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从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吸附、对土壤粒子的分散以及对土壤持水性和导水率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行为及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表面活性剂进入到土壤后,将通过离子交换、氢键、静电、范德华引力等方式吸附在土壤界面上,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改变土壤界面电荷和接触角等物理化学方式来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土壤的持水量和导水率.表面活性剂对以上土壤特性的改变与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外部环境条件及土壤理化性质有关.最后,本文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就今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塿土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塿土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ween80和Brij35)的吸附特征,考察了pH、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对塿土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填土上吸附等温线均呈L型,且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壤土对SDS的吸附等温线呈LS型,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塿土对4种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Tween80>SDS>Brij35>TfitonX-100.当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进入土壤中,SDS-Brij35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大;TritonX-100与SDS相互作用较大,无论二者以何种方式混合都会使TritonX-100在壤土上的吸附量增加,SDS的吸附量下降;SDS与Tween80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大,混合后吸附量均下降,但Tween80吸附量降低的幅度最大.pH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影响不大,而随着pH的增加,塿土对SDS的吸附百分率明显下降;在pH为8.0时,填土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百分率达到80%以上.因此在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和治理时,考虑土壤的特性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硝基苯和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基础上,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硝基苯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硝基苯污染土壤的增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i)在0—25mg·L^-1。浓度范围内,硝基苯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与溶液中平衡浓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硝基苯在土壤中的吸附是以分配作用为主。ii)CTAB、SDBS和Tween80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均近似为S形.且都在各自临界胶束浓度附近达到饱和吸附,饱和吸附量顺序为CTAB〉〉SDBS〉Tween80。一定浓度的硝基苯可以增加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饱和吸附量。iii)在较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硝基苯的吸附量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升高而升高,而在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硝基苯吸附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升高而降低,其中SDBS对硝基苯吸附量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iv)当应用表面活性剂对硝基苯污染土壤进行增效修复时,SDBS的修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以及尿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腐殖酸(HA)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MM在土壤中的吸附分配系数Kd为18.9 mL.g-1,有机碳吸附常数KOC为466.2 mL.g-1,具有一定的移动性。50 mg.L-1尿素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可降低土壤对磺胺间甲氧嘧啶的吸附量,增大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500 mg.L-1尿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和腐殖酸(HA)也可增大SMM在土壤中的吸附。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土壤的吸附行为和生物降解行为。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土壤中表面活性剂大量存在时对陆生植物、动物、人体以及微生物的危害。认为全面了解表面活性剂环境安全性对推动表面活性剂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及表面活性剂对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噻吩磺隆在红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值在0.2483~6.5819之间,这说明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较弱。土壤pH值对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影响较大,土壤pH值越大,其吸附量越小。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明显地改变红壤对噻吩磺隆的吸附能力,其中SDS和CTAB均能够增加红壤对噻吩磺隆的吸附量,但SDS和CTAB对红壤吸附噻吩磺隆的影响情况不尽相同,红壤对噻吩磺隆吸附量的增加程度会随着SDS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而随着CTAB的浓度增加,红壤对噻吩磺隆吸附量的增加程度则会增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则可减少红壤对噻吩磺隆的吸附量,而且当Tween-80的添加浓度在其临界胶束浓度左右时,其减少量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Tween80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解吸效果及其本身在水和土壤中的分配,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水和土壤中的定量分配对PCBs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单种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Tween80SDBSHTAB;3种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都有较大的吸附,吸附作用大小为:HTABTween80SDBS;表面活性剂对PCBs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水相胶束浓度贡献,且PCBs的解吸率同水相胶束浓度正线性相关。在土壤修复过程中,为使土壤中PCBs达到较大的解吸,必须使用较高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使水相表面活性剂对PCBs的解吸强化作用大于吸附态表面活性剂的PCBs解吸的抑制作用。