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橄榄蛀果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蛀果野螟是揭阳市橄榄生产上新发生的害虫。通过系统调查和观察,发现该虫在揭阳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寄主枯枝上越冬,第一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开始危害乌榄及早熟橄榄,第二、第三代幼虫分别在7月和9月开始蛀入榄果危害。并根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狠抓防治第一代幼虫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苎麻四大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苎麻夜蛾俗称摇头虫、摆头虫.在我省一年发生3代.幼虫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危害麻叶.苎麻夜蛾成虫是一种褐色蛾子,老熟幼虫有黄色带黑线、黑色带黄线、淡绿色带红线等体色,头部呈红色或棕黄色.蛹茶褐色,卵扁圆形米黄色.苎麻夜蛾是一种暴食性害虫,大发生时,局部田块的叶片在7天内能被其取食而光.它还可危害黄麻和大豆.幼虫受惊后,常摇头不止,故称摇头虫.老熟幼虫在麻蔸附近枯枝落叶内化蛹.……  相似文献   

3.
柿蒂虫又称柿实蛾、柿钻心虫,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是危害柿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柿蒂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果实,形成“烘柿”,提前脱落,对产量影响很大。一、发生规律柿蒂虫在河南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柿树枝干的老翘皮下和树干基部的土缝里越冬。其中,以树干部分的越冬幼虫最多,树上残留的被害干果也有越冬幼虫。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幼虫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初羽化时飞翔力弱,趋光性强,白天停留在柿叶背面,晚上活动并交尾产卵。卵多散产在果蒂和果柄之间。卵期5~7天左右。5月下旬第1代幼虫出现并开始危害幼果,1只幼虫可蛀害幼果…  相似文献   

4.
杨树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菊文 《甘肃农业》2005,(9):153-154
黄斑星大牛在平凉地区2~3年发生1代,以卵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皮下或木质部内越冬,老熟幼虫于翌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化蛹,7月至8月中旬成虫羽出,交尾产卵。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受害林地14.32万亩,治理区内的有虫株率由62.38%下降到1.32%,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麦叶蜂,俗称齐头虫、小粘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3月中、下旬羽化,交尾后用锯状产卵器,沿叶背面主脉锯一裂缝,边锯边产卵,卵期约10d。4月上旬~5月初幼虫发生危害。从叶缘向内咬成缺刻,严重的可将叶片全部吃光。幼虫有假死性。5月上旬老熟幼虫入土作茧休眠,至9、10月脱皮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6.
对丽江球果花蝇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习性进行了记述,并对其分布及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该虫在丽江市及迪庆州1年发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层或土中越冬;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开始孵化;经30 d左右的危害,末龄幼虫于6月中旬落地化蛹;该虫以幼虫取食喜马拉雅落叶松幼嫩种鳞及种子,球果被害率为22.65%~78.70%.  相似文献   

7.
黄杉实小卷蛾主要危害黄杉球果.调查了该害虫的分布及危害,描述了其形态特征,以云南省禄劝县为基地,观察研究了该害虫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该虫在云南省禄劝县1年发生1代,以蛹在受害球果内越冬,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卵期4月中旬至6月上旬,幼虫期4月下旬至8月上旬,蛹期7月上旬至次年5月下旬.提出了初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White)在山东泰安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花椒枝干或树干的基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底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25天左右。6月下旬末初见成虫,7月上、中旬羽化盛期,末期在8月上旬。卵期15天。7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幼虫停止活动。幼虫一生危害时间为360~380天。药剂防治可在3月底越冬幼虫刚刚开始危害时,用毒签封堵虫孔;人工防治可结合花椒采摘剪除被害枝条或成虫期进行人工捕捉。  相似文献   

9.
一、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在我国各地发生代数不同。在河南和山东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僵果、玉米秸秆内等处结茧越冬。在黄河流域越冬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白天静伏在叶片背面或树冠内膛的叶片上,以双果、三果或贴叶果着卵较多。卵散产。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孵化后,在果实上爬行很短时间即蛀入果内。幼虫有转果危害的习性。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果外或果内吐丝结茧化蛹,个别幼虫爬到树皮裂缝处化蛹。第一代成虫发生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仍产卵于桃果上。7月下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蛀果危害。第  相似文献   

