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选育出适台于蔗渣袋栽的黑木耳优良菌株,我们自1986年起对引进的十多个黑木耳菌株通过栽培、重新分离,已筛选出一株适合于全蔗渣袋栽的泉引一8601优良菌株,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黑木耳栽培大省,发展前景看好,而近年来由于菌种混杂、退化,生产规模虽扩大,但产量有下降趋势,选育优良菌种是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验对分离于我国的14株野生黑木耳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对收集于黑龙江省的31个栽培品种进行春季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14株野生菌株中初步筛选出5个较优菌株;从31个栽培品种中初步筛选出13个较优品种,若以总产量为指标,仅有6个品种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9,(6)
为筛选适合商洛市当地袋料栽培的抗杂、抗逆、肉厚色深、优质高产的黑木耳优良菌株,引进7个黑木耳菌株进行袋栽比较试验。结果:综合供试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抗杂性,耳基形成早晚,抗逆性,黑木耳产量和商品质量,并结合商洛气候因素,得出黑威15、黑威单片、黑威半筋、西乡2号四个菌株综合性状优良;四菌株为中熟,单片耳,肉厚色深,抗杂抗逆性好,优质高产,可作为商洛市袋料栽培主推黑木耳菌株。  相似文献   

4.
以林芝地区2株优良野生黑木耳菌种"西藏6号"和"西藏7号"为试材,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再用生物软件Clustal X 1.83和MAGA 5.0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西藏6号"和"西藏7号"为黑木耳属黑木耳种,通过对二者的碱基序列比对和共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确定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合四川宣汉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黑木耳品种,以组织分离的野生黑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黑木耳916-3为对照,通过生长特性、农艺性状、18S rDNA与ITS分类学鉴定、营养成分分析等,选出野生木耳(达耳1号)产量较高、抗逆性强、营养品质较高,其口感介于黑木耳与毛木耳之间。鉴定达耳1号为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省黑木耳优良品种春季选育的基础上对10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24个栽培菌株进行了秋季栽培比较试验。结果从10株野生菌株中筛选出2个较优菌株A15和A6;从24个栽培菌株中筛选出7个较优菌株M4,M14,M8,M15,M25,M3和M37。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伊春地区栽培并且品质优良的高营养成分含量、高商品性状的黑木耳品种,采集伊春市6个区的10个黑木耳菌株木耳,对其外观形态特征、复水感官评价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粗蛋白含量最高的菌株是黑丹,为15.53%;粗脂肪含量最低的品种是黑三角,为1.41%;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是小黑王,为19.27%;粗纤维含量最高的菌株是916,为8.75%;灰分含量最高的菌株是黑威半筋,为4.22%;水分含量最高的菌株是916,为18.68%;黑木耳的外观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不同菌株有一定差异,试验结果为当地企业及栽培户选择栽培黑木耳菌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猴头菇菌株栽培试验,获得适合桑枝栽培猴头菇优良菌株,为利用桑枝高产栽培猴头菇提供依据。选择6个猴头菇菌株,分别进行菌丝生长和桑枝屑栽培出菇试验,通过分析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筛选出适合本地利用桑枝栽培的猴头菇优良菌株。在供试的6个菌株中,筛选出适合利用桑枝栽培猴头菇的菌株为H-4。  相似文献   

