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痢疾病猪大肠中分离的猪痢疾密螺旋体(Th),在胰胨豆胨血液琼脂(TSA)培养基上培养,有明显的强β溶血;兔大肠结扎注射试验呈阳性反应;用13头健康猪进行经口及同居感染试验,全部发病。其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收回的病原体特征,均与自然发病猪的完全一致。我们将具有典型血便症候的痢疾病猪剖杀,从大肠粘膜刮拭物中分离出痢疾密螺旋体(Th),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共用15头猪痢疾病猪和康复猪作试验。5头在饲料中给予血痢净30天,10头不服药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死亡2头;肛拭猪痢疾密螺旋体(Th)培养,给药经从第二周起全部阴性,对照组至第四周时还大多呈阳性;第五周时采结肠粘膜作Th培养,给药组全部阴性,对照组有2头阳性。从试验第二周起,Th培养给药组共作20头次全部阴性,对照组共作32头次有17头次阳性,两者差别极其显著,(P<0.01),看来血痢净可以消除猪体内的Th。  相似文献   

3.
猪痢疾(Swine Dysenterf简称S.D)自1971年确定猪痢疾密螺旋体(Treponema hyodysenteriae简称Th)是本病的主要病原以来,近十余年国内外学者对猪痢疾病原体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一致公认。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猪痢疾密螺旋体及病理组织学的超微结构研究,国外虽有报导,可国内尚未见报导。为此,我们就实验猪痢疾病例,对具有临床典型症状和病理学变化的急性者,采取结肠  相似文献   

4.
内服国产血痢净药物,结合应用臭药水或过氧乙酸消毒,对4个大小不等的猪痢疾(SD)猪场进行了净化试验,除1个较大的猪场经2次净化外,其余3个均经1次净化获得成功。其中2个猪场观察期过后经2次肛拭猪痢疾密螺旋体(Th)培养全部阴性,至今分别已有22个月和26个月还未发现1头SD病猪。1个对照场在1年之内重新发生SD。SD猪场净化要求有较高的气温,以加速环境中Th的死亡,4个SD猪场中有1个地处黑龙江,表明此法可能适用于我国所有养猪地区。左关键性的Th培养中,应用了与国外报道相同的方法和主要材料;应用已知Th苗株来监察培养环境,在同一血琼脂平板上与Th和无害密螺旋体模式菌株作对比培养来确定新分离Th样微生物的溶血型。同时SD猪场净化效果的判定采用了国外要求较高的标准,在1个猪场内还增加了所有15头小猪的恶劣环境诱病试验。认为以上试验已取得了目前世界上同类研究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国产盐酸洁霉素与国外报道的林肯霉素均属同类产品,是一种防治猪痢疾的有效药物。我们于1988年4—6月进行了盐酸洁霉素对猪痢疾的疗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对90份猪痢疾(SD)粪样或肛拭作涂片来检查猪痢疾密螺旋体(Th),阳性71%,只有27%每油镜视野见到3条以上Th。对91份SD病猪或康复猪粪样或肛拭同时用涂片法和培养法检查,Th检出率涂片法47%,培养法79%,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涂片法阳性的培养法98%符合,涂片法阴性的培养法有63%呈阳性。对SD康复猪粪样或肛拭,涂片法仅检出17%,而培养法能检出65%,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涂片法不能区别无害密螺旋体,而培养法可依据溶血型而加以区别。认为在SD的诊断中,培养法优于涂片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室方法使小白鼠带菌,将猪痢疾病传染给猪。小白鼠胃内接种猪痢疾密螺旋体后,将它放入健康小白鼠或猪中,感染的小白鼠在接种后五天或180天与健鼠接触,健鼠在9—14天后,便排出密螺旋体。健猪接触感染的小白鼠粪便后,5—7天从粪中排菌,11—13天后发展成猪痢疾病。文章指出:啮齿动物(野外鼠类)可以成为猪痢疾病的宿主,可以传播猪痢疾病。在传播猪痢疾病时,猪是主要的传播者,克劳克等人的报告中提到猪喝到从发病猪场流出的污水而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因而认为猪吃了有密螺旋体的狗粪而感染。菲因指出:猪痢疾密螺旋体可在小白鼠粪中存活2—14天,但试验通过啮齿动物感染猪尚未成功,实验室感染小白鼠产生盲肠炎。本试验结果指出:小白鼠是猪痢疾密螺旋体的带菌宿主,通过它感染健康鼠与猪。  相似文献   

8.
1病原特点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本病的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科的密螺旋体属。猪痢疾密螺旋体需在严格厌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其人工培养的厌氧条件十分苛刻。在健康猪肠道中存在小螺旋体和无害密螺旋体,容易与猪痢疾密螺旋体混淆。在猪痢疾密螺旋体感染和致病过程中,多种其他微生物包括肠道内固有微生物,有协助本病原寄居和加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猪痢疾(SD)几乎遍及世界上所有养猪地区。我国1978年10月在美国进口种猪中确诊了SD,接着证实本国猪中也确有此病存在。根据各地送检的病料和所能见到的资料,至今已有不少地区发生SD,造成很大经济损失。SD主要由病猪或无症状带猪痢疾密螺旋体(Th)猪而传播。据Windsor等报道,东英格兰25个SD猪群,有23个由于引进猪只而传入疾病,其余2个由饲养人员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猪痢疾(Swine Dysenter.SD)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Treponema hyodysenteriae.Th)引起的,是主要侵害育成猪的一种严重的肠道粘膜出血性腹泻疾病,也称为血痢、出血性痢疾、黑痢、粘膜出血性腹泻等。其主要特征是大肠粘膜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坏死性肠炎。本病自1921年Whiting首报以来,目前已遍及世  相似文献   

