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针对秸秆压块机模块磨损失效问题,分析了模块失效机理,提出了采用电弧喷涂3Cr13丝材对秆压块机模块表面进行强化和修复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研究了喷涂电流、喷涂电压、喷涂距离、喷涂气压对涂层耐磨性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压块机模块电弧喷涂3Cr13工艺参数,测试了3Cr13涂层的摩擦系数。结果表明:涂层摩擦系数为0.36,远低于铸钢摩擦系数0.8,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GCr 15轴承钢和45~#钢基材上喷涂一层NiWC 25的合金层。所用原料是一种镍包多晶体WC核心的新型复合粉末。试验中间测定了涂层的密度,硬度,抗弯强度,结合强度以及摩擦学特性,并着重探讨了实用性。根据试验结果验证了喷涂工艺规范的可行性。用电弧定碳法对喷涂NiWC 25粉末过程中影响分解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从而较为合理地确定了工艺参数。 此外,在分析重熔时电磁特性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感应重熔基体温度场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证实了感应重熔加热效率高,传入基体的热量少,工件不易变形,并能够形成性能良好的硬质合金层。经装机实验表明,将感应重熔工艺应用于拉丝机模具表面强化或修复,其使用寿命比原模具材料提高了1.5—2倍。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等离子喷涂是热喷涂中应用较广泛和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技术。在现有的喷涂方法中,等离子方法占有显著地位,其原因在于,得到的涂层质量和性能较高,可以喷涂的零件在种类和几何形状上较广,可供喷涂的材料类型(铁基、镍基、铜基、钴基等)也多,只要在受热过程中不发生分解或升华的村料几乎都可用作喷涂原料,从而使该工艺应用越来越广。此外,在喷涂过程中对工件加热温度低,故采用该工艺可在金属、陶瓷以及塑料等表面上建立涂层。本文主要叙述我院在等离子喷涂修复机械零件方面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于涂层显微硬度和磨损抗力,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45号钢基体表面等离子喷涂Al2O3-13wt.%TiO2(AT13)涂层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保持喷涂距离80 mm、送粉量2.4 kg.h-1的条件下,研究了工艺参数主气流量(氩气)、电弧电流、电弧电压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气流量是影响涂层组织、性能的最主要因素,电流、电压次之.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涂AT13陶瓷涂层的优化工艺参数为:主气流量45 slm,电流550 A,电压65 V.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了等离子喷涂工艺中最常用的三个参数,即:喷涂距离,工作电流,以及工作气流量,并以结合强度为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利用逆矩阵法求出回归系数,确定了回归方程。并根据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的结果,对最佳参数进行了结合强度的预测。 通过试验的回归分析,对涂层性能指标进行预测和参数控制,这在目前涂层性能无损检测手段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对指导实际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我省用金属电喷涂修复的曲轴,涂层硬度一般停留在HRC24左右,远低于金属电喷涂可能达到的硬度。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通过合理选择参数,改进操作方法,使涂层硬度稳定地提高到HRC38-42。下面就谈谈我对达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工艺制备了亚微米结构WC-12Co涂层,测试了这种亚微米涂层的结合强度、显微硬度及抗磨粒磨损性能,并利用XRD对喷涂粉末及涂层进行相结构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喷涂粉末、磨粒磨损前后的涂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喷涂过程中,亚微米结构WC粒子没有明显的脱碳分解发生,涂层组织结构致密,其显微硬度平均值高达HV1105;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16Mn钢的磨粒磨损量是亚微米WC-12Co涂层的7.8倍,这表明亚微米结构涂层具有优异的抗磨粒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进行了微束等离子重熔,用SEM观察和分析了重熔前后显微组织的变化,研究了硬度和耐蚀性的变化。发现不锈钢在重熔后晶粒明显细化,杂质分布均匀,硬度和耐腐蚀能力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工业上重要的轴承材料Thordon XL聚合物和铅锡合金LgSn80相对于等离子喷涂Al2O3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Thordon XL聚合物在干摩擦低负荷和有润滑较大负荷范围的本文研究材料最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45#钢表面火焰喷涂和电沉积CoCrW-NiP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结果表明: 通过先火焰喷涂并熔合CoCrW, 然后电沉积NiP, 可在45#钢表面获得厚度为300 μm的复合涂层. 