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记     
正船舶压载水是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生态、经济和人类健康问题,为了防止船舶压载水导致的外来生物入侵,防控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无控制排放导致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转移,对环境、人体健康、财产和资源造成损伤或损害,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以下简称船舶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即将生效之际,作者综述了检疫部门多年来对压载水政策的发展,分析了近年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压载水检测中发现多批次船舶压载水超标的情况,分析了入境船舶压载水排放的风险。面对当前入境船舶压载水监管在立法、监管、技术、认识等的诸多问题,作者认为:应该尽快构建压载水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开展入境船舶压载水的风险评估;加快压载水检测实验室建设,加强入境压载水监管方面的技术研究标准建设和信息交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统一压载水管理的技术和排放标准;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多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加强船舶检疫监管,提高压载水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法律意识。压载水的检疫监管不仅是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还关系到贸易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应该引起社会和相应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1.船舶推进装置找中安装的技术要求,国家制定了规范,这种规范是偏于安全的。理论和实践证明:轴系存在较大的弯曲度也能保证正常工作。而且,新造船舶(尤其是木壳船)容易变形而导致轴系弯曲,在掌握船体变形规律以后,进行推进装置安装时有意地让轴系有较大的与船体变形方向相反的予弯曲,以抵消船体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船舶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设施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压载水公约已于2017年9月8日生效实施,规定了船舶压载水排放标准。目前,船舶需要通过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的方式满足公约的排放要求。但是,船用压载水处理设备性能的不稳定性及港口国监督检查的严苛,成为现阶段制约船舶有效履行公约的最大障碍。试从航运业的实际操作出发,结合压载水公约应急措施导则的要求,探讨使用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设施作为补充,来提升船舶履行公约能力的可行性。通过对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设施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对该技术与传统压载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对其优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客观地探索和分析。可以预见,压载水港口接收处理设施作为一种新型的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和港口应急技术,有着更为绿色、经济和高效的特点,在为船舶提供新的选择方案的同时,也为进一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体现了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的高效统一。  相似文献   

5.
船舶压载水携带大量生物到地理隔绝水域可能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成为引入海洋外来入侵生物的主要途径之一。2004年IMO通过了《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国际公约》,制定了压载水管理的国际规则。尽管该公约尚未达到生效条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开始通过国内立法单方面实施船舶压载水管理。我国现有涉及船舶压载水管理的立法主要限于防止污染和卫生防疫,尚未有从防止生物入侵的角度的专门或具体的法律规定,未能实施相应的管理。建议:(1)尽快完善船舶压载水管理立法;(2)先行要求入境船舶压载水深海置换;(3)加强港口和近岸水域本地生物本底调查;(4)加强压载水管理技术研究;(5)建立管理部门多方协调机制;(6)及早准备对本国船舶的压载水管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加快了沿海港口的建设。港口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世界各地大量的船舶压载水到达中国沿海港口,提高了压载水生物入侵的风险。有关中国大陆港口到港船舶压载水的研究,早期从卫生防疫的角度关注病原菌的入侵,从赤潮防控的角度关注有害藻类的入侵,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展到压载水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但主要是在压载水生物种类调查的层面。随着《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的生效,必将推动船舶压载水生物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压载水生物适应机制和入侵机制方面,并推动船舶压载水检测技术的研发创新,为公约履约和港口国监督检测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上海口岸入出境船舶压载水的致病微生物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每年在全球运输的压载水超过100亿吨,每天约有超过7 000种生物随船舶压载水在全球范围内迁移,这些迁移的生物极易造成生物入侵。