11.
1痢疾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病变特点是大肠黏膜卡他性、出血性和纤维素坏死性炎症。本病的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归属于螺旋体科的密螺旋体属。猪痢疾密螺旋体需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其人工培养的厌氧条件十分苛刻。在健康猪肠道中存在的小螺旋体和无害密螺旋体容易与猪痢疾密螺旋体混淆。在猪痢疾密螺旋体感染和致病过程中,多种其他微生物,包括肠道内固有微生物,有协助本病原寄居和加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猪痢疾是由猪感染致病性猪痢疾螺旋体后引发以肠炎和下痢为主的疾病,又称猪血痢,黏膜性出血性下痢和弧菌性痢疾,患病猪往往发病突然。一、病原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为猪痢疾的病原。镜下观察可见两端较细,钝圆,能运动,呈蚯蚓状,革兰氏阴性厌氧螺旋体,需用要求较高的培养基,37~42℃厌氧培养,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低,在25℃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10℃土壤环境中可存活1周。  相似文献   

13.
用光生命素标记的全染色体DNA探针做斑点印迹杂交试验鉴定猪痢疾密螺旋体(Th)分离物中DNA,用分离白猪的13株Th和13株非Th分离物的DNA评价该探针,首次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2.3%,重复试验特异笥降到34.6%,本试验有助于鉴别Th和其他在形态上与猪Th相似的属于猪大肠中正常菌丛的密螺旋体,本探针能检测仅10ng和Th纯化DNA或在硝基纤维素膜上的2×10^6细菌的DNA。  相似文献   

14.
据国外报道,泰乐菌素对猪痢疾、猪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EP)等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日本在哺乳仔猪的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的普及率已达50%,1983年后逐年增长,成为四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使用量最多者。美国应用也很普遍。过去国内不能生产...  相似文献   

15.
猪痢疾、增生性回肠炎、沙门氏菌病仍然是生长—肥育猪常见的腹泻病。这些传染病引起养猪生产的经济损失可能仅次于呼吸性疾病。与呼吸性疾病相同,慢性或亚临床的肠道病比急性引起的损失还要大。1猪痢疾慢性或无症状猪痢疾的经济损失比急性死亡大,不仅承担饲料报酬低、猪日增重慢的损失,而且还要支付存活猪的长期医疗费用。虽然猪痢疾最常见于35~180磅的生长—肥育猪,但它也可感染任何年龄的猪。其主要病原体是猪痢疾密螺旋体。1.1临床症状和诊断猪痢疾临床症状通常出现在引进新种或购进断奶猪以后。狗、鸟、鼠类和苍蝇也能传染本病。饲养…  相似文献   

16.
猪痢疾的实验室试验取决于猪痢疾密螺旋体(Th)的证明。立即试验是用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微生物,这可能使人误解,荧光抗体试验(FAT)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Lyson和Lemcke1983)。谨慎地把FAT做为确证的普检试验取决于通过许多试验鉴别分离物。  相似文献   

17.
猪痢疾密螺旋体分离的稀释法优于过滤法.我们将稀释法加以简化后,从猪痢疾病科中分离猪痢疾密螺旋体得到了良好效果.此法可使用实验室中备有的普通血液琼脂平板来进行分离,一般在第4天就可观察其溶血型而作初步确诊,在第2代即可得到纯培养.  相似文献   

18.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在-70℃的保存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sh)为严格厌氧菌,对热、氧、干燥等因素较敏感,一般条件下不易保存。其分离株平皿培养物以往多采用有氧4℃保存3—5天或厌氧4℃保存35—40天即须传代一次。如此传代培养保存,不但耗费人力物力,如稍有不慎即易被污染,影响猪痢疾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科技动态     
《中国动物保健》2014,(7):91-92
母猪和哺乳仔猪的猪痢疾短螺旋体感染率评估 研究评估了在猪痢疾阳性猪群中猪痢疾短螺旋体在种猪、泌乳母猪和哺乳仔猪的感染率。结果表明,采样母猪和哺乳仔猪可以作为猪痢疾传统监测项目的替代方法。了解猪痢疾阳性母猪场的感染率能够对目前的监测项目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0.
猪痢疾     
正猪痢疾也称为猪血痢,是由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猪的一种肠道性传染病。特征性症状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的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1病原本病的病原体为猪痢疾短螺旋体,曾称为猪痢疾密螺旋体、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存在于猪的病变肠段黏膜、肠内容物及粪便中。呈缓慢的旋转形态,细长,一般为4~6个弯曲,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淡红色,暗视野观察呈蛇形运动。本菌为严格厌氧菌,人工培养比较困难。抵抗力较弱,常用消毒剂均可将其杀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