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下增氧是北方地区池塘鱼类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不好或措施不当,会造成全池鱼类缺氧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北方采用的鱼类越冬技术主要是冰下生物增氧越冬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促进冰下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更多氧气,以满足鱼类的生存需要,提高鱼类越冬的密度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封冰期长达150~180天,冰的厚度高达80~100cm,鱼类安全越冬至关重要。2009年由于冬季雪大,2010年春季开冰时间晚,造成鱼类越冬成活率低,全省越冬灾害损失鱼类22115吨,经济损失达2.6亿元。为了提高今年鱼类越冬,下面谈一下加强鱼类安全越冬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鱼类越冬期长达150—180天。只有保证冰下水体溶氧充足,才能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目前,鱼类越冬水体二般采用以下五种增氧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越冬是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冬季冰封期内,如何保证冰下水体足够的溶氧量以满足鱼类的需要,是越冬问题的焦点。为使不缺氧,在生产上一般采用打冰眼、注新水、原水循环、注入空气或氧气等方法,但这些措施存在增氧效果差,耗费人力物力或降低水温等缺点,未能很好地解决鱼类安全越冬的问题。对于越冬水体的生态环境,鱼类生理适应以及管理技术问题,过去国内有关科研、教学部门做了不少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可是,一般研究工作对冰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增氧效果都注意不够。1979~1981年春,  相似文献   

5.
正越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一时期的鱼种养殖管理,对于下一年水产养殖顺利进行有着极为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越冬期间必须尊重科学、依靠技术,以水为基础,以氧为前提,创造满足鱼类越冬所需的环境条件,确保鱼类安全越冬。1越冬的水域条件越冬池背风向阳,靠近电源,交通方便;不渗漏或轻微渗漏,水源充足,注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越冬期间冰下水深1.5-2m。2越冬前的准备2.1越冬池的清整消毒越冬前排干池水,清除杂草,杂物、淤泥,晾晒池底。用生石灰100-150kg∕亩,用水化开,全池泼洒。如带水用生石灰150-250kg∕亩。  相似文献   

6.
1鱼病防治 从我省近年来鱼类越冬死亡的情况看,鱼病是引起越冬死鱼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些鱼病大多不是在越冬过程中才发生的,而是在越冬前就已发病,只是在越冬过程中病情加重,才引起死鱼。因此,要提早防治鱼病,应在鱼入越冬池前,也就是在饲养后期就应彻底治疗。目前,对我省赵冬鱼类危害最严重的鱼病是鱼隐性败血症,它是一种细菌性鱼病,病鱼体表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7.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越冬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据统计,历年来鱼类越冬死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越冬问题,是水产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一、越冬池的准备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是鱼类越冬和活动的场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越冬效果。因此,越冬池要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面积2000-5000?,冰下水深要求2-3m,最浅不少于1.5-2m。一般为静水池,有条件的可修建流水越冬池。池底要平坦,淤泥越少越好,最多不超过20cm。水源…  相似文献   

8.
魏国 《科学养鱼》2005,(11):21-21
为了减少越冬鱼类的死亡,提高经济效益,应加强三个环节的管理。首先,要加强越冬前的管理,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越冬前鱼病检查及营养性疾病防治。在鱼类停食前30天左右,对计划越冬的鱼类进行检查,重点对鳃、肝、胰脏和肠道等内脏器官进行检查。根据鱼病检查结果,除进行常规的鱼病防治外.要采取措施,抓住鱼类停食前的摄食时机,强化培育,以增强鱼体肥满度,提高鱼体的抗寒能力。二是越冬池的选择与消毒:①越冬池池底应平坦,淤泥不超过20厘米,土质为保水力强的粘土或壤土:②越冬用水为井水或湖库水,原池越冬要换掉1/2老水;③对越冬池水在放鱼前进行消毒,灭菌杀虫。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如何利用生物增氧进行鱼类越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兑彦 《内陆水产》2000,25(2):16-16
由于各地养鱼条件的不同 ,鱼类越冬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就越冬形式而言 ,有利用湖泊水库越冬、静水越冬、流水越冬、温室越冬、围箔越冬、网箱越冬等方法 ,现介绍一下北方地区如何利用生物增氧进行鱼类越冬。1选塘和清塘1.1选塘1.1.1池水的最适深度1.1~1.8m ,当最大冰厚时有效水深应保持在80cm。1.1.2池底有机残屑应少些 ,并且不渗漏。1.2清塘清除水草 ,在放鱼前10~15d尽量排干池水 ,每667m2用生石灰50~70kg,兑水全池泼洒消毒(碱性土壤不能使用生石灰而应用漂白粉) ,暴晒3~7d ,尽可能…  相似文献   