为了评估上海及附近海域受外来生物"侵袭"的风险,尤其是上海口岸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中致病微生物携带情况,我们采用自制采样器采集洋山、崇明及外高桥等港口入境船舶压载水样,参照国标GB/T5750.12—2006和生活饮用水规范(2001),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培养和检测。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0艘来自国外船舶的压载水中,检测到了肠致病性的气单胞菌和肠球菌,在某些船的压载水中还检测到了铅黄肠球菌。在3艘外来船舶的4个样本中检测到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检测在10~3~10~4cfu/m L,霍乱弧菌未检出。研究结果说明当前上海口岸入境船舶压载水中存在风险,也警示我们应该加强压载水的管理。对于新发现的单胞菌,也应加强检测方法及标准的建立。为更好地应对实施的国际压载水海洋公约,我们应该针对入境的船舶压载水,展开更广泛地调查,采集更多的数据,对外来微生物进行更详细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
基于SRA法的中韩船舶压载水生物入侵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实行的《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压载水公约》)要求4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线船舶需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为了免除部分短途航线船舶的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安装责任,《压载水公约》A-4条款针对在指定港口间航行的船舶免除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提出了要求。为了满足《压载水公约》的要求、降低黄海水域航行的中韩航线船舶投入,近年来中韩双方通过学术交流和技术评估来分析压载水排放对黄海水域造成的生物入侵风险。本研究采用丹麦和Interferry首先提出的相似风险区评价方法进行生物入侵风险的评估。本研究建立了相似风险区模型:通过建立黄海二维水动力模型和基于介质的模型(Agent Based Modelling),模拟中肋骨条藻在投放港投放的自然生物扩散过程,并在扩散过程中叠加水温和盐度对生物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中韩港口水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生物自然扩散连通性;但从中肋骨条藻的扩散结果来看,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不能确定测试港口之间的连接性。目前的研究成果尚不能支持中韩大黄海水域为一个相似的风险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国际公约》在中国生效,有效控制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航运船舶排放的压载水往往难以达到公约中的D-2标准。为确保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BWMS)处理结果的生物有效性,国际海事组织(IMO)重新修订了《压载水管理系统型式认可导则》,导则明确了BWMS型式认可试验水体水质特征标准。由于天然水域水质特征存在极大差异,而水质条件对BWMS的生物有效性存在极大的影响,故添加剂常被用于BWMS型式认可岸基试验水体调配以满足上述标准。通过研究BWMS型式认可试验中添加剂对3种盐度的试验源水水体特征的影响,对常用的添加剂进行水体特征贡献率评估,为BWMS型式认可试验水体的配制筛选稳定有效的添加剂,继而为提升船舶压载水处理工艺以确保压载水排放满足D-2标准符合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钙、玉米淀粉和高岭土可在淡水、半咸水和海水试验中稳定提升试验水体中的相关水质指标,更适用于BWMS型式认可试验水体的配制。  相似文献   

10.
上海港到港船舶压载水沉积物细菌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利用Illumina Mi 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上海港到港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细菌基因样本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从11份压载水沉积物样品中共检测到420 069条有效序列,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显示共有38门、98纲、226目、393科、704属细菌,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72.9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9.1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8.71%)、绿弯菌门(Chloroflexi 4.06%)、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 1.47%)、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 1.18%)和其他(2.50%)。