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吖啶橙免疫荧光苗团培养沉淀法。用该法可检出每毫升接种约40个菌,增菌24h的培养物或每毫升合约10万个菌的菌悬液,不与水弧菌、大肠杆菌等13种杂菌发生交叉反应。对貉、水貂、獭兔和熊等经济动物310份肛拭样本进行了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66%、19%、21%、29%,与常规培养法均相差不显苦(P>0.05),可在27h内报告结果,而常规培养法则需要5~7d。该法适用于大样本的检测和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2.
吖啶橙免疫荧光菌团培养法对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通过用吖啶橙免疫荧光菌团培养法对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对肉品模拟标本,通过先增菌再用菌团培养法进行检测,证明该检测方法对于34个菌/ml的沙门氏菌均可检出;与枯草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等八种杂菌均不形成菌团交叉。与杂菌的浓度比在1∶640之内均不受干扰。对125份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相差不显著。运用本检测方法,30小时即可获得结果(而常规方法则一般需要4~6天),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所以吖啶橙免疫荧光菌团培养法对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所需仪器简单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抗空肠弯杆菌共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快速检测动物源空肠弯杆菌的 BA-ELISA 程序。此程序可检出每 ml 含5个空肠弯杆菌24小时增菌培养物或每ml 含3.2×10~4个空肠弯杆菌纯培养物,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6种对照菌及混合菌液发生交叉反应。用其对雉鸡等10种动物456份肛拭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总阳性率为45.5%,与常规分离鉴定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9.1%.敏感性为99.2%.特异性为100%。统计学分析表明,所建立的 BA-ELISA 检测程序与常规分离鉴定法间具有极显著的一致性(p<0.01),能使检测时间缩短4~5天.  相似文献   

4.
为确诊近两年造成毛皮动物(狐狸、貉子、水貂)死亡的主要细菌性病原,本研究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对新鲜病死毛皮动物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查,同时取病变肝、肺、气管为样品分离纯化细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检查及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从剖检病死毛皮动物的肺、肝、气管组织等均检出同种细菌,分离菌株对菌必治和舒巴坦高度敏感,对小白鼠具有较强致病作用,与已知的肺炎克雷伯氏菌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8.6%~100%.综合分析,该分离菌株为克雷伯氏菌属的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44-1752
为了了解河北秦皇岛毛皮动物(狐、貉、貂)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等情况,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致病性,PCR方法检测其主要K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K-B法对常用西药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琼脂平板打孔法对中药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药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此次共分离到48株肺炎克雷伯菌;48株肺炎克雷伯菌均能够使小鼠发病死亡;48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检测到fimH、wabG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mrkD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7.5%;blaTEM、aadA1、gyrB、gyrA、blaSHV-1、sul1、sul2、sul3、blaROB-1、tetA和tetD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100.0%、89.6%、4.2%、39.6%、18.8%、27.1%、16.7%、12.5%、60.4%和37.5%,未检出ermF耐药基因。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均对头孢拉定、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替米考星、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中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对乌梅、五味子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25 mm之间,MIC和MBC为15.63~62.50 g/L。本试验调查了河北秦皇岛地区毛皮动物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情况,对毛皮动物源出血性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具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别以布鲁菌LPS和牛分枝杆菌MPB70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动物布鲁菌病和结核病双抗原夹心法胶体金抗体检测技术,并研制了同时检测动物布鲁菌病和结核病的快速抗体检测试纸条,用于动物布鲁菌病和结核病临床快速血清抗体检测。检测试纸条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与牛、鹿口蹄疫血清、巴氏杆菌病血清、耶尔森氏菌病血清无交叉反应;敏感性高,临床采集的布鲁菌病和结核病阳性血清最大稀释倍数可以达到1:512;特异性好,准确率高。研制的检测试纸条与现有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符合率:与RBT检测布病结果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6%,总符合率为96%;与牛结核γ-干扰素ELISA检测结核病结果阳性符合率94%,阴性符合率为97%,总符合率为96%。试纸条检测卡在吉林省多个地区进行临床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操作简单、可以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等优点,能够同时用于动物布鲁菌病和结核病的临床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各种疾病纷纷出现,除某些病毒病外,细菌性疾病时有发生,特别是条件菌病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有必要对毛皮动物的条件菌致病特点及规律进行研究,为综合性防治提供依据.一、条件菌病的种类几年来通过对毛皮动物(貂、貉、狐等)大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统计,常见的条件菌病有以下10种:即多杀性巴氏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志贺氏菌、肠杆菌、变形杆菌及枸椽酸菌.在这些条件菌中,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的发病率最高,狐、貂、貉及麝鼠等对这两种菌极易感.  相似文献   

8.
Taus.  AH  宋万敏 《中国畜牧兽医》1989,16(1):27-32
前言水貂(Mustela vison)、蓝狐(Alopexagopus)和银孤(Vulpes fulva)是毛皮动物的主要种类。它们是肉食动物,一般喂给动物的副产品。毛皮动物的消化道非常短,水貂和狐类的肠道仅为体长的四倍。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只需1~4小时。狐类在进食后的6~8小时即第一次排粪,24~30小时后完成消化全过程。毛皮动物体内微生物的消化作用很小,因此,不适应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幼仔生长速度很快,各种营养成分的浓度都应较高。代谢能代谢能(ME)主要是用于表示毛皮动物  相似文献   