10.
榆叶象甲是西宁地区垂榆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西宁地区每年发生一代,每头雌虫平均产卵量为14.8粒,产卵部位集中于叶背,卵期8d左右,幼虫历期25d左右,老熟后在叶柄基部作茧化蛹,蛹期16d左右,从9月下旬起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内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1.
<正> 花椒郭公天牛Stenhomalus taiwanus Matsushita属鞘翅目、天牛科。别名:花椒枝天牛,是花椒树的重要蛀枝害虫之一,此虫特别喜欢集中为害衰弱和半枯死的枝条,以2——5年生枝受害较重,枝条受害后加速死亡,造成树冠不整齐、枯枝累累,对花椒的产量影响很大。自1972年以来的花椒郭公天牛观察,只发现其为害花椒。据不完全调查、此虫在我省晋中和晋南地区均有分布。目前国内尚不未见有对此虫的研究报  相似文献   

12.
<正>樟树是我国重要的珍贵用材和芳香油料树种,又由于树姿壮丽,冠层浓密、四季常青,而成为四旁绿化、庭园风景的优良树种。樟树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11省区,天然资源丰富,福建省许多林场和香料厂自60年代起陆续营造了大面积的樟树人工林,樟树虫害日趋严重,其中樟蚕是一种重要害虫,它以幼虫吃叶,经常吃光全树,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和发育,不仅直接影响樟树人工林的发展,还影响绿化效果和庭园美观。  相似文献   

13.
火烧迹地朽木的热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烧往往造成大量林木死亡。火烧迹地上不同死亡木腐朽程度差别较大。为比较分析朽木和正常生长木的热解差异,对昆明市安宁2006年"3·29"森林火灾火烧迹地上12种主要受害树种的朽木及其正常生长木进行了热重实验,分析和计算了24种样品的活化能、着火温度、燃烬温度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研究表明,朽木热稳定性优于同种正常生长木,燃烧性较同种正常生长木差。  相似文献   

14.
枇杷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莆田地区枇杷园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习性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莆田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枇杷树枝干的皮下或苗木嫁接口处结茧越冬,于5月上旬-中旬以幼虫为害果实最为严重。用Bt可湿性粉剂3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都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虫口减退率达85%-93%。并对梨小食心虫的综合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树橙斑白条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a Deyrolle)是福建省杨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省2a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一般成虫于秋季羽化,停留于蛹室越冬,次年春夏陆续自蛹室向外作椭圆形的羽化孔而飞出。成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危害,次年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少部分成虫在8月下旬爬出羽化孔,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大部分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在幼龄林,雌虫主要产卵于树干基部,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皮的增厚,多产卵于2m以下的树干上。每雌产卵38-52粒,平均46.2粒。林间卵的孵化率为53%-76%。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水曲柳花小蠹(Hylesinus fraxiniPanzer)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结果]水曲柳花小蠹在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树皮下越冬。成虫5月中旬出现,侵入衰弱木或新伐倒原木交配产卵,5月下旬孵化出幼虫,7月上旬开始化蛹,下旬开始羽化出成虫。目前应以检疫措施为主要防治手段,提防或严禁调入,防止苗木、木材及其制品带虫传播。[结论]该研究可为水曲柳花小蠹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生活史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治松墨天牛和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林间观察法、查迹调查法和木材解剖法,在12个观测点比较研究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的生活史。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1年发生1代,幼虫5龄,以3~4龄幼虫在木质部越冬。成虫期3月下旬至7月上旬,卵期4月中旬至7月中旬,皮下幼虫期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木质部幼虫期7月下旬至次年6月中旬。7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皮下幼虫陆续蛀入木质部时期,蛹期3月上旬至6月下旬。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的发育进程不尽相同,主要受气温因素的制约,从滇西南向滇东北方向依次推迟。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伐除虫害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8.
天牛属一类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钻蛀树干、枝条及根部,严重危害林木、果树,特别是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引起马尾松等大量枯死。该文对峡江县境内天牛主要分布种类、危害情况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简要综述,以为防治天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过1982,1985,1986年3年对山楂超小巷叶蛾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翘皮下结茧越冬,化蛹与羽化集中,卵、蛹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直线相关,回归方程分别是y卵=-0.744x+21.13;y蛹=-3.24x+67.72。并记述了山楂超小卷叶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发生时期和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20.
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及其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伊藤厚丝叶蜂在吉林省1年3代,以预蛹在落叶层下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于6月上旬孵化,7月初可见成虫。第二代幼虫于7月末进入暴食期,第三代幼虫于8月下旬再次进入暴食期。9月中旬幼虫下树结茧于落叶层内开始越冬。该虫暴发危害期通常为2a,间隔周期为8~10a。人工模拟危害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一次性失叶,可影响3年材积生长,其中以第2年生长损失最大。受害当年,当失叶率为20%~30%时,落叶松表现出超补偿现象。如果针叶全部被食尽的话,第2年材积生长损失率最高可达6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