本次研究在压载水沉积物中检测到了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游动球菌属(Planococcus)、假单胞菌属(Paeni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Streptomyces)和链霉菌属(Inquilinus)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结果显示压载水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要充分重视我国到港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微生物以及致病菌的研究,为阐明外来致病菌通过压载水途径入侵的机制和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玻璃钢渔船基于快速性分为3种类型,给出了以总阻力系数和排水体积傅汝德数为参数的快速性评判标准和船型优化途径,然后对两艘实际船型的快速性在排水体积傅汝德数为0~2.0范围内进行了对比,最后对排水型和半排水型玻璃钢渔船的研究现状和预期任务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和争夺变得日益激烈。三用工作船作为海上油气平台作业必不可少的辅助船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开发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三用工作船特定航行区域波浪设计散布图,采用随机波浪理论在频域内进行随机波浪载荷长期预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船体结构强度分析和校核,为今后类似海工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渔船在海上的安全与舒适性越来越被重视。研究了小型远洋鱿钓渔船外龙骨的结构形式,结合特定航行区域的波浪散布图,采用三维势流理论对有外龙骨的渔船进行船体运动响应计算,并与无外龙骨时的船体运动响应进行比较,为外龙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在船舶中应用余热吸附式的研究成果,选择“SITCTAISHAN”号散货船,通过船舶主机在额定工况下的能量衡算,应用当前氨一活性炭吸附式制冷系统COP的经验值,分析了该轮中央空调系统和伙食冷库采用废气锅炉蒸汽驱动的氨一活性炭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可行性.并且,根据氨在SAC-02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和活性炭吸附床的循环吸附特性,结合“SITCTAISHAN”轮空调机间的结构特点,规划了由废气锅炉蒸汽驱动的9床循环氨一活性炭吸附制冷系统方案,并对系统的关键部件及运行控制方案设计提出了相应措施.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船舶余热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系泊船受驶过船影响,船间作用力通用计算模型在浅水中存在着较大误差,针对这种情况搜集了一些船模试验数据,对通用计算模型在浅水中的应用提出了修正方案.从修正后的结果看,修正后的通用计算模型有更高的精度,更加适合用于模拟器中船舶运动的仿真.另外,给出了系泊船受到的船间作用力峰值回归公式,研究了船间作用力在不同水深及初始横距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船体虚拟装配过程仿真,通过数据转换和处理技术,将TRIBON模型数据转换到虚拟仿真平台.论述了将TRIBON绘制的船体模型数据向3DSMAX工作环境转换的方法,着重介绍了在3DSMAX环境下对模型进行相应处理以及将模型数据导入VRPlafform仿真平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金枪鱼延绳钓船船长及服务航速与钓钩数量的匹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枪鱼延绳钓船的主要性能参数航速及其主尺度船长与钓钩数量有着密切关系,它们之间的匹配将直接影响渔捞效果和经济效益。作者对金枪鱼延绳钓船的船长、航速与钓钩数量的匹配予以论述,并对深冷型远洋金枪鱼延绳钩船给出了具体的计算表达式。其结论可供渔船设计时参考,其计算表达式可作为深冷型远洋金枪鱼延绳钓船技术经济分析及船型论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港口国监督(PSC)角度讨论了巴黎备忘录全新的NIR选船体系。选船是港口国监督极为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机制能极大提高船舶安全检查的效率。借助具体算例,对新旧选船方法展开差异性分析。同时剖析NIR背后隐藏的欧盟单边主义,深入发掘值得借鉴与警惕的问题。最后从法规及技术等层面,提出未来我国港口国监督选船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用8只10月龄、体重约40kg的雄性哈萨克羊,共4个时期(每期16d,共64d)分别在日粮中添加棉籽壳0,500,800,1100g/d饲喂。称量并计算羊的饮水量、排尿量、排粪量、尿中干物质、粪中水分及体内排出水分占摄入水分的百分比。结果显示,试验期间羊的饮水量有所波动,第4期比第1期减少13.11%,差异均不显著(P〉0.05);排尿量第4期与第1期相比减少了63.02%,差异极显著(P〈0.01);鲜粪量随棉籽壳饲喂量的增加而逐期增加,第4期比第1期增加了42.86%,差异极显著(P〈0.01);经计算得出,尿中千物质含量第4期比其余各期分别减少46.38%,30.62%,44.10%;粪中水分逐渐增加,第4期比第1期增加了0.32kg/d,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羊体内排出的水分占机体摄入的总水分的含量前3期变化不大,但到了第4期比值有所下降,与第1期相差最大即下降了24.06%,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甲醛—硫酸混合液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试验,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吸附苯酚的最佳条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平衡数据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对苯酚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在294 K下,吸附焓变△H=-11.41 kJ/mol,自由能△G=-5.09 kJ/mol,熵变△S=-21.50 J/(mol.K),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其动力学行为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