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物理场对鱼效应的研究,自19世纪末期就已开始。最初的研究纯粹是描述性的,试图初步解释物理场对鱼类的作用原理、相应的鱼类生理变化。以后的研究应用精确的反复的测量方法,揭示了物理场参数和鱼类生理状况两者之间的某些数字关系,开创了渔业工程上应用物理场的尝试。因为电场能使鱼的活动能力降低,用在捕鱼作业中阻止鱼离开拖网区,这就是降低效应或麻醉效应的  相似文献   

2.
池塘高密度放养以及施肥投饵量的增大,使鱼类处于低氧水环境下生活,这对于鱼类的生理代谢是极为不利的,这势必会导致鱼产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鱼类的耗氧量是鱼体内代谢活动的主要生理指标之一。胚胎和鱼苗是鱼类生命过程中比较脆弱的时期。因此研究它们对水中溶氧的需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我们于1991年测定了卡特拉鱼的胚胎和鱼苗的耗氧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草鱼在不同的状况下耗氧率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正> 鱼的耗氧量及其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鱼的新陈代谢规律,反映鱼的生理和生活状况。因此,研究鱼的耗氧率问题,不仅在养殖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意义,而且对于鱼的代谢量的研究也是重要的。因为鱼类的大多数代谢活动都和氧的利用有关,鱼类的耗氧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鱼类的代谢水平。于是我们进行了草鱼耗氧  相似文献   

5.
冷应激对水生动物代谢的影响及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应激严重影响水生动物的生理生化过程,致其代谢紊乱,乃至死亡。本文主要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核酸代谢4个方面,综述冷应激对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代谢的影响、机理、预防及调控研究进展,旨在深入研究冷应激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其机理、预防和调控方法,抵御冷应激效应,减少低温特别是急剧降温对水生动物尤是鱼类的损害。未来应该从基因、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水平,多层次全面深入地研究冷应激对水生动物代谢及其他方面的影响,特别应从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其机理,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如改善养殖环境条件,培育耐寒品种,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鱼的耐寒遗传特性,在饲料中添加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提高鱼类的抗冷应激能力,降低养殖风险,发展可持续渔业。  相似文献   

6.
Vc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水产饲料添加剂维生素C的基本生理作用,维生素C在鱼类和虾类饲料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提出了维生素C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维生素C在水产饲料上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崇新  杨斌 《科学养鱼》2005,(12):67-68
一、淡水鱼营养特点概述研究淡水鱼的消化系统生理结构,寻找出淡水鱼的营养需求特点,为淡水鱼饲料的配制提供合理依据。1.大多数鱼类无胃,称无胃鱼。少数鱼类有单胃,但结构简单;肠道短小,是鱼类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2.鱼类具有高蛋白质需求(CP20%~45%)和不能有效利用游离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正> 利用鱼类趋光反应而产生的灯光诱捕是一种近代发展起来的渔捞方法。它具有效率高、产量高、成本低等多种优点;又因为鱼类趋光反应根据鱼的种类、年龄、性别、发育阶段、生理状态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特点,因此研究鱼类对光反应的各方面,是提高光诱捕鱼技术的基础,可望达到既提高渔获量,不断扩大光诱捕捞品  相似文献   

9.
以黑海的欧洲鳗(Engraulis enchrasicholus ponticus)为实验鱼,研究了测定鱼类种群年周期中亲质及子质产量的生理生化原理。根据总重量、种群中全部年龄组的子质和亲质的生长,以及鱼体的化学组成和当量能量等数据,对产量进行了估测,搞清了种群中子质与亲质产量的相关关系,获得了种群生产过程中物质一能量的转换特性。  相似文献   

10.
养鱼池的水化学状况与鱼产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用配合饲料养鱼,基本上可满足鱼类营养生理上的要求,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水域环境,其代谢水平仍然达不到最佳状态,生长同样会受到抑制。因此,研究池塘水质,是取得养鱼高产稳产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鹦鹉鱼系硬骨鱼纲丽鱼科的雄性红魔丽体鱼(Cichlasoma citrinel lum)和雌性红头丽体鱼(C,synspilum)杂交变种鱼,遗传了来自两种鱼类所特有的生理习性。鹦鹉鱼体长可达15cm,体宽厚,体呈椭圆形,寿命可达8年。杂交繁育的鹦鹉鱼有血鹦鹉、紫鹦鹉、金刚鹦鹉、一颗心鹦鹉、独角鹦鹉、罗汉鹦鹉、红白鹦鹉、斑马鹦鹉、花  相似文献   