9.
刘玥  梁珍  赵坤  李林辉 《食用菌》2023,(4):22-24
以羊肚菌母种F1,两株子囊孢子单胞菌株Fa2、Fa67及其对应的组织分离菌株Ft2、Ft67五株六妹羊肚菌菌株为试验材料,比较其菌丝培养基最适宜碳氮源、菌核量、产量,以期筛选优良的羊肚菌栽培菌株。结果表明,由子囊孢子选育优良羊肚菌栽培菌株的方法可行,试验为人工栽培羊肚菌优势菌株筛选与保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工栽培榆耳的关键措施之一是筛选优良菌株。本试验从八株榆耳菌株中通过严格试验初步筛选出了U06和U04两株比较好的茵株,供今后试验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黑木耳栽培料中添加不同比例(5%、10%、20%、30%)的沙棘果渣,进行不同黑木耳品种(黑威29、黑威11)出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5%~20%的沙棘果渣对各品种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黑木耳产量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并且相应生产的黑木耳总黄酮含量也有明显增加(差异极显著p0.001)。证明利用废弃的沙棘果渣栽培黑木耳实际可行,并能提高黑木耳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对福建省主要几个姬松茸菌株在有机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地品种和姬松茸11号是适合在莆田市进行有机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基于ITS序列分析探讨我国栽培凤尾菇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栽培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及其近缘种共10个菌株的ITS序列,应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并从GenBank上下载侧耳属(Pleurotus)3个种7条ITS序列、韧伞属(Lentinus)的4条ITS序列和香菇属(Lentinula)的3条ITS序列,以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为外类群,用NJ(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凤尾菇在侧耳属分支上与侧耳属内种的相似性达98.5%以上,韧伞属和香菇属的属内相似性也均为98%以上,而侧耳属和韧伞属、香菇属的属间相似性仅约80%,故凤尾菇应归于侧耳属;在进一步研究中,将该凤尾菇与其近缘种的ITS1-5.8S-ITS2序列作碱基完全比对,结果发现它与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的碱基完全一致,而与其它近缘种均存在较大碱基差异,因此,目前我国广泛栽培的凤尾菇与肺形侧耳可能是同物异名种,建议订正其名称,将其拉丁名统一为P. pulmonarius.本研究首次将ITS序列分析和碱基比对结合对凤尾菇的分类地位及拉丁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分析在近缘种的分类鉴定上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花惠兰根腐病拮抗细菌ZL7-5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潞滨  李术娜  李佳  王倩  朱宝成  彭镇华 《园艺学报》2008,35(11):1647-1652
 从各地大花惠兰种植地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到细菌519株,初筛出对大花惠兰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26株,经过复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ZL7-5。通过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ZL7-5与解淀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NBRC 15535)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通过比较菌株ZL7-5和模式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菌株ZL7-5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5.
对从广州微生物研究所引进9个草菇菌株与江苏省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用品种V830进行对比试验,以期能筛选出适合江苏省丹阳市及周边地区栽培出菇的优良菌株.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及出菇农艺性状进行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这10个供试菌株中,草菇菌株V9715具有菌丝生长旺盛,出菇时间早,抗杂菌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的特点,而且所有的试验都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栽培,其产量和形状表现为适宜在江苏省丹阳市及周边地区生产中应用,可代替本地菌株V830使用,同时为遗传变异和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10株烟色离褶伞菌株为试材,按照拮抗、固体和液体菌落生长、农艺性状栽培试验的方法,进行不同烟色离褶伞菌株亲缘关系和菌株生长特性研究,以期为烟色离褶伞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通过拮抗试验初步判定出A、B、E、F、I菌株是各自独立菌株,C、D、J、G、H菌株为同一菌株。F菌株综合性状最佳,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菌丝生长均匀,且生长速度最快,达到(4.45±0.01)mm·d-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菌球密度最大,为188个·mL-1。菌球直径最小,单个菌球直径为1.23 mm,生物量为253 mg·(10mL)-1。在出菇栽培试验中,F菌株的污染率最低,出菇整齐,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其它菌株,达到55%。  相似文献   

17.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sequences of four edible and medicinal fungi belonging to the Russulaceae, collected from the Lishui mountainous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Comparisons with sequence data in GenBank were undertaken using BLAST, and the four ITS sequences, together with 15 reference sequences obtained from GenBank,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phylogenetic tree. rDNA ITS sequences of the four strains ranged from 673 to 766 bp in length and between 47.4% and 49.48% in GC content. Phylogenetic data indicated strain R57 to be Russula cyanoxantha. Differences in the size and GC content of ITS sequences from strains R32 and R57 (R. cyanoxantha) and strain L37 (Lactarius sanguifluus) were significant, whereas the corresponding differences between strains R32 and R57 were relatively small. A close kinship, with only small detectable differences in their respective ITS sequences, existed between R. mustelina, R. virescens and R. parazurea. A similar situation applied to strains of L. sanguifluus and L. salmonicolor.  相似文献   

18.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19.
综合菌棒发菌、出耳情况以及耳片商品品质,对来源于东北、陕西及浙江丽水等地的18个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judae)菌株在浙江丽水地区进行品种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新科5、A97-2、A08、Au233、黑丰5号、916-1比较适合浙江丽水地区栽培;其中A97-2、A08、Au233、黑丰5号出耳早,产量较高,可以作为秋季接种较迟的品种,品质以A08最好;新科5、916-1出耳较迟,产量高,抗烂棒能力强,是当前栽培的主流品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4个黑木耳栽培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观察一级种、二级种到栽培种的整个培养过程,从菌丝长势、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和农艺学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本地主栽品种黑20(云菌木耳2号)为对照,筛选出适合云南栽培的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黑24(云菌木耳5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