[结论]得到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PCBs的解吸效果的强化作用,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用CTAB阳离子型和SDBS阴离子型分别与Tween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Zeta电位、吸附等温线以及沉降性能测定,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水相介质中纳米CeO2颗粒分散稳定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纳米CeO2颗粒表现出不同的表面电性,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行为;纳米CeO2颗粒对两种混合表面活性剂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其吸附等温线形式有所不同;碱性条件下,混合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善纳米Ce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其中SDBS与Tween 80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对北京土壤中甲苯和萘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北京土壤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以及甲苯和萘的吸附行为,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对甲苯和萘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土样对甲苯和萘的吸附等温线均很好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而对LAS、CTAB和TX-100的吸附等温线均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其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轻壤土>轻粘土>中壤土>砂壤土>重壤土>紧砂土。3种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CTAB>TX-100>LAS。同一土壤中,萘的吸附量大于甲苯的吸附量。CTAB对甲苯和萘的解吸率最高可达27.5%和12.1%,TX-100对甲苯和萘的解吸率最高可达64.3%和48.8%,LAS对甲苯和萘的解吸率最高可达75.4%和56.8%,说明CTAB、TX-100和LAS均利于甲苯和萘在土壤表面的解吸,其解吸效果的大小顺序为:LAS>TX-100>CTAB。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土壤薄层层析法研究了杀菌剂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其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性质的土壤中恶唑菌酮的相对移动值Rf在0.089 ̄0.141之间。恶唑菌酮土壤中移动性的差异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有关,它们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供试的3种表面活性剂发现,表面活性剂影响恶唑菌酮的移动性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在低于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中恶唑菌酮的移动性受到抑制,而在高于临界胶束浓度下恶唑菌酮的移动性明显增大。恶唑菌酮在表面活性剂中移动性的变化是恶唑菌酮和土壤表面吸附位、表面活性剂分子、胶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土壤环境中粘粒的分散-凝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般无机离子,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化合物对土壤粘粒分散凝聚行为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i:)一般无机离子可通过对粘粒表面扩散双电层的压缩作用导致粘粒凝聚,且离子价数越高压缩作用越强i;i)重金属离子在粘粒上的专性吸附,导致其对扩散双电层的压缩作用更强i;i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较低浓度时可形成粒间疏水性表面胶束使粘粒凝聚,而在较高浓度时可形成粒内亲水性表面胶束使粘粒分散i;v)阳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在较低浓度时对粘粒的架桥作用可使粘粒凝聚,而在较高浓度时的静电斥力可使粘粒分散;v)随着pH的升高,粘粒由于表面负电荷的增加而趋于分散。以上说明:双电层的压缩、专性吸附、粒间疏水性表面胶束和架桥作用等均可使土壤粘粒凝聚,降低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中,淋洗剂的选择是影响这一技术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研究的淋洗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或无机酸、螯合剂EDTA等.大量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溶洗脱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提高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流动性;增强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即增强截留固定作用;改变吸附态或溶解态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利用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吸附方法与紫外微量DNA浓度检测技术,考察恒电荷土壤活性颗粒吸附及固定胞外DNA(质粒pHTG)的特点,同时研究不同矿物对枯草芽胞杆菌发生自然转化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矿物颗粒对质粒pHTG的吸附能力不同,其中以针铁矿最强,高岭石次之,蒙脱石则为三者中最弱的。同时矿物的存在会对枯草芽胞杆菌的自然转化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转化效率随着矿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矿物质量浓度由0mg/mL增加至8mg/L时,与对照相比,转化效率下降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4.
Colloidal particles can form unexpected two-dimensional ordered colloidal crystals when they interact with surfactants of the opposite charge. Coulomb interactions lead to self-limited adsorption of the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vesicles formed by the surfactants. The adsorbed particles form ordered but fluid rafts on the vesicle surfaces, and these ultimately form robust two-dimensional crystals. This use of attractive Coulomb interaction between colloidal particles and surfactant structures offers a potential new route to self-assembly of ordered colloid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5.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小粉土、黄红壤、青紫泥和海泥中的吸附。结果表明,95Zr进入淹水土壤之后,将迅速地被土壤吸附而达到吸附平衡。不同土壤有不同的饱和吸附率,就它们吸附95Zr能力来说,海泥>青紫泥>小粉土>黄红壤。还测定了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6.
以石油烃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单油酸酯(Tween80)3种表面活性剂,通过批试验,考察3种活性剂单独使用及不同复配类型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增溶效果,并开展效果分析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SDBS、SDS 和Tween80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增溶作用的最佳浓度分别为6、10和 15 g·L-1,最佳固液比分别为1:15、1:20和1:15(g·mL-1),最佳处理时间为12、12和24 h,3种表面活性剂在各考察因素范围内的增溶能力始终为SDBS > SDS > Tween80。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受土壤吸附影响更大,导致其有效作用浓度较低,故研究中选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效果均优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能够减少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排斥作用, SDS、SDBS与Tween80复配后有协同增溶的效果,且体系中SDS、SDBS占比越大,石油烃的洗脱率也越高。因为结构性质差异,3种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表现出不同配合性,再与合适的电解质助剂Na2SiO3复配后,洗脱性能均得到了强化,依次为SDBS(97.56%)> SDS(97.24%)> Tween 80(92.71%),其中Tween 80在与Na2SiO3复配后增效最为显著,洗脱效率比单独作用时提高了25.41%。因此,在油污土壤增溶洗脱处理中,清洗剂的选择和科学复配是提高洗脱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