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杰 《果农之友》2011,(5):45-45
唐庄村位于南召县云阳镇东南部,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347户1386人。该村交通便利,岗坡丘陵面积大,发展林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势。1998年,该村紧紧抓住市场行情,大力发展桃树产业,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青州市杨家庄乡大尹村认准了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农村脱贫致富上的好路子,大力发展银耳生产。为了解决栽培中的技术问题,他们成立了技术小组,指导全村农民栽培银耳。从制种、发菌培养、出耳喷水,直到采收,晾晒、包装都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取得了好收成。全村银耳年收入三百多万元,户均收入平均六千至七千多元。大尹  相似文献   

3.
《山西果树》2014,(2):27-27
<正>据《山西经济日报》报道,目前,山西省绛县已发展大樱桃种植面积1 000hm2,成为华北最大的樱桃产业基地,露地和大棚樱桃年收入两亿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绛县从2000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大力发展大樱桃,南樊镇史村率先响应号召,大力发展,全村254hm2已有200hm2种植大樱桃,使该村成  相似文献   

4.
廖北云 《食用菌》2012,(3):72-74
从上锦、贵坑林农收益调查可知:菇耳收益占50%以上,充分利用砍伐与加工剩余物,充分利用间伐与抚育中的非规格材,大力发展菇耳生产,将菇耳、灵芝、茯苓等木腐菌作为林业生产的延伸,有利于林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住千阳县南寨镇三合村四组的赵润德,现任该村果业协会常务理事长,全家4口人,2个劳力,毕业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果树专业,中专文化程度,农民,农艺师职称,从1987年开始赵润德建果园0.13公顷,到1992年果园规模发展到0.46公顷,平均每年收入上万元,连续15年果品收入30万元,在他的影响下,该村发展果树88.67公顷,2003年全村产果180万千克,果品收入163万元,成为闻名全县的果品专业村和市级小康示范村。  相似文献   

6.
北洋镇渔岙村是黄岩桃生产一品村.全村共60户,192人,现有水蜜桃总面积8hm2,其中结果面积约4.7hm2,1995年至1997年桃总产量分别为110t、120t、80t;总产值分别为38,5万元、39万元、48万元;果实单果重达180g的甲级果占80%以上。现将该村桃优质丰产的主要经验总结如下。1抓住时机,大力开发渔岙村位于黄岩长潭水库北岸山拗。1978年,黄岩罐头食品厂在该村建立黄桃生产基地,从杭州引入500株黄桃苗,栽种结果后发现,其中有38kg在6月中旬成熟,果形大,计多味浓品质好的早熟水蜜桃。1982年进行繁育试栽,其果实在黄岩城关市场上独占鳌…  相似文献   

7.
据《上海蔬菜》1994年第4期介绍,昆明市郊区马鞍山村依托城市发展香椿,既丰富了蔬莱的花式品种,又开拓了一条增加经济收入的门路.该村种植香椿的历史并不算久,1983年青年农民于小高购置了80多棵香椿幼树栽于宅旁,第二年就获得了数百元的收入,并由此拉开了该村发展香椿的序幕.如今全村97户农家,户户都种植香椿,少的几十株,多的数千株,成为远近闻名的香椿村,经济收入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8.
福建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香菇、黑木耳生产。但是由于高温多湿,杂菌非常活跃,对新接种的菇木、耳木危害极大。为控制杂菌孳生,力争菇、耳丰产,除加强管理,做好清洁、通风和控湿等工作外,在菇木上涂石灰水,也有一定效果。我们在沙县高桥公社官庄菇场进行了试验,经过石灰防治的菇木情况良好,而未经处理的霉菌污染率达5~10%。用石灰防治菇木杂菌,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先在木桶中溶好15~20%的石灰水,  相似文献   