12.
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气温较低,鱼类生长期短,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越冬期,这样建立鱼类温室越冬势在必行。它不仅对缓解秋季商品鱼集中上市现象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可以保证地产鱼的均衡上市,满足消费者冬季对鲜活鱼的需求,繁荣了水产品的市场,也增加了养鱼经济效益。为了搞好鱼类温室越冬工作,  相似文献   

13.
鱼类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氨。氨排入水中后,增加了水中的氨含量。氨的过度积累将对鱼的正常生理活动产生影响甚至危害。因此,利用渠道金属网箱进行流水养鱼时,在一定流量及水质条件下,金属网箱的设置面积、合理鱼产量的计算,除把溶氧作为主要限制因素外,尚应对氨的影响作出定量限制,以保证有效地利用渠水养鱼。  相似文献   

14.
池鱼药害是鱼类误食有毒物质或有毒污水进入鱼池,使鱼中毒而死亡,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将两种现象区别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作为物理因子的磁场和磁化水(磁水),对鱼类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生物作用,及其在家鱼鱼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我们从1978年开始,对家鱼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磁生物学作用,以及精、卵在磁水中的受精能力(活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定磁场强度的磁水对鱼类受精和胚胎发育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了1979、1980两年应用磁水提高草、鲢、鳙及其杂交鱼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Ictaluras punctotus,台湾称淡水鲶)是美国主要的池塘养殖鱼类。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均从美国引进试养,获得良好效果。美国自50年代以来,科学家不仅对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繁殖、养殖技术、鱼病防治和鱼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叉尾鮰的营养生理、消化吸收、饲料配方和颗粒饲料制造等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草鱼、鲤和鲢血液学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正> 血液有形成分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和研究,在人类和牲畜中已取得大量成果,但对于鱼类,目前国内还报道不多。进行鱼类生化指标的检测和研究,不仅在鱼类血液生理的基础理论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鱼类人工养殖、鱼病防治方面也是重要的。因此,我们测定了三种池塘养殖鱼类的血液有形成分和生化指标,以便探索鱼类血液学各种指标的正常值。一、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材料草鱼、鲤、鲢为实验用鱼。草鱼和鲢取自天津武清县鱼种场、黄庄大队及北郊柳滩大队养鱼池。鲤鱼取自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淡水鱼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龙华 《水利渔业》2004,24(5):5-7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水温低、水流急,大陆性气候强,水中含氧量低,有丰富的山区冷水性耐低氧的底层鱼类。该地区的鱼类区系、地理分布、独有的生理特性及其成因与自然环境的演变有深刻的、密切的关系。简要综述了近70年来各国学者对青藏高原地区在鱼类区系、鱼类地理、新物种发现、解剖学、细胞学、遗传学、鱼病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经济生长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次致死浓度Cu2+对罗非鱼呼吸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次致死浓度Cu~(2+)对罗非鱼呼吸生理的影响。通过比较15天里各污染组鱼呼吸频率、振幅和鳃盖运动的变化,得出罗非鱼异常鳃盖运动频率随Cu~(2+)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咳嗽运动先于驱逐反射(expulsion reflex),提示鱼类的咳嗽运动和驱逐反射可作为次致死浓度下Cu~(2+)污染的敏感生物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鱼类趋光反应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不同的鱼类,因其趋光性不同,对同样的光刺激,不可能产生相同的趋光反应。同一种鱼对同样的灯光刺激所产生的趋光反应,也要受到鱼本身的生理状态和当时环境因子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研究这一方面的情况,对于提高光诱效果,极为重要。一、趋光反应随鱼类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鱼类的趋光情况与年龄大小有密切关系。绝大多数幼鱼都有很强的趋光性,因幼鱼多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饵料,而这些饵料生物对光有强烈的趋光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