10.
北方高寒地区鱼类安全越冬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北方高寒地区而言,鱼类要经历数月漫长的越冬过程,每年越冬鱼类死亡事件都有发生,特别是频繁降雪年份和雪封泡年份,给渔民造成了很大损失。可以说,鱼类越冬是北方高寒地区渔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鱼类越冬期长,管理难度大,需采取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才能确保鱼类安全越冬,建议渔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北方地区寒冷而漫长,鱼种的安全越冬,历来成为北方地区养鱼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在鱼种规格大、体质好的情况下,只要溶氧充足,安全越冬就能有保障。但问题是在漫长的冬季,如何保持足够的溶氧满足鱼类呼吸的需要?传统的方法是打冰眼、扬水曝气、循环水等,使空气与越冬池水相沟通,达到增氧的目的。可是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管理费用高,而且长期扬水曝气会使  相似文献   

12.
张鹏  徐瑞邹 《齐鲁渔业》2010,(12):51-51
<正>时下已进入鱼类越冬季节,如何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是广大渔农及养殖单位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现就冷水性鱼类与暖水性鱼类越冬要点介绍如下:1选池越冬池宜低于地平面,位于背风向阳处。水深控制在1.5 m以上,暖水性鱼类还必须保证冷水供应及时。水质要清新,溶氧量结冰前应在10 mg/L以上,冰  相似文献   

13.
鱼类越冬场冰面除雪是北方地区鱼类越冬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的内容为适用于小型越冬池冰面除雪机的技术路线及其论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有6个月左右,冰的厚度在一米。漫长的严冬,必然会引起鱼类生活环境和鱼本身的巨大变化,常酿成鱼类大批死亡,给养鱼户带来重大损失,严重地限制了养鱼业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池塘条件、水源水质和池塘底质情况,不断改进完善鱼类安全越冬管理办法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创造鱼类安全越冬的环境,确保鱼类越冬成活率。一、鱼类越冬前的强化饲养在越冬前一个月左右,对准备越冬的鱼类进行强化饲养,可喂越冬专用饲料,增强鱼类体质,提高其抗应激能力,保证安全过冬。二、越冬池准备1、越冬池选择:面积最好在10-20亩为宜,靠近…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的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可从每年11月中上句持续到昱年4月中下旬,对水体中高密度的越冬养殖鱼类极为不利。因此,为了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并为昱年开展渔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有越冬水面的渔场和养殖户要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做好预防,在鱼类越冬前和越冬期间做好如下几项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6.
讷河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5个半月,冰层厚度90cm—120cm,鱼类越冬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有鱼种和成鱼越冬的场户,越冬密度高,稍有不慎,疏于管理,便可造成越冬鱼类的死亡,不仅经济上遭受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下年渔业生产的进行。因此,在整个越冬期间必须尊重科学,依靠技术,以水为基础,以氧为前提,做好管理工作,确保鱼类安全越冬。一、补水是鱼类安全越冬的基础越冬池的水应在封冰前注满,越冬期池水如能保持一定深度可不必注水。但对一些渗漏比较严重的越冬池要定期灌注新水,以保持越冬必要的水深,避免冰层凹陷。如果…  相似文献   

17.
孙辉 《科学养鱼》2005,(12):22-22
宁夏地区的鱼类越冬池塘的冰封期在90~100天,要保证鱼类安全越冬需做好以下一些工作。一、鱼类越冬前的准备工作鱼类越冬工作并不是从封冰后才开始,而是从鱼类停食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主要有以下一些工作:1.投喂抗菌素药饵,这主要是针对一些秋后动网或分塘的鱼池,投喂药饵可以  相似文献   

18.
秋去冬至,越冬期间鱼类管理非常重要,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谈鱼类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对策,使养殖户以此为鉴。1原因1.1越冬水体的含氧量通常越冬池发生死鱼大都是因为水中严重缺氧,因而,维持水体较高的溶氧量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在越冬期间必须特别注意水体溶氧含量的变化。越冬水体中的溶氧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产氧量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冰的透光度密切有关,而水体耗氧主要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因此,根据越冬水体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  相似文献   

19.
冬季,如发现越冬池出现溶氧量突然下降,鱼类浮头,则应马上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大批死亡。越冬池应急增氧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增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的鱼类越冬池.年覆冰期达100天,是一类典型的封闭式冰下水生生态系统。为了使鱼类安全过冬,我国最古老的传统增氧方法是打冰眼,此法通过狭窄的冰眼所溶人水中的气体十分有限,所以对越冬地增氧并无权益,反倒耗去大量人力、物力。较有效的增氧方法是池水自身循环曝气。此法不受天气的影响,作为救鱼的应急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缺点是降低了池水水温,惊扰鱼类,加大体耗,反倒不利于鱼类越冬。多年来,鱼类工作者通过分析越冬水体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状况发现,静止水越冬地免于缺氧的最好办法是生物增氧。即通过人为措施在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