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种植大球盖菇、竹荪、羊肚菌和猴头菇,4种食用菌鲜菇产量分别达18784.80、2363.70、2625.00 kg/hm2和0.95 kg/袋;采用"管护局+当地高校+种植户"的推广种植模式,通过管护局的组织管理、当地高校的技术支撑和种植户的积极参与,保障了项目的有序、高效推进;食用菌栽培资源化利用了1000余t农林业废弃物.该项目促进了周边社区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调统一,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社区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试论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该文针对我国保护区的发展与管理现状研究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保护区为社区服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收集,结合国内外有关保护区的定义、功能、分类、动态管理及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认识,论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辨证关系,提出了我国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保护区有效管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等.并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包括处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CIFM方式、加强保护区的分类与分级动态管理.同时在对保护区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在目前条件下解决贫困和发展经济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雾灵山保护区自然资源和周边社区概况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雾灵山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对周边社区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村快速评估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土地利用、社区林业现状、资源传统利用与管理方式、保护区现行管理体系及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地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周边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高、利用方式多样,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消耗严重,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能力低,随保护力度加大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各民族人民在建房用材上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引入社区林业理论,提出改进保护区管理的方法,提高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意识,将保护区管理与乡村群众的经济条件改善结合起来是实现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论述了长青保护区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周边社区现实生活状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共生理论视角反思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出3个问题来阐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共生理念。并提出"政府-保护区-社区"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生物的多样性,也是人类经济发展必需的基因与物质资源,近年来,保护区周边社区的渗透与经济协调的关联性发展,受到业内人士普遍关注,保护区处于严格管理模式,周边社区发展可以借助保护区的生态价值资源生态经济开发,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可以为社区居民带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机会。只有实现满足将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工作全面落实,才能既实现保护自然区域,同时也能为地区发展做好准备。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保护区周边社区大多属于贫困地区,其地形复杂,可耕地面积少,土地贫瘠,生产能力低下。因此,提高保护区周边社区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直接关系到社区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试验表明:农林混作、科学规划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睿  李星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51-6152
在对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社区居民与保护区主要存在3大矛盾,即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被动管理与民主参与之间的矛盾、群众责任具体与权利抽象之间的矛盾。分析认为保护区内及周边少数民族村寨众多、社区大量集体林被划入保护区范围和社区居民贫穷落后是造成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并从保护区内居民搬迁、发放林权证、解决补偿问题和社区帮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之一,与当地社区的融合度较高。通过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共管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社区对保护区威胁的因素,并在社区共管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姚忠臣  陈涛  陈德成  朱学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44-16047
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当地政府、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周边社区居民作为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其在社区共管项目期满后的行为策略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当地政府帮助居民发展替代生计,社区居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区管理机构积极开展监管工作并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是这场博弈的最优均衡点,有利于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与保护意识。[方法]选取4个典型社区,使用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开展抽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14份,发现不同社区薪柴消耗状况呈现显著分化,受旅游红利较小、经济相对较弱的社区仍有较大的薪柴消耗量。在周边社区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中,与林业直接相关的收入总体占比较少。但是,受旅游红利较小、经济相对较弱的社区,来源于木材采伐的收入占比相对较高。总体而言,保护区周边村民有较为强烈的保护认识,无论社区是否享受到好的旅游产业红利,对于保护区设立影响到家庭的"割竹""打笋"等生计都存在较大程度的抱怨。同时,保护区也存在一定的人兽冲突问题。[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化保护区社区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农业学报》2006,22(4):F0003-F000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项目组主要从事优质、高产食用菌新品种的选育、食用菌工厂化厂房设计与栽培技术研究、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食用菌无公害规模化栽培技术研究以及食用菌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等工作。1研究项目本项目组主持的研究项目主要有:①江苏省科技厅高  相似文献   

15.
社区环境意识与喀斯特地区生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半结构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境意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的环保观念及态度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管理有重要的影响,环境意识较强的社区,其环境破坏行为通常较少,资源环境保护状况较好。针对资源环境管理与社区发展的矛盾冲突,提出了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意识,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引领社区经济发展,尊重地方文化习俗,实现保护发展双赢,构建和谐文明社区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区生态旅游有利于增强保护区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中,社区参与程度较低,旅游收益不明显,保护区缺少引导群众自觉参与资源保护的激励机制。鉴于此种情况,提出一些有效措施,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特征、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结合我国扶贫整体工作的开展情况,选定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的特征、成因,阐述了这些地区扶贫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给出了解决这些地区贫困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邯郸市食用菌产业情况的调研分析,阐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管理不严、技术水平不高、推广不够等问题。基于此,结合食用菌的市场前景与邯郸的区域特色,提出加强资源整合、增强技术培训指导、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推广高效栽培技术等建议,对邯郸市综合发展食用菌行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生产是濮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简要分析了濮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菌种管理、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等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濮阳市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推广食用菌秸秆栽培技术,对稻麦草(秸秆)、草粉和棉籽壳所栽平菇的产量及品质进行了比较试验,并对3种原料栽培平菇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食用菌秸秆栽培技术能够降低一定的成本,缩短相关栽培周期,提升平菇的产量,同时提高了平菇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