9.
正肺炎克雷伯氏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既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动物患病的条件性致病菌,又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呼吸道、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是重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病原。近年来,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毛皮动物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主要导致毛皮动物肺炎、子宫炎、乳腺炎及其它化脓性炎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毛皮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从肺炎克雷伯氏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PCR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0)简称单增李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和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脑膜炎、败血症及流产等症状,死亡率达30%~40%,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分离鉴定方法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不能满足食品快速检测和疾病暴发时诊断的需要。而PCR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本试验通过扩增hly基因部分片段,建立单增李氏菌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中就美国进口银狐肺等组织分离到的一株球菌进行鉴定,最后确定该菌为肺炎球菌。剖检和菌检结果表明,该狐死于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败血症。 肺炎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类的数种疾病。在毛皮动物,主要引起肺炎和败血症,并会给毛皮动物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B.A.杰列米切夫等(1957)最初描述了肺炎双球菌所致的银黑狐败血症。我所1988年11月对由美国进口的银狐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快速高通量检测实验动物质量相关布鲁菌、沙门菌、弓形虫3种病原体的方法,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探针经修饰后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将偶联后的探针与PCR产物杂交反应,通过液相芯片检测仪(Luminex200)检测荧光信号,分析实验动物感染布鲁菌、沙门菌和弓形虫的情况。结果显示:初步建立了可同时检测布鲁菌、沙门菌和弓形虫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可特异地检测出3种目标病原的基因荧光信号,未检测出其他相关病原基因荧光信号;检测灵敏度达50拷贝/反应。本研究所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可快速检测3种实验动物相关重要人兽共患病原体,对公共安全卫生保障、进出境实验动物检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东规模化养殖场毛皮动物多重感染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2013年间,山东10个地市多家毛皮动物养殖场养殖的毛皮动物(狐狸、貉子、水貂)出现腹泻,皮肤湿疹,神经症状,空怀、流产、出血性肺炎等症状和病变类似的疫情,为探明其病因,本研究对发病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送检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发现,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感染率分别为54.21%、47.30%、31.35%;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绿脓杆菌、加德纳菌的感染率分别为37.58%、25.05%、21.81%、14.04%、12.53%、10.37%、8.21%;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6种病原的单独感染、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分别为22.03%、39.52%、36.07%、2.38%,未见五重以上的感染。结果表明,近两年造成山东规模化场毛皮动物发病主要原因是由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与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多重感染所致,这为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有效地控制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动物产品沙门菌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针对沙门菌属特异性的侵袭蛋白(Invasion protein,invA)基因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对优化后的LAMP方法进行了特异性检测、灵敏度检测及沙门菌人工污染鸡蛋内容物检测。结果表明,该LAMP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沙门菌。LAMP法对细菌培养物检出限为8.7×100cfu/mL,对人工污染鸡蛋内容物中沙门菌的检出限为9.5×100cfu/mL。该方法有望用于鸡蛋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山东省毛皮动物溶血性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PCR等检测方法对山东省各地市送检的病料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从病死毛皮动物(狐狸)脏器内分离到一株溶血性不动杆菌。该分离菌对头孢替坦、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敏感;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安曲南、庆大霉素等抗菌药存在耐药性,耐药率达到60.0%。说明溶血性不动杆菌在毛皮动物养殖业中存在感染情况,并且有一定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了解毛皮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效控制毛皮动物细菌病的发生.针对14株分离自毛皮动物的大肠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的携带情况,并对扩增得到的gyr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进一步针对gyrA基因制备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使用斑点杂交检测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使用牛津杯法检测了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复方中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检出gyrA基因的阳性携带率为57.1%,斑点杂交检出耐氟喹诺酮类大肠杆菌的阳性率为50.0%,对复方中药的耐药率为28.6%.结果表明,毛皮动物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非常严重,对中药表现较高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毛皮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魏氏梭菌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蔬菜、污水、粪便中,卫生管理稍有不慎将会污染本菌,本菌往往通过消化道或伤口侵入动物机体,在小肠和盲肠绒毛膜上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气体和强烈的α毒素,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性毒血症。我国发生家畜猝死症,多数与该菌有关,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是本病的主要特点,随着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检测发现本病在毛皮动物中的发病也在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8.
正加德纳氏菌病是近年所发现的人畜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在狐、貉、貂等毛皮兽易感,因其通过种畜的交配与接触传播,在毛皮动物饲养场中广泛流行,较为顽固,危害极大。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春季性兴奋期发生,成年狐发病率高于幼龄种狐。广谱抗生素对本病均有效果,另外可通过接种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疫苗,可对本病有良好的预防。东北农业大学动物临床教学医院2016年4月间接诊种貉感染加德纳氏菌的病  相似文献   

19.
克雷伯氏菌既是一种重要的条件性致病菌又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克雷伯氏菌广泛散布于自然界如泥土、水和农产品中,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及呼吸道内也常见,是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常在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发生。通过呼吸道感染而导致毛皮动物的肺炎;通过体表创伤感染可导致毛皮动物体温升高,局部脓肿和脓毒血症。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四个类型:脓肿型、蜂窝织炎型、脑膜炎型、肺炎型。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阐述了动物毛皮种类鉴别方法,探讨动物针毛及绒毛横断面的快速简易的制作方法,从毛发横断面上观察毛发微观结构,指出了用哈氏切片法的优越性及获得的理想图片,为动物毛皮种属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