该复合涂层主要由含Co、 Cr和W的硬质相组成, 硬度高达900 HV, 从而使45#钢的耐磨和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大型储罐传统防腐涂装方式的特点,指出了采用新型涂装方式的必要性,介绍了高压无气喷涂工艺的预处理、实施及注意事项,分析了高压无气喷涂工艺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储罐防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管道内喷涂防腐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酸性天然气和输卤管道内的严重腐蚀及结垢问题,研究开发出高压无气喷涂新工艺及相适用的涂料,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改性环氧重防腐蚀漆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耐强酸碱性,耐硫化物和化工大气腐蚀,介绍了该涂料的涂装工艺,高压无空气喷涂层原理及现场焊口修补方法等,并将高压无空气喷涂与传统的拖涂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同时对喷枪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尹国耀  屈涛 《油气储运》2001,20(3):34-35
苏丹输油管道防腐层大部分为烷结环氧粉末(FBE),文中分别对FBE作业线,原材料的储存检验,表面处理,化学处理,粉末喷粉,防腐层监理检验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了FBE防腐层的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实际应用表明,FBE在苏丹输油管道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热喷涂铝覆盖层在防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钢结构件的防腐大多沿用传统的涂刷油漆方法,其防护周期较短,维修频繁,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连续运作的钢铁构件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困难。热喷涂主其复合覆盖层用于钢结构件的长效防腐有其特有的优越性。这种覆盖层是利用热源将铝比溶化再经高压空气雾化成细小颗粒,高速撞击到经过预处理的钢基体表面上,堆积而成的覆盖层。热喷涂的喷涂工艺常采用火焰喷涂和电弧喷涂。通过各项数据比较,认为电弧喷涂的质量优于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土壤物理学肥力特性的影响,2005~2007、2006~2007年分别在广西扶绥县昌平甘蔗试验基地两个点连续进行清水105.0 t/ha(CK)、习惯施肥+清水105.0 t/ha(CF)和酒精发酵液75.0 t/ha+清水30.0 t/ha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蔗地连续2~3年施用酒精发酵液,蔗地耕层土壤容重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粘粒含量下降,蔗地土壤物理肥力特性得到改善,蔗地土壤未见板结。  相似文献   

16.
营林措施对落叶松球果花蝇危害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秋和1999年春,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种子园内,研究了松土、喷施生物助长剂、除草等营林措施对球果花蝇危害的抑制作用。松土、喷施生物助长剂、除草的平均出种率较对照的1.62%分别提高1.77%、3.50%和3.30%。与对照相比,除草、施生物助长剂对球果出种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松土差异显著,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种子平均发芽率较对照的1.25%分别提高0.50%、19.00%和31.00%。与对照相比,除草、施生物助长剂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松土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管道内涂层涂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涛  宋旭强 《油气储运》2000,19(12):1-5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管道内涂层涂敷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施工工艺,重点介绍了新建大口径管道内除锈和喷涂厂内预制采用的工艺技术,指出了与国外在内涂层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旨在加速国内长输天然气管道内涂敷工艺技术的研究进程,提高我国内涂层施工机具的制造水平,促进天然气管道内涂层减阻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芦苇刨花板表面特性及其对于环氧聚酯粉末涂料涂饰效果的影响作用,为芦苇刨花板的粉末涂料涂饰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依据。【方法】选用环氧聚酯粉末涂料,采用静电喷涂方式涂布于砂光处理的芦苇刨花板基材表面,在130℃条件下固化3 min制备了粉末涂料涂饰的饰面芦苇刨花板。在表征涂料固化行为和芦苇刨花板表面性能基础上,研究了砂光处理对板材表面性能与粉末涂料涂饰效果的影响。【结果】环氧聚酯粉末涂料平均粒径为31.5μm,在130℃条件下固化良好;砂光处理可以有效除去芦苇刨花板表层的预固化层和劣化物质,随着砂带目数的提高,芦苇刨花板表面的粗糙度和润湿性均有所改善,实验所选的范围内,240目砂光处理的效果最好;随着砂带目数的提高,粉末涂料在基材表面的流动性得到改善,所形成的涂层也更加平整,涂层平均厚度为125.4μm,漆膜附着力为0级,铅笔硬度可达3H以上。【结论】芦苇刨花板基材经过80目、120目、180目、240目砂带逐级砂光处理后与环氧聚酯粉末涂料结合性能良好,外观质量较优,该方法可以用于芦苇刨花板的粉末涂料涂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