9.
宜都脆桃产于宜都市架锅山村,该村位于宣都市腹地,属丘陵地貌,全村共有版图面积11.5kms,人口1748人,劳力961人。1990年代末期,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以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当地实际,该村大力发展小水果,到目前有桃园66.7hm^2,人均小水果纯收入2000多元,其中过万元的户有80多户,5000元以上的有400多户,95%的农户都有小水果收入。2009年宜都市宏源水果专业合作社特注册"宜都脆桃"商标,实行包装销售。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不仅是发展林业的基础,还是发展农业与工业的保证。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林业的新形势下,保护森林资源尤为关键。本文从保护北方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入手,探讨提出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措施,以促进北方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菇耳业的迅速发展导致阔叶树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制约了菇耳产业的稳步发展。采取高度集约经营的方式:以短轮伐期与截杆萌条培育技术营造菇耳林,可加快菇耳林资源发展,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从而为菇耳产业可持续性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提供充足的优质资源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唐庄村位于南召县云阳镇东南部,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347户1386人。该村交通便利,岗坡丘陵面积大,发展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条件和优势。1998年,该村紧紧抓住市场行情,决  相似文献   

13.
吴智敏 《食用菌》2012,(2):65-67
香菇(木耳)是一种木腐菌,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阔叶树。而阔叶树的生物多样性等森林生态功能又大于针叶树,阔叶林的数量多少与质量好坏,又是衡量森林生态的主要指标。因此长期以来,在龙泉乃至整个南方林区菇耳栽培是否损害森林生态,影响程度如何备受争议。以龙泉市为例,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阐述菇耳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客观公正地评价菇耳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和妥善处理菇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菇耳栽培与森林生态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探究龙泉农村经济三十年发展轨迹,其最大转变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历史与人文优势,发展菇耳生产,使维系千年的依赖资源消耗的木材生产所产生的剩余物--砍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得到非常良好的利用,而大规模的遍及农村角落的菇耳生产与农田水稻生产形成了良好的轮作关系,演绎了一幕从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经济走向现代的资源再利用,再循环,少废弃的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万安村是华北地区著名的油桃生产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历经近30年发展,目前该村大田油桃面积400hm。余,大棚油桃园150余个,品种达到30多个,涉及全村80%的家庭,成为该村又一富民产业。万安油桃开始迈上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是在2008年,当年.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倡导下,村民开始对品种全部更新,  相似文献   

16.
我州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1980年黑木耳总产达100万斤,大规模生产的还有双孢蘑菇和平菇,其他如榆黄蘑、元蘑、猴头菌、花脸蘑和毛木耳等人工栽培实验也获得成功,即将投产。但目前菌种质量不稳定,影响栽培效果。全州100多个菌种厂,生产的菌种栽培效果各不相同,有些菌种几乎不出菇(耳),长出杂菇,或者出的菇体不大,生活力弱,易受虫害和发生烂菇等。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食用菌生产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长此下去必将制约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因此,江西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应当立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保护和合理开发菌类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巩固现有常规品种,增加珍稀特有品种;发展鲜菇工厂化生产;建立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食用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强化菇品生产卫生管理,提高菇品质量;培植菇品深度加工龙头企业,开发多品种菇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等措施,做大做强我省食用菌产业。  相似文献   

18.
邹城市看庄镇李楼村共有192户,728人,980亩耕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兴才带领全村群众,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工作首位.紧紧围绕实现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以黄姜、土豆、大葱等为主导的蔬菜产业,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谢永贤 《中国蔬菜》2007,1(12):58-58
黄菇病是平菇栽培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2004~2007年,笔者对平菇黄菇病病原菌侵染规律进行了调查总结,从品种选择、生产管理、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使黄菇病为害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推广应用,2007年甘肃省庄浪县60栋日光温室7.6hm^2平菇生产几乎没有黄菇病菌侵染,与2004年相比,每667m^2增产40%以上、增收逾1700元,共增加经济收入20万元。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房县黑木耳通过国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2009年,房县黑木耳又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保护,这标志着"房县黑木耳"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名称,而是一种"身份"、一个品牌,更是做优产品、做强产业、富裕百姓的动力,对促进十堰市房县耳菇的生产经营,保护保存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维护和提高房县耳菇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信誉与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房县黑木耳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