥药用价值升高.看准的这一行业果然成为亮点。  相似文献   

20.
正拥有"蟾蜍脱皮自分机",生产优质蟾衣更容易!蟾蜍身上提取的蟾酥、蟾衣是名贵中药材,数百种中成药原材料要用到蟾衣和蟾酥。国内外药材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决定了蟾蜍产品不断暴涨的财富空间。据蟾蜍养殖界评估统计:目前国内供应量仅能达到市场需求量的25%,只能满足出口量的50%,预计其价格仍有上涨可能,所以蟾蜍被誉为"蟾宝"。由于近年来野生蟾蜍数量急剧减少,养殖蟾蜍提取蟾酥、蟾衣,是一项前景十分广阔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