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短信平台     
正广西读者(手机号:137xxxx7486)问:你好,我们家是种植有机水稻的。种有机水稻每年都要对土地进行改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请问,我们改良土地能拿到国家补贴吗?答:目前,国家是有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的,它通过技术和物质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主要技术包括推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综合应用地力培肥技术、建立绿肥种植  相似文献   

2.
鄂东北棉田立体种植的主要模式有豌豆/西瓜/棉、小麦/花生/棉、蒜-椒/棉等3种。棉田立体种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控制杂草危害,并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棉田立体种植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才能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3.
地力培肥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等是普遍采用的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设计施用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紫云英、施用化肥等处理进行试验,以期找到适合当地的综合地力培肥方法,为农民高产稳产管理和农田高标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玉米缩株增密超高产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玉米要实现持续超高产,培肥地力是基础。每亩地施3-5方厩肥、粪肥等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生产条件、培肥地力、提高土地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玉米要实现持续超高产,培肥地力是基础。每667平方米施3~5方厩肥、粪肥等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生产条件、培肥地力、提高土地质量。二、起垄种植深松促根种植地块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深度30~35厘米。松后  相似文献   

6.
早稻-茄子-莴笋种植模式,实行水旱粮经轮作,可改变土壤质地,培肥地力.减少病虫害,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从2005年开始南通镇泽苗村推广这种模式,种植面积达100亩,莴笋每亩产量4500公斤,早稻每亩产量500公斤,茄子每亩产量5000公斤,产值1.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黄豆生长季节短、销路广、曾效快,而且种植黄豆能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8.
棉秆还田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麦盖提县每年种植养地作物苜蓿和麦田套种草木樨绿肥约占耕地面积的18.18%.90年代末以来,棉花播种面积扩大到耕地面积的69.01%,而养地作物特别是苜蓿和草木樨绿肥面积逐年减少到耕地面积的3.5%左右.为了培肥地力,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开展了棉秆还田培肥地力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钱粮肥兼收作物。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是培肥地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东坑镇是浙江省景宁县重要的产竹乡镇,但当地竹农对竹笋两用林的地力培肥并未重视,不仅造成地力衰退,还影响了竹林的产出效益。为此,在借鉴其他经济林园地力培肥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改良竹林生产条件、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实行竹园生草栽培、推行竹园生态养殖、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等方面,总结介绍了东坑镇竹笋两用林地力培肥措施,以供生产实践中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1.
武彦雨 《河南农业》2023,(22):62-63
<正>近年,南阳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针,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保护耕地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布局农作物种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快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耕地地力,缓解土地生态压力,改善耕地质量,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南阳市通过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摸清了全市地力现状。本文从改良土壤与培肥地力、耕地资源整合与调整种植结构、耕地质量管理、科学施肥等方面提出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荒坡地种植龙须草的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观测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荒坡地种植龙须草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种植龙须草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贮水量,降低土温,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寒地水稻种植面积160多万公顷,其中垦区寒地水稻种植面积突破70万公顷.连续几十年的生产种植,几乎全部依靠化肥无任何培肥地力的技术措施,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处以应用推广阶段.在水稻生产的连年种植,携走土壤中大量有机质,造成有机质逐年减少,土壤地力不断下降,生产中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对水稻稳产高产和优质高效形成障碍.现将多年来实际生产中采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14.
油菜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达80万亩,平均亩产159公斤,最高达到251公斤。自2003年引进推广稻茬油菜免耕技术以来,年推广达20万亩以上,实践证明,油菜免耕具有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培肥地力、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榨菜是茎用芥菜,可利用晚稻收割后“冬闲田”种植,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高产栽培亩产可达3000公斤,是经济效益商的冬种作物。而且每亩有1200公斤左右的根叶残物留田作绿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栽培容易,销路广,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玉米免耕播种高产高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免耕覆盖种植机械化技术即玉米免耕播种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以及节能省工、增收稳产等优点,近年来在黑龙江垦区迅速推广.青龙山农场在部分地块进行试验成功后,2000年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郑信建 《福建农业》2008,(11):15-15
榨菜是茎用芥菜,可利用晚稻收割后“冬闲田”种植,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高产栽培亩产可达3000公斤,是经济效益高的冬种作物。而且每亩有1200左右公斤的根叶残物留田作绿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栽培容易,销路广,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一、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玉米要实现持续超高产,培肥地力是基础.每亩地施3~5方厩肥、粪肥等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生产条件、培肥地力、提高土地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崇左市耕地地力现状和特点,提出以绿肥种植为主的有机肥源生产,既可以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又能确保崇左市粮食安全、农产品食品安全的理念.可采取提高重视、增加投入、广辟肥源和发展休闲农业4条提高地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培两优288常山县作单季杂交晚稻进行旱育抛栽时,以抛栽密度20株/m^2,纯氮施用量168.75kg/hm^2,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粒肥3.5:3.5:3为宜。考虑到培两优288分蘖力较弱,生产中可适当